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楚怡工業學校

鎖定
楚怡工業學校(以下簡稱“楚工”),創辦人陳潤霖先生。最早名為湖南私立楚怡初級工業學校,創辦於長沙。
1951年,湖南省政府將楚怡工業學校與其他工業學校合併組成湖南工業學校。1953年,政府按照楚工設置的專業類別,分別併入中南地區相關院校。以原楚怡工業學校礦冶科為主體組建長沙有色金屬工業學校,後來併入中南礦冶學院,改名中南工業大學(即中南大學南校區,進校門的大道即為“楚怡路”);楚怡工業學校機械科與粵、桂、鄂三省工業學校機械科合併,組成漢口汽車製造學校,後來歸屬武漢理工大學;楚怡工業學校土木科與武昌高工土木科、鄭州高工土木科合併,組成中南建築工程學校,後更名武漢城市建設學院,再後融入華中科技大學 [1] 
中文名
楚怡工業學校 [3] 
簡    稱
楚工 [1] 
創辦時間
1909年 [1] 

楚怡工業學校辦學歷史

楚怡工業學校(以下簡稱“楚工”),創辦人陳潤霖先生。陳潤霖(1879年—1946年),字夙荒,號立園,湖南新化人,清末秀才,日本宏文學院師範科畢業,教育家。1906年至1924年,他先後創辦了楚怡小學、楚怡工業學校、楚怡中學和楚怡幼稚園,時稱“三校一園”。這種從幼稚園到小學、中學、工業學校的一貫制私立辦學體制,湖南絕無僅有。“楚怡”是湖南近、現代教育史上的著名品牌。
楚工,最早名為湖南私立楚怡初級工業學校,創辦於長沙。1909年3月開始籌建,1910年經省政府批准設立金工科,8月開學。校舍租用祭奠湘軍陣亡將士的祭拜堂,面積120多平方。客廳做教室,祭壇作卧室,前廳做實習場所。辦學初期,經費困難,各項設施簡陋;實習設備無錢購買,或租借(如老虎鉗、搖手車牀等),或自制(如卡鉗、直腳規)。初創過程中,楚工得到了政府及社會名流的支持,其中包括湖南省督軍、省長譚延闓,教育家、實業家、慈善家熊希齡,教育廳長朱經農,建設廳長餘籍傳等。
1911年8月,在熊希齡的資助下,楚工獲得長沙市北區稻穀倉作為學校校舍。陳校長傾注心血,歷時數年,在這裏建成了楚工教學樓,並建設了師生宿舍、食堂等。
1912年,楚工更名為湖南私立楚怡中等工業學校。三年內提升檔次。金工科改為機械科。同時增設應用化學科,旋即改為採礦冶金科。
1914年,遵照教育部《實業學校令》《實業學校規程》及省政府《湖南暫定學制大綱》等文件要求,楚工改名為湖南私立楚怡甲種工業學校。學校規模不斷擴大,專業設置也更切合湖南工礦業發展實際。此時,楚工成為湖南清末留下的唯一一所私立職業學校。
1917年,陳校長開始對到稻穀倉進行改建,拆除破舊民房,興建教學樓,當時教室暫時安排在儲英源,實習工廠仍在稻穀倉。因內戰影響,校舍歷時四年餘方竣工。1922年,楚工師生遷回稻穀倉新校舍。
1920年1月,楚工學制改預科兩年,專科兩年,共四年,以提高學生的學業水平。1924年,根據當時社會需要大量測量技術人員的需要,楚工開設了測量專科一班。
1926年,楚工根據省教育司“改甲種工業學校為高級中學”之要求,更名為湖南省私立楚怡工科高級中學。
1927年,楚工稻穀倉教學基地擴購完成,總面積達一萬多平方米。1928年,楚工學制調整,不再設預科;楚工專業調整,不再設測量專科,改為土木科。機械、礦冶、土木三科專業專業建設基本穩定。
1930年,奉教育部令,楚工改校名為湖南私立楚怡中學高中部工科。
1935年和1936年,陳校長再次籌款進行校舍擴建。稻穀倉校園基本定型。校門上刻“楚怡工業學校”金色大字。校園的後面是一棟三層樓校舍,一樓為辦公室和教室,二樓為禮堂和教室,三樓是教室宿舍。側樓增加第四層,作為學生宿舍。其它平房分別做宿舍、食堂及機械、翻砂實習和材料實驗室。校園內還有苗圃、操場。
1938年秋至1946年底,楚工新化辦學。因日本發動大規模侵略戰爭,佔領武漢,直逼長沙,更兼“文夕大火”,楚工校舍幾乎燒燬殆盡,校具、圖書儀器損失嚴重。幸得陳校長將楚工西遷新化謀劃早,行動快,轉移了部分重要教學實習設備設施,1938年秋季新化開學亦未受到重大的影響。西遷新化,一切從頭再來。楚工師生最初分散寄居於百姓家和小客棧裏。後經努力借用上梅中學的一棟兩層小樓作為教師宿舍,借附近的小學騰出地方作為校舍,同時還租用文昌閣稍加裝修作為教室。
楚工在租用校舍的同時,迅速啓動籌建新校園。選址新化遊家白沙洲。這裏陸路距離縣城25裏,水路距離縣城40裏,地勢比較平坦開闊,依傍資江,便於設備運輸,是個辦學的好地方。1939年春,楚工一邊自籌資金,一邊到省政府爭取“文夕大火”的補助款,當年就建成了一棟教學樓,部分宿舍和實習工場,楚工師生全部搬入新校園。1940年,楚工又建設了一棟新校舍和禮堂等。1939——1943年,楚工在白沙洲的戰時校園包括教學樓、師生宿舍、教師辦公室、會議室、圖書館、槍械室、實習場地等都修建完成,實習實訓的基本設備設施到位。
1945年8月,日寇投降。楚工籌備返遷長沙覆校。1946年1月,楚工校長陳潤霖先生病逝。1945年秋冬至1946年初,經多方籌措覆校經費,在稻穀倉舊址建校舍2棟,平房1棟,又修復了舊房5棟,教師宿舍、廚房、雜屋等。2月,正式覆校。
陳潤霖先生病逝至1950年初,楚工校董事會先後推選孔文達、黃德安、鍾伯謙任校長。
1947年1月,楚工失火,燒燬一間辦公室和5間教室,圖書資料、理化試驗儀器盡毀。5月,楚工運回保留在新化的機器設備等。至6月,楚工實訓場地基本建成。同時,奉教育部令,楚工更名為湖南私立楚怡高級工業職業學校。
1949年8月,長沙和平解放。1950年初,中共湖南省委決定在楚怡工業學校建立基層黨組織,指派郭道西為黨組織負責人,另派李維國任校長,所需經費概由省政府撥款。同年底,學校由私立改為公立,定為“湖南省楚怡高級工業學校”,改派楊仲樞為校長。
1951年,湖南省政府將楚怡工業學校與其他工業學校合併組成湖南工業學校。1953年,政府按照楚工設置的專業類別,分別併入中南地區相關院校。以原楚怡工業學校礦冶科為主體組建長沙有色金屬工業學校,後來併入中南礦冶學院,改名中南工業大學(即中南大學南校區,進校門的大道即為“楚怡路”);楚怡工業學校機械科與粵、桂、鄂三省工業學校機械科合併,組成漢口汽車製造學校,後來歸屬武漢理工大學;楚怡工業學校土木科與武昌高工土木科、鄭州高工土木科合併,組成中南建築工程學校,後更名武漢城市建設學院,再後融入華中科技大學。
楚工辦學40餘年,機械、礦冶、土木三科共辦班93個,畢業人數3000餘人。 [1] 
1961年,湖南工業學校組建成為湖南機械工業學校,1999年該校與其它學校合併升格為湖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2] 
2020年4月22日,新化縣職業中專學校更名掛牌為新化縣楚怡工業學校。 [2] 

