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楓林

(明代於若瀛詩作)

鎖定
《楓林》是明代於若瀛所作的一首詩。
作品名稱
楓林
作    者
於若瀛
創作年代
明代
作品體裁
七言排律

目錄

楓林作品全文

禁城玉樹漸秋深,楓色悽悽滿上林。萬片作霞延日麗,幾株含霧苦霜吟。
斜連雙闕輝青瑣,倒影平津映碧潯。岐葉著飆聲瑟瑟,殷紅過雨色沈沈。
雜黃間綠緣成錦,委砌飄檐埒作金。向夕轉深嬌落照,因風散響怖棲禽。
城頭迥接青岑遠,殿角寒生繡幄陰。幾度朝昏勞悵望,徘徊故苑倍蕭森。

楓林註釋

楓林
楓樹林。楓葉至秋而變紅,甚美。詩文中常以楓來表現秋色。唐杜甫《寄柏學士林居》詩:“赤葉楓林百舌鳴,黃花野岸天雞舞。”元周文質《叨叨令·四景》曲:“夏乘舟,柳岸蓮塘上醉。秋登高,菊徑楓林下醉。”郁達夫《杭江小曆紀程·金華北山》:“到華溪橋,就已經入了山口,右手一峯,於竹葉楓林之內,時露着白牆黑瓦。”
禁城
宮城。南朝宋顏延之《拜陵廟作》詩:“夙御嚴清制,朝駕守禁城。”唐陳羽《長安卧病秋夜言懷》詩:“九重門鎖禁城秋,月過南宮漸映樓。”五代牛希濟《謁金門》詞:“夢斷禁城鐘鼓,淚滴枕檀無數。”清黃宗羲《明夷待訪錄·奄宦上》:“使人主之天下不過此禁城數里之內者,皆奄宦為之也。”老舍《駱駝祥子》九:“御河的水久已凍好,靜靜的,灰亮的,坦平的,堅固的,託着那禁城的城牆。”
玉樹
(1).神話傳説中的仙樹。唐李白《懷仙歌》:“仙人浩歌望我來,應攀玉樹長相待。”金元好問《幽蘭》詩:“鈞天帝居清且夷,瑤林玉樹生光輝。”
(2).用珍寶製作的樹。《漢武故事》:“上( 漢武帝 )於是於宮外起神明殿九間……前庭植玉樹。植玉樹之法,葺珊瑚為枝,以碧玉為葉,花子或青或赤,悉以珠玉為之。”北周庾信《謝滕王集序啓》:“甘泉宮裏,玉樹一叢,玄武闕前,明珠六寸。”宋歐陽修《漢宮》詩:“玉樹人間老,珊瑚海底生。”甯調元《偶成》詩:“銅駝寂寂迷衰草,玉樹依依戀夕陽。”
(3).槐樹的別稱。《三輔黃圖·漢宮》:“甘泉谷北岸有槐樹,今謂玉樹。”唐劉餗《隋唐嘉話》卷下:“雲陽縣界多漢離宮故地,有樹似槐而葉細,土人謂之玉樹。”
(4).美麗的樹。唐宋之問《折楊柳》詩:“玉樹朝日映,羅帳春風吹。”元薩都剌《望金陵》詩:“春風玉樹留歌韻,暮日青山立畫屏。”清劉獻廷《斐園松》詩:“白玉堂前綠玉樹,橫空百尺寒颼飀。”
秋深
深秋。指晚秋時節。南朝陳陳叔齊《籟紀》:“搗衣者,秋深治衣之聲也。”唐劉長卿《九日登李明府北樓》詩:“霜降鴻聲切,秋深客思迷。”唐李紳《重別西湖》詩:“雪欺春早摧芳萼,隼勵秋深拂翠翹。”
悽悽
(1).悲傷貌;淒涼貌。《關尹子·三極》:“人之善琴者,有悲心則聲悽悽然。”南朝宋謝靈運《道路憶山中》詩:“悽悽《明月》吹,惻惻《廣陵散》。”唐歐陽詹《懷忠賦》:“思悽悽而填臆,淚淫淫以盈目。”明 陳汝元《金蓮記·同夢》:“休文腰瘦,問飛鴻何方逗留?料空林秋葉悽悽,恨池塘青草悠悠。”清顧炎武《歲暮》詩:“良友日零落,悽悽獨無伴。”
(2).飢病貌。《後漢書·申屠嘉傳贊》:“悽悽碩人,陵阿窮退。”李賢注:“悽悽,飢病貌也。”
