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楚圍雍氏五月

鎖定
《楚圍雍氏五月》是一篇散文,出自西漢文學家劉向編的《戰國策》。向他國、他人有所求而得不到對方的援手是比較難堪的一件事。求人是被動的,如何將被動變為主動,使對方來積極的迴應你的請求,確實需要動點腦筋。
作品名稱
楚圍雍氏五月
創作年代
西漢
作品出處
戰國策
文學體裁
散文
編    者
劉向

楚圍雍氏五月作品原文

楚圍雍氏五月。韓令使者求救於秦,冠蓋相望也,秦師不下殽。韓又令尚靳使秦,謂秦王曰:“韓之於秦也,居為隱蔽,出為雁行。今韓已病矣,秦師不下殽。臣聞之,唇揭者其齒寒,願大王之熟計之。”宣太后曰:“使者來者眾矣,獨尚子之言是。”召尚子入。宣後謂尚子曰:“妾事先王也,先王以其髀加妾之身,妾困不疲也;盡置其身妾之上,而妾弗重也,何也?以其少有利焉。今佐韓,兵不眾,糧不多,則不足以救韓。夫救韓之危,日費千金,獨不可使妾少有利焉。”
尚靳歸書報韓王,韓王遣張翠。張翠稱病,日行一縣。張翠至,甘茂曰:“韓急矣,先生病而來。”張翠曰:“韓未急也,且急矣。”甘茂曰:“秦重國知王也,韓之急緩莫不知。今先生言不急,可乎?”張翠曰:“韓急則折而入與楚矣,臣安敢來?”甘茂曰:“先生毋復言也。”
甘茂人言秦王曰:“公仲柄得秦師,故敢捍楚。今雍氏圍,而秦師不下,是無韓也。公仲抑首而不朝,公叔且以國南合於楚。楚、韓為一,魏氏不敢不聽,是楚以三國謀秦也。如此,則伐秦之形成矣。不識坐而待伐,孰與伐人之利?”秦王曰:“善。”果下師於崤以救韓。

楚圍雍氏五月作品評析

秦國本想在救助韓國前撈到土地等眾多好處,但讓張翠的巧妙説辭和毫不低三下氣的姿態所迷惑,終於無條件的出兵援韓。張翠一改以前使者的急促、積極和低下的姿態,在秦國前面有些怠慢、有些架子,這反而引起了秦國的重視。最關鍵的,張翠又以要與楚國講和來試探、脅迫秦國,這一招果然管用,秦國不想丟失昔日的盟友,更不想讓盟友跟敵人聯合。如此張翠由被動地位很快轉化為主動地位,秦國只能以積極的援助行動來拉攏韓國了。
現實人情世故,也大都如此。人性中的利益權衡、自私自利等否定性的東西太多,所以用求情、喚醒對方同情心的手段很難奏效,倒是採取否定的、威脅的、懲罰的方式以重大利益損失來脅迫,倒容易使應該幫你的人就範。化被動為主動,就象年輕人追求異性,一味地追人家,反而讓人家輕視你,而不時擺擺高姿態、甚至造成其他異性追你的假象,就會使你追求的對象開始看重你、仰視你。人性複雜,要想成事,必然要懂得如何駕御人心。 [1] 

