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楊陵區

鎖定
楊陵區,隸屬於陝西省咸陽市,實際由楊凌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管轄,位於陝西省中部偏西,東隔漆水河武功縣為界,南隔渭河周至縣相望,西和扶風縣接壤,北由湋水河與扶風縣相連,區域面積135平方千米。截至2022年10月,楊陵區轄3個街道、2個鎮。2021年,楊陵區常住人口25.43萬。 [5]  [7]  [10-11]  [13] 
楊陵區,因隋文帝楊堅寢陵而得名。新石器時代,就有人在這裏定居。西周,此地系京畿之地。1979年2月,設立武功縣楊陵特區,轄楊陵公社、楊陵鎮。1982年11月,將武功縣的楊陵鎮、楊陵公社和扶風縣的五泉公社劃歸寶雞市,設立楊陵區。1983年9月,楊陵區劃歸咸陽市管轄。1997年7月,楊陵區劃歸楊凌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管轄。2021年12月7日,楊陵區被農業農村部、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公佈為2021年農業現代化示範區。 [4]  [7-9] 
2021年,楊陵區實現生產總值157.78億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704元。 [7]  [13] 
中文名
楊陵區
別    名
楊陵
行政區劃代碼
610403
行政區類別
市轄區
所屬地區
陝西省咸陽市
地理位置
陝西省中部偏西
面    積
135 km²
下轄地區
3個街道、2個鎮(截至2022年10月)
政府駐地
楊陵街道
電話區號
029
郵政編碼
712100
氣候條件
大陸性季風型半濕潤氣候
人口數量
25.43 萬(2021年常住人口)
著名景點
楊凌現代農業示範園區創新園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博覽園
火車站
楊陵站楊陵南站
車牌代碼
陝V
地區生產總值
157.78 億元(2021年)

