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楊錦華

(澳大利亞皇家特許會計學會頂級會計師)

鎖定
楊錦華的專業是會計,開有“楊錦華會計事務所”,是澳大利亞皇家特許會計學會頂級會計師。但他又不僅僅只是會計,他還擔任着澳大利亞中華國際藝術節主席、維省安老之家主席、澳華聯絡網召集人、友鄰基金信託人等職務,1979年被澳大利亞政府授予太平紳士的榮譽銜稱,1989年榮獲澳大利亞女皇封任A.M爵位。
中文名
楊錦華
國    籍
澳大利亞
出生日期
1933年
職    業
頂級會計師
出生地
新加坡

楊錦華人物一

楊錦華原籍福建廈門,1933年出生在新加坡。父母在南洋辛勤開創天下的同時,沒有忘記對孩子們進行中國文化的教育。甚至在日本人佔領新加坡時,他母親也堅持不送孩子去日本人學校,而讓兩個上中學的女兒教上小學的兒子。母親,這位沒有多少文化、但卻有骨氣的普通中國婦女的言傳身教給楊錦華以極大的影響。
高中畢業後他赴澳大利亞學習商科會計,1961年開始從事會計工作,在墨爾本開設了會計事務所。在這裏,他還娶了金髮碧眼的洋妹,並有了聰明英俊的兒子。
在繁忙的公務之餘,楊錦華沒有忘記為華人和其他亞洲移民貢獻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他積極從事各項社會活勤,歷任當地許多社團和政府機構要職。

楊錦華活動舞台

從1971年參與創辦僑友社開始,他走上了華人社團的活動舞台。僑友社是維洲會員最多的華人團體,自成立以來成績斐然,他在這裏歷任主席。1972年工黨政府執政,取消了種族歧視的白澳政策,他作為惟一的亞裔社區領袖,和其他少數民族領袖一起,成立了維省民族社區總會,從事爭取民族平等,反對歧視。他曾任創立於1979年的直屬於聯邦政府移民與民族事務部的維州移民資源中心的主席,中心由政府撥款支持並協助組織各族移民的社團活動,經常有七八十個各族社團用該中心的設施開展工作。他曾兼任聯邦政府移民福利顧問委員會委員、維州移民事務局安置委員會委員以及維州司法部糾紛仲裁組成員。他利用自己的身份和地位,向各級政府反映各族移民的要求和意見,爭取有關移民的糾紛獲得公正合理的解決。

楊錦華團結

如何促進和擴大華人的團結,是楊錦華經常思索的問題。他認為,華人要參政,要保持本民族的文化習俗和傳統,關鍵在於搞好華人社會的團結。1979年,他和同人們發起成立了維省華人社團聯合會,他歷任副主席和主席。1986年,全澳一百多位僑領參加了第一次澳大利亞華人大聚會,他又是大聚會的發起組織人之一。四年後,正在華聯會主席任上的他策劃組織了第二次全澳華人大聚會,規模是全澳華人史上前所未有的。1997年,當第三次全澳華人大聚會在墨爾本召開時,有二百多名代表參加,全澳每一個省都派有代表團。
為了協助解決一些孤寡華族老人的晚年生活,1985年他參與創辦了維州華人安老之家,並擔任主席。在他領導下,安老之家得到了政府和各界人士的支持和讚譽。澳大利亞前總理霍克代表聯邦政府捐贈了三分之二購屋經費,並稱贊創辦安老之傢俱有“崇高之宗旨和積極的意義”。此外,楊錦華還擔任着維州華族老人福利會等社團的領導工作,為推動華人的慈善事業不遺餘力地工作。
楊錦華還是一個有濃烈藝術氣質的人。他早期學過單簧管和繪畫,曾做過澳大利亞國家電影劇場協會副主席。十幾年前,他開始全身心地投入藝術事業,準確地説是投入中華藝術事業。這不單單是一種喜愛,還是一種赤誠,一種對民族和中華文化的赤誠。
他一直嚮往中華民族精神的振奮。魯迅棄醫從文的故事令他感慨,魯迅拯救民族精神的理念,在幼年時就牢牢地植入他的心底深處。從精神上入手來振興自己的民族,是他的夙願,這個夙願也是後來中華國際藝術節的火種。
春節是華人的大節日,華人社區每年此時都有一些羣眾性的文娛活動。當時作為華聯會主席的楊錦華,感到節日的表演如果能提高水平,變成專題的中華文化節目,效果會更理想。於是,他親自抓節目,做準備,在1991年春節時,正式推出第一屆中華國際藝術節。第一屆的成功,引起了政府的關注,從第二屆起就得到了市、省和聯邦政府的資助。
為同胞的利益,為中華文化在澳大利亞大地的延續,楊錦華熱情似火地行動着,不計代價地奔忙着。在他看來,錢,夠花就行了。能為社會做點好事,才是自己的幸福所在。

楊錦華人物二

楊錦華 男,1958年2月生,廣西玉林市人。廣西貴港市港南區人武部部長,上校軍銜。1983年於解放軍裝甲兵學院參謀專業二年制大專畢業,1992年9月取得高級政工師任職資格。先後在《解放軍報》、《國防》雜誌、《中國民兵》、《戰士報》、《廣西武裝》、《廣西日報》等各級新聞單位發表軍事題材的文章105篇,其中獲中央級新聞單位發表的15篇。榮立三等功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