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項羽

(著名軍事家,西楚霸王)

鎖定
項羽(公元前232年 [95]  ―公元前202年),男,唐宋典籍記載為周王族諸侯國項國後代 [1] 姬姓 [2]  ,項氏,名籍,字羽,泗水郡下相縣(今江蘇宿遷市)人。秦朝末年政治家軍事家,楚國名將項燕的孫子。
項羽少時學書、劍皆無所成,然胸懷反秦大志。秦二世元年(前209年)九月,隨項梁起兵會稽(治今江蘇蘇州),響應陳勝吳廣起義。陳勝死後,又領導反秦武裝主力,擁立楚懷王之孫熊心為王。秦將章邯擊趙時,奉懷王之命,以次將隨上將軍宋義率軍救趙,因宋義行至安陽後按兵不動,遂於帳中斬之,然後親自領兵救鉅鹿,破釜沉舟,大敗秦軍主力。隨後招降章邯,坑殺秦卒二十萬,進軍關中。時劉邦已先據咸陽,謀臣范增力勸項羽在鴻門宴上殺死劉邦,未能實現,與劉邦暫時達成和解,遂屠咸陽,殺秦王子嬰,燒秦宮室,擄掠貨寶。公元前206年二月,分封諸侯,以劉邦為漢王,自立為西楚霸王,定都彭城(今江蘇徐州)。不久,田榮陳餘於齊、趙等地舉兵反楚,劉邦趁機平定三秦,進逼西楚,楚漢之爭隨之爆發。項羽雖於戰爭前期取得勝利,但因分封諸侯,內部矛盾重重,加以戰略決策失宜,軍事形勢日益不利,終被圍困垓下,夜聞楚歌四起,以為漢軍已得楚地,遂突圍至烏江,自刎而死。 [94] 
作為中國軍事思想“兵形勢”(兵家四勢:兵形勢、兵權謀、兵陰陽、兵技巧) 的代表人物,項羽是一位以武力出眾而聞名的武將。李晚芳評價“羽之神勇,千古無二”。
全    名
項羽
別    名
項王、西楚霸王、憤王 [81] 
姬姓
項氏
所處時代
秦朝→西楚
民族族羣
華夏族
出生日期
公元前 232年
逝世日期
公元前 202年
主要成就
鉅鹿之戰消滅秦軍主力,推翻秦朝;建立西楚政權
主要作品
垓下歌
本    名
項籍
古    蹟
項王故里項羽故都
籍    貫
泗水郡下相縣(今江蘇省宿遷市)

項羽生平經歷

項羽早期經歷

項羽各類畫像
項羽各類畫像(11張)
司馬遷在《史記》中記載:“項氏世為楚將,封於項,故姓項氏。”據唐朝《元和姓纂》和《大宋重修廣韻》記載項羽為周朝分封同宗的周王族諸侯國姬姓項國後代,春秋時項國被魯國滅後以國名為族姓。 [1-2] 
項羽少年時,項梁教他讀書,但他學了沒多久就不學了,項梁又教他學劍,沒多久又不學了,項梁因此特別生氣。項羽説:“讀書識字只能記住個人名,學劍只能和一個人對敵,要學就學萬人敵。”項梁於是又教項羽學習兵法,項羽非常高興,但是隻學個大概,不肯深加研究。 [3] 
秦始皇會稽遊玩,駕大船渡浙江,項羽與項梁一起觀看,項羽對項梁説:“他是可以被取代的。”項梁捂住項羽的嘴,説:“你不要胡亂説話,會被滅族的!”項梁因此對項羽另眼相看。項羽身高八尺多,力能扛鼎,才氣過人,即使是吳中弟子,也都非常害怕項羽。 [4] 

項羽起兵反秦

霸王舉鼎 霸王舉鼎
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七月,陳勝吳廣大澤鄉揭竿而起。同年九月,會稽郡守殷通對項梁説:“江西人全都造反,這是上天要亡秦的時刻,我聽説先發制人,後發為人所制,我準備發兵,想要用你和桓楚為將。”當時桓楚在大澤逃亡,項梁説:“桓楚在逃亡,不知道他人在哪裏,只有項羽知道。”於是項梁出去囑咐項羽持劍在外面等候,然後,又進來跟殷通一起坐下,説:“把項羽召來,讓他奉命去找桓楚。”殷通同意後,項羽在項梁的指示下將殷通殺死。項梁手裏提着殷通的頭,佩戴殷通的官印。殷通部下大為驚慌,一片混亂,項羽連殺將近一百人。整個郡府上下都嚇得趴倒在地,沒有一個人敢起來。項梁召集原先所熟悉的豪強官吏,向他們説明起事反秦的道理,於是就發動吳中之兵起事。項梁派人去接收吳中郡下屬各縣,共得精兵八千人。又部署郡中豪傑,派他們分別做校尉、侯、司馬。於是項梁做了會稽郡守,項羽為裨將,去巡行佔領下屬各縣。 [5]  後項梁率部眾八千人渡江西進,期間曾派項羽進攻襄城,項羽打了襄城很久才攻克,於是坑殺全城,返回向項梁報告。 [82] 
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六月,陳勝被殺,項梁召集部下議事,居巢范增前來告訴項梁,如果不立楚國後人而自立,一定不會長久。於是項梁聽取范增的意見,在民間找到楚懷王之孫熊心,仍立為楚懷王。項梁自號武信君。 [6]  項梁統軍在東阿大破秦軍,另遣項羽、劉邦攻打城陽並屠城,並向西擊破秦軍於濮陽東,秦軍被迫退入濮陽城內,項羽、劉邦又率軍攻打定陶,但沒有攻克,轉而向西略地至雍丘,大破秦軍,斬殺秦將李由。接着攻打外黃,亦未能攻克。 [83] 
當時,項梁連破秦軍,非常驕傲。而此時秦派了大量的援軍支援章邯,章邯在得到援軍後突襲項梁,項梁兵敗被殺。項羽和劉邦放棄外黃,攻打陳留,也沒有攻下。考慮到項梁兵敗之後,士卒害怕,士氣低落,於是決議退軍,項羽引軍駐紮彭城西,劉邦駐軍於碭。 [7] 

項羽鉅鹿之戰

項羽題跋全身像 項羽題跋全身像
章邯殺敗項梁後,認為楚兵不足為慮,於是引軍北渡黃河,大破趙國。趙王以陳餘為將,張耳為相,敗走鉅鹿,章邯率領王離涉間共四十萬圍攻鉅鹿。 [8] 
楚懷王聽聞項梁戰死,非常害怕,從盱眙[xū yí]趕到彭城,收編項羽、呂臣的軍隊由自己統領,並任命呂臣司徒,呂臣的父親呂青令尹,封劉邦為碭[dàng]郡長、武安侯,仍舊統領碭郡的軍隊。 [9] 
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後九月,楚懷王宋義為上將軍,封項羽為魯公,為次將,范增為末將,以宋義為主帥率兵五萬前往救趙。 [86]  宋義軍行至安陽,逗留四十六日,不再進軍。項羽向宋義建議説:“秦軍圍趙於鉅鹿,我們快速引兵渡河,和趙兵內外夾攻,必然可以擊破秦軍。”但宋義不肯發兵,還在軍中飲酒作樂。時天氣寒冷,又下大雨,士卒又冷又餓。項羽見此狀況,於早晨去見宋義,將其斬殺。項羽提着宋義的頭告訴將士:“宋義想要和齊聯合謀反,楚懷王暗令我將其殺死。”諸將因為畏懼而屈服,不敢抗拒,於是推項羽暫為上將軍。桓楚將此事報告給楚懷王,楚懷王就任命項羽為上將軍。 [10] 
項羽殺了宋義之後,威震楚國,名聞諸侯,於是派遣當陽君英布蒲將軍率領兩萬士卒渡河,多次進攻章邯給王離軍輸送糧食的甬道,但收穫不大,趙將陳餘派人請項羽再次發兵。項羽率領全部兵馬渡河,與秦軍大戰九次,章邯破走,項羽率軍繼續北上進攻王離。楚兵以一當十,呼聲動天,打退章邯後,諸侯軍受到了極大的鼓舞,與項羽一起進攻王離,斬殺蘇角,並生擒王離,秦將涉間不願投降而自殺。大破秦軍後,項羽於轅門召見諸侯將領,諸將無不跪着前來,不敢仰視項羽。於是項羽為諸侯上將軍,諸侯都歸附於他。 [11] 
章邯率軍駐紮在棘原,項羽駐軍於漳水南,兩軍相持不戰。秦軍多次被項羽打敗,秦二世派人責備章邯,章邯害怕,於是派長史司馬欣去請示,司馬欣到了咸陽,被趙高留在司馬門三天,不予接見,有不信任的意思。司馬欣非常害怕,急忙逃到章邯營中,勸章邯早做打算,趙軍陳餘也寫信給章邯,勸其反秦。章邯暗中派使臣前往項羽營談和約,但沒有談妥。 [12] 
項羽讓蒲將軍領兵,日夜兼行渡過三户津與秦軍交戰,將其擊敗。而後項羽率領全軍又於污水上大破秦軍。章邯再次派人來見項羽,想要訂立和約,項羽召軍吏來商量説:“現在軍糧越來越少,想答應他們。”軍吏説可以。於是在秦二世三年(前207年)七月,項羽和章邯約在洹水南殷虛上相見,並訂立盟約。 [86]  章邯見到項羽後,哭着向項羽傾訴趙高的種種行為。於是,項羽立章邯為雍王,司馬欣為上將軍,率領秦軍為前部,行至新安。
漢元年十一月(前207年,當時以十月為歲首),諸侯的士卒原來都曾在秦服過徭役,受盡秦兵的鞭撻,而今秦兵投降諸侯,諸侯兵都把秦兵當作奴隸來驅使,引起秦兵的不滿,暗地裏作打算。諸侯聽聞到秦兵的計策,將其告訴項羽,項羽召集黥布、蒲將軍等人商議,認為秦兵很多,入關中後如果不聽令,會引起非常大的禍患。於是,項羽將秦降卒二十餘萬全部在新安城南連夜坑殺。 [13] 