楊陵區歷史沿革

新石器時代,這裏就有人羣定居的原始村落。
炎黃時代,這裏住着炎帝部落萊氏族。萊氏族遷走後,這裏又成為炎帝之後姜姓的封地,始稱邰,以後又成為周朝女祖姜嫄氏族居住的地方。
西周,此地系京畿之地。東周平王元年(前770年),將岐豐之地賜予秦。此後,區境便成為秦國的轄區。
戰國時期,秦孝公十二年(前350年),在轄地推行朝廷、郡、縣、鄉、亭、裏六級行政管理體制,設邰、武功等41縣。
秦末,項羽入關,廢郡縣,興分封,將秦內史和上郡分成雍、翟、塞三國,謂之三秦。壅國都廢丘,邰縣屬壅國轄地。
西漢初,沿用秦制,邰縣仍屬內史轄區。西漢建元六年(前135年),以長安為中心,分置左右內史。長安以東為左內史,長安以西為右內史,邰縣屬右內史轄地。西漢太初元年(104年),改長安以東為京兆尹,渭城以西為右扶風,長陵以北為左翊,謂之三輔。設司隸校尉,統領三輔。右扶風治所長安,領邰縣等21縣。
三國時期,關中系曹魏轄區。魏文帝改京兆郡,左馮翊為馮翊郡,右扶風為扶風郡。扶風郡治所遷至槐裏,領武功、美陽等10縣。美陽縣治今傳扶風縣法門鎮,武功縣治未變。
西晉泰始三年(267年),在扶風郡治槐裏置始平郡,領武功等五縣;遷扶風郡治至池陽。
十六國時期,大夏昌武元年(418年)十二月,武功、美陽均屬夏之北秦州。
南北朝時期,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年),廢美陽縣,置周城縣,治所周原,將美陽縣地域併入周城縣。北魏太和十一年(487年),廢武功縣,置武功郡,治所始在中亭川,後遷至邰城。復置美陽縣,治所始在邰城,後遷至崇正鎮,轄武功縣全境和扶風南部。北周建德三年(574年),廢武功郡和美陽縣,復置武功縣,治所中亭川;將美陽縣地域併入歧山縣。移周城縣治於眉城。在原周城縣址設三龍縣。
隋開皇三年(583年),廢郡設州。武功縣歸屬雍州。隋大業三年(607年),廢州復郡。京兆郡領武功等22縣,郡治長安。扶風郡領岐山等10縣,郡治雍城。
唐武德元年(618年),改京兆郡為雍州。唐武德三年(620年),置稷州,領武功、扶風等四縣。扶風縣治所長寧。改扶風郡為岐州,領湋川等縣。唐貞觀元年(627年),廢稷州,改隸雍州,撤扶風,並其地入武功。唐貞觀八年(634年),改岐州為鳳翔府。本區域分屬武功、扶風管轄。武周天授二年(691年),復置稷州,領武功等5縣,屬京兆府。武周大足元年(701年),廢稷州,武功仍屬雍州。唐開元元年(713年),武功改屬京兆府。
五代十國時期,後唐同光元年(923年),武功改隸鳳翔府。後唐長興元年(930年),復屬京兆府。後晉置武功郡,隸屬昌軍路。後周改郡為縣,隸永興軍路。在此期間,扶風縣置未變。
北宋初,武功縣隸屬永興軍路京兆府。北宋政和八年(1118年),改隸環慶路醴州;扶風縣隸秦鳳路鳳翔府。北宋末年,金人佔領北方,行政區劃沿襲宋制,分統治區為19路。南宋建炎元年(1127年),扶風縣更名為扶興縣,旋復舊名,隸鳳翔路鳳翔府。金天德三年(1151年),武功縣隸京兆府乾州。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改名武亭縣,仍屬乾州。金皇統二年(1142年),扶風縣隸熙秦路鳳翔府。金大定二十七年(1187),隸鳳翔路鳳翔府。
元至元元年(1264年),武亭縣複名武功縣,隸陝西行中書省奉元路乾州;扶風縣隸陝西行中書省鳳翔府。
明洪武九年(1376年),武功縣隸屬陝西布政使司西安府乾州;扶風縣隸屬陝西布政使司鳳翔府。
清康熙五年(1666年),武功縣隸西安府;扶風縣隸鳳邠道鳳翔府。清雍正三年(1725年),武功縣改屬乾州。
民國二年(1913年),武功縣、扶風縣均為隸屬關中道。
民國十七年(1928年),武功縣、扶風縣直屬陝西省轄。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武功縣、扶風縣均屬陝西省第九行政督察區。
1950年2月10日,武功縣、扶風縣隸屬寶雞專區。
1956年10月1日,武功縣、扶風縣歸陝西省直轄。
1958年11月4日,興平縣、武功縣、扶風縣合併為興平縣,時稱大縣。
1961年9月10日,恢復武功縣、扶風縣建制,武功縣、扶風縣歸寶雞專區管轄。
1979年2月,設立武功縣楊陵特區,轄楊陵公社、楊陵鎮。
1982年11月,將武功縣的楊陵鎮、楊陵公社和扶風縣的五泉公社劃歸寶雞市,設立楊陵區。
1983年9月,楊陵區劃歸咸陽市管轄。
1997年7月,楊凌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成立,楊陵區劃歸楊凌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管轄。 [7-9] 
楊陵區 楊陵區

楊陵區行政區劃

截至2022年10月,楊陵區轄3個街道、2個鎮:楊陵街道李台街道大寨街道五泉鎮揉谷鎮 [5]  楊陵區人民政府駐地楊陵街道。 [6] 

楊陵區地理環境

楊陵區位置境域

楊陵區,位於陝西省中部偏西,東隔漆水河武功縣為界,南隔渭河周至縣相望,西和扶風縣接壤,北由湋水河與扶風縣相連,處於東經108º~108º07’,北緯34º12’~34º20’之間,東西長約16千米,南北寬約7千米,區域面積135平方千米。 [7]  [10] 

楊陵區地質

楊陵區位於位於鄂爾多斯地台南端的渭河地塹,屬渭河谷地新生代斷陷沉降帶。境內較大的斷裂構造主要有寶雞——咸陽大斷裂的張性斷層(走向近東西,傾向南偏西)。按其性質歸屬於祁、呂、賀山字型構造體系的前弧斷裂之一,構造形跡為隱伏斷層;隴西系的歧山——啞柏斷裂,從本區西部穿過。 [26] 