不遑寧處貌。《三國志·魏志·文帝紀》:“昔仲尼資大聖之才……悽悽焉,遑遑焉,欲屈己以存道,貶身以救世。”
(3).悲傷貌。南朝梁範縝《擬〈招隱士〉》:“歲晏兮憂未開,草蟲鳴兮悽悽。”唐長孫佐輔《關山月》詩:“悽悽還切切,戍客多離別。”清吳甡《湘妃竹》詩:“遺恨滿江湄,悽悽憶別離。”
(4).水下滴貌;水流貌。《楚辭·九章·悲回風》:“涕泣交而悽悽兮,思不眠以至曙。”王逸注:“悽悽,流貌。”唐拾得《詩》之五二:“松拂磐陀石,甘泉湧悽悽。”明陳汝元《金蓮記·廷讞》:“説起痛傷悲,這一派忠冤誰洗,恨天閽釜隔淚悽悽。”
上林
(1).古宮苑名。秦舊苑,漢初荒廢,至漢武帝時重新擴建。故址在今西安市西及周至、户縣界。《三輔黃圖·苑囿》:“漢上林苑,即秦之舊苑也。《漢書》雲:‘武帝建元三年,開上林苑,東南至藍田宜春、鼎湖、御宿、昆吾,旁南山而西,至長楊、五柞,北繞黃山,瀕渭水而東,周袤三百果。’離宮七十所,皆容千乘萬騎。”
(2).古宮苑名。東漢光武帝時建造。故址在今河南洛陽市東,漢魏洛陽故城西。東漢永平十五年冬,車騎校獵上林苑,即此。
(3).古宮苑名。南朝宋大明三年建造。故址在今江蘇南京市玄武湖北。見《宋書·孝武帝紀》。
(4).泛指帝王的園囿。宋岳飛《從駕遊內苑應制》詩:“勒報遊西內,春光靄上林。”清孔尚任《桃花扇·歸山》:“何處家山,回首上林春老,秣陵城煙雨蕭條。”
(5).指司馬相如的《上林賦》。南朝梁劉協《文心雕龍·詮賦》:“相如《上林》,繁類以成豔。”唐李白《大獵賦》:“《上林》雲:左蒼梧,右西極。”
雙闕
(1).古代宮殿、祠廟、陵墓前兩邊高台上的樓觀。《古詩十九首·青青陵上柏》:“兩宮遙相望,雙闕百餘尺。”唐吳融《送僧歸破山寺》詩:“別來雙闕老,歸去片雲閒。”明王寵《入消夏灣》詩:“千山玩迴轉,雙闕開嶙峋。”
(2).借指宮門。唐廣宣《駕幸天長寺應制》詩:“宸遊雙闕外,僧引百花間。”宋曾鞏《襄州到任表》:“比亦再過於雙闕,未嘗一對於清光。”
(3).借指京都。三國魏曹植《贈徐幹》詩:“聊且夜行遊,遊彼雙闕間。”唐杜甫《承間河北諸道節度入朝歡喜口號絕句》之十:“意氣即歸雙闕舞,雄豪復遣五陵知。”仇兆鰲注:“雙闕,謂都中。”明戴縉《楚江旅懷》詩:“客夢懸雙闕,鄉心逐五羊。”
青瑣
(1).裝飾皇宮門窗的青色連環花紋。《漢書·元后傳》:“曲陽侯根驕奢僭上,赤墀青瑣。”顏師古注:“孟康曰:‘以青畫户邊鏤中,天子之制也。’……孟説是。青瑣者,刻為連環文,而青塗之也。”後華貴的宅第、寺院等門窗亦用此種裝飾。《後漢書·梁冀傳》:“冀乃大起第宅……窗牖皆有綺疏青瑣。”北魏楊炫之《洛陽伽藍記·永寧寺》:“僧房樓觀一千餘間,雕樑粉壁,青璅綺疏。”五代張昭《觀德舞》詩:“氤氲龍麝交青瑣,彷佛錫鑾下蕊珠。”
(2).借指宮廷。《晉書·夏侯湛傳》:“出草苗,起林藪,御青瑣,入金墉者,無日不有。”唐陳子昂《為陳舍人讓官表》:“臣聞紫機務重,青鎖任隆。”元鄭光祖《王粲登樓》第一折:“則為我五行差,沒亂的難迭辦,幾能勾青瑣點朝班。”清姚鼐《鄭前村以辰州守被議授員外郎》詩:“青瑣幾人憐故侶,白頭相遇數銜杯。”
(3).泛指豪華富麗的房屋建築。南朝梁沈約 《八詠詩·登台望秋月》:“散朱庭之奕奕,入青瑣而玲瓏。”唐楊炯《後周青州刺史齊貞公宇文公神道碑》:“黃扉藹藹,青瑣沉沉,有若張公之萬户千門。”元李致遠《新水令·離別》曲:“青瑣畔,繡幃前,少個嬋娟,酬不了少年願。”