項羽分封諸侯

項羽塑像
項羽塑像(14張)
項羽消滅了秦軍主力後,即率諸侯軍向關中挺進,行至函谷關,發現有兵守關,項羽軍無法通過,又聽説劉邦已經攻破咸陽,項羽大怒,派當陽君攻破函谷關,四十萬大軍駐紮於新豐鴻門,劉邦軍十萬駐紮灞上。劉邦左司馬曹無傷派人告訴項羽,説劉邦想在關中稱王,並且用子嬰為相,珍寶全部佔有。范增也告訴項羽,説劉邦在山東時貪財好色,入關後卻不取財物女人,志向不小,應該趁早殺了他。 [14] 
項羽叔父項伯與劉邦手下的張良關係友好,連夜前往劉邦軍見張良,想要勸張良逃走,卻反被張良拉攏。項伯回來後告訴項羽,劉邦攻破咸陽有大功,進攻他是不義之舉,項羽表示贊同。 [15] 
劉邦第二天率領一百多騎兵來見項羽,范增暗示項羽殺掉劉邦,但項羽為人不忍,默然不應。於是,范增讓項莊於席間舞劍,伺機刺殺劉邦,而項伯也拔劍起舞,擋住項莊。張良見狀,至軍門找樊噲前來。 [16] 
樊噲強行進帳,對項羽進行一番了説辭,項羽無言以對。於是劉邦伺機逃脱。他留張良將白璧玉斗獻給項羽和范增,自己以上廁所為由,扔下車騎,只帶樊噲、夏侯嬰等人從酈山道逃回霸上。項羽接受了白璧放在桌上,而范增卻將玉斗摔在地上拔劍砍破,嘆道:“奪項羽天下的人,一定是劉邦。” [17] 
項羽進入咸陽後,引兵屠戮咸陽,殺死秦王子嬰,火燒秦王宮,大火連續燒了三個月沒有滅,蒐集寶物美女準備回江東,有人勸項羽説關中富饒,可以成王霸之業。但項羽見秦王宮都已經被毀壞,自己又迫切的想回到江東,於是不聽。那人又説,都説楚國人是戴帽子的獼猴,果然是這樣。項羽聽到後,把那個人烹殺了。 [18] 
項羽不顧楚懷王熊心“先入定關中者王之”的約定 [93]  ,而把熊心尊為義帝,打算和各國諸侯將相自行分封。 [92]  於是項羽自立為西楚霸王,封劉邦為漢王,章邯為雍王,司馬欣為塞王,董翳[yì]為翟王,魏王豹為西魏王,申陽為河南王,司馬卬殷王,趙王歇為代王,張耳為常山王,當陽君英布為九江王,吳芮為衡山王,共敖為臨江王,燕王韓廣為遼東王,臧荼為燕王,齊王田巿為膠東王,田都為齊王,田安為濟北王等十八個諸侯王。 [19] 
項羽分封局勢
新封號
人物
原身份
原君主
分封主因
義帝
楚懷王
本人
項羽欲自立為王,先佯尊懷王為義帝 [92]  [103] 
西楚霸王
項羽
楚國將領
楚懷王熊心
西楚主伯,為天下主命,分封十八王 [104] 
漢王
楚國將領
楚懷王熊心
西征秦國,率先入關,改封巴、蜀、漢中 [105] 
九江王
楚國將領
楚懷王熊心
救趙,從入關,分楚地封九江王 [106] 
臨江王
楚國將領
楚懷王熊心
西征秦國,攻下南郡,分楚地封臨江王 [107] 
衡山王
楚國將領
楚懷王熊心
率百越西征秦國,從入關,分楚地封衡山王 [108] 
雍王
秦國將領
秦皇帝胡亥
降楚,從入關,分秦地封雍王 [109] 
塞王
秦國將領
秦皇帝胡亥
降楚,從入關,分秦地封塞王 [109] 
翟王
秦國將領
秦皇帝胡亥
降楚,從入關,分秦地封翟王 [109] 
遼東王
燕王
本人
原燕王,在燕地,割地改封遼東王 [110] 
燕王
燕國將領
燕王韓廣
救趙,從入關,分燕地封燕王 [110] 
膠東王
齊王
本人
原齊王,在齊地,割地改封膠東王 [111] 
齊王(臨淄王)
齊國將領
齊王田巿
救趙,從入關,分齊地封齊王 [111] 
濟北王
齊國將領
齊王田巿
救趙,從入關,分齊地封濟北王 [111] 
西魏王
魏王
本人
原魏王,從入關,割地改封西魏王 [112]  [117] 
殷王
趙國將領
趙王武臣
攻下河內,分魏地封殷王 [113-114] 
代王
趙王
本人
原趙王,鉅鹿被救解圍,割地改封代王 [115] 
常山王
趙國丞相
趙王趙歇
鉅鹿被救解圍,從入關,分趙地封常山王 [115] 
河南王
趙國將領
趙王趙歇
攻下河南,從入關,分韓地封河南王 [116] 
韓王
韓王
本人
不從入關,依項梁舊制封韓王 [19] 
分封要素】:依據史料可以得出項羽主持分封十八王的必要因素,分別是:①隨同項羽救援趙國、並進入關中的將領(如英布、臧荼、田都、田安);②隨同項羽進入關中的將領(章邯、司馬欣、董翳、魏豹、張耳、申陽、吳芮);③獨立領兵西征秦國有功的將領(劉邦、共敖、司馬卬);④起義軍早期封王者(韓廣、田巿、趙歇、韓成)。
【分封本質】:項羽通過兩面運作,倚仗諸侯軍強勢兵力,威逼劉邦妥協;為防止背棄盟約遭致諸侯軍反叛,又以“裂土封王”的利益,挑動各國入關的軍功將領舉行相王。形勢主要表現為以下位將領切割其上位君主地盤封王,重新劃分戰國遺存的諸侯國政權體系。 [92]  [129]  [103]  由此激化各國外派入關的軍隊頭目與其本國君主之間的矛盾,未兼顧在反秦過程中具有影響力的實權人物(如田榮陳餘彭越等) [127-128]  ,造成各方對立加劇。項羽則最終達成以將領僭位,自立為王的目的,成為名義上的諸侯伯主 [104] 
【引發結果】:①英布、共敖、吳芮逐殺舊主熊心 [20]  [118]  ;②臧荼逐殺舊主韓廣 [119]  ;③田都、田安驅逐舊主失敗,田都逃楚,田安、田巿被齊國掌權丞相田榮殺死 [120]  ;④陳餘驅逐舊友張耳、將舊主趙歇改回趙王,自己被立為代王 [121]  ;⑤韓成因不從入關無功,被項羽廢殺,改立鄭昌為韓王 [122]  ;⑥章邯、司馬欣、董翳圍堵劉邦失敗,司馬欣、董翳降漢 [123-124]  ;⑦劉邦東出,申陽、鄭昌 [125]  、魏豹、司馬卬降漢 [126] 

項羽彭城之戰

項羽分封完諸侯,諸侯各前往封國,項羽將義帝遷往長沙郴縣,暗中令衡山王吳芮、臨江王共敖於途中將義帝殺死。 [20] 
漢元年(公元前206年)八月,齊、趙諸侯叛亂,項羽率軍前往平亂,聽聞劉邦已定關中,非常憤怒,封鄭昌為韓王,派其前往阻擋劉邦,令蕭公角阻擊彭越。彭越擊敗蕭公角後,張良偽作韓王書給項羽,説劉邦只想得關中,不會向東用兵,又偽作齊王、梁王書給項羽,説齊王準備和梁王齊心協力滅掉楚國。於是項羽放心攻打齊國。 [21]  項羽徵召九江王英布,英布託病不出,派遣手下將領只率領幾千人前往,項羽因此怨恨英布。 [22]  冬,項羽北至城陽,田榮引兵會戰,被項羽擊敗,田榮逃往平原,被平原民殺死。項羽燒燬齊國房屋,將降卒全部坑殺,俘虜其老弱婦女,巡行齊地,直至北海,“多所殘滅”。齊國人因此聚在一起反叛,田橫趁機收編齊兵數萬反攻城陽,項羽久攻不下。 [23] 
彭城之戰 彭城之戰
漢二年(前205年)四月,劉邦率領五路諸侯兵馬五十六萬向東攻打楚國,佔領楚都彭城。項羽聽聞後,留部將繼續攻齊,自己親率精兵三萬去救援彭城。劉邦攻下彭城後蒐集珍寶美人,大擺宴會。項羽率軍從早晨開始,由蕭縣從西打到東,中午時打到彭城,大破劉邦軍,殺死漢兵十餘萬。劉邦軍逃往南山,項羽率軍追到靈壁東阻攔,漢兵落入睢[suī]水十餘萬,睢水為之不流。項羽把劉邦包圍了三層,卻被一陣大風吹亂楚軍,劉邦趁機率領數十騎兵走脱。 [24]  [85] 
劉邦逃往下邑,收集敗亡散卒至滎陽,各路敗軍先後前來會合,蕭何也發動關中沒有登記在冊的百姓前來投奔劉邦,劉邦因此軍勢得以重振。項羽乘勝來戰,無法取勝。 [25]  劉邦兵敗彭城後,諸侯反叛劉邦,歸附項羽。 [26] 
漢三年(公元前204年),劉邦在滎陽修築甬道用以過河取敖地的糧食,項羽軍多次侵奪甬道,劉邦軍無法取得糧草補充,非常害怕,於是與項羽議和,劃分滎陽以西為漢國地盤,項羽打算同意。 [27] 

