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楚王車馬陣

鎖定
楚王車馬陣景區(熊家冢國家考古遺址公園)位於湖北省荊州市川店鎮張場村,距楚故都紀南城約26公里,距歷史文化名城荊州古城約35公里,南鄰八嶺山楚墓羣,北靠荊山,是國家級大遺址保護荊州片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現已發現的保存最好、規模最大、佈局最為完整的周代楚王陵陵園,以氣勢恢宏的楚王陵、威武壯觀的車馬陣聞名於世,被譽為是“中國僅有,天下第一”的楚王陵典範。    
景區佔地面積731畝,其中文物保護核心區域佔地225畝,由楚王陵主冢、祔冢、殉葬墓區、祭祀坑、車馬陣遺址展廳五個部分組成。經國家文物局批准,2006年至2009年,對部分車馬坑和殉葬墓進行了搶救性考古發掘,共出土珍貴文物3000餘件(套)。2019年5月起,對祔冢殉葬墓地開展為期三年的考古工作; “北有兵馬俑,南有熊家冢”,隨着著名詞作家喬羽這一讚語的廣泛流傳,楚王車馬陣景區現已成為越來越多的遊客前來憑弔、探秘、觀光的人文勝地。
中文名
楚王車馬陣
外文名
King Chu's Mausoleum
館藏地點
熊家冢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所屬年代
公元前689年,春秋晚期戰國中早期
出土地點
湖北省荊州市荊州區川店鎮
面    積
731 畝

楚王車馬陣歷史背景

車馬坑博物館內展示的真車真馬考古文物 車馬坑博物館內展示的真車真馬考古文物
據《江陵地名志》記載,熊家冢因埋葬熊姓祖先而得名。翻看歷史,不難發現,在春秋戰國時期,中國南方最強大的諸侯國——楚國的國君就姓熊。因此,有學者推測,熊家冢就是某位楚王的墓葬。
可是,從公元前689年楚文王始都郢到公元前278年秦將白起拔郢,楚國共有20位國君在紀南城建都,總共歷時411年。那麼這主冢裏身份尊貴無比的墓主人,到底是哪一位楚王呢?
出土的器物 出土的器物
從出土的器物的紋飾和車馬器上的銅構建來看,應該是戰國早期。根據楚王的世襲表進行計算,應該是楚昭王或楚惠王這個時期。考古工作者勘探查明,熊家冢主冢長70米,寬67米,約為正方形,墓中槨室面積400平方米,這比湖北省內現已發掘的最大規模墓葬——比曾侯乙墓還要大幾倍。很顯然這位楚王在位的時候,國力是及其強盛的。

楚王車馬陣考古歷程

楚王車馬陣 楚王車馬陣
2006年,考古人員在荊州市川店鎮張場村、宗北村與當陽市河溶鎮星火村交界處,對楚王陵車馬陣景區進行考古發掘。考古過程中,在主冢周圍陸續發現大量的殉葬墓、祭祀坑和一個規模宏大的車馬陣。經過幾年的建設,楚王陵車馬陣景區以一個全新的面貌出現在世人面前。
考古人員當時發現殉葬墓,西邊發現車馬坑,從整個陵園結構和佈局、整個氣勢來看無疑是楚王墓。

楚王車馬陣發展歷程

楚王車馬陣 楚王車馬陣
2010年3月,國家文物局和湖北省在北京簽訂了“大遺址保護荊州片區共建協議”,是我國第三個國家級大遺址保護區;
2010年6月,熊家冢作為荊州古城景區項目的一部分,被納入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建設的十大重點項目;
2011年9月,正式啓動景區建設;
2012年10月,景區對外試營業;
2013年12月,正式獲批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2014年12月,景區入選2014中國最具價值文化(遺產)旅遊目的地景區;
2016年12月,景區被評定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2018年11月,景區入選湖北省中小學生研學旅行教育基地。

