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榆次城隍廟

鎖定
榆次城隍廟,位於山西省晉中市榆次區府興路榆次老城景區內,佔地面積4000餘平方米,始建於元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 [3] 
榆次城隍廟坐北朝南,三進院落佈局,中軸線由南往北依次為山門、玄鑑樓、樂樓、戲台、顯佑殿、寢殿,兩側為鐘鼓樓、東西廊房和東西配殿 [3]  [6]  。榆次城隍廟是研究宗教體系、建築藝術和思想文化的歷史文化遺產 [10] 
1996年11月20日,榆次城隍廟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中文名
榆次城隍廟
地理位置
山西省晉中市榆次區府興路榆次老城景區內
所處時代
元至清
佔地面積
約 4000 m² [3] 
保護級別
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開放時間
8:00—18:00(暫停營業) [9] 
編    號
4-0118-3-040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榆次城隍廟歷史沿革

榆次城隍廟始建於元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 [3] 
宣德六年(1431年)正月,榆次城隍廟遷到縣城東南,建造有正殿三間,東西廡各三間,山門三間。明成化十二年(1476年)三月,正殿遷到後面七八丈遠的地方作為寢殿,並在寢殿前新建正殿,面寬五間。明弘治七年(1494年),把東西兩廡擴建為二十八間。明弘治十年(1497年),在正殿南面,神道正中修建玄鑑樓。明正德四年(1509年),在玄鑑樓南面修五間山門。明正德六年(1511年),在玄鑑樓北面修建樂樓。明嘉靖六年(1527年),在山門南面豎立照壁。明嘉靖十二年(1533年),在山門外東西兩側各建牌坊一座,東側牌坊稱為“保障”,西側牌坊稱為“昭假” [11] 
清代,在外院兩側增建了鐘鼓樓,並在樂樓下建造了一座新戲樓。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增建道院及財神廟。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重建山門外影壁。道光三十年(1850年),添建配殿 [11]  [12] 

榆次城隍廟建築格局

榆次城隍廟坐北朝南,三進院落,佔地面積4000餘平方米。中軸線由南往北依次為山門、玄鑑樓(兼作樂樓、戲台)、顯佑殿、寢殿,兩側為鐘鼓樓、東西廊房、東西配殿等 [3]  [6]  。現存顯佑殿為元代遺構,山門、玄鑑樓為明代重修,其他都是清代建築 [3] 

榆次城隍廟主要建築

榆次城隍廟山門

山門 山門
山門面寬三間,進深兩間,單檐歇山頂 [3]  。明、次三間施板門,左右兩梢間砌築檻牆。板門以及檻牆均築于山門內正脊下面,將山門分隔成為外廊和內廊兩個部分。檐下施斗拱,頂覆五彩琉璃筒板瓦,施花琉璃脊飾 [8] 

榆次城隍廟玄鑑樓

玄鑑樓與樂樓、戲台、影壁形成一個建築整體。玄鑑樓面闊五間,進深兩間,通高17米,為四重檐二層歇山頂樓閣式建築 [3]  。玄鑑樓內設暗層,實為三層。當心間特大,底層四周施廊,平座上施斗拱、勾欄和腰檐。一層檐下施斗拱三踩,內拽出翹,外拽出昂。二層檐下施斗拱五踩,外拽出二翹,三層檐下施斗拱三踩,內外拽各出一翹。四層檐下施斗拱七踩,內外拽均出翹 [8] 
榆次城隍廟玄鑑樓
樂樓
樂樓(2張)
玄鑑樓背面為樂樓,與主樓樑柱相連接,面闊五間,進深一間 [3]  。共計兩層,一層施平座,單檐歇山頂,前後開間不等,左右兩山轉角增多,柱網和樑架均發生相應變化。戲台與樂樓樑柱相連接,面闊一間,進深一間,單檐捲棚懸山頂。樂樓左右兩側建琉璃影壁,斜向呈“八”字形,壁面鑲嵌琉璃麒麟圖,採用高浮雕塑制手法 [8] 
樓頂脊剎 樓頂脊剎
玄鑑樓樓頂的脊剎為一座四重檐歇山頂的樓閣,樓閣中間是孔雀藍琉璃。樓下拱形門洞兩側裝飾有象駝寶瓶 [4] 