項羽鴻溝和議

項羽在范增的建議下,與范增合圍滎陽,打算一舉消滅劉邦。劉邦非常害怕,採取陳平的計策,離間項羽和范增,項羽於是剝奪了范增的權利。范增沒有想到項羽竟然會懷疑自己和劉邦有勾結,十分氣憤,於是告老還鄉,但在途中病死。 [28] 
項羽將滎陽的劉邦四面圍定攻打,劉邦軍勢非常危急,部將紀信於是引兩千軍乘黃車假扮劉邦出城,説劉邦願意投降,項羽趕來見到紀信問劉邦在哪,紀信説劉邦已經逃走了,項羽於是將紀信燒死。 [29] 
漢四年(公元前203年),項羽攻下滎陽,處死滎陽守將周苛樅公。而劉邦走宛、葉,派人説服英布背叛項羽,進入成皋。項羽得知後迅速率兵前來攻打,奪下成皋,一路西進。劉邦逃亡鞏縣,派重兵阻擋,項羽無法挺進。 [30] 
項羽和虞姬的塑像 項羽和虞姬的塑像
此時,彭越渡河攻擊東阿,楚將薛公兵敗身死,項羽於是親自率軍攻打彭越,彭越敗走,但成皋卻被劉邦趁機奪下。項羽回軍與劉邦對峙於廣武,相持了幾個月。項羽向劉邦單挑,但劉邦不肯,於是,項羽派壯士出來挑戰,但被樓煩將射殺。項羽大怒,身披鎧甲手持長戟來挑戰,樓煩將準備射項羽,項羽怒目而視,將樓煩將嚇得不敢出來。劉邦聽聞後,出來和項羽對話,項羽又向劉邦挑戰,劉邦不從,項羽以弩射傷劉邦,劉邦退入成皋。 [31] 
韓信於河北攻破齊、趙等國,並準備進攻楚國,項羽派項它為大將、龍且裨將 [96-97]  前往進攻韓信,但龍且卻被韓信所破殺, [32]  這時,彭越又於谷城復出,項羽大怒,親自前往救援,留大司馬曹咎原地待守,並告誡他不要出戰,只需守住十五日即可。 [33]  於是項羽東擊陳留、外黃,曾欲坑殺外黃抵抗者,但因外黃小兒之勸而放棄,各城聽説後爭相歸降,項羽一路進軍至睢陽。 [84]  在此期間,曹咎不顧項羽的警告,被劉邦的挑戰所激怒,引兵渡汜水,漢軍趁機發動進攻,大破曹咎軍。項羽聽聞曹咎兵敗,引兵而回。這時,漢軍正於滎陽東圍攻鍾離眜,聽到項羽回來了,非常害怕,全部退走。 [34] 
項羽腹背受敵,又糧草不繼,於是,送還劉邦家眷,與劉邦簽訂盟約,以鴻溝為界,中分天下。 [35] 

項羽垓下之戰

鴻溝和議後,項羽引兵東歸,劉邦卻趁這個時候突然撕毀盟約,追擊項羽,想要把項羽一舉消滅。但和劉邦約定一起出兵的韓信彭越卻沒有來。項羽引兵反擊劉邦,大破漢軍,劉邦於是深溝高壑,堅守不出。 [36] 
項羽 項羽
劉邦以加封土地為條件,説動韓信從齊地南下,佔領楚都彭城和今天蘇北、皖北、豫東等廣大地區,兵鋒直指楚軍側背,自東向西夾擊項羽;梁王彭越率軍數萬從梁地出發,先南下後西進,與劉邦本部軍共同逼楚軍後退;漢將劉賈率軍數萬會同九江王英布、合兵十萬,自淮北出發,從西南方發動對楚地的進攻,先克壽春,再攻下城父並將此城軍民全部屠盡;而鎮守南線的楚將大司馬周殷此時叛楚,屠滅六縣,再與英布劉賈會師,隨後,北上合擊項羽;同時,得到關中兵丁補充的劉邦則率本部軍二十萬出固陵東進;漢軍五路大軍、合計近六十萬之眾,形成從西、北、西南、東北四面合圍楚軍之勢,項羽被迫率十萬楚軍向垓下後撤。 [37] 
劉邦以韓信引兵三十萬為前軍,將軍孔藂為左翼、陳賀為右翼,劉邦率部跟進,將軍周勃柴武佈陣在後。項羽引兵十萬,先與韓信大戰,韓信軍失利往後退卻,令左右兩翼包夾項羽軍,項羽軍抵敵不住,於是,往後撤,韓信趁機反擊,項羽軍大敗,退到壁壘堅守,劉邦乘勝領大軍將項羽重重包圍。 [38] 
項羽軍在垓下,不但兵少,而且糧草不夠,又被劉邦幾十萬大軍包圍,於是,率領八百騎兵趁夜突圍,天亮後,漢軍發覺項羽離去,於是,灌嬰率五千精鋭騎兵追擊,等他渡過淮河,隨從的騎兵只有一百多人了,來到陰陵時,項羽迷路了,他去問一個老農,老農回答:“往左邊”。於是往左去,陷入了一片沼澤,耽誤了時間。漢軍追了上來,經過一場激戰,項羽又往東去,到達東城的一座山上,只剩下了二十八騎,而追擊的漢軍卻有數千人。 [39] 

項羽烏江自刎

霸王別姬 霸王別姬
項羽自忖不能脱身,就部下説:“我從起兵到現在已經八年,經七十餘戰,抵擋我的人都被我攻破,我打擊的人都表示臣服,未嘗敗北,遂稱霸天下,現在困於此,不是我不會打仗,而是天要亡我。今日是要決死戰了,我要為諸君痛快地一戰,必定要勝利三次,為諸君擊潰包圍、斬將、砍旗,讓諸君知道,是天要亡我,非我不會打仗。”於是,他分騎兵為四隊,此時,漢軍圍困數重,項羽對他的騎兵們説:“我為你們殺掉對方一將。”於是,他命令騎兵們分四面向山下衝,約在山東面會合。項羽大呼馳下,斬殺一漢將。赤泉侯楊喜追項羽,項羽大喝一聲,楊喜的人馬俱驚,退後數里。項羽與騎兵分為三隊,漢軍不知項羽在哪隊,就也分三隊包圍。項羽飛馳而出,又斬殺一漢將,同時殺近百人,再會合騎兵,僅損失兩騎,項羽問:“怎麼樣?”騎兵們欽佩地回答:“和大王説的一樣” 。 [40] 
項羽一路逃到烏江,遇見烏江亭長,亭長勸項羽可以回到江東以圖東山再起,但項羽以無顏見江東父老為由拒絕,並將自己坐下馬賜予亭長。於是,項羽下馬步戰,一口氣殺了漢兵幾百人,自己也受了十幾處的傷。此時漢騎司馬呂馬童追來,項羽説:“你不是我的故人嗎?”呂馬童不敢正視項羽,指着同僚郎中令王翳説:“這就是項王。”項羽説:“我聽説劉邦用千金買我腦袋,還可以食邑萬户,我這就給你恩惠!”而後揮刀自刎。項羽的頭顱被王翳取走,其餘騎兵爭相搶奪項羽屍體,以致有數十人死傷,最後郎中騎楊喜,騎司馬呂馬童,郎中呂勝楊武各自得到項羽屍體一部分,都被劉邦封侯。 [41] 
項羽死後,楚地都降漢,唯獨項羽原來的封邑魯地拒絕降漢。劉邦率領諸侯兵,拿着項羽的頭顱去招降魯地父老,使魯地降漢。隨後劉邦便以魯公的規格安葬項羽於谷城。 [87-88]  項羽的同姓宗親都被賜姓為劉,餘部必須直呼項羽的名字“項籍”才能被漢朝錄用為官。 [89-90] 

項羽主要成就

項羽政治

項羽軍事

項羽歷史評價

項羽兩漢

項羽畫像
項羽畫像(7張)
楚國諸老將:項羽為人僄悍滑賊,諸所過無不殘滅。 [42] 
韓生: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 [45]  [65] 
陳平:項王為人,恭敬愛人,士之廉節好禮者多歸之。至於行功爵邑,重之,士亦以此不附······項王不能信人,其所任愛,非諸項即妻之昆弟,雖有奇士不能用,平乃去楚。
酈食其:項王有倍約之名,殺義帝之負;於人之功無所記,於人之罪無所忘;戰勝而不得其賞,拔城而不得其封;非項氏莫得用事;為人刻印,刓而不能授;攻城得賂,積而不能賞:天下畔之,賢才怨之,而莫為之用。故天下之士歸於漢王,可坐而策也。 [43] 
高起王陵:陛下慢而侮人,項羽仁而愛人。然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與天下同利也。項羽妒賢嫉能,有功者害之,賢者疑之,戰勝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 [42] 
劉邦:項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為我擒也。 [42] 
韓信:請言項王之為人也。項王喑惡叱吒,千人皆廢;然不能任屬賢將,此特匹夫之勇耳。項王見人恭敬慈愛,言語嘔嘔,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飲;至使人有功,當封爵者,印刓敝,忍不能予,此所謂婦人之仁也。 [44] 
司馬遷:吾聞之周生曰舜目蓋重瞳子,又聞項羽亦重瞳子。羽豈其苗裔邪?何興之暴也。夫秦失其政,陳涉首難,豪傑起,相與並爭,不可勝數。然羽非有尺寸乘埶,起隴畝之中,三年,遂將五諸侯滅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號為‘霸王’,位雖不終,近古以來未嘗有也。及羽背關懷楚,放逐義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難矣。自矜功伐,奮其私智而不師古,謂霸王之業,欲以力征經營天下,五年卒亡其國,身死東城,尚不覺寤而不自責,過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豈不謬哉。 [45] 
太史公自序》:秦失其道,豪桀並擾;項梁業之,子羽接之;殺慶救趙,諸侯立之;誅嬰背懷,天下非之。 [46] 
王充:項羽惡微,號而用兵,與高祖俱起,威力輕重,未有所定,則項羽力勁。 [47] 
郭嘉:昔項籍七十餘戰,未嘗敗北,一朝失勢而身死國亡者,恃勇無謀故也。 [48] 

項羽魏晉南北朝

劉禪:昔項籍總一強眾,跨州兼土,所務者大,然卒敗垓下,死於東城,宗族如焚,為笑千載,皆不以義,陵上虐下故也。 [49] 
諸葛亮:昔在項羽,起不由德,雖處華夏,秉帝者之勢,卒就湯鑊,為後永戒。 [50] 
劉邵:若一人之身,兼有英雄,則能長世;高祖、項羽是也。然英之分,以多於雄,而英不可以少也。英分少,則智者去之,故項羽氣力蓋世,明能合變,而不能聽採奇異,有一范增不用,是以陳平之徒,皆亡歸高祖。
段灼:秦失其鹿,豪傑競逐,項羽既得而失之,其咎在烹韓生,而范增之謀不用。假令羽既距項伯之邪説,斬沛公於鴻門,都咸陽以號令諸侯,則天下無敵 矣。而羽距韓生之忠諫,背范增之深計,自謂霸王之業已定,都彭城,還故鄉,為晝被文繡,此蓋世俗兒女之情耳,而羽榮之。是故五載為漢所擒,至此尚不知覺悟,……甚痛矣哉! [51] 
蔡漠:夫以白起、韓信、項籍之勇,猶發梁焚舟,背水而陣。 [52] 

