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極邊扁咽齒魚

鎖定
極邊扁咽齒魚(學名:Platypharodon extremus)是鯉科、扁咽齒魚屬魚類。體長,側扁,體背隆起,腹部平坦。頭錐形。吻鈍圓。口下位,橫裂;下頜具鋭利發達的角質前緣。上唇寬厚,下唇細狹。唇後溝止於口角。無須。體裸露無鱗,僅具臀鱗;肩帶處鱗片消失或僅留痕跡;側線鱗不明顯。背鰭刺強,具深鋸齒,背、腹鰭起點相對;臀鰭位後;尾柄短。體背側黃褐色或青褐色,腹部淺黃或灰白色。腹、臀鰭淺黃色,背、尾鰭青灰色。
極邊扁咽齒魚是中國特有的一種冷水性魚類,它能夠適應極端高寒天氣,故多分佈在海拔3000~4400米米以上的青藏高原的河流中。主要以水生植物腐屑和藻類為主,偶而也食浮游動物和搖蚊幼蟲。僅見於中國黃河上游青海省海拔約3380米的瑪曲縣到扎陵湖、鄂陵湖、星宿海及約古宗列曲等干支流,在扎陵湖為優勢種。
(概述圖參考來源: [1] 
中文名
極邊扁咽齒魚
拉丁學名
Platypharodon extremus
別    名
扁咽齒魚
小嘴巴魚
鰉魚
草地魚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硬骨魚綱
亞    綱
輻鰭亞綱
鯉形目
亞    目
鯉亞目
鯉科
扁咽齒魚屬
極邊扁咽齒魚
亞    種
[2] 
命名者及年代
Herzenstein,1891
保護級別
列入《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脊椎動物卷》(2015年5月20日)——瀕危(EN)、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二級
外文名
Wide tooth schizothoracin

極邊扁咽齒魚形態特徵

極邊扁咽齒魚
極邊扁咽齒魚(10張)
背鰭Ⅲ-7;臀鰭Ⅲ-5;胸鰭Ⅰ-16~19,腹鰭Ⅰ-7~9。第一鰓弓外側鰓耙16~22,內側22~25。下嚥齒2行,3·4~4·3。脊椎骨4+49。 [3] 
體長為體高的3.9~5.4(4.7)倍,為頭長的3.9~4.6(4.4)倍,為尾柄長的7.2~9.0(8.2)倍,為尾柄高的11.7~13.7(12.8)倍。頭長為吻長的3.4~4.6(3.8)倍,為眼徑的4.2~6.9(5.9)倍,為眼間距的2.7~3.9(3.1)倍。尾柄長為尾柄高的1.3~1.7(1.6)倍。 [3] 
最大體長達515毫米,體重1790克。 [4]  體延長,側扁或稍側扁;體背隆起,腹部平坦。頭錐形。吻鈍圓。口下位,橫裂或稍呈弧形;下頜長度小於眼徑,但大於眼徑的1/2,下頜角質發達,形成鋭利角質前緣;上唇較寬厚,下唇細狹,僅限於兩側口角處;唇後溝中斷。無須。眼中等大,側上位,稍靠前;眼後頭長大於或等於吻長的2倍;眼間寬,稍圓凸。身體裸露無鱗,肩鱗亦完全退化消失或僅留痕跡;臀鱗行列的前端達或接近腹鰭。側線鱗不明顯。側線完全,在胸鰭起點之後上方稍下彎,至臀鰭起點之前上方上升,後伸入尾柄之正中。 [3] 
背鰭末根不分枝鰭條強壯,其後緣每側具明顯鋸齒17~29枚;背鰭起點至吻端之距離小於或等於其至尾鰭基部之距離。腹鰭起點與背鰭起點相對,其末端後伸不達或僅達腹鰭起點至臀鰭起點的1/2處,遠離肛門。肛門緊位於臀鰭起點之前。胸鰭末端後伸達胸鰭起點至腹鰭起點之間距離的2/3處。臀鰭位置顯著後移,小個體(體長小於200毫米)其末端後伸超過臀鰭起點至尾鰭基部之間距離的1/2處,而大個體的臀鰭末端後伸接近或達尾鰭基部。尾鰭叉形,上下葉約等長或上葉稍長,上葉末端略尖,下葉末端稍鈍。 [3] 
下嚥骨寬闊,略呈三角形,其長度為寬度的1.8~2.1倍;下嚥齒側扁,前面圓凸,後面凹入,端部膨大,頂端平截呈鏟狀。鰓耙形狀特殊,為一列平行排列的肉褶,頂端平整,邊緣分裂成流蘇狀。腸管極為細長,其長度為體長的6.8~16.6倍。鰾2室,其後室長度為前室長的2.7~3.2倍。腹膜黑色。 [3] 
體背呈黃褐色或鉛褐色,具少數不明顯之塊狀暗斑;腹部銀白色;背鰭及尾鰭略呈灰褐色,胸鰭和腹鰭鰭膜略呈黑褐色。 [3] 

