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楚王問鼎

鎖定
“楚王問鼎”一事出自《左傳·宣公三年》,見於《史記·楚世家》。
西周時,以所用鼎的大小及多少代表貴族的身份等級。“楚子問鼎”的典故,顯示了楚莊王覬覦周室之意。“問鼎”成了“篡奪”的替代詞。
中文名
楚王問鼎
外文名
The aspirations
出    自
《左傳·宣公三年》
地    點
楚國
主要人物
楚莊王

楚王問鼎典故故事

晉楚城濮之戰後,楚轉而向東發展。
前613年,楚莊王即位後,楚國再次強盛。
前606年,楚莊王伐陸渾(今河南嵩縣北)之戎,一直打到洛水邊,“觀兵於周疆”,在周都洛陽陳兵示威。周王派王孫滿去慰勞,莊王竟問“鼎之大小輕重”,意欲移鼎於楚。
王孫滿説“九鼎過於巨大,加之年代久遠,重量無法估計”,楚莊王對這個回答顯然不滿意,答道“只要折下楚國士兵的勾,就足夠鑄造九鼎了” 。
王孫滿説“統治天下在德不在鼎”言外之意,周天子之所以做天子是因為他的德行而不是因為九鼎,楚莊王一時啞口無言,退出了周疆,但楚國北上爭霸的行為並未中止。
對“楚王問鼎”,學術界存有爭論。有興趣者可參閲顧鐵符《楚莊王問鼎質疑》(載《夕陽芻稿》,北京紫禁城出版社1988年版)。

楚王問鼎史料解讀

楚王問鼎古文

楚王問鼎:楚子伐陸渾之戎,遂至於洛,觀兵於周疆。定王使王孫滿勞楚子。楚子問鼎之大小輕重焉。對曰:“在德不在鼎。昔夏之方有德也,遠方圖物,貢金九牧,鑄鼎象物,百物而為之備,使民知神、奸。故民入川澤山林,不逢不若。螭魅罔兩,莫能逢之,用能協於上下以承天休。桀有昏德,鼎遷於商,載祀六百。商紂暴虐,鼎遷於周。德之休明,雖小,重也。其建回昏亂,雖大,輕也。天祚明德,有所底止。成王定鼎於郟鄏,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周德雖衰,天命未改,鼎之輕重,未可問也。”
——《左傳·宣公三年》
(楚莊王)遂至洛,觀兵於周郊。周定王使王孫滿勞楚王。楚王問鼎小大輕重,對曰:“在德不在鼎。”莊王曰:“子無九鼎,楚國折鈎之喙,足以為九鼎。”
——《史記》

楚王問鼎註釋

西周時,以所用鼎的大小及多少代表貴族的身份等級。《公羊傳何休注云:“天子九鼎,諸侯七,大夫五,元士三。”據《左傳》記載,春秋時楚莊王曾率兵北伐至洛水,向周王朝炫耀武力,周定王不得不派王孫滿前去犒勞楚軍,而楚莊王竟驕橫地向王孫滿詢問周朝傳國之寶九鼎的大小輕重。這個“楚子問鼎”的典故,顯示了楚莊王覬覦周室之意。《晉書·王敦傳》因而也雲:“有問鼎之心,帝畏而惡之。”“問鼎”成了“篡奪”的替代詞。
楚王問鼎也叫楚子問鼎。由楚王問鼎也引申出一些詞彙,如問鼎中原。
典故
夏朝經歷了470年,到前1600年,夏桀無道亡國,九鼎為成湯所得,成湯就建立了商朝。商朝經歷550多年,到前1046年,紂王暴虐亡國,九鼎為姬發所得,姬發就建立了周朝。到前606年,楚莊王想取周而代之,就借朝拜天子的名義,到周王室去問九鼎的大小輕重,結果在周大臣王孫滿那裏碰了一個軟釘子。王孫滿説:“統治天下在乎德而不在乎鼎。”莊王很不服氣地説:“你不要依仗九鼎,我楚國有的是銅,我們只要折斷戈戟的刃尖,就足夠做九鼎了。”王孫滿説:“大王您別忘了,當初夏禹是因為有德,天下諸侯都擁戴他,各地才貢獻銅材,啓才能鑄成九鼎以象萬物。後來夏桀昏亂,鼎就轉移給了商;商紂暴虐,鼎又轉移給了周。如果天子有德,鼎雖小卻重得難以轉移;如果天子無德,鼎雖大卻是輕而易動。周朝的國運還未完,鼎的輕重是不可以問的。”莊王無話可説。從此以後,人們就將企圖奪取政權稱為“問鼎”。
另外,東周戰國時期,周赧王也遭遇了一次問鼎的尷尬。秦武王跑洛陽去參見周天子的時候,周赧王在他的要求下帶他去看了九州之鼎,武王年輕,天生神力,跑到雍州鼎前高興地説:“此雍州之鼎也!”説完,舉臂欲抱,赧王阻擋不及,武王已經抱起雍州鼎走了好幾步,不過鼎實在太重了,後來武王力竭,鼎掉下來砸了他的腳趾頭,武王大呼:“痛哉!”就倒地昏迷了,周天子大急,急忙差人把秦武王以最高規格送回秦國,不久,武王就死了,由於武王沒有兒子,所以請了他的同父異母的弟弟昭襄王繼承了王位。昭襄王就是安國君的爸爸,子楚的爺爺,秦始皇的曾祖父。