項羽隋唐兩宋

李德林:項羽誅秦摧漢,宰割神州,角逐爭驅,盡威力而無就也。 [53] 
房彥謙:故蚩尤、項籍之驍勇,伊尹、霍光之權勢,李老、孔丘之才智,呂望、孫武之兵術,吳、楚連盤石之據,產、祿承母弟之基,不應歷運之兆,終無帝主之位。 [54] 
魏元忠:假有項籍之氣,袁紹之基,而皆泯智任情,終以破滅,何況復出其下哉。 [55] 
司馬貞:秦鹿走,偽楚狐鳴。雲鬱沛谷,劍挺吳城。勳開魯甸,勢合碭兵。卿子無罪,亞父推誠。始救趙歇,終誅子嬰。違約王漢,背關懷楚。常遷上游,臣迫故主。靈壁大振,成皋久拒。戰非無功,天實不與。嗟彼蓋代,卒為凶豎。 [45] 
呂蒙正:楚霸英雄,敗於烏江自刎;漢王柔弱,竟有萬里江山。 [56] 
蘇洵:項籍有取天下之才,而無取天下之慮。
蘇軾:項籍唯不能忍,是以百戰百勝而輕用其鋒。 [57] 
範浚:若籍則無能有是,得范增不能用,得陳平不能用,得韓信不能用,皆使之怨僨棄去,徒以匹夫小勇,欲決雄雌於挑戰間,至力蹙勢窮,猶將馳殺一二漢將,以見枝能,此楚所以失天下也。然則籍之亡也,又胡望乎天哉?
何去非:項羽之於力嘗強矣,以其不知真力之所在,此所以亡。彼項羽以百戰百勝氣蓋於一時,手襲天下以王豪傑而宰制之,自以天下莫能抗也。觀其所賴以為資,蓋有類乎力者矣。雖然,彼之所謂力者,內恃其身之勇,叱吒震怒足以威匹夫;外恃其眾之勁,搏捽決戰足以吞敵人而已。至於阻河山,據形便,俯首東瞰,臨制天下,保王業之固,遺後世之強,所謂真力者,彼固莫或之知也。是以輕指關中天險之勢,燔燒屠戮逞其暴,卒舉而遺之二三降虜,反懷區區之故楚而甚榮。......惟其知奪而不知其有,此所以亡耳。
劉叔友:項王有吞嶽瀆意氣,咸陽三月火,骸骨亂如麻,哭聲慘怛天日,而眉容不斂,是必鐵作心肝者。然當垓下訣別之際,寶區血廟,了不經意,惟眷眷一婦人,悲歌悵飲,情不自禁。

項羽明清

朱元璋:項羽南面稱孤,仁義不施,而自矜功伐。高祖知其然,承以柔遜,濟以寬仁,卒以勝之。 [58] 
王世貞:嗟乎!古之有天下者,要必有人君之德,而其佐命以功臣終者,要必有人臣之體,人臣之體在才巨而心小其識不凡,而凡不遠而遠乃可保也無君德,而其材非人臣者。偏雄,則項羽、袁紹、李密;委質,則韓信及榮也。
李晚芳:羽之神勇,千古無二;太史公以神勇之筆,寫神勇之人。亦千古無二。迄今正襟讀之,猶覺喑嗯叱吒之雄,縱橫馳騁於數頁之間,驅數百萬甲兵,如大風捲籜,奇觀也。

項羽近現代

蔡東藩:惟觀於項王之坑降卒,殺子嬰,弒義帝,種種不道,死有餘辜,彼自以為非戰之罪,罪固不在戰,而在殘暴也。彼殺人多矣,能無及此乎。天亡天亡,夫復誰尤!
周恩來:時勢之英雄,固若是其眾也,然非吾之所論於項羽、拿破崙也。夫二氏,世界之怪傑也。具併吞八荒之心,叱吒風雲之氣;勇冠萬夫,智超凡俗;戰無不勝,攻無不取;敵邦聞之而震魄,婦孺思之而寒膽;百世之下,猶懍懍有生氣,豈僅一世之雄哉。是猶其勇之著於外也。若其關係於世界之進退,人類之盛衰,又非一時豪俊、二三學者所可同日而語。雖以帝王之尊、宗教之力、金錢之勢,莫以易之。故二氏者,吾之所謂造時勢之英雄也。
毛澤東指出項羽戰敗的三個錯誤:鴻門宴不聽范增的話,放走劉邦;機械遵守鴻溝協定;以及建都徐州 [59] 

項羽軼事典故

項羽破釜沉舟

鉅鹿之戰時,項羽率軍渡過漳水後,下令把船全部鑿沉,把做飯的器具全部毀壞,只帶着三日糧草與秦軍作戰,項羽士卒因此以必死之心奮勇向前,項羽軍因此戰鬥力得到大幅提升,個個以一擋十,殺的諸侯軍人人膽寒,最終,取得鉅鹿之戰的勝利。 [60] 

項羽鴻門宴

即范增勸項羽殺劉邦所擺的一場宴會,成語“項莊舞劍意在沛公”由此而來。

項羽四面楚歌

項羽兵敗垓下後被劉邦軍四面圍定,劉邦軍在晚上高聲唱起了楚地的歌,項羽軍聽到歌后都非常的傷心,以為劉邦已經平定楚地,項羽軍的軍心也因此被瓦解。 [61] 

項羽霸王別姬

項羽有一美人叫虞姬,常常陪伴項羽左右,但項羽要率領精騎準備突圍,不得已作歌與虞姬訣別,虞姬也作歌附和,表必死之心,與項羽淚別。 [62]  霸王別姬後又被改編為戲曲、影視、小説、歌曲等文藝作品。

項羽作壁上觀

由章邯帶領的秦軍主力部隊在圍攻趙國於鉅鹿時,趙王派人向各地諸侯求救,雖然各地諸侯都有引兵前來,但是都懼怕秦軍的強大,而躲在自軍修築的壁壘裏不敢出來,與秦軍長久相持,但不能解鉅鹿之圍。項羽率領英布蒲將軍等幾萬楚軍主動向秦軍發起進攻時,諸侯還是隻敢躲在壁壘裏觀看,直到項羽殺敗秦軍之後,諸侯才敢從壁壘裏出來。 [63]  作壁上觀現指讓自己置身事外,不協助任何一方。

項羽錦衣夜行

項羽率軍破咸陽之後,看到秦朝宮室都被火燒得殘破不堪,又思念家鄉想回去,就説:“富貴不回故鄉,就像是穿着錦繡衣裳在黑夜中行走,有誰能知道呢?” [64-65] 

項羽沐猴而冠

項羽攻佔並燒燬咸陽之後,想要東歸彭城。韓生聽到後説:“人説楚國人像是獼猴戴了人的帽子,果真是這樣。”項羽聽見這話,便把韓生扔進鍋裏煮死了。 [65] 

項羽史籍記載

項羽祠墓遺址

項羽五泉莊墓

項羽墓 項羽墓
五泉莊墓,俗稱“霸王墳”,位於曲阜西周魯國故城東北角之東約100米處,原封土直徑約50─60米,現存封土直徑30多米、斜高20多米。乾隆版《曲阜縣志》記載:“在魯城東里許,俗稱為霸王冢,”也就是當地傳説的“古城大冢”。乾隆27年孔子六十九代孫孔繼汾編纂的《闕里文獻考》記載:“曲阜城東北有古冢,俗名霸王頭,相傳為項羽首處雲。”當地也有霸王故事的傳説,也有名人記詩,如清代顏光猷《贊霸王墳》詩:“四面楚歌霸業移,烏江戰敗有誰知,魯人尚自終臣節,閉户弦誦拒漢師”。

項羽霸王祠

霸王祠位於安徽省和縣烏江鎮鳳凰山,也稱項亭、項王亭、楚廟、項羽廟,公元前202年西楚霸王項羽兵敗,自刎於此。當時就墓葬了項羽的“分裂之餘”即殘骸和血衣,故稱“衣冠冢”。後人於此建亭祭祀,人稱“項亭”。唐初建祠,上元三年(762年),書法家李陽冰篆額曰:“西楚霸王靈祠”。唐會昌元年(841年),宰相李德裕撰寫《項王亭賦並序》內稱:“自湯武以干戈企業,後之英雄莫高項氏,感其伏劍此地,因此,賦以吊之。“南唐文學家徐鉉撰寫《項王亭碑》,南宋紹興二十九年(1159年),命名烏江項羽廟為“英惠廟”。歷代屢經修葺與擴建,有正殿、青龍宮、行宮、水靈宮等共99間半。傳説皇帝方可建祠百間,項羽雖功高業偉,但終未成帝業,故少建半間。殿內有項羽、虞姬、范增等人塑像並有石獅、旱船、鍾、鼎碑等文物。

項羽家族成員

關係
姓名
備註
祖父
楚將,為秦將王翦所破,自殺。
叔父
曾教授項羽讀書、劍術和兵法,後來被秦將章邯打敗而亡 [7] 
族叔
秦時曾殺人,為張良所庇,故與張良有舊。從項梁起兵擊秦,為楚左令尹。項伯降漢,為射陽侯,賜姓劉。孝惠二年去世,嗣子睢有罪,不得代 [98] 
堂弟
鴻門宴中受命於亞父范增舞劍欲殺劉邦。
堂侄
也作“項他”、“項它”,楚柱國,項羽從兄子,灌嬰攻取彭城,項他為漢軍俘虜,降漢。以功封平皋侯。孝惠四年去世,子恭侯遠嗣 [99-101] 
項氏宗親
漢二年於定陶轉投劉邦,為漢將。英布反,以大謁者擊布,以功封桃侯。子哀侯劉舍於景帝時繼周亞夫丞相。
項氏宗親
楚將,曾破英布,但屢敗於彭越、灌嬰等漢將。
項氏宗親
楚將,為漢將靳歙破於魯北。
項氏宗親
楚將,曾被漢將灌嬰破於魯下,其所部下五樓煩將五人、連尹一人為灌嬰軍斬殺。
項氏宗親
被常山王張耳所殺,首級被拿去投奔漢王劉邦 [91] 

項羽藝術形象

項羽文學作品

文學作品
作者
作品
題烏江亭 [68] 
《烏江》 [69] 詠史詩·鴻溝》 [70] 
疊題烏江亭 [71] 
夏日絕句 [72] 
《詠史》 [73] 
《項羽》 [74] 
過項羽廟 [75] 
《烏江項羽廟題壁》 [76] 
《西楚霸王墓》 [77] 
西楚霸王 [78] 