(4).刻鏤成格的窗户。南朝宋劉義慶《世説新語·惑溺》:“韓壽美姿容,賈充闢以為掾。充每聚會,賈女於青璅中看,見壽,説之。”喻指籬笆。唐元稹《紅芍藥》詩:“芍藥綻紅綃,巴籬織青瑣。”南唐張泌《芍藥》詩:“休將薜荔為青瑣,好與玫瑰作近鄰。”
倒影
(1).指天上最高處,日月之光反由下上照,而於其處下視日月,其影皆倒,故稱天上最高的地方為“倒影”。《史記·司馬相如列傳》:“貫列缺之倒景兮,涉豐隆之滂沛。”裴駰集解:“列缺,天閃也。倒景,日在下。”《文選·揚雄〈甘泉賦〉》:“歷倒景而絕飛樑兮,浮蠛蠓而撇天。”李善注引張揖曰:“《陵陽子明經》曰:‘倒景氣去地四千裏,其景皆倒。’”晉葛洪《抱朴子·明本》:“出攜松羨於倒景之表,入宴常陽於瑤房之中。”宋蘇軾《潮州修韓文公廟記》:“滅沒倒影不可望,作書詆佛譏君王。”
(2).夕陽返照。《宋書·謝靈運傳》:“風生浪於蘭渚,日倒景於椒塗。”宋蘇軾《登州孫氏萬松堂》:“浮空兩竹橫南閣,倒景扶桑射北窗。”
(3).泛指日光。明劉基《通天台賦》:“雲霧起於太空兮,激倒景而成虹。”
(4).物體倒映於水中。《文選·孫綽〈遊天台山賦〉》:“或倒景於重溟,或匿峯於千嶺。”李善注:“山臨水而影倒,故曰倒景也。”《花月痕》第六回:“那秋華堂、汾神廟樓閣參差,倒影波中,澄澈空明,真令人胸襟漱滌,不著一塵。”魯迅《野草·好的故事》:“我彷彿記得曾坐小船經過山陰道,兩岸邊的烏桕、新禾、野花、雞、狗……都倒影在澄碧的小河中。”
(5).水中倒立的影子。南朝宋謝靈運《從遊京口北固應詔》:“張組眺倒景,列筵矚歸潮。”宋柳永《早梅芳》詞:“芰荷浦漵,楊柳汀洲,映虹橋倒影。”清黃鷟來《秋日雨晴過張星文草草堂》詩:“拂石坐深苔,開窗臨倒景。”葉聖陶《曉行》:“岸灘的草和傍岸的樹映入池中,倒影比本身綠得更鮮嫩,更可愛。”
平津
(1).坦途;大道。晉陶潛《癸卯歲十二月中作與從弟敬遠》詩:“平津苟不由,棲遲詎為拙?寄意一言外,茲契誰能別!” 唐曇翼《招隱》詩:“連峯數千裏,修林帶平津。”
(2).古地名。漢時為平津邑,武帝封丞相公孫弘為平津侯,即此。後多用為典,亦以泛指丞相等高級官僚。前蜀貫休《酬韋相公見寄》詩:“空諷平津好珠玉,不知更得及門麼?”宋歐陽修《寄題相州榮歸堂》詩:“不須授簡樽前客,好學平津自有文。”清吳偉業《東萊行》詩:“侍中叩閣數彊諫,上書對仗彈平津。”
(3).舊時北平(今北京、天津)的並稱。茅盾《歡迎古物》:“平津尚未陷落,而古物已經裝箱待運。”
碧潯
綠水邊。唐楊師道《詠飲馬應詔》:“躞蹀依春澗,聯翩度碧潯。”唐元稹《桐花》詩:“丹鳳巢阿閣,文魚遊碧潯。”
瑟瑟
(1).碧色寶石。《周書·異域傳下·波斯》:“﹝波斯國﹞又出白象、師子……馬瑙、水晶、瑟瑟。”《新唐書·高仙芝傳》:“仙芝為人貪,破石,獲瑟瑟十餘斛。”《元史·仁宗紀一》:“帝曰:所寶惟賢,瑟瑟何用焉。”明沈德符《野獲編·外國·烏思藏》:“其官章飾,最尚瑟瑟;瑟瑟者,綠珠也。”