楚圍雍氏五月作品譯文

楚軍包圍了韓國雍氏城長達五個月。韓襄王派眾多使者向秦國求救,使者車輛絡繹不絕、冠蓋相望於道,秦國的軍隊還是不出崤山來援救韓國。韓國又派尚靳出使秦國,對秦昭王説:“韓國對於秦國來説,平時就像個屏障,有戰事時就是先鋒。現在韓國萬分危急,但秦國不派兵相救。我聽説過這樣的話,'唇亡齒寒',希望大王您仔細考慮這個問題。”
秦宣太后説:“韓國的使者來了那麼多,只有尚先生的話説得有道理。”於是召尚靳進見。宣太后對尚靳説:“我服侍惠王時,惠王把大腿壓在我身上,我感到疲倦不能支撐,他把整個身子都壓在我身上時,而我卻不感覺重,這是為什麼呢?因為這樣對我來説比較舒服。秦國幫助韓國,如果兵力不足,糧食不多,就無法解救韓國。解救韓國的危難,每天要耗費數以千計的銀兩,難道不能讓我得到一點好處嗎?”
尚靳回國後把宣太后的話告訴了韓襄王,韓襄王又派張翠出使秦國。張翠假稱自己有病,每天只走一個縣。張翠到了秦國,甘茂説:“韓國已經很危急了,而先生還抱病前來。”張翠説:“韓國還沒有到危急的時刻,只是快要危急了而已。”甘茂説:“秦國堂堂大國,秦王智慧聖明,韓國的危急之事秦國沒有不知道的。現在先生卻説韓國並不危急,這樣行嗎?”張翠説:“韓國一旦危急就轉向歸順楚國了,我怎麼還敢來秦國?”甘茂説:“先生不要再説了。”。
甘茂進宮對秦昭王説:“公仲以為能夠得到秦國的援助,所以才敢抵禦楚國。現在雍氏被圍攻,而秦軍不肯去援救,這就勢必要失去韓國。公仲因為得不到秦國的援救而憂鬱不上朝,公叔就會趁機讓韓國向南去跟楚國講和。楚國和韓國結為一體,魏國就不敢不聽從,這樣一來楚國就可以用這三個國家的力量來圖謀秦國。這樣,它們共同進攻秦國的形勢就形成了。我不知坐等別人來進攻有利,還是主動進攻別人有利?”秦昭王説:“不錯。”秦軍終於從崤山出兵去解救韓國。楚國很快從韓國撤軍了。

楚圍雍氏五月作品出處

《楚圍雍氏五月》出自《戰國策
戰國策 戰國策
《戰國策》是中國古代的一部歷史學名著。它是一部國別體史書(《國語》是第一部)又稱《國策》。是戰國時期遊説之士的著作。主要記載戰國時期謀臣策士縱橫捭闔(bǎi hé)的鬥爭。全書按東周西周秦國齊國楚國趙國魏國韓國燕國宋國衞國中山國依次分國編寫,分為12策,33卷,共497篇,約12萬字。所記載的歷史,上起公元前490年智伯滅範氏,下至公元前221年高漸離以築擊秦始皇。是先秦歷史散文成就最高,影響最大的著作之一。
《戰國策》是我國古代記載戰國時期政治鬥爭的一部最完整的著作。它實際上是當時縱橫家〔即策士〕遊説之辭的彙編,而當時七國的風雲變幻,合縱連橫,戰爭綿延,政權更迭,都與謀士獻策、智士論辯有關,因而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該書文辭優美,語言生動,富於雄辯與運籌的機智,描寫人物繪聲繪色,常用寓言闡述道理,著名的寓言有“畫蛇添足”“亡羊補牢”“狡兔三窟”“狐假虎威”“南轅北轍”等。這部書有文辭之勝,在我國古典文學史上亦佔有重要地位。
《戰國策》是我國一部優秀散文集,它文筆恣肆,語言流暢,論事透闢,寫人傳神,還善於運用寓言故事和新奇的比喻來説明抽象的道理,具有濃厚的藝術魅力和文學趣味。《戰國策》對我國兩漢以來史傳文政論文的發展都產生過積極影響。

楚圍雍氏五月編者簡介

劉向(約前77—前6)又名劉更生,字子政。西漢經學家、目錄學家、文學家。沛縣(今屬江蘇)人。楚元王劉交四世孫。漢宣帝時,為諫大夫。漢元帝時,任宗正。以反對宦官弘恭、石顯下獄,旋得釋。後又以反對恭、顯下獄,免為庶人。漢成帝即位後,得進用,任光祿大夫,改名為“向”,官至中壘校慰。曾奉命領校秘書,所撰《別錄》,為中國最早的圖書公類目錄。治《春秋彀梁傳》。著《九嘆》等辭賦三十三篇,大多亡佚。今存《新序》、《説苑》、《列女傳》等書,《五經通義》有清人馬國翰輯本。原有集,已佚,明人輯為《劉中壘集》。生平事蹟見《漢書》卷三十六。 [2]  [2] 
參考資料
  • 1.    資料來源 
  • 2.    郭丹主編,.先秦兩漢文論全編:上海遠東出版社,2012.07: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