項羽漫畫形象

漫畫形象
作者
作品
講述內容
日本漫畫家大山匠
講述了項羽逐鹿天下的故事

項羽影視形象

影視形象
年份
影視類型
影視作品
飾演者
圖集
1985
電視劇
1994
電影
1994
電視劇
1998
電視劇
漢劉邦
張林
2004
電視劇
2005
電視劇
2010
電視劇
神話
2011
電視劇
2011
電影
鴻門宴
2011
電視劇
2012
電視劇
2012
電影
2015
電視劇
李乾立
2018
電視劇
天意
2021
電影
霸王
明道
(演員表資料來源) [79-80]  [102] 
參考資料
  • 1.    《元和姓纂》記載:“《左傳》雲滅項,《公羊傳》曰為齊桓公所滅,子孫以國為氏,項橐八歲服孔子,燕下相人,為楚將,子梁,梁兄子籍,號‘西楚霸王’,項他、項伯、項襄並籍之族也,漢初並封侯賜姓劉氏。”
  • 2.    《大宋重修廣韻》記載:“項,姓。本姬姓國。《公羊》曰‘為齊桓公所滅’,子孫因以為氏,項燕為楚將,生梁。梁兄子籍,號‘霸王’。”
  • 3.    《史記·卷七·項羽本紀第七》:項籍者,下相人也,【集解】:地理志臨淮有下相縣。【索隱】:縣名,屬臨淮。案:應劭雲“相,水名,出沛國。沛國有相縣,其水下流,又因置縣,故名下相也”。【正義】:括地誌雲:“相故城在泗州宿豫縣西北七十里,秦縣。”項,胡講反。籍,秦昔反。字羽。【索隱】:按:下序傳籍字子羽也。初起時,年二十四。其季父項梁,【索隱】:按:崔浩雲“伯、仲、叔、季,兄弟之次,故叔雲叔父,季雲季父”。梁父即楚將項燕,【正義】:燕,烏賢反。為秦將王翦所戮者也。集解始皇本紀雲:“項燕自殺。”【索隱】:此云為王翦所殺,與楚漢春秋同,而始皇本紀雲項燕自殺。不同者,蓋燕為王翦所圍逼而自殺,故不同耳。項氏世世為楚將,封於項,【索隱】:地理志有項城縣,屬汝南。【正義】:括地誌雲:“今陳州項城縣城即古項子國。”故姓項氏。項籍少時,學書不成,去學劍,又不成。項梁怒之。籍曰:“書足以記名姓而已。劍一人敵,不足學,學萬人敵。”於是項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學。  .國學導航.2006-09-12[引用日期2023-10-26]
  • 4.    《史記·卷七·項羽本紀第七》:秦始皇帝遊會稽,渡浙江,梁與籍俱觀。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籍長八尺餘,力能扛鼎,才氣過人,雖吳中子弟皆已憚籍矣。
  • 5.    《史記·卷七·項羽本紀第七》:秦二世元年七月,陳涉等起大澤中。其九月,會稽守通謂梁曰:“江西皆反,此亦天亡秦之時也。吾聞先即制人,後則為人所制。吾欲發兵,使公及桓楚將。”是時桓楚亡在澤中。梁曰:“桓楚亡,人莫知其處,獨籍知之耳。”梁乃出,誡籍持劍居外待。梁復入,與守坐,曰:“請召籍,使受命召桓楚。”守曰:“諾。”梁召籍入。須臾,梁眴籍曰:“可行矣!”於是籍遂拔劍斬守頭。項梁持守頭,佩其印綬。門下大驚,擾亂,籍所擊殺數十百人。一府中皆慴伏,莫敢起。梁乃召故所知豪吏,諭以所為起大事,遂舉吳中兵。使人收下縣,得精兵八千人。梁部署吳中豪傑為校尉、候、司馬。有一人不得用,自言於梁。梁曰:“前時某喪使公主某事,不能辦,以此不任用公。”眾乃皆伏。於是梁為會稽守,籍為裨將,徇下縣。
  • 6.    《史記·卷七·項羽本紀第七》:居鄛人范增,七十,素居家,好奇計,往説項梁曰:“陳勝敗固當。夫秦滅六國,楚最無罪。自懷王入秦不反,楚人憐之至今,故楚南公曰‘楚雖三户,亡秦必楚’也。今陳勝首事,不立楚後而自立,其勢不長。今君起江東,楚蜂午之將皆爭附君者,以君世世楚將,為能復立楚之後也。”□正義為,於偽反。於是項梁然其言,乃求楚懷王孫心民間,為人牧羊,立以為楚懷王,從民所望也。陳嬰為楚上柱國,封五縣,與懷王都盱台。項梁自號為武信君。
  • 7.    《史記·卷七·項羽本紀第七》:項梁起東阿,西,至定陶,再破秦軍,項羽等又斬李由,益輕秦,有驕色。宋義乃諫項梁曰:“戰勝而將驕卒惰者敗。今卒少惰矣,秦兵日益,臣為君畏之。”項梁弗聽。乃使宋義使於齊。道遇齊使者高陵君顯,曰:“公將見武信君乎?”曰:“然。”曰:“臣論武信君軍必敗。公徐行即免死,疾行則及禍。”秦果悉起兵益章邯,擊楚軍,大破之定陶,項梁死。沛公、項羽去外黃攻陳留,陳留堅守不能下。沛公、項羽相與謀曰:“今項梁軍破,士卒恐。”乃與呂臣軍俱引兵而東。呂臣軍彭城東,項羽軍彭城西,沛公軍碭。
  • 8.    《史記·卷七·項羽本紀第七》:章邯已破項梁軍,則以為楚地兵不足憂,乃渡河擊趙,大破之。當此時,趙歇為王,陳餘為將,張耳為相,皆走入鉅鹿城。章邯令王離、涉間圍鉅鹿。
  • 9.    《史記·卷七·項羽本紀第七》:楚兵已破於定陶,懷王恐,從盱眙之彭城,並項羽、呂臣軍自將之。以呂臣為司徒,以其父呂青為令尹。以沛公為碭郡長,封為武安侯,將碭郡兵。
  • 10.    《史記·卷七·項羽本紀第七》:王召宋義與計事而大説之,因置以為上將軍,項羽為魯公,為次將,范增為末將,救趙。行至安陽,留四十六日不進。項羽曰:“吾聞秦軍圍趙王鉅鹿,疾引兵渡河,楚擊其外,趙應其內,破秦軍必矣。”宋義曰:“不然。夫搏牛之虻不可以破蟣蝨。今秦攻趙,戰勝則兵罷,我承其敝;不勝,則我引兵鼓行而西,必舉秦矣。故不如先鬥秦趙。夫被堅執鋭,義不如公;坐而運策,公不如義。”因下令軍中曰:“猛如虎,很如羊,貪如狼,彊不可使者,皆斬之。”乃遣其子宋襄相齊,身送之至無鹽,飲酒高會。天寒大雨,士卒凍飢。項羽晨朝上將軍宋義,即其帳中斬宋義頭,出令軍中曰:“宋義與齊謀反楚,楚王陰令羽誅之。”當是時,諸將皆慴服,莫敢枝梧。乃相與共立羽為假上將軍。使桓楚報命於懷王。懷王因使項羽為上將軍。
  • 11.    《史記·卷七·項羽本紀第七》:項羽已殺卿子冠軍,威震楚國,名聞諸侯。乃遣當陽君、蒲將軍將卒二萬渡河,救鉅鹿。戰少利,陳餘復請兵。項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沈船,破釜甑,燒廬舍,持三日糧,以示士卒必死,無一還心。於是至則圍王離,與秦軍遇,九戰,絕其甬道,大破之,殺蘇角,虜王離。涉間不降楚,自燒殺。當是時,楚兵冠諸侯。諸侯軍救鉅鹿下者十餘壁,莫敢縱兵。及楚擊秦,諸將皆從壁上觀。楚戰士無不一以當十,楚兵呼聲動天,諸侯軍無不人人惴恐。於是已破秦軍,項羽召見諸侯將,入轅門,無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視。項羽由是始為諸侯上將軍,諸侯皆屬焉。
  • 12.    《史記·卷七·項羽本紀第七》:章邯軍棘原,項羽軍漳南,相持未戰。秦軍數卻,二世使人讓章邯。章邯恐,使長史欣請事。至咸陽,留司馬門三日,趙高不見,有不信之心。長史欣恐,還走其軍,不敢出故道,趙高果使人追之,不及。欣至軍,報曰:“趙高用事於中,下無可為者。今戰能勝,高必疾妒吾功;戰不能勝,不免於死。原將軍孰計之。”陳餘亦遺章邯書。章邯狐疑,陰使候始成使項羽,欲約。約未成。
  • 13.    《史記·項羽本紀》:諸侯吏卒異時故繇使屯戍過秦中,秦中吏卒遇之多無狀,及秦軍降諸侯,諸侯吏卒乘勝多奴虜使之,輕折辱秦吏卒。秦吏卒多竊言曰:“章將軍等詐吾屬降諸侯,今能入關破秦,大善;即不能,諸侯虜吾屬而東,秦必盡誅吾父母妻子。”諸侯微聞其計,以告項羽。項羽乃召黥布、蒲將軍計曰:“秦吏卒尚眾,其心不服,至關中不聽,事必危,不如擊殺之,而獨與章邯、長史欣、都尉翳入秦。”於是楚軍夜擊阬秦卒二十餘萬人新安城南。
  • 14.    《史記·卷七·項羽本紀第七》:行略定秦地。函谷關有兵守關,不得入。又聞沛公已破咸陽,項羽大怒,使當陽君等擊關。項羽遂入,至於戲西。沛公軍霸上,未得與項羽相見。沛公左司馬曹無傷使人言於項羽曰:“沛公欲王關中,使子嬰為相,珍寶盡有之。”項羽大怒,曰:“旦日饗士卒,為擊破沛公軍!”當是時,項羽兵四十萬,在新豐鴻門,沛公兵十萬,在霸上。范增説項羽曰:“沛公居山東時,貪於財貨,好美姬。今入關,財物無所取,婦女無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氣,皆為龍虎,成五采,此天子氣也。急擊勿失。”
  • 15.    《史記·卷七·項羽本紀第七》:楚左尹項伯者,項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張良。張良是時從沛公,項伯乃夜馳之沛公軍,私見張良,具告以事,欲呼張良與俱去。項伯復夜去,至軍中,具以沛公言報項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關中,公豈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擊之,不義也,不如因善遇之。”項王許諾。
  • 16.    《史記·卷七·項羽本紀第七》:沛公旦日從百餘騎來見項王,至鴻門,范增數目項王,舉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項王默然不應。范增起,出召項莊,謂曰:“君王為人不忍,若入前為壽,壽畢,請以劍舞,因擊沛公於坐,殺之。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莊則入為壽,壽畢,曰:“君王與沛公飲,軍中無以為樂,請以劍舞。”項王曰:“諾。”項莊拔劍起舞,項伯亦拔劍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莊不得擊。於是張良至軍門,見樊噲。