楚怡工業學校辦學條件

師資力量上,楚工許多老師既有國外留學背景,又是業界翹楚。如在楚工任教多年的周鳳九,畢業於法國巴黎土木建築學校,同時任湖南省公路局總工程師。機械科的主任丁壯猷畢業於日本東京高等工業學校。鍾伯謙、周則嶽等兼職教師,也都是湖南大學的教授。 [2] 
教學方式上,楚工特別注重“躬行實踐”,提倡“為幹而學,從幹中學”的辦學方針。為了配合教學改革計劃的實施,楚工竭力增加教學設備,開闢了各科專門教室和實習工場。如機械科的實習工場就有車牀、刨牀、銑牀等機牀20多台,還有德國製造的煤氣發動機;土木科除有一般的平板儀、水準儀外,另有3台進口的精密經緯測量儀器;礦冶科的分析化驗室裏,各種化學器具、化學藥品和礦石標本一應俱全。
楚工的教學成果,不僅滿足了本省的需求,還為其他兄弟省份的工程建設提供了援助。1938年,南京國民政府遷都重慶,西南地區趕修公路,打通北到蘇聯南通緬甸的交通以獲得外援,楚工學生在周鳳九老師的帶領下,參與了四川的公路建設;1945年,日本敗局已定,西南公路局奉令設立芷江分局,楚工學生積極承擔搶修被毀公路的任務。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