(2).指碧綠色。 唐白居易《暮江吟》:“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前蜀韋莊《乞彩箋歌》:“留得溪頭瑟瑟波,潑成紙上猩猩色。”宋陸游《攜一尊尋春湖上》詩:“花梢已點猩猩血,水面初生瑟瑟紋。”
(3).象聲詞。漢劉楨《贈從弟》詩之二:“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風。”《宋書·樂志三》:“風瑟瑟,木搜搜,思念公子徒以憂。”宋朱弁《曲洧舊聞》卷五:“﹝倒黏子花﹞中有細核,並嚼之瑟瑟有聲。”清蒲松齡《聊齋志異·夜叉國》:“母子方徊徨間,忽見布帆南動,其聲瑟瑟。”魯迅《彷徨·祝福》:“雪花落在積得厚厚的雪褥上面,聽去似乎瑟瑟有聲。”
(4).寒涼貌。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沔水上》:“氣蕭蕭以瑟瑟,風颼颼而飀飀。”唐雍陶《和河南白尹西池北新葺水齋招賞十二韻》:“坐中寒瑟瑟,牀下細冷冷。”清龔自珍《虞美人》詞:“春寒瑟瑟晚來添,玉釧微聞,應是換吳棉。”
殷紅
深紅,紅中帶黑。唐杜甫《韋諷錄事宅觀曹將軍畫馬圖歌》:“內府殷紅瑪瑙盤,婕妤傳詔才人索。”唐元稹《鶯鶯詩》:“殷紅淺碧舊衣裳,取次梳頭闇澹妝。” 葉聖陶《多收了三五斗》:“醬赤的臉受着太陽光,又加上酒力,個個難看不過,像會有殷紅的血從皮膚裏迸出來似的。”
沈沈
1.盛貌;茂盛貌。《淮南子·俶真訓》:“不以曲故,是非相尤。茫茫沉沉,是謂大治。”高誘注:“茫茫沉沉,盛貌。”《文選·謝朓〈始出尚書省〉詩》:“衰柳尚沉沉,凝露方泥泥。”李善注:“沉沉,茂盛之貌也。”唐李鹹用 《題王處士山居》詩:“雲木沉沉夏亦寒,此中幽隱几經年。”宋范成大 《桔園》詩:“沉沉剪綵山,垂垂萬星毬。”
2.水深貌;雨大貌。《文選·司馬相如〈上林賦〉》:“沉沉隱隱,砰磅訇磕。”李善注:“沉沉,深貌也。”南朝宋鮑照《觀漏賦》:“波沉沉而東注,日滔滔而西屬。”唐何希堯《柳枝詞》:“大堤楊柳雨沉沉,萬縷千條惹恨深。”清龔自珍《己亥雜詩》之二二五:“銀燭秋堂獨聽心,隔簾誰報雨沉沉。”
3.形容深沉。南朝宋鮑照《代夜坐吟》:“冬夜沉沉夜坐吟,含聲未發已知心。”唐羅隱 《秋夜寄進士顧榮》詩:“秋河耿耿夜沉沉,往事三更盡到心。”宋司馬光《又即事上呈》詩之二:“近來方得醉中趣,熟寐沉沉是醉鄉。”清袁枚《隨園詩話》卷二:“餘甫飲一勺……血氣全消,未半盂,沉沉睡去。”蘇曼殊《東居雜詩》之六:“碧欄干外夜沉沉,斜倚雲屏燭影深。”
4.形容心事沉重。唐王建《將歸故山留別杜侍御》詩:“沉沉百憂中,一日如一生。”清邢昉《九江城南樓晚眺》詩:“履運適如此,憂端苦沉沉。”清龔自珍《夜坐》:“沉沉心事北南東,一睨人材海內空。”冰心《寄小讀者》三:“我心沉沉如死,倒覺得廓然。”
向夕
傍晚;薄暮。 晉陶潛《歲暮和張常侍》詩:“向夕長風起,寒雲沒西山。”唐劉長卿《宿懷仁縣南湖寄東海荀處士》詩:“向夕斂微雨,晴開湖上天。”宋晏殊《殢人嬌》詞:“一葉秋高,向夕紅蘭露墜。”明雷士俊《春日詠懷》詩之二:“孤鳥蹲寒樹,向夕鳴不已。”
落照