  • 17.    《史記·項羽本紀》:沛公則置車騎,脱身獨騎,與樊噲、夏侯嬰、靳彊、紀信等四人持劍盾步走,從酈山下,道芷陽間行。沛公謂張良曰:“從此道至吾軍,不過二十里耳。度我至軍中,公乃入。”沛公已去,間至軍中,張良入謝,曰:“沛公不勝桮杓,不能辭。謹使臣良奉白璧一雙,再拜獻大王足下;玉斗一雙,再拜奉大將軍足下。”項王曰:“沛公安在?”良曰┱“聞大王有意督過之,脱身獨去,已至軍矣。”項王則受璧,置之坐上。亞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劍撞而破之,曰:“唉!豎子不足與謀。奪項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屬今為之虜矣。”沛公至軍,立誅殺曹無傷。
  • 18.    《史記·卷七·項羽本紀第七》:居數日,項羽引兵西屠咸陽,殺秦降王子嬰,燒秦宮室,火三月不滅;收其貨寶婦女而東。人或説項王曰:“關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饒,可都以霸。”項王見秦宮皆以燒殘破,又心懷思欲東歸,曰:“富貴不歸故鄉,如衣繡夜行,誰知之者!”説者曰:“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項王聞之,烹説者。
  • 19.    《史記·卷七·項羽本紀第七》:立沛公為漢王,王巴、蜀、漢中,都南鄭。項王乃立章邯為雍王,王咸陽以西,都廢丘。長史欣者,故為櫟陽獄掾,嘗有德於項梁;都尉董翳者,本勸章邯降楚。故立司馬欣為塞王,王咸陽以東至河,都櫟陽;立董翳為翟王,王上郡,都高奴。徙魏王豹為西魏王,王河東,都平陽。瑕丘申陽者,張耳嬖臣也,先下河南,迎楚河上,故立申陽為河南王,都雒陽。韓王成因故都,都陽翟。趙將司馬卬定河內,數有功,故立卬為殷王,王河內,都朝歌。徙趙王歇為代王。趙相張耳素賢,又從入關,故立耳為常山王,王趙地,都襄國。當陽君黥布為楚將,常冠軍,故立布為九江王,都六。項王自立為西楚霸王,王九郡,都彭城。
  • 20.    《史記·卷七·項羽本紀第七》:乃使使徙義帝長沙郴縣。義帝行,其羣臣稍稍背叛之,乃陰令衡山、臨江王擊殺之江中。
  • 21.    《史記·卷七·項羽本紀第七》:是時,漢還定三秦。項羽聞漢王皆已並關中,且東,齊、趙叛之:大怒。乃以故吳令鄭昌為韓王,以距漢。令蕭公角等擊彭越。彭越敗蕭公角等。漢使張良徇韓,乃遺項王書曰:“漢王失職,欲得關中,如約即止,不敢東。”又以齊、梁反書遺項王曰:“齊欲與趙並滅楚。”楚以此故無西意,而北擊齊。
  • 22.    《史記·卷七·項羽本紀第七》:徵兵九江王布。布稱疾不往,使將將數千人行。項王由此怨布也。
  • 23.    《史記·卷七·項羽本紀第七》:漢之二年冬,項羽遂北至城陽,田榮亦將兵會戰。田榮不勝,走至平原,平原民殺之。遂北燒夷齊城郭室屋,皆阬田榮降卒,系虜其老弱婦女。徇齊至北海,多所殘滅。齊人相聚而叛之。於是田榮弟田橫收齊亡卒得數萬人,反城陽。項王因留,連戰未能下。
  • 24.    《史記·卷七·項羽本紀第七》:漢王部五諸侯兵,凡五十六萬人,東伐楚。項王聞之,即令諸將擊齊,而自以精兵三萬人南從魯出胡陵。四月,漢皆已入彭城,收其貨寶美人,日置酒高會。項王乃西從蕭,晨擊漢軍而東,至彭城,日中,大破漢軍漢軍皆走,相隨入谷、泗水,殺漢卒十餘萬人。漢卒皆南走山,楚又追擊至靈壁東睢水上。漢軍卻,為楚所擠,多殺,漢卒十餘萬人皆入睢水,睢水為之不流。圍漢王三匝。於是大風從西北而起,折木髮屋,揚沙石,窈冥晝晦,逢迎楚軍。楚軍大亂,壞散,而漢王乃得與數十騎遁去。
  • 25.    《史記·卷七·項羽本紀第七》:是時呂后兄周呂侯為漢將兵居下邑,漢王間往從之,稍稍收其士卒。至滎陽,諸敗軍皆會,蕭何亦發關中老弱未傅悉詣滎陽,復大振。楚起於彭城,常乘勝逐北,與漢戰滎陽南京、索間,漢敗楚,楚以故不能過滎陽而西。
  • 26.    《史記·卷七·項羽本紀第七》:漢王之敗彭城,諸侯皆復與楚而背漢。
  • 27.    《史記·卷七·項羽本紀第七》:漢軍滎陽,築甬道屬之河,以取敖倉粟。漢之三年,項王數侵奪漢甬道,漢王食乏,恐,請和,割滎陽以西為漢。項王欲聽之。
  • 28.    《史記·卷七·項羽本紀第七》:歷陽侯范增曰:漢易與耳,今釋弗取,後必悔之。”項王乃與范增急圍滎陽。漢王患之,乃用陳平計間項王。項王使者來,為太牢具,舉欲進之。見使者,詳驚愕曰:“吾以為亞父使者,乃反項王使者。”更持去,以惡食食項王使者。使者歸報項王,項王乃疑范增與漢有私,稍奪之權。范增大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為之。原賜骸骨歸卒伍。”項王許之。行未至彭城,疽發背而死。
  • 29.    《史記·卷七·項羽本紀第七》:漢將紀信説漢王曰:“事已急矣,請為王誑楚為王,王可以間出。”於是漢王夜出女子滎陽東門被甲二千人,楚兵四面擊之。紀信乘黃屋車,曰:“城中食盡,漢王降。”楚軍皆呼萬歲。漢王亦與數十騎從城西門出,走成皋。□正義括地誌雲:“成皋故縣在洛州氾水縣西南二里。”項王見紀信,問:“漢王安在?”曰:“漢王已出矣。”項王燒殺紀信。
  • 30.    《史記·卷七·項羽本紀第七》:楚下滎陽城,生得周苛。烹周苛,井殺樅公。漢王之出滎陽,南走宛、葉,得九江王布,行收兵,復入保成皋。漢之四年,項王進兵圍成皋。漢王逃,獨與滕公出成皋北門,渡河走脩武,從張耳、韓信軍。諸將稍稍得出成皋,從漢王。楚遂拔成皋,欲西。漢使兵距之鞏,令其不得西。
  • 31.    《史記·卷七·項羽本紀第七》:楚漢久相持未決,丁壯苦軍旅,老弱罷轉漕。項王謂漢王曰:“天下匈匈數歲者,徒以吾兩人耳,原與漢王挑戰決雌雄,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為也。”漢王笑謝曰:“吾寧鬥智,不能鬥力。”項王令壯士出挑戰。漢有善騎射者樓煩,楚挑戰三合,樓煩輒射殺之。項王大怒,乃自被甲持戟挑戰。樓煩欲射之,項王瞋目叱之,樓煩目不敢視,手不敢發,遂走還入壁,不敢復出。漢王使人間問之,乃項王也。漢王大驚。於是項王乃即漢王相與臨廣武間而語。漢王數之,項王怒,欲一戰。漢王不聽,項王伏弩射中漢王。漢王傷,走入成皋。
  • 32.    《史記·卷七·項羽本紀第七》:項王聞淮陰侯已舉河北,破齊、趙,且欲擊楚,乃使龍且往擊之。淮陰侯與戰,騎將灌嬰擊之,大破楚軍,殺龍且。
  • 33.    《史記·卷七·項羽本紀第七》:項王乃謂海春侯大司馬曹咎等曰:“謹守成皋,則漢欲挑戰,慎勿與戰,毋令得東而已。我十五日必誅彭越,定梁地,復從將軍。”
  • 34.    《史記·卷七·項羽本紀第七》:士卒半渡,漢擊之,大破楚軍,盡得楚國貨賂。大司馬咎、長史翳、塞王欣皆自剄汜水上。大司馬咎者,故蘄獄掾,長史欣亦故櫟陽獄吏,兩人嘗有德於項梁,是以項王信任之。當是時,項王在睢陽,聞海春侯軍敗,則引兵還。漢軍方圍鍾離眛於滎陽東,項王至,漢軍畏楚,盡走險阻。
  • 35.    《史記·卷七·項羽本紀第七》:是時,漢兵盛食多,項王兵罷食絕。漢遣陸賈説項王,請太公,項王弗聽。漢王復使侯公往説項王,項王乃與漢約,中分天下,割鴻溝以西者為漢,鴻溝而東者為楚。項王許之,即歸漢王父母妻子。
  • 36.    《史記·卷七·項羽本紀第七》:漢欲西歸,張良、陳平説曰:“漢有天下太半,而諸侯皆附之。楚兵罷食盡,此天亡楚之時也,不如因其機而遂取之。今釋弗擊,此所謂‘養虎自遺患’也。”漢王聽之。漢五年,漢王乃追項王至陽夏南,止軍,與淮陰侯韓信、建成侯彭越期會而擊楚軍。至固陵,而信、越之兵不會。楚擊漢軍,大破之。漢王復入壁,深塹而自守。
  • 37.    《史記·卷七·項羽本紀第七》:於是乃發使者告韓信、彭越曰:“併力擊楚。楚破,自陳以東傅海與齊王,睢陽以北至谷城與彭相國。”使者至,韓信、彭越皆報曰:“請今進兵。”韓信乃從齊往,劉賈軍從壽春並行,屠城父,至垓下。大司馬周殷叛楚,以舒屠六,舉九江兵,隨劉賈、彭越皆會垓下,詣項王。
  • 38.    《史記·卷七·項羽本紀第七》:高祖與諸侯兵共擊楚軍,與項羽決勝垓下。淮陰侯將三十萬自當之,孔將軍居左,費將軍居右,皇帝在後,絳侯、柴將軍在皇帝后。項羽之卒可十萬。淮陰先合,不利,卻。孔將軍、費將軍縱,楚兵不利,淮陰侯復乘之,大敗垓下。
  • 39.    《史記·卷七·項羽本紀第七》:項王軍壁垓下,兵少食盡,漢軍及諸侯兵圍之數重。於是項王乃上馬騎,麾下壯士騎從者八百餘人,直夜潰圍南出,馳走。平明,漢軍乃覺之,令騎將灌嬰以五千騎追之。項王渡淮,騎能屬者百餘人耳。項王至陰陵,迷失道,問一田父,田父紿曰“左”。左,乃陷大澤中。以故漢追及之。項王乃復引兵而東,至東城,乃有二十八騎。