極邊扁咽齒魚生活習性

極邊扁咽齒魚是中國特有的一種冷水性魚類,它能夠適應極端高寒天氣,故多分佈在海拔3000~4400米米以上的青藏高原的河流中,常棲息於緩靜淡水中下層。主要以水生植物腐屑和藻類為主,偶而也食浮游動物和搖蚊幼蟲。 [5-7]  [7] 

極邊扁咽齒魚分佈範圍

極邊扁咽齒魚僅見於中國黃河上游青海省海拔約3380米的瑪曲縣到扎陵湖、鄂陵湖、星宿海及約古宗列曲等干支流,在扎陵湖為優勢種。 [4] 

極邊扁咽齒魚繁殖方式

性成熟雄魚在頭部、尾柄及臀鰭有白色粒狀追星。繁殖旺季在每年5~6月份開冰以後,產卵場位於緩流處,水深1米以內,水質清澈,沙礫底質,在水温6~10℃時產卵,卵黃色,產沉性卵。 [4]  [7] 
捕獲黃河上游瑪曲段極邊扁咽齒魚,在中國甘肅省臨夏國家級鮭鱒魚良種場馴養後,進行人工繁殖研究。結果發現,極邊扁咽齒魚繁殖期為5~6月,雌魚和雄魚都在6齡達到性成熟,雌魚成熟係數為18.19~23.02%,雄魚成熟係數為7.13~8.34%。成熟卵徑為(2.1±0.1)毫米,每克卵子數為134.9粒,絕對繁殖力為12630~40470粒,相對繁殖力為每克體重12.6~28.78粒。通過幹法授精,兩年累計孵化極邊扁咽齒魚受精卵14萬粒,平均受精率87.5%,平均發眼率77.5%,平均上浮率72%,發育平均積温為6321.5℃/小時。 [8] 

極邊扁咽齒魚保護現狀

極邊扁咽齒魚保護級別

列入《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脊椎動物卷》(2015年5月20日)——瀕危(EN)。 [9] 
列入《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魚類》——易危(VU)。 [8] 
列入《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二級。(僅限野外種羣) [11] 

極邊扁咽齒魚種羣現狀

20世紀80年代,極邊扁咽齒魚佔到全部漁獲物的80%以上,處於絕對的優勢種。後來,極邊扁咽齒魚的數量急劇下降處於次要地位,充分説明了20世紀的過度捕撈對極邊扁咽齒魚的資源量造成了極大的破壞。 [10] 
20世紀80年代極邊扁咽齒魚種羣年齡結構呈正金字塔型,有利於種羣延續。後來,由於人類不合理活動的加劇使極邊扁咽齒魚的棲息環境遭到嚴重破壞,使扁咽齒魚種羣結構發生變化,低齡魚所佔比例降低了22.6%,中齡魚和高齡魚分別增17.13%、5.37%,表明極邊扁咽齒魚資源量呈下降趨勢,其年齡結構呈現定程度的老齡化。 [10] 

極邊扁咽齒魚保護措施

開展宣傳教育:開展形式多樣的宣傳教育活動,以提高人們對水生生物資源的保護意識,尤其是當地居民的保護意識。藏民不吃魚的傳統,使藏民居住密集的地方魚類資源量明顯高於其它河段,這充分説明土著居民對資源的保護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10] 
加強法治和漁政管理:各級漁政管理部門應加強管理,積極開展宣傳工作,組織當地居民與漁政執法人員共同保護,制定相關管理條例,採取經濟和法律手段來保護極邊扁咽齒魚。並設立禁漁期和禁漁區,禁止在魚類產卵季節和越冬場進行捕撈。 [10] 
加強科學研究:開展對極邊扁咽齒魚的基礎理論研究,包括生物學、生態學、行為學和保護生物學的研究。掌握其分佈範圍、種羣數量、棲息地環境、種羣遺傳結構等狀況,以便為種質資源保護提供科學依據,制定出相應的保護措施。開展馴化、人工繁殖等工作,建立人工繁育放流站,有計劃的開展人工殖放流,增加極邊扁咽齒魚的資源量,使其種羣步健康的發展。 [10]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