楊陵區地形地貌

楊陵區南側為中國南北方地理分界線秦嶺山脈,北側為橫貫陝西中部的渭北黃土塬。渭河自西向東流經本區南界,區內自南向北依次分為渭河灘地,一級階地、二級階地、三級階地和溝坡地五種地貌單元,形成北高南低,西高東低,南北呈階梯地形。海拔在418~540.1米之間。 [11] 

楊陵區氣候

楊陵區氣候屬大陸性季風型半濕潤氣候,年平均氣温12.9℃,日照時數2163.8小時,平均降雨量835毫米,蒸發量993毫米,無霜期211天。 [11] 

楊陵區水文

楊陵區三面環水,南有渭河,東有漆水河,北有湋水河。寶雞峽二支渠、渭惠渠、渭高幹渠等人工渠系越境而過。 [11] 

楊陵區自然資源

楊陵區水資源

楊陵區多年平均地表水資源量為38.2億立方米。同時,受降雨特徵影響,區內自產徑流除了在空間上分配不一致,在時間分配上也不一致,楊陵區多年平均徑流量535.56萬立方米,且大部分徑流形成於降雨量比較集中的7~10月,枯水季節產生徑流很少,或無流形成。楊陵區多年平均地下水資源量為3387.34萬立方米。 [23] 

楊陵區生物資源

楊陵區境域內生物資源種類、數量相對較少。作物有50多個品種,果樹有10多個品種,林木有60多個品種。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為主,經濟作物以蔬菜為主,果樹以桃子獼猴桃葡萄等為主,林木有針葉樹闊葉林灌木林。野生動物中,屬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的有大鴇白鸛黑鸛朱䴉等;屬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的有鴛鴦白琵鷺反嘴鷸紅腹錦雞等。 [7]  [11]  [24-25] 

楊陵區人口

2021年,楊陵區常住人口25.43萬,出生率6.91‰,死亡率3.2‰,城鎮化率67.9%。年齡構成為:0-14歲人口占16.21%,15-64歲人口占73.99%,65歲以上人口占9.8%。 [7]  [13] 

楊陵區經濟

楊陵區綜述

2021年,楊陵區實現生產總值157.78億元,同比增長2.2%。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0.65億元,增長6.2%;第二產業增加值63.57億元,下降3.5%;第三產業增加值83.56億元,增長6.3%。三次產業結構為6.7:40.3:53.0。2021年,楊陵區非公有制經濟增加值82.38億元,佔生產總值的52.2%,較上年提高0.6個百分點。2021年,楊陵區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户和跨區域投資)同比下降14.8%,其中,項目投資下降9.7%,房地產投資下降23.3%。分行業看,第一產業投資同比下降53.1%,第二產業投資同比下降13.2%,第三產業投資同比下降13.6%。民間投資下降36.3%。工業投資下降13.2%。2021年,楊陵區財政總收入18.76億元(剔除基金收入),同比增長0.1%。其中: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8.30億元,增長6.4%;税收收入6.25億元,增長5.8%。財政總支出64.76億元,增長14.3%,其中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支出34.35億元,增長10.9%。2021年,楊陵區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704元,增長8.0%。其中,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349元,增長6.9%;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117元,增長10.2%。 [7]  [13] 

楊陵區第一產業

2021年,楊陵區的農林牧漁服務業總產值18.04億元,同比增長6.8%,其中:農業產值12.26億元,增長9.5%;林業產值1.18億元,增長9.1%;牧業產值3.15億元,下降2.9%;服務業產值1.45億元,增長7.6%。農林牧漁及服務業增加值11.30億元,增長6.2%。2021年,楊陵區植樹9萬棵,造林面積200畝,育苗面積1.89萬畝。2021年,楊陵區糧食播種面積2.25萬畝,較上年增加1809畝;糧食產量1.07萬噸,較上年增加1319噸,其中:夏糧產量4247噸,較上年減少404噸;秋糧產量6421噸,較上年增加1723噸。蔬菜種植面積2.72萬畝,增長6.1%;蔬菜產量16.20萬噸,增長13.8%。 [7]  [13] 