夕陽的餘暉。南朝梁簡文帝《和徐錄事見內人作卧具》:“密房寒日晚,落照度窗邊。” 唐姚合《霽後登樓》詩:“為有登臨興,獨吟落照中。”清周亮工《杭州城上有懷》詩:“五更夢斷寒雲外,千里書來落照邊。” 郁達夫《重遊犬山城》詩:“白帝城頭落照鮮,清遊難忘四年前。”
風散
(1).謂如風消散。《後漢書·劉陶傳》:“今三郡之民皆以奔亡,南出武關,北徙壺谷,冰解風散,唯恐在後。”
(2).風教散播。《晉書·文苑傳·李充》:“澤洽而濡,化流風散,比屋同塵而人罔僭亂。”
風吹散。唐儲光羲《臨江亭五詠》之二:“潮生建業水,風散廣陵煙。”唐韋應物《陪王卿郎中游南池》詩:“露浥荷花氣,風散柳園秋。”
城頭
城牆上。唐王昌齡《出塞》詩之二:“城頭鐵鼓聲猶振,匣裏金刀血未乾。”元薩都剌《高郵城曉望》詩:“城上高樓城下湖,城頭畫角曉嗚嗚。”魯迅《無題》詩:“夢裏依稀慈母淚,城頭變幻大王旗。”
青岑
青翠的高峯。指青山。漢張衡《思玄賦》:“噏青岑之玉醴兮,餐沆瀣以為糧。”唐杜甫《風疾舟中伏枕書懷三十六韻奉呈湖南親友》:“水鄉霾白屋,風岸疊青岑。”阿英《袁中郎做官》:“唯有一段沒證見的是非,無形影的風波,青岑可浪,碧海可塵,往往令人趨避不及。”
寒生
貧苦的讀書人。宋文瑩《湘山野錄》卷下:“某江南一寒生,遭際真主。適主上以巨觥敵飲,僅至無算,抵掌語笑,如僚友之無間。”宋陸游《與本路郡守啓》:“某潦倒寒生,沉迷薄宦。”清李漁《閒情偶寄·聲容·選姿》:“予一介寒生,終身落魄。”
朝昏
(1).早晚。南朝宋謝靈運《入彭蠡湖口》詩:“千念集日夜,萬感盈朝昏。”唐劉長卿《至饒州尋陶十七不在寄贈》詩:“離心與流水,萬里共朝昏。”元湯式《一枝花·嘲素梅》套曲:“冷淡偎村徑,朝昏傍驛亭。”葉聖陶《窮愁》:“為人子者,即言甘旨。朝昏餐食,當謀無飢。”
(2).借指日子,生活。《宋書·王僧達傳》:“又妻子為居,更無餘累、婢僕十餘,粗有田入,歲時是課,足繼朝昏。”宋王禹稱《甘菊冷淘》詩:“況吾草澤士,藜藿供朝昏。”《天雨花》第十回:“姊夫又得虛癆證,家貧難以度朝昏。”
悵望
惆悵地看望或想望。南朝齊謝朓《新亭渚別範零陵》詩:“停驂我悵望,輟棹子夷猶。”唐杜甫《詠懷古蹟》之二:“悵望千秋一灑淚,蕭條異代不同時。”元薩都剌《滿江紅·金陵懷古》詞:“六代繁華,春去也,更無消息。空悵望,山川形勝,已非疇昔。”《西遊記》第五十回:“卻説唐僧坐在圈子裏,等待多時,不見行者回來,欠身悵望道:‘這猴子往那裏化齋去了?’”郭沫若《北伐途次》二九:“在那高坡上立着悵望的時候,有一羣日本的新聞記者也走了來,其中有幾個是我在漢口認識的。”
蕭森
(1).草木茂密貌。北魏楊炫之《洛陽伽藍記·平等寺》:“堂宇宏美,林木蕭森。”宋司馬光《又和董氏東園檜屏石牀》:“密葉蕭森翠幕紆,暫來猶恨不長居。”明何景明《懷化驛芭蕉》詩:“孟夏日初赫,蕭森蔽炎光。”郭沫若《星空·孤竹君之二子》:“地上是百花燦爛的郊原,眼前是原始的林木蕭森。”
(2).草木凋零衰敗貌。唐張九齡《郡舍南有園畦雜樹聊以永日》詩:“江城何寂歷,秋樹亦蕭森。”宋陸游《秋思絕句》:“一片雲深更作陰,東軒草樹共蕭森。”明何景明《九日黔國後園》詩之二:“天空遠水明秋岸,梧葉蕭森楓樹殘。”魯迅《無題》詩:“風波一浩蕩,花樹已蕭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