榆次城隍廟顯佑殿

顯佑殿 顯佑殿
顯佑殿即城隍殿,因為縣城隍受封“顯祐伯”而得名。顯佑殿面闊五間,進深三間,六架椽,單檐歇山頂。前檐明、次三間施隔扇門,左右兩梢間施直稜窗。後檐當心間施板門,可以前後通行。顯佑殿內部結構屬七架前後廊,斗拱單昂七鋪作,在前後槽金柱上重疊設置兩層斗拱,用以承託四椽栿,使梁枋部位高聳,擴大了殿內空間,使斗拱與梁枋組合成為一個整體,共同承載殿頂重荷 [8] 

榆次城隍廟寢殿

寢殿 寢殿
寢殿面闊五間,進深兩間,單檐歇山頂,樑架為七架前後廊,施斗拱五踩,外拽出單昂單翹,內拽出雙翹 [8] 

榆次城隍廟歷史文化

榆次城隍廟城隍起源

城隍最早見於周代《禮記》天子八蜡中的水墉神,經道教演衍成地方守護神。祭祀城隍的例規形成於南北朝,唐宋時加封為王,宋代列為國家祀典,元代封為佑聖王,明洪武二年(1369年)加封縣級城隍為“鑑察司民城隍顯佑伯,軼四品”,明洪武三年(1370年)又詔令去封號。府、州、縣的城隍神官品和當地主官相等,廟宇仿當地衙署規制。城隍的職能也由護佑“城池”延伸到護佑當地百姓,辨人生平善惡,以降賞罰。明代當地主官受命上任前,必須先到當地城隍廟齋宿一夜,以聆聽城隍教誨。清代繼承了明代的城隍典章制度 [5] 

榆次城隍廟五月廟會

榆次城隍廟會始於明末清初,會期為每年農曆五月初一至六月十五 [4]  。清光緒年間,因與太谷縣新五月會有交叉並引發爭議,經山西布政使、按察使裁決,會期改為五月初一至五月三十。民國初年,鐵路公路貫通榆次,地方政府為吸引更多的商人蔘與廟會,擴大物資交流,榆次縣知事除請上三班好戲輪流入廟演唱外,還在廟會期間設立稽察公所,張貼公告,嚴格按照“禁娼賭、嚴偷竊以清地面,減房租、平物價以順輿情;津渡則有護送而無苛索,門關則有稽查而無留難,兵役則有巡邏而無攤派”等條例來保證貿易暢通無阻。
日寇佔領榆次縣城後,凡是出入城門者都要盤查搜身,使延續300年之久的榆次五月廟會被迫中斷。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榆次城隍廟會得到恢復,但因舊城道路狹窄,不便商旅交通,便將會址移到榆次城北門。1955年,榆次城區擴建,榆次城北門被改造成為交通樞紐,廟會再次中斷 [7] 

榆次城隍廟保護措施

1986年,榆次城隍廟被山西省人民政府公佈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11] 
保護標誌 保護標誌
1996年11月20日,榆次城隍廟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2019年8月10日,山西省文物局公佈榆次城隍廟的保護範圍和建設控制地帶 [2] 
榆次城隍廟的保護範圍和建設控制地帶
保護範圍
東至東廊房後牆平行向東6米棉織廠圍牆西沿;南至山門向南5米馬路南沿;西至西廊房後牆平行向西20米,民居西沿;北至後殿後牆平行向北10米。
建設控制地帶
東至保護範圍向東50米,俞家街路東沿;南至保護範圍向南105米,富户街南沿;西至保護範圍向西60米,小井巷路西沿;北至保護範圍120米,小井巷路北沿 [2] 

榆次城隍廟旅遊信息

  • 地理位置
榆次城隍廟位於山西省晉中市榆次區府興路榆次老城景區內。
  • 開放時間
8:00—18:00(暫停營業) [9] 
  • 門票
包含在榆次老城景區門票60元內 [9] 
  • 交通信息
晉中市內乘坐38路到榆次老城站,步行220米。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