楊陵區第二產業

2021年,楊陵區有118户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加值下降8.6%,產值增長20.9%,工業銷售產值增長18.2%,工業產品產銷率90.9%,營業收入下降11.8%,利潤總額下降70.6%。按工業類型分,輕工業產值增長19.7%,重工業產值增長14.2%。2021年,楊陵區37户資質以內建築業企業,實現增加值15.71億元,增長1%。完成產值80.60億元,下降0.4%,其中:建築工程產值40.02億元,增長3.4%;安裝工程產值32.83億元,增長35.8%;其他產值7.75億元,下降56.9%。企業竣工產值11.62億元,下降5.6%。房屋建築施工面積129.03萬平方米,增長9.9%。 [7]  [13] 

楊陵區第三產業

2021年,楊陵區商品房銷售面積55.67萬平方米,增長12.3%;待售面積4.19萬平方米,下降8.5%。2021年,楊陵區接待旅遊人數420萬人次,同比下降12.5%;實現旅遊總收入21億元,同比增長1.9%。2021年,楊陵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6.44億元,增長7.6%,其中,限額以上消費品零售額20.59億元,增長5.9%。分行業看,批發業銷售額增長18.1%,零售業銷售額增長9.2%,住宿業營業額增長5.6%,餐飲業營業額增長31.7%。2021年,楊陵區進出口總額8.71億元,同比下降8.0%。其中,出口總額6.72億元,同比增長6.2%;進口總額1.99億元,同比下降36.6%。2021年末,楊陵區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281.43億元,增長13.0%,其中:城鄉居民儲蓄存款餘額171.25億元,增長12.4%;企業存款餘額109.77億元,增長13.9%。各項貸款餘額164.54億元,增長23.3%,其中中長期貸款餘額131.87億元,增長17.5%。存貸比58.5%。2021年末,楊陵區固定電話用户數1.68萬户;移動基站總數1557個,移動電話用户數23.5萬户;寬帶用户數11.03萬户,其中農村寬帶用户數2.21萬户;有線電視用户33801户,其中城鎮用户31381户,農村用户2420户。 [7]  [13] 

楊陵區交通運輸

西寶高速鐵路隴海鐵路、西(安)寶(雞)高速公路、西寶中線等主要幹線貫通楊陵區,輔以南北向多條公路縱貫楊陵區。截至2021年末,楊陵區境內公路里程384.18千米,其中高速公路14千米。2021年,楊陵區客運量21.99萬人次,貨物運輸量298.55萬噸。 [7]  [10]  [13-14] 

楊陵區社會事業

楊陵區教育事業

截至2021年末,楊陵區有2所高校共有教職工5608人,其中教師3350人。在校學生56314人,其中:全日制專科生22000人,全日制本科生21226人,碩士生10311人,博士生2777人。中小學校30所,教師2913人,在校中小學生37558人。幼兒園41所,教職工1287人,在園幼兒9665人。 [7]  [13] 

楊陵區文體事業

楊陵區有報社、圖書館、圖書站、圖書室、書店、文化站、文化活動室、職工俱樂部、青少年活動中心。經常開展全民健身活動,羣眾文化活動。

楊陵區醫療衞生

截至2021年末,楊陵區有各類醫療衞生機構206個,其中醫院10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個,衞生監督所1個,婦保計生服務機構1個,診所76個,衞生院2所,社區衞生服務中心3所,村衞生室112所。全區醫療機構牀位數1632張,醫生(執業醫師+執業助理醫師)820人,註冊護士1042人。 [7]  [13] 

楊陵區社會保障

勞動就業
2021年,楊陵區城鎮新增就業人數2521人,城鎮登記失業率3.15%。 [7]  [13] 
社會保險
2021年,楊陵區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49465人,其中離退休人員5624人。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165412人,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35699人;參加失業保險職工人數26967人,比上年增加1128人;工傷保險參保人數29225人,比上年增加1507人。 [7]  [13] 
社會救濟
2021年,楊陵區享受最低生活保障414户、872人,其中:城鎮38户、56人;農村376户、816人。 [7]  [13] 

