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極樂寺

(四川省眉山市極樂寺)

鎖定
極樂寺,是眉山市最為古老、宏偉一座寺院,位於四川省眉山市東坡區尚義鎮。
中文名
極樂寺
地    址
四川省眉山市東坡區尚義鎮
建造時間
清朝末年
據    稱
眉山市最為古老、宏偉一座寺院

極樂寺寺廟概況

眉山市極樂寺 眉山市極樂寺
極樂寺,位於四川省眉山市東坡區尚義鎮,建於清朝末年,位於眉山市東坡區以西18公里處, 地處東坡區尚義鎮中心村,據説是眉山市最為古老、宏偉、壯觀的一座寺。
據講,極樂寺原來叫麻依禪院、或稱麻依院,為一陳姓住宅改建而成。關於麻依禪院的創建,還有一段故事。據説,清朝年間,當地羣眾在掏井時無意間掏到了一些石像、石碑等。時隔幾年,由於當時的政府腐敗無能、民不聊生、旱澇連年,人們只得求神拜佛,希望佛菩薩能救苦救難,救民於水深火熱之中,家家燒香拜佛。

極樂寺相關典故

極樂寺觀音殿 極樂寺觀音殿
有一晚,陳姓主人睡至夜半,只見寢室內閃閃放光,觀音菩薩腳踏蓮花,慈祥、莊嚴地對主人説:你地眾生都在求拜我佛,望減除苦難,何不修一寺廟,好讓我佛普渡眾生,你們幾年前所掏石像、石碑便是我佛,為何用作它用?實是對我佛不敬,望你能敬奉我,方能保一方平安。説畢,豪光一閃,主人一覺醒來方知是南柯一夢,但她一直心掛此事,與家人商量後,找回了石像、石碑,供奉在客廳裏,早晚燒香,虔誠禮拜,慢慢的,周圍人羣以前來朝拜。
説來還是真靈,過後幾年,當地基本風調雨順,人們安居樂業。 隨着朝佛燒香的人越來越多,主人決定撤房修廟,出家為尼。她找一得道高僧削髮為尼,取名能清能福。因當時修廟山門外有一堰叫麻柳堰,根據麻柳堰的地名,能清能福便命名該院為“麻依禪院”,之後,又廣招門徒,弘揚佛法。直至文革前,香火不斷,寺院香火越來越興旺。

極樂寺大雄寶殿

誦經堂 誦經堂
到文革前,麻依禪院已發展建成了山門殿、觀音殿和大雄寶殿。文化大革命期間,人民羣眾積極響應“破四舊、立四新”的號召,撤廟宇,毀佛像,全國各地一切佛教活動都作為封建迷信予以取締,麻依院亦不例外,幾乎遭到了毀滅性打擊,所有殿堂被撤,塑像被毀,原有土地不是用作公房學校,便是用作民宅,眾僧尼生活十分艱辛,苦苦熬至改革開放之後。十一屆三中全會後,隨着佛教政策的落實,麻依禪院也煥發出無限生機。麻依院從1978年開始修復山門,短短几年間,善男信女不斷增多,狹小的寺院很難容納太多的香客。

極樂寺重修時期

極樂寺 極樂寺
為此,寺院開始擴建修復。他們首先搬遷了學校,隨後又動員附近住户搬遷。土地有了,便開始修復。82年投入資金6萬元修了廚房;85年開始重修大雄寶殿和左右廂房,總投資25萬元。85年開始塑釋迦佛、海潮觀音、阿難迦葉、十八羅漢;90年又重修觀音殿及觀音殿兩側廂房,投資資金35萬元左右。92年又重修山門及新修彌勒殿和塑四大天王像,又投資20萬元左右。至此,麻依院方初具規模,知名度越來越高,經上級主管部門批准,重新命名為“極樂寺”。
1992年夏,由遍能尚親筆書寫的“極樂寺”掛在了山門之上,麻依院便不復存在。隨後,極樂寺又於96年投資近10萬元修了唸佛堂,塑了西方三聖;97年起開始歷時三年修建圓通殿,2002年開始修建1250羅漢堂……,經過三個不同年代,歷經三代掌門人的嘔心瀝血,靠着不斷的積累發展,極樂寺,現有僧尼20餘人,總面積約405公頃,其中建築面積12500平方米,總價值4000餘萬元,可日接待遊客上千人次,是眉山市最有名望、香火最盛的一座寺院,眉山、成都、綿陽及周邊市縣的遊客和香客紛至沓來,據説,近年來還有許多外省遊客和香客也慕名而來。

極樂寺主要建築

圓通寶殿 圓通寶殿
來到寺門前,看見門前立有兩對石獅,一大一小,一舊一新,寺門匾額是著名禪師遍能題寫的。
寺門之內,即是天王殿,彌勒佛和四大金剛的塑像看起來都有些氣勢。天王殿之後,是觀音殿,再後,是大雄寶殿。大雄寶殿旁,還有西方三聖殿。大雄寶殿後面,就是頗為氣派的圓通寶殿,寶殿佔地面積1000多平方米,樓高三層,四方龍角飛檐走獸,仿古逼真,宏偉壯觀,內有高達16米的千手觀音塑像形象逼真,容貌慈祥而莊嚴。圓通殿的修建和塑像歷時三年,耗資500萬元左右,是四川境內最為宏偉、最具規模、最有參考價值的千手觀音殿之一。圓通寶殿裏面,供奉着四面千手觀音。四面觀音雕飾華美,雍容富貴,氣度不凡,每一面觀音手持不同法器,真正是千手千眼、千眼千臂觀世音菩薩。