楚王車馬陣景點介紹

車馬陣展廳
車馬陣展廳 車馬陣展廳
車馬陣展廳,在考古發掘的車馬坑遺址上就地修建,採用了大型跨越式鋼結構。展廳裏有四十座氣勢恢宏的車馬坑,共佔地8200多平米。其中,1號車馬坑南北長132.6米,東西寬12米,是國內發現單體最長的車馬坑,已清理2/3部分,長約79米,共出土43輛車和164匹馬,其中兩馬駕車7輛,四馬駕車33輛,六馬駕車3輛。車馬陣展廳正在進行展陳及數字化升級改造,將於2021年以全新面貌展示在世人面前。
楚王陵及王后陵
楚王陵及王后陵 楚王陵及王后陵
楚王陵是熊家冢墓地的主體,為主人(王)墓,王后陵為主人之妻(後)墓。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修建水渠時,楚王陵及王后陵封土遭到嚴重破壞,2011年對楚王陵及王后陵遺址實施保護工程,填埋了水渠並覆土保護。現楚王陵地面以上高度約16米,現王后陵地面以上高度約8米,表面覆草。
殉葬墓
殉葬墓 殉葬墓
殉葬墓分為楚王陵殉葬墓和王后陵殉葬墓。楚王陵殉葬墓位於楚王陵南,共發現92座,以24排整齊排列,出土文物3000餘件。第16 排以南殉葬墓棺內多有銅劍出土,而以北殉葬墓棺內則主要以玉器隨葬,第72號殉葬墓埋葬一狗。王后陵殉葬墓位於王后陵北,於2019年5月開啓考古發掘工作,殉葬墓大概46座,擬分3年完成。已發掘清理了6座,出土文物59件套。
龍鳳樹
龍鳳樹 龍鳳樹
兩棵松樹從楚王陵上移栽而來,右邊一棵像昂起的龍頭,左邊一棵酷似鳳尾。楚人有尊龍崇鳳的習俗,這也與古代龍鳳呈祥的美好寓意相呼應,足以證明楚王車馬陣是風水寶地。
九曲橋
九曲橋 九曲橋
長江之水荊江段江面開闊,水流平緩,河道彎曲,素有“九曲迴腸”之稱,九曲橋依此地勢而建,意在展示荊州山水形勝。
考古體驗中心
考古體驗中心 考古體驗中心
車馬陣考古體驗中心作為主要面向青少年遊客的互動體驗區域,與出土文物陳列館隔水相鄰,集車馬陣講堂、陶藝手工坊、模擬探方區、射箭場、景觀綠化區、園林體驗區等功能為一體。體驗中心運營以來,不少學生及遊客在瞭解神秘爛漫楚文化的同時,也提升了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興趣。景區已被評選為湖北省中小學生研學旅行教育基地,下一步,景區將沿着“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教育理念,繼續研發研學旅行課程,不斷豐富互動體驗內容,爭創全國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
出土文物陳列館(在建)
出土文物陳列館(在建) 出土文物陳列館(在建)
出土文物陳列館正在建設中,將於2021年竣工。陳列館建築面積約5000平方米,分成地上與地下兩層,由序廳、地下王國、匠心雕琢、青銅之光、兒童體驗區、文創區、環幕影院組成。本館從熊家冢墓地的概況,講到楚玉和青銅器的介紹。在出土文物的層面,從生活器物的角度去講述楚國時代的文明成果之一,以互動式的體驗,極力展示極具中華文化特色的玉器和青銅器。

楚王車馬陣價值影響

楚王車馬陣景區(熊家冢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是發掘規模最大、保存最好、陵園分佈最完整的楚國高等級貴族墓地,是春秋戰國時期楚文化最高水平的傑出代表,是楚紀南城大型古文化遺址的重要組成部分。楚紀南城是中國東周時期楚國郢都故址, 1961年被國務院公佈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05年11月,經國家文物局的批准,熊家冢進行考古發掘,直至2008年,發掘面積累計已達31000平方米,出土珍貴文物3000餘件(套)。同步實施的考古發掘現場和出土文物保護工作更被譽為南方土遺址保護的傑出典範。中國考古學會理事長張忠培先生盛讚其“中國僅有,天下第一”;
2010年3月,國家文物局和湖北省在北京簽訂了“大遺址保護荊州片區共建協議”,荊州是繼西安、洛陽兩個大遺址保護片區之外,我國第三個國家級大遺址保護區;
2010年6月,熊家冢作為荊州古城景區項目的一部分,被納入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建設的十大重點項目; 2011年9月,景區建設正式啓動;
2012年10月1日起,景區對外開始試營業;
2013年12月,熊家冢正式獲批為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2014年12月,由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中國旅遊報社和新華手機電視台共同主辦的“2014中國最具價值文化(遺產)旅遊目的地推介活動”,楚王車馬陣景區被入選2014中國最具價值文化(遺產)旅遊目的地景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