  • 40.    《史記·卷七·項羽本紀第七》:項王自度不得脱。謂其騎曰:“吾起兵至今八歲矣,身七十餘戰,所當者破,所擊者服,未嘗敗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於此,此天之亡我,非戰之罪也。今日固決死,原為諸君快戰,必三勝之,為諸君潰圍,斬將,刈旗,令諸君知天亡我,非戰之罪也。”乃分其騎以為四隊,四鄉。漢軍圍之數重。項王謂其騎曰:“吾為公取彼一將。”令四面騎馳下,期山東為三處。於是項王大呼馳下,漢軍皆披靡,遂斬漢一將。是時,赤泉侯為騎將,追項王,項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馬俱驚,辟易數里與其騎會為三處。漢軍不知項王所在,乃分軍為三,復圍之。項王乃馳,復斬漢一都尉,殺數十百人,復聚其騎,亡其兩騎耳。乃謂其騎曰:“何如?”騎皆伏曰:“如大王言。”
  • 41.    《史記·卷七·項羽本紀第七》:於是項王乃欲東渡烏江。烏江亭長艤船待,謂項王曰:“江東雖小,地方千里,眾數十萬人,亦足王也。原大王急渡。今獨臣有船,漢軍至,無以渡。”項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為!且籍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無一人還,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縱彼不言,籍獨不愧於心乎?”乃謂亭長曰:“吾知公長者。吾騎此馬五歲,所當無敵,嘗一日行千里,不忍殺之,以賜公。”乃令騎皆下馬步行,持短兵接戰。獨籍所殺漢軍數百人。項王身亦被十餘創。顧見漢騎司馬呂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項王也。”項王乃曰:“吾聞漢購我頭千金,邑萬户,吾為若德。”乃自刎而死。王翳取其頭,餘騎相蹂踐爭項王,相殺者數十人。最其後,郎中騎楊喜,騎司馬呂馬童,郎中呂勝、楊武各得其一體。五人共會其體,皆是。故分其地為五:封呂馬童為中水侯,封王翳為杜衍侯,封楊喜為赤泉侯,封楊武為吳防侯,封呂勝為涅陽侯。
  • 42.    《史記·高祖本紀第八》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3-01-01]
  • 43.    《史記·酈生陸賈列傳第三十七》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3-01-01]
  • 44.    《史記·淮陰侯列傳第三十二》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3-01-01]
  • 45.    《史記·項羽本紀第七》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3-01-01]
  • 46.    《太史公自序》:秦失其道,豪桀並擾;項梁業之,子羽接之;殺慶救趙,諸侯立之;誅嬰背懷,天下非之。作項羽本紀第七。
  • 47.    《論衡·卷十九·恢國篇第五八》
  • 48.    《三國志·魏書·程郭董劉蔣劉傳第十四》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3-01-01]
  • 49.    《三國志·卷三十三·蜀書三·後主傳第三》  .國學導航.2006-09-12[引用日期2016-12-15]
  • 50.    《三國志·卷三十五·蜀書五·諸葛亮傳第五》  .國學導航.2006-09-12[引用日期2016-12-15]
  • 51.    《晉書·卷四八·列傳第十八·段灼》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4-09-07]
  • 52.    《晉書·卷七七·列傳第四七·蔡謨》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4-09-07]
  • 53.    《隋書·卷四二·列傳第七·李德林》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4-09-07]
  • 54.    《北史·列傳第二十七》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3-03-10]
  • 55.    《舊唐書·列傳第四十二》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5-10-16]
  • 56.    《破窯賦》: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蜈蚣百足,行不及蛇;雄雞兩翼,飛不過鴉。馬有千里之程,無騎不能自往;人有沖天之志,非運不能自通。 蓋聞:人生在世,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文章蓋世,孔子厄於陳邦;武略超羣,太公釣於渭水。顏淵命短,殊非兇惡之徒;盜蹠年長,豈是善良之輩。堯帝明聖,卻生不肖之兒;瞽叟愚頑,反生大孝之子。張良原是布衣,蕭何稱謂縣吏。晏子身無五尺,封作齊國宰相;孔明卧居草廬,能作蜀漢軍師。楚霸雖雄,敗於烏江自刎;漢王雖弱,竟有萬里江山。李廣有射虎之威,到老無封;馮唐有乘龍之才,一生不遇。韓信未遇之時,無一日三餐,及至遇行,腰懸三尺玉印,一旦時衰,死於陰人之手。 有先貧而後富,有老壯而少衰。滿腹文章,白髮竟然不中;才疏學淺,少年及第登科。深院宮娥,運退反為妓妾;風流妓女,時來配作夫人。 青春美女,卻招愚蠢之夫;俊秀郎君,反配粗醜之婦。蛟龍未遇,潛水於魚鱉之間;君子失時,拱手於小人之下。衣服雖破,常存儀禮之容;面帶憂愁,每抱懷安之量。時遭不遇,只宜安貧守份;心若不欺,必然揚眉吐氣。初貧君子,天然骨骼生成;乍富小人,不脱貧寒肌體。 天不得時,日月無光;地不得時,草木不生;水不得時,風浪不平;人不得時,利運不通。注福注祿,命裏已安排定,富貴誰不欲?人若不依根基八字,豈能為卿為相? 吾昔寓居洛陽,朝求僧餐,暮宿破窖,思衣不可遮其體,思食不可濟其飢,上人憎,下人厭,人道我賤,非我不棄也。今居朝堂,官至極品,位置三公,身雖鞠躬於一人之下,而列職於千萬人之上,有撻百僚之杖,有斬鄙吝之劍,思衣而有羅錦千箱,思食而有珍饈百味,出則壯士執鞭,入則佳人捧觴,上人寵,下人擁。人道我貴,非我之能也,此乃時也、運也、命也。 嗟呼!人生在世,富貴不可盡用,貧賤不可自欺,聽由天地循環,週而復始焉。
  • 57.    蘇軾著,吳楚材 / 吳調侯校注.《古文觀止》:中華書局,1987:卷十·宋文
  • 58.    《明史·卷第一三五·列傳第二三·孔克仁》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4-09-07]
  • 59.    毛澤東點評歷代帝王 紂王能文能武很有本事  .鳳凰網[引用日期2013-01-01]
  • 60.    《史記·項羽本紀》:項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沈船,破釜甑,燒廬舍,持三日糧,以示士卒必死,無一還心。
  • 61.    《史記·項羽本紀》:項王軍壁垓下,兵少食盡,漢軍及諸侯兵圍之數重。夜聞漢軍四面皆楚歌。
  • 62.    《史記·項羽本紀》:有美人名虞,常幸從,於是項王乃悲歌慷慨,自為詩曰:“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柰何,虞兮虞兮柰若何!”歌數闋,美人和之。
  • 63.    《史記·項羽本紀》:當是時,楚兵冠諸侯。諸侯軍救鉅鹿下者十餘壁,莫敢縱兵。及楚擊秦,諸將皆從壁上觀。
  • 64.    《史記·項羽本紀》項王見秦宮皆以燒殘破,又心懷思欲東歸,曰:“富貴不歸故鄉,如衣繡夜行,誰知之者!”
  • 65.    《漢書·項籍傳》羽見秦宮室皆已燒殘,又懷思東歸,曰:“富貴不歸故鄉,如衣錦夜行。”韓生曰:“人謂楚人沐猴而冠,果然。”羽聞之。斬韓生。
  • 66.    秦鹿奔野草,逐之若飛蓬。項王氣蓋世,紫電明雙瞳。呼吸八千人,橫行起江東。
  • 67.    碧草凌古廟,清塵鎖秋窗。當時獨宰割,猛志誰能降。 鼓氣雷作敵,劍光電為雙。新悲徒自起,舊恨空浮江。
  • 68.    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江東子弟多才俊,捲土重來未可知。
  • 69.    爭帝圖王勢已傾,八千兵散楚歌聲。烏江不是無船渡,恥向東吳再起兵。
  • 70.    虎倦龍疲白刃秋,兩分天下指鴻溝。項王不覺英雄挫,欲向彭門醉玉樓。
  • 71.    百戰疲勞壯士哀,中原一敗勢難回。江東子弟今雖在,肯為君王捲土來?
  • 72.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如(或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 73.    蓋世英雄力拔山,豈知天意主西關。范增可用非能用,徒嘆身亡頃刻間。
  • 74.    八尺將軍千里騅,拔山扛鼎不妨奇。范增力盡無施處,路到烏江君自知。