極樂寺文化傳承

千手觀音 千手觀音
據元代趙孟頫夫人管道昇撰的《觀音大士傳》記載:相傳觀音是興林國國王妙莊王的三女兒妙善,人稱“三皇姑”。妙善喜歡修行,曾出家在白雀庵為尼,因妙莊王逼迫其還俗,而火燒白雀庵,致使數百名尼姑身亡,妙善於是乘白虎遠走蒼巖山修行,後因父王得怪病——人面瘡,需用親生女兒的手和眼作藥引子,三皇姑便捨出自己的手和眼為父王治病。妙莊王病癒後,想把三皇姑封為全手全眼菩薩,為其建造廟宇,更塑金身,由於過分激動,竟説成“千手千眼”。妙莊王本是天神下界,真龍天子都是“金口玉言”,一句“千手千眼”,傳達聖旨給修築者,於是建造廟宇時就給三皇姑的金身多出許多手眼,手裏又長眼,即為如今的“千手千眼”菩薩。
千手觀音 千手觀音
極樂寺的四面千手觀音,主像皆結跏趺坐,二手當心合掌,神情安恬,身披瓔珞,頭戴寶冠,容貌豐腴,鼻樑高起,兩眼半垂簾,嘴角綾線美,額正中一朱記,肩出千臂,每掌中各有一眼。有點手中執法器,有點則是空手。
據説,多數的千手觀音像,雖然真的雕了上千手,也僅四十手持有法器,其他僅作手掌及眼睛。千手觀音,除了表示修正圓通,現眾多妙容之外,其千手之持物,均各有深切的含義,或表示其利益三界眾生,或表示醫治一切患苦縈身,或表示滿足一切願望,而令眾生保安樂圓滿無礙等等。
極樂寺四面千手觀音的正面,有兩手各執寶戟,這是寶戟手,能闢除怨賊;左面千手觀音雙手執鉞斧,是為鉞斧手,能除一切王難;右面千手觀音雙手執錫杖手,謂之錫杖手,代表慈悲覆護一切眾生;背面千手觀音兩首各執三股戟,據説叫做五股杵手,能降伏天魔外道。

極樂寺羅漢殿堂

羅漢堂 羅漢堂
圓通寶殿左後方,是羅漢堂。羅漢堂是2002年開始修建的,佔地4000平方米左右,歷時四年,投入資金1000多萬元。一般來説,比較大型的寺院才有羅漢堂。羅漢,是阿羅漢的簡稱,梵名(Arhat)。阿羅漢,即自覺者,在大乘佛教中羅漢低於佛,菩薩,為第三等,而在小乘佛教中羅漢則是修行所能達到的最高果位。佛教認為,獲得羅漢這一果位即斷盡一切煩惱,應受天人的供應,不再生死輪迴。
五百羅漢,通常是指佛陀在世時常隨教化的大比丘眾五百阿羅漢,或佛陀涅槃後,結集佛教經典的五百阿羅漢。印度古代慣用“五百”、“八萬四千”等來形容眾多的意思,和我國古人用“三”或“九”來表示多數很相像。因此,“五百羅漢”不一定就是五百,而且他們的名字也不是明確的。
羅漢堂羅漢塑像 羅漢堂羅漢塑像
正因羅漢的數量、姓名和造像沒有經典儀軌依據,所以,各地寺廟在建羅漢堂時,往往數量規模和人物造型都可能不一致。極樂寺羅漢堂,飛檐斗拱,古色古香,宏偉氣派。內部構造是以羅漢陣為依據,呈“米”字形,有十六天井三十二巷道,井然有序。入口處,是孔雀明王,明王呈一面四臂之相,手持蓮花、俱緣果、吉祥果、孔雀尾,跨乘金色孔雀王。所持四物中,蓮花表敬愛,俱緣果表調伏,吉祥果表增益,孔雀尾表息災。此明王為毗盧遮那如來(釋迦牟尼佛的法身佛)之等流身(也算一種化身)。左以迦葉領頭,右以阿難領銜。
在正殿主導位置中心點上,塑有四面觀音像,四面還彩繪有觀音三十二應身像。
須彌望尊者 須彌望尊者
極樂寺羅漢堂內,塑有1250位羅漢。這些羅漢通常是剃髮出家的比丘(和尚)形像,身着僧衣,簡樸清淨,反映現實中清修梵行,睿智安詳的高僧德性。這些羅漢造型逼真,千姿百態,妙趣橫生,既有莊重嚴肅之體態,又有歡快活潑之生活韻味;有些喜怒哀樂,有的隨意自在;有的莊嚴慈祥,有的玩世不恭……
右邊這位須彌望尊者,手伸的太長。須彌望,即望須彌,須彌是著名的神山,佛教傳説,須彌山是人類所住世界的中心。據説,須彌望尊者乃是虔誠的佛家弟子,他努力修行,心想須彌,眼望須彌,最後得以證阿羅漢果,因名須彌望。
在羅漢堂的一處過道中,還有濟公和尚,據説濟公不屬於五百羅漢,所以只能站在過道上,從不排列在羅漢的隊伍中。
每一位羅漢,都有一段傳奇,都有一段故事。

極樂寺特色齋飯

按極樂寺規定,每逢農曆初一、十五,是寺廟對外供應齋飯的時間。每到這個日子,附近信佛的善男信女們就會到寺廟裏來吃齋飯,以表示對佛祖的誠意。齋飯,每人五元,有豆腐、苦瓜、茄子、豆角等小菜,味道也還將就。像在多悦華藏寺一樣,吃完齋飯,各人得洗乾淨自己用餐的飯碗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