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楊鶴齡

(革命志士、民國時期孫中山總統府顧問)

鎖定
楊鶴齡(1868年-1934年8月29日),字禮遐,廣東香山縣翠亨村人(今中山市南朗鎮翠亨村),孫中山的革命夥伴。家世豪富,與孫中山同村,自幼相識。他與孫中山、陳少白、尤烈等因常一起高淡反滿,被人稱之為“四大寇“,後加入興中會,並參加黃花崗起義。楊的居所不但是革命黨人放談高論的講壇、也是集議籌謀、運械制彈的密室。辛亥革命勝利後,任總統府秘書。晚年退居澳門,1934年病逝。 [1]  [4] 
(概述圖來自《廣州紀念辛亥革命一百週年史料》 [2] 
全    名
楊鶴齡
禮遐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廣東香山縣
出生日期
1868年
逝世日期
1934年8月29日
逝世地
澳門
畢業院校
廣州算學館

楊鶴齡人物生平

楊鶴齡,原名仕年,字禮遐,南萌翠亨村人。出生於澳門,家道富裕,自小與孫中山為友。翠亨的第一大姓是楊姓。翠亨楊氏是中山市南朗鎮崖口楊氏的分支,十五世茂公由崖口遷翠亨。孫中山的母親楊太夫人系崖口楊氏人,故孫氏與楊氏有姻親關係。孫中山的舅父楊文納帶着孫中山的大哥孫眉赴檀香山謀生,孫家得以由貧苦農家轉變為富裕華僑,後來,楊文納還參加了檀香山興中會。孫中山的姐姐妙茜也嫁給了崖口楊紫輝。因此,鶴齡先生與中山先生幼年時的交往,帶有更多的姻親往來因素。 [1]  [5] 
清光緒四年(1878)隨父親到港澳求學,3年後又到廣州算學館讀書,與尤列同學。其與孫中山、陸皓東、楊心如並稱“翠亨四傑”。 [1] 
1886年在廣州開始與孫中山經常談論國事。1890年前後,與孫中山、陳少白、尤列等以香港“楊耀記”(楊父經營的店鋪)為聯絡點,經常秘密集會,交流革命思想,商議革命大計,孫中山後來在《孫文學説》中也提及“非談革命無以為歡”,時人稱其等為“四大寇”。 [1] 
1892年孫中山從西醫書院畢業後應聘到澳門行醫,由楊鶴齡的七妹夫澳門富商吳節薇出面擔保,向鏡湖醫院籌借款項開設中西藥局。1894年,其為支持孫中山所策劃武裝起義,變賣祖業充補革命經費,並在港澳等地籌募經費。1895年在香港加入興中會。 [1] 
1911年4月27日參加廣州黃花崗武裝起義,失敗後避居香港和澳門。民國元年(1912)南京臨時政府成立後曾任總統府秘書。1921年5月,孫中山在廣州任非常大總統,總統府設於越秀山南麓,聘其為總統府顧問。1923年4月任孫中山大元帥府港澳特務調查員。 [1] 
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先生逝世後,楊鶴齡見到內政逆轉,孫中山先生的革命事業受到很大挫折,使當時北伐軍統一中國的大勢頓時演成“軍事北伐,改治南伐”的慘痛局面,他不忍見世局的沉淪,便以憤世嫉俗的心情退隱了下來。但他沒有消沉。他將已吸食多年的鴉片戒掉,從而使他原先枯黃的面孔由此變得圓胖起來。他念念不忘孫中山先生的遺教與昔日兩人的深厚情誼他在去世前不久,曾寫下兩張條幅,表示他對孫中山先生的敬仰之情。 [2] 
1925年退隱澳門後深居簡出,1934年8月29日,因腦出血在澳門病逝。 [1] 
楊鶴齡墓坐落翠亨村金檳榔山,該墓墓碑陰刻“楊鶴齡先生之墓,鄒魯敬題”。墓右側石刻陳濟棠等人聯名的《褒恤令》。 [1] 