  • 75.    八千子弟已投戈,夜帳猶聞怨楚歌。學敵萬人成底事,不思一個范增多。
  • 76.    雲旗廟貌拜行人,功罪千秋問鬼神。劍舞鴻門能赦漢,船沉鉅鹿竟亡魂。 范增一去無謀主,韓信原來是逐臣。江上楚歌最哀怨,招魂不獨為靈均。
  • 77.    秦人天下楚人弓,枉把頭顱贈馬童。天意何曾袒劉季,大王失計戀江東。 早摧函谷稱西帝,何必鴻門殺沛公。徒縱咸陽三月火,讓他婁敬説關中。
  • 78.    袁闊成.西楚霸王:北方文藝出版社,2011-04-11:001-004
  • 79.    《秦時明月》造型曝光 秦俊傑霸氣十足引期待  .網易娛樂[引用日期2014-08-31]
  • 80.    於濟瑋田依桐《天意》合作 項羽虞姬燃爆來襲  .騰訊娛樂[引用日期2018-09-05]
  • 81.    《南史·卷十八·列傳第八》  .國學導航.2006-09-12[引用日期2021-07-14]
  • 82.    《史記·卷七·項羽本紀第七》:曰:“江東已定,急引兵西擊秦。”項梁乃以八千人渡江而西。……項梁前使項羽別攻襄城,襄城堅守不下。已拔,皆阬之。還報項梁。
  • 83.    《史記·卷七·項羽本紀第七》:項梁使沛公及項羽別攻城陽,屠之。西破秦軍濮陽東,秦兵收入濮陽。沛公、項羽乃攻定陶。定陶未下,去,西略地至雝丘,大破秦軍,斬李由。還攻外黃,外黃未下。
  • 84.    《史記·卷七·項羽本紀第七》:外黃不下。數日,已降,項王怒,悉令男子年十五已上詣城東,欲阬之。外黃令舍人兒年十三,往説項王曰:“彭越彊劫正義彊,其兩反。外黃,外黃恐,故且降,待大王。大王至,又皆阬之,百姓豈有歸心?從此以東,梁地十餘城皆恐,莫肯下矣。”項王然其言,乃赦外黃當阬者。東至睢陽,聞之皆爭下項王。
  • 85.    《史記·卷十六·秦楚之際月表第四》:(漢二年)四月,王伐楚至彭城,懷定。
  • 86.    《史記·卷十六·秦楚之際月表》  .國學導航.2006-09-12[引用日期2021-08-19]
  • 87.    《史記·卷七·項羽本紀第七》:楚地皆降漢,獨魯不下。漢乃引天下兵欲屠之,為其守禮義,為主死節,乃持項王頭視魯,魯父兄乃降。始,楚懷王初封項籍為魯公,及其死,魯最後下,故以魯公禮葬項王穀城。
  • 88.    《史記·卷八·高祖本紀第八》:魯為楚堅守不下。漢王引諸侯兵北,示魯父老項羽頭,魯乃降。遂以魯公號葬項羽谷城。
  • 89.    《史記·卷七·項羽本紀第七》:諸項氏枝屬,漢王皆不誅。乃封項伯為射陽侯。桃侯、平皋侯、玄武侯皆項氏,賜姓劉。
  • 90.    《史記 卷一百二十 汲鄭列傳第六十》:高祖令諸故項籍臣名籍,鄭君獨不奉詔。詔盡拜名籍者為大夫,而逐鄭君。
  • 91.    司馬遷·《史記· 卷九十二·淮陰侯列傳第三十二》:始常山王、成安君為布衣時,相與為刎頸之交,後爭張黶、陳澤之事,二人相怨。常山王背項王,奉項嬰頭而竄,逃歸於漢王。
  • 92.    《史記·項羽本紀》:項王使人致命懷王。懷王曰:“如約。”乃尊懷王為義帝。項王欲自王,先王諸將相。謂曰:“天下初發難時,假立諸侯後以伐秦。然身被堅執鋭首事,暴露於野三年,滅秦定天下者,皆將相諸君與籍之力也。義帝雖無功,故當分其地而王之。”諸將皆曰:“善。”乃分天下,立諸將為侯王。
  • 93.    《史記·卷八·高祖本紀第八》:與諸將約,先入定關中者王之。
  • 94.    項羽  .學習強國[引用日期2021-08-17]
  • 95.    《史記·卷七·項羽本紀第七》:項王已死。【集解】:徐廣曰:“漢五年之十二月也。項王以始皇十五年己巳歲生,死時年三十一。”
  • 96.    《漢書·卷三十一·陳勝項籍傳第一》:羽使從兄子項它為大將,龍且為裨將,救齊。
  • 97.    (清)梁玉繩 撰.《史記志疑》卷三十二·淮陰侯列傳:中華書局,1981年4月:第1332頁
  • 98.    陳直《史記新證·卷七·項羽本紀第七》:楚左尹項伯者,項羽季父也。〔《史記會注考證》中井積德曰:「季而字伯,不知何緣故。」直按:項伯在同父兄弟中則為伯,在共祖兄弟則為季,故名季字伯,至今江南各地,風氣猶然。〕
  • 99.    班固·《漢書·卷三十一·陳勝項籍傳第一》:羽使從兄子項它為大將,龍且為裨將,救齊。
  • 100.    班固著·顏師古注·《漢書·卷一·高帝紀第一上》:項它。〔師古曰:“它字與他同,並音徒何反。”〕
  • 101.    班固著·顏師古注·《漢書·卷一·高帝紀第一下》:會天下誅秦,南海尉它居南方長治之。〔師古曰:“它,古佗字也,書本亦或作他,並音徒何反。〕
  • 102.    電影《霸王》再現秦末漢初羣雄稱霸的亂戰時代  .大眾網[引用日期2024-01-02]
  • 103.    《史記·高祖本紀》:項羽使人還報懷王,懷王曰:“如約。”項羽怨懷王不肯令與沛公俱西入關,而北救趙,後天下約。乃曰:“懷王者,吾家項梁所立耳,非有功伐,何以得主約!本定天下,諸將及籍也。”乃詳尊懷王為義帝,實不用其命。
  • 104.    《史記·秦楚之際月表》:【義帝元年】二,徙都江南郴。【楚】西楚主伯,項籍始,為天下主命,主十八王。
  • 105.    《史記·高祖本紀》:負約,更立沛公為漢王,王巴、蜀、漢中,都南鄭。
  • 106.    《史記·黥布列傳》:項王封諸將,立布為九江王,都六。
  • 107.    《漢書·陳勝項籍傳》:義帝柱國共敖將兵擊南郡,功多,因立為臨江王。
  • 108.    《漢書·韓彭英盧吳傳》:及項羽相王,以芮率百越佐諸侯,從入關,故立芮為衡山王,都邾。
  • 109.    《漢書·陳勝項籍傳》:而三分關中,王秦降將以距塞漢道。乃立章邯為雍王,王咸陽以西。長史司馬欣,故櫟陽獄吏,嘗有德於梁。都尉董翳,本勸章邯降。故立欣為塞王,王咸陽以東至河。立翳為翟王,王上郡。
  • 110.    《漢書·陳勝項籍傳》:徙燕王韓廣為遼東王。燕將臧荼從楚救趙,因從入關,立荼為燕王。
  • 111.    《漢書·陳勝項籍傳》:徙齊王田市為膠東王。齊將田都從共救趙,入關。立都為齊王。故秦所滅齊王建孫田安,羽方渡河救趙,安下濟北數城,引兵降羽。立安為濟北王。
  • 112.    《漢書·陳勝項籍傳》:徙魏王豹為西魏王,王河東。
  • 113.    《史記·秦楚之際月表》:(魏)分為殷。【殷】王司馬卬始,故趙將。
  • 114.    《漢書·陳勝項籍傳》:趙將司馬卬定河內,數有功,立卬為殷王,王河內。
  • 115.    《漢書·陳勝項籍傳》:徙趙王歇王代。趙相張耳素賢,又從入關,立為常山王,王趙地。
  • 116.    《漢書·陳勝項籍傳》:瑕丘公申陽者,張耳嬖臣也,先下河南,迎楚河上,立陽為河南王。
  • 117.    《史記·魏豹彭越列傳》:豹引精兵從項羽入關。漢元年,項羽封諸侯,欲有梁地,乃徙魏王豹於河東,都平陽,為西魏王。
  • 118.    《史記·黥布列傳》:漢元年四月,諸侯皆罷戲下,各就國。項氏立懷王為義帝,徙都長沙,乃陰令九江王布等行擊之。其八月,布使將擊義帝,追殺之郴縣。
  • 119.    《史記·項羽本紀》:臧荼之國,因逐韓廣之遼東,廣弗聽,荼擊殺廣無終,並王其地。
  • 120.    《史記·項羽本紀》:田榮聞項羽徙齊王巿膠東,而立齊將田都為齊王,乃大怒,不肯遣齊王之膠東,因以齊反,迎擊田都。田都走楚。齊王巿畏項王,乃亡之膠東就國。田榮怒,追擊殺之即墨。榮因自立為齊王,而西殺擊濟北王田安,並王三齊。
  • 121.    《史記·張耳陳餘列傳》:陳餘已敗張耳,皆復收趙地,迎趙王於代,復為趙王。趙王德陳餘,立以為代王。
  • 122.    《漢書·魏豹田儋韓王信傳》:項籍之封諸王皆就國,韓王成以不從無功,不遣之國,更封為穰侯,後又殺之。
  • 123.    《史記·秦楚之際月表》:【漢】八月。【雍】七,邯守廢丘,漢圍之。【塞】七,欣降漢,國除。【翟】七,翳降漢,國除。
  • 124.    《漢書·高帝紀上》:秋八月,臧荼殺韓廣,並其地。塞王欣、翟王翳皆降漢。
  • 125.    《漢書·高帝紀上》:漢王如陝,鎮撫關外父老。河南王申陽降,置河南郡。使韓太尉韓信擊韓,韓王鄭昌降。
  • 126.    《漢書·高帝紀上》:三月,漢王自臨晉渡河。魏王豹降,將兵從。下河內,虜殷王卬,置河內郡。
  • 127.    《史記·張耳陳餘列傳》:張耳之國,陳餘愈益怒,曰:“張耳與餘功等也,今張耳王,餘獨侯,此項羽不平。”及齊王田榮畔楚,陳餘乃使夏説説田榮曰:“項羽為天下宰不平,盡王諸將善地,徙故王王惡地,今趙王乃居代!願王假臣兵,請以南皮為捍蔽。”田榮欲樹黨於趙以反楚,乃遣兵從陳餘。
  • 128.    《史記·魏豹彭越列傳》:項籍入關,王諸侯,還歸。彭越眾萬餘人毋所屬。漢元年秋,齊王田榮畔項王,乃使人賜彭越將軍印,使下濟陰以擊楚。
  • 129.    《史記·項羽本紀》:項王、范增疑沛公之有天下,業已講解,又惡負約,恐諸侯叛之,乃陰謀曰:“巴、蜀道險,秦之遷人皆居蜀。”乃曰:“巴、蜀亦關中地也。”故立沛公為漢王,王巴、蜀、漢中,都南鄭。而三分關中,王秦降將以距塞漢王。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