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榆枝

鎖定
榆枝,中藥名。為榆科植物榆樹Ulmus pumila L.的枝。分佈於東北、華北、西北、華東、中南、西南及西藏等地,長江以南多系栽培。具有利尿通淋之功效。常用於氣淋。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雙子葉植物綱
蕁麻目
榆科
榆屬
榆樹
中文學名
榆枝
採收時間
夏、秋季
用    量
內服:煎湯,9-15g
貯    藏
貯乾燥容器內,置通風乾燥處

榆枝入藥部位

枝。

榆枝性味

味甘,性平。

榆枝功效

利尿通淋。

榆枝主治

氣淋。

榆枝相關配伍

治氣淋,臍下滿急切痛:榆枝半兩,石燕子三枚。上二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時。(《聖濟總錄》榆枝湯)

榆枝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

榆枝炮製

榆枝一、採集加工

夏、秋季採收樹枝,鮮用或曬乾。

榆枝二、炮製方法

取原藥材,除去雜質,稍浸,洗淨,潤透,切厚片,乾燥。

榆枝形態特徵

榆樹,又名枌、白榆、白枌、零榆、枌榆、榆錢樹、家榆、春榆、粘榔樹、鑽天榆、錢榆。落葉喬木,高達25米,胸徑1米,在幹瘠之地長成灌木狀;幼樹樹皮平滑,灰褐色或淺灰色,大樹之皮暗灰色,不規則深縱裂,粗糙;小枝無毛或有毛,淡黃灰色、淡褐灰色或灰色,稀淡褐黃色或黃色,有散生皮孔,無膨大的木栓層及凸起的木栓翅;冬芽近球形或卵圓形,芽鱗背面無毛,內層芽鱗的邊緣具白色長柔毛。葉橢圓狀卵形、長卵形、橢圓狀披針形或卵狀披針形,長2-8釐米,寬1.2-3.5釐米,先端漸尖或長漸尖,基部偏斜或近對稱,一側楔形至圓,另一側圓至半心臟形,葉面平滑無毛,葉背幼時有短柔毛,後變無毛或部分脈腋有簇生毛,邊緣具重鋸齒或單鋸齒,側脈每邊9-16條,葉柄長4-10毫米,通常僅上面有短柔毛。花先葉開放,在去年生枝的葉腋成簇生狀。翅果近圓形,稀倒卵狀圓形,長1.2-2釐米,除頂端缺口柱頭面被毛外,餘處無毛,果核部分位於翅果的中部,上端不接近或接近缺口,成熟前後其色與果翅相同,初淡綠色,後白黃色,宿存花被無毛,4淺裂,裂片邊緣有毛,果梗較花被為短,長1-2毫米,被(或稀無)短柔毛。花果期3-6月(東北較晚)。

榆枝生長環境

生於河堤、田埂和路邊,山麓、沙地上亦有生長。分佈於東北、華北、西北、華東、中南、西南及西藏等地,長江以南多系栽培。

榆枝性狀鑑別

飲片性狀:本品為圓形厚片,表面類白色,中心髓部小,呈白色。周邊黃褐色。質堅硬。氣微,味淡、微澀。
[1-2] 
參考資料
  • 1.    中科院“中國植物誌”編輯委員會.《中國植物誌》 :科學出版社, 2013年9月
  • 2.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華本草》編委會.《中華本草》: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