楊陵區歷史文化

楊陵區地名由來

“楊陵”作為地名,是因隋文帝楊堅寢陵的緣故。楊堅死後,埋葬在“三畤原”畔,諡名泰陵,因其姓楊,人們遂俗稱其陵為“楊陵”。 [7-8] 

楊陵區文物

泰陵
泰陵是隋文帝楊堅與文獻皇后獨孤氏的合葬陵,位於楊陵區五泉鎮王上村東北200米處三畤原上,隔渭河與終南山相望。陵園佔地面積約466666.67平方米,歷經1400多年風雨洗禮,園內地面建築已蕩然無存,僅留高27.4米的土夯築成的覆鬥形陵冢一座。陵前有清代石碑一通,碑上鐫刻“隋文帝泰陵”五個大字,系清乾隆時陝西巡撫畢沅手筆,扶風知縣熊家振勒石立碑。1996年11月20日,泰陵被國務院公佈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7]  [15]  [20] 
泰陵 泰陵
馬超嶺遺址
馬超嶺遺址,位於楊陵區五泉鎮茂陵村東北側,是東漢末年驃騎大將軍馬超在此屯兵養馬抵禦外敵所築的城堡,該遺址南北寬400米,東西長200米,中間微微凸起,呈南北狀分佈,現殘存原城牆、原飲馬洞、水井等遺蹟。1990年9月17日,馬超嶺遺址被楊陵區人民政府公佈為楊陵區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 
馬超嶺遺址 馬超嶺遺址