楚王問鼎事件背景

楚國的王族來自中原。西周前期,居於江漢的楚國甚弱,不聞於諸侯。西周後期,楚國始大,周王在楚國北部漢水之陽設立姬姓諸國,以遏制楚國向北發展。春秋時期,王室衰微,楚國開始開疆拓土,公元前704年,楚君熊通自立為武王,斷絕與周王室的朝貢關係。接着歷代楚王勵精圖治,荊蠻之地盡為楚有,漢陽諸姬或降或滅。齊桓公時,率諸侯伐楚,楚成王使大夫屈完諸侯會盟召陵,諸侯退兵。齊桓公卒,宋襄公欲謀霸,召楚成王,楚王大怒,率軍破宋,俘獲宋襄公而後釋之。不久,晉、楚大戰於城濮,楚師敗績。
公元前626年,楚太子商臣逼死楚成王而即位,是為楚穆王。十二年後,穆王卒,其子旅即位,是為楚莊王。
莊王即位三年,不出號令。大臣伍舉蘇從進諫。伍舉説:“有鳥停於高岡,三年不飛不鳴,是何鳥也?”莊王説:“三年不動,將定意志;不飛,將長羽翼;不鳴,將覽民則。”又説:“三年不飛,飛將沖天;三年不鳴,鳴將驚人。”於是莊王聽政,所誅者數百人,所進者數百人,國人大悦。
國內大治後,楚莊王開始與各諸侯強國逐鹿中原。在他即位的第六年,楚軍大敗晉軍於北林(今新鄭);次年,楚王助鄭國大敗宋國大棘(今睢縣南)。
公元前606年,為周定王元年,楚莊王八年。莊王親征,討伐陸渾之戎。陸渾之戎是姜戎的一支,是不同於華夏族的少數民族。陸渾之戎原住在西北的瓜州,由於不臣服於秦國,秦國率兵驅逐之。晉獻公認為,姜戎是炎帝後裔,應與華夏族同等待之。於是把伊水中上游的山地封賜給姜戎。於是姜戎立國於伊水,熊耳山區盡為戎地。陸渾之戎成為楚國北擴的重大障礙,楚莊王決定武力剿滅。
陸渾之戎生性剽悍,習於騎戰,但不習於戰陣兵法。楚軍長驅直入,大破陸渾之戎。楚軍到達洛水,楚莊王在洛水之濱舉行盛大的閲兵式,欲以威嚇天子,與周分割天下。
楚軍閲兵於周疆的消息傳到洛邑,周王室極為恐慌。周大夫王孫滿請求慰勞楚王,以觀其動靜,周定王許之。
王孫滿素有賢德,是一位傑出的政治家。他到達洛水之南,見楚軍營帳相連,甲冑鮮明,楚王居於中帳,不降階相迎。王孫滿見楚王,致天子勞師之意。楚王問:“九鼎在周,其大小輕重如何?”王孫滿見楚王問鼎,知其有滅周之心,遂從容對道:“欲一統天下,在德不在鼎。昔大禹有德,各方朝貢,獻金九牧,以鑄九鼎。桀有昏德,鼎遷於商。商紂暴虐,鼎遷於周。成王定鼎於郟鄏(洛邑),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受命於天。周德雖衰,天命未改,鼎之輕重,未可問也!”
楚莊王聞此,知取代周王室權力的時機還不成熟,於是整師而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