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楚雄彝族自治州博物館

鎖定
楚雄彝族自治州博物館位於州府鹿城南端,是"八五"期間雲南省興建的3大博物館之一,也是目前全國少數民族自治州最大的綜合性博物館。博物館於1993年6月破土動工,1995年7月21日楚雄彝族火把節期間建成開館。其設計和建築充分利用山坡地形的高差,依山就勢佈局,將彝族民居土掌房、垛木房與現代大屋頂等建築風格相融合,使建築既突出濃厚的地方民族特色,又體現出現代建築的宏偉氣勢。
中文名稱
楚雄彝族自治州博物館
地    點
楚雄
竣工時間
1995年7月21日
館藏精品
郭沫若、班禪大師等人的墨寶真跡

楚雄彝族自治州博物館位置

楚雄州博物館佔地60餘畝,總建築面積11200平方米,平面佈局為六方形。其中展廳面積7000餘平方米。館內綠草如茵、花木繁茂。開設有序廳、古生物廳、歷史文物廳、民族廳、中共楚雄州地方黨史廳、書畫廳、動植物標本廳、洞經音樂演奏廳等8個展廳12個展室,展出各類文物8400餘件。

楚雄彝族自治州博物館展品

楚雄彝族自治州博物館序廳

序廳以形象、生動的河盤模型,電子控制立體顯示楚雄彝族自治州的地形、地貌、行政區劃分佈、交通網絡、人口民族、自然資源、民族文化精華及黨和國家重要領導人在楚雄的活動情況等。

楚雄彝族自治州博物館古生物廳

古生物廳分恐龍世界、海洋生物、陸生動物、祿豐古猿、元謀古猿5個單元,以圖、文字、化石標本三位一體的形式,向人們介紹地球上從生命起源的"三葉蟲"到古猿的漫長曆史演化過程。展出了距今800萬年前的祿豐臘瑪古猿化石,400萬年前的元謀蝴蝶臘瑪古猿化石。這些古生物化石證明楚雄是人類發祥地之一。

楚雄彝族自治州博物館歷史文物廳

歷史文物廳分為舊石器時代文物、新石器時代文物、青銅器時代文物和元、明時代文物共4個單元,展出有距今約170萬年前的"元謀人"牙齒化石及舊石器時代實物,有新石器時代出土的各種實物及石棺墓復原,有青銅時代的楚雄萬家壩銅鼓等文物。

楚雄彝族自治州博物館民族廳

民族廳是博物館內最大的展廳,共設4個展室,側重展出反映彝族的生產、生活、風俗等實物,展出州內外近百套各個彝族支系不同的服飾和數百件彝族手工刺繡品,以及彝族虎圖騰、畢摩文化和彝族先民古老文化的結晶--"十月太陽曆"等。

楚雄彝族自治州博物館中共楚雄地方黨史廳

中共楚雄地方黨史廳展出了大革命時期楚雄籍的優秀共產黨人趙祚傳、姚宗賢、畢昌傑、張肪等人早期從事革命活動的事蹟;中國工農紅軍長征過楚雄的光輝業績;解放戰爭時期的文史資料等。

楚雄彝族自治州博物館書畫廳

書畫廳收藏並展出國內有一定造詣的書法、繪畫、剪紙等藝術作品,計100餘幅,其個有數十件為彝文書法作品。還有郭沫若、班禪大師等人的墨寶真跡。

楚雄彝族自治州博物館動植物標本廳

動植物標本廳分種子植物、陸生脊椎動物、自然保護區、淡水魚類、森林昆蟲5個單元,通過對眾多的動植物標本的觀察,能使人們對彝州豐富的動植物資源有一個概貌的瞭解。

楚雄彝族自治州博物館展覽與藏品

楚雄彝族自治州博物館明青花如意開光紋蓋罐

明代文物,通高40.5 cm、口徑16.4 cm 、腹徑32.4 cm、底徑15.5 cm。
祿豐縣黑井鎮石龍村出土。寶珠紐蓋、直口、短頸、鼓腹、腹下漸收、小平底;蓋飾魚藻紋、蕉葉紋;頸飾回形紋;肩飾如意開光竹草紋;腹飾纏枝牡丹,下腹飾仰蓮紋。

楚雄彝族自治州博物館春秋萬家壩型繩紋銅鼓

春秋時期文物,高28 cm、面徑34 cm、胴徑46cm、足徑48 cm。
雲南省騰衝縣出土。青銅、素面、胴部突出、束腰、足外撇;腰、足部飾繩紋;鼓面有4個方形小孔。

楚雄彝族自治州博物館明初青花八開光人物罐

明初時期文物,高27 cm、口徑16.5 cm 、腹徑30 cm、底徑15.7 cm。
祿豐縣黑井鎮石龍村出土。直口、卷唇、短頸、溜肩、鼓腹;腹下內收;平底;肩腹部飾八開光人物圖案,下腹飾仰蓮紋。

楚雄彝族自治州博物館春秋銅釦飾

春秋時期文物,直徑14.6 cm。
楚雄張家屯古墓出土。圓形,圓紐,紐飾三角形紋及三道弦紋;內外區飾回弦紋、連點紋、繩紋、變形獸紋;背面鑄有1扣鈎。

楚雄彝族自治州博物館戰國萬家壩型銅鼓

戰國晚期文物,高34 cm、面徑26 cm、胴徑39 cm、腰徑30 cm、足徑44 cm。
牟定縣出土。青銅,圓形鼓面,胴部突出,足部外撇;鼓面有芒紋,鼓身有兩道合範線,腰部有兩個對稱橋形耳。

楚雄彝族自治州博物館活動

每個週日,楚雄州洞經音樂研究會和博物館聯合舉辦洞經音樂演奏會,邀請民間藝人、洞經音樂愛好者演奏洞經古典樂曲,使觀眾能體會到其優雅的音樂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