楊陵區風俗民情

一、婚嫁
1.訂婚。建國前,成婚的前提,一般重視“門當户對”;成婚程式,由父母包辦,遵守“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須由男方和女方父母請鄰里親友向對方提親,俗稱“説媒”。經雙方父母同意後,媒人將男女的生辰“八字”送對方家中,如雙方“命合”或“屬相合”,即可通過媒人締結婚約。建國後,多由男女自主戀愛。男女雙方會面後,如無意見,即可訂親。彩禮雖減少,但習俗未變。
2.確定婚期。結婚前,男方須宴請媒人,俗稱“發媒”。然後將相士確定的結婚吉日單、布料、鞋腳錢、包頭、耳墜錢、棉花等,由媒人送至女方。婚期前1個月,女方給親友送帖,通知婚期,備置“添箱”。
3.結婚。男稱娶媳婦,女稱起發。出嫁前1日,女方家親友送錢或物,稱“添箱”。請命相好的婦女給出閣女開臉上頭(用絞線去除面部汗毛);現今一般到理髮店梳洗化妝。男方前1日在廳堂供奉祖先牌位,有的還上墳告祖;家中搭棚、設席,門上搭彩,準備翌日結婚之事。婚日,備花轎或轎車,擇吉時,並帶上彩門錢、下炕錢、糖果,到女方家,先敬女方列祖列宗;女家盤內端手帕,給娶親者每人1條。出閣女大聲啼哭,由孃家人背上轎子或馬車。孃家送女,男女陪同,陪同送女的人稱“吃宴席”。娶親的連放“起身炮”,轎車便啓動,沿途拋撒紅紙花。新郎着吉服,戴禮帽,騎馬繞轎三週,由孃家人給新郎披紅、插金花。新郎騎馬到城門口預先擺好的桌前迎轎。鞭炮聲中,娶親車行至男家門口,下轎新娘鳳冠霞帔,紅帕蓋頭蓋臉,足踩布或草蓆,由引娘引至廳堂,拜天地、拜祖先,俗稱“拜天地”。然後入洞房,新郎先進,嫁妝抬入房內。新娘進屋後,由新郎揭去蓋頭,坐在炕上。小孩為新娘掛門簾、端洗臉水,並向新娘要手帕。中午,新娘換衣服。宴席上,新郎新娘向親友敬酒。婚後3日內,新房裏的燈不能熄滅,名曰“長命燈”。3日內每晚鬧房,除父母輩及兄長外,本家和村人,不論男女老少都可耍鬧。3日後“回門”(新郎到岳丈家),帶4樣禮物,岳丈家設宴款待。隨後幾天,新郎帶上新媳婦走親串友,表示回敬。
4.再婚。舊社會,婦女受封建思想束縛,丈夫死後多不改嫁,只能為夫守節。婦女要改嫁,關卡很多。孃家索要“追往錢”,財禮比初嫁姑娘大1倍多,結婚一般晚上舉行。翻穿裙子,有的還要頂黑鍋。
建國後,上述禮俗有變化。1953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頒佈實施,規定婚姻由婚者雙方自主。男女雙方經過一段時間接觸瞭解,雙方都同意後,男方帶酒肉糖果及衣料等物到女家訂親,女方再到男家“認家”。此後,男女互相往來,商定日期,到本地民政部門登記並領取結婚證書。結婚時,男方開汽車去娶,陳規陋習甚少,有的還舉行集體婚禮或旅遊結婚。近年來,婚事大操大辦,有愈演愈烈之勢。 [12] 
二、生育
生育前,一是由孃家母給未出生的外孫、女做衣服,以備孩子出生急用;二是“解包袱”,即孃家母在女兒生育前1月,用麥面蒸包子送至女兒家,女兒食用孃家母送來的包子饃,據説就生得快、順當、少受痛苦。
孩子出生後,父母先記下嬰兒生辰,在產婦房門上掛一塊紅布,意在避邪。隨後向親家(孃家)報喜。如生男孩,第3天孃家父來看女兒,帶上掛麪、雞、魚等為女兒補身體。孃家母10天、20天才能看望。如生下女孩,第3天、10天、20天,孃家母帶紅白糖、饃等禮物看望孩子和女兒。入房門時,用麥草在門前點一堆火,孃家母從火上跨過,意在防止邪魔入內。
嬰兒20天或滿月時,娘、婆家所有親戚、朋友都要帶上小兒衣物、花布、食品等來祝賀,有的送紅包給孩子,有的送長命鎖、富貴鎖、銀項圈等。鄰里有給婆婆、公公抹黑臉的習俗,以表喜慶。上午設席款待賓客,席間,抱出嬰兒與親友見面,認幹大(父)、乾媽,滿月後,孃家人接回女兒,在孃家住30至40天,進一步恢復身體。
農曆正月初六至初十,舅家為小外甥送燈籠(第一年為紅火罐燈籠),直至12歲。 [12] 
三、祝壽
境內有做生日習俗。建國前,富裕人家老人,年滿60歲即開始做壽,每年1次,以辭世為終。壽辰日,親朋好友帶上禮品來祝壽,主人家設宴款待。晚上,鄰里街坊、族人到家磕頭賀壽。建國後,隨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給老人祝壽普遍化,晚上多演電影或唱自樂班戲助興。 [12] 
四、喜慶
主人家建新房架樑上頂時,外甥、女婿及朋友鄰里都要祝賀添彩、幫忙。來時帶上鞭炮、彩紅(過去一條紅布,現在送被面、彩色布料)、煙酒、副食等。將被面、布料搭在房頂或樑上,放炮慶賀。幫忙人、工匠等分食帶來的副食品和煙酒,主人設宴招待賓客和幫忙人。
喬遷新居時,過去是遷居人家在原居處做好引灶飯,抬往新屋,請村中各姓人分吃踩院,以示吉利。現今除親友祝賀外,還要請自樂班、電影助興。晚上用酒菜招待鄰里。 [12] 
五、喪葬
1.臨終支牀老人臨終前,兒女給洗身、整容、穿壽衣、並搬到提前支好的牀上;禁忌老人死在炕上。老人絕氣後燒倒頭紙,點蠟燭,蓋遮臉紙,大門貼上白紙,以示老人去世。
2.報喪人亡後,由族中1至2人迅速將噩耗報於親戚,使親屬做好弔唁準備。
3.勾穴請陰陽先生選擇墳地,卜埋葬日期,動土挖墓,列“期單”,寫“訃告”。“躲煞”(亡者靈魂回家)時,家裏人和牲畜全部撤離,以防“驚煞”。躲煞後,家人回家。由兒女1人抱1只白公雞,提上小鑼,邊走邊打。隨後家人慢慢步入屋內。
4.盛殮盛殮前,主要親人必須提前到場。男者必須是舅家人,女者必須是孃家人。族中主要男女親屬也要到場,穿白帶孝,由族中年長者3至5人將遺體由牀上移入棺材內,封蓋,燒紙舉哀。
5.開弔掛門牌,圍帳布,設靈桌,孝子守靈開弔。上午,同輩鄰里親戚弔唁(弔喪)。下午,晚輩親友弔唁(燒紙),兒女陪同哀哭。
6.祭奠安葬前1日下午舉行隆重的集體弔唁儀式。一般請4樂或8樂,將靈位由樂工迎上,移至門外靈棚,所有的親屬黃昏前,擔抬祭品、金銀鬥、筒紙、花蠟、祭亭、金童玉女、銘旌等前往。樂隊奏樂,孝子列隊遠迎,俗稱“迎祭”。晚上舉行祭奠儀式,行“三獻禮”,此俗延用至今。
7.出殯出殯前,由族中1年長者掃墓,掃墓人禁忌與喪車相撞。出殯時,先是起喪,用8人抬的棺罩;棺罩前拴幾丈長的白布,男孝子扯着布哭走,女孝子跟在靈柩後。禮賓、樂班走在靈柩前,銘旌、金銀鬥、金童玉女等緊隨。十字路口摔孝盆,進行“路祭”。樂人奏樂,敲鑼打鼓送至墳上。
8.埋葬將棺材放入墓穴中,移正,封墓口,填土成墳(封土堆)。賓主舉哀祭奠。
9.扶山埋葬後,同一天中午飯前,孝子、賓客以樂先導,到墓前再祭奠,孝子執鍁圓墳,俗稱“扶山正穴圓墳”。
10.七期死後每7天一祭,共7次,稱“七期”。
11.百日老人去世100天祭奠為“百日”。
12.週年老人去世日,每年此日一祭,連祭3年,分別稱做頭週年、二週年、三週年。
建國後,喪葬習俗不斷改革。逐步用開追悼會的方式代替弔孝,用遺像代替木主神位,用花圈代替金銀鬥,喪葬禮儀簡便。20世紀80年代開始,提倡火葬,在機關、單位、工廠多實行,在農村逐漸推行。 [12] 