楊鶴齡主要事蹟

楊鶴齡“四大寇”由來

1882年,鶴齡先生到廣州算學館求學,與尤列同窗,進而結成莫逆之交。886年中山先生到廣州進入美國基督教長老會主持的廣州博濟醫院附屬南華醫學堂讀書,與鶴齡先生重逢,尤列亦於此時認識中山先生。翌年秋,中山先生又轉學到香港西醫書院,結交了陳少白。至此,中山先生常與鶴齡、少白、尤列等好友抨擊時政,多有反清言論,時人稱為“四大寇”。 [5] 
中山先生的自傳《孫文學説》卷一第八章對這一時期鼓吹革命活動,亦有論述“予在廣州學醫甫一年,聞香港有英文醫校開設,予以學課較優,而地較自由,可以鼓吹革命,故投香港學校肆業,數年之間,每於學課餘暇,皆致力革命之鼓吹,常往來於香港、澳門之間,大放厥詞,無所忌諱,時聞而附和者,在香港只陳少白、尤少紈、楊鶴齡三人、而上海歸客,則陸皓東而已,若其他交遊,聞吾言者,無不以為大逆不道而避之,則以為中風病狂相視也,予與陳、尤、楊三人,常往香港,昕夕往還,所談者莫不為革命之問題,四人相依甚密,非談革命則無以為歡,數年如一日,故港澳間之戚友交遊,皆籲予等為‘四大寇’,此為予革命言論之時會也。” [5] 

楊鶴齡支持革命

為了方便結納同志,秘密集會,鶴齡先生把楊家開設的店鋪(香港中環歌賦街八號)“楊耀記”獨闢一樓,時中山先生在港澳鼓吹革命。藉此為革命活動之聯絡點,香港政府為保存中山先生在港活動遺蹟,現在該址外牆上,釘有一大型鵝蛋形紅底銀字牌匾,以銅合金鑄造,上面分別用中、英文對照,左英右中寫道:“孫中山先生乃中華民國之開創者及首任總統,曾於一八八七至一八九二年間與愛國志士在本址樓宇內舉行多次會議”。 [5] 
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腐朽的清政府在戰爭中連遭敗績,中山先生深感國家民族危機日趨嚴重,便決定放棄行醫,再赴檀香山聯絡海外華僑,組織興中會,宣傳革命,募捐籌款,為武裝起義積極準備,鶴齡先生則在港澳一帶協助籌募經費。廣州起義失敗後,孫中山、陳少白被迫逃亡海外,尤列也走避西貢各地創中和堂於南洋羣島,然均屢敗屢起,敗而不餒。而鶴齡先生則潛伏港澳,雖也做了些革命工作,但日趨消極。 [5] 

楊鶴齡後世紀念

楊鶴齡去世後,靈柩從澳門運回翠享利安葬在金檳榔山麓。1934年9月3日,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西南執行部頒佈褒恤令,褒獎他的功績,並立碑於墓旁,碑文如下: [3] 
“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西南執行部褒恤令:
楊鶴齡同志性行高潔,器識閎遠,早識翊戴總理,倡導革命,厥功甚偉。民國肇造,退隱家國,功成不居尤足矜式。茲聞溘逝,軫悼良深,特給治喪費一萬元,並派秘書處第一股長黃泳台前往治喪,用示篤念革命同志之意。此令。
中華民國廿三年九月三日
常務委員胡漢民陳濟棠 白崇禧 劉紀文 鄒魯 林翼中” [3] 
坐落在孫中山故居紀念館的楊鶴齡紀念展覽是利用楊鶴齡親屬住宅地裏的一間房子舉辦的,展覽以文照和文物複製件為主,精要地介紹了楊鶴齡的生平。 [3] 
參考資料
  • 1.    中山市人民政府地方誌辦公室編,中山市人物誌,廣東人民出版社,2012.10,第81頁
  • 2.    廣州市政協學習和文史資料委員會編,浩氣長存 廣州紀念辛亥革命一百週年史料,廣州出版社,2011.02,第309頁
  • 3.    林華煊編著,革命先驅起翠亨 孫中山故居紀念館,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9.05,第72頁
  • 4.    陳喬之主編;《港澳大百科全書》編委會編,港澳大百科全書,花城出版社,1993.11,第800頁
  • 5.    中山市孫中山研究會編,孫中山與香山:孫中山研究文集 第3輯,,2001.11,第9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