楊陵區風景名勝

楊凌現代農業示範園區創新園,位於楊陵區楊扶路中段,是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景區佔地面積約866666.67平方米,由工廠化育苗館、夢幻花卉館、無土栽培館、現代農業創意館、西部特色館、超級菜園、南方果樹館、盆景館等8個現代農業技術展館和花卉林木種子資源圃、水生植物展示區(人工湖)、創新中心等現代農業展示區組成,是集休閒、娛樂、餐飲、科普為一體的新型農業觀光旅遊示範基地。 [7]  [15-16] 
楊凌現代農業示範園區創新園 楊凌現代農業示範園區創新園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博覽園,位於楊陵區邰城路北段,是國家二級博物館、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為國內首家最大的一個農業科技主題博物館組羣,佔地130畝,建有昆蟲博物館、動物博物館、土壤博物館、植物博物館、中國農業歷史博物館五個專業博物館展館,是集教學、科研、科普為一體的重要學科基地。 [7]  [17-18]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博覽園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博覽園

楊陵區著名人物

蘇瑰(639年-710年),一名瓌,字昌容,京兆武功(今楊陵區大寨街道)人,唐朝宰相,西魏度支尚書蘇綽玄孫,隋朝尚書左僕射蘇威曾孫。 [21-22] 

楊陵區榮譽稱號

獎項
授予單位
授予時間
全國農村創新創業典型縣 [1] 
農業農村部 [1] 
2019年12月31日 [1] 
陝西省金融服務鄉村振興示範縣(市、區) [2] 
陝西省委農辦、陝西省農業農村廳 [2] 
2021年11月 [2] 
2021-2023年度“陝西省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3] 
陝西省文化和旅遊廳 [3] 
2021年11月5日 [3] 
2021年農業現代化示範區 [4] 
農業農村部、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 [4] 
2021年12月7日 [4]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