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楊超

(中共四川省委原書記)

鎖定
楊超(1911—2007 )原名李文彥,1911年12月生於四川省達縣,1929年夏參加革命工作,1932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中共四川省委書記處書記,省委書記,政協四川省委員會主席,第五、六、七屆全國人大代表。
2007年5月9日3時56分在成都逝世,享年96歲。 [1] 
中文名
楊超
別    名
原名李文彥
國    籍
中國
出生日期
1911年12月
逝世日期
2007年5月9日
畢業院校
成都外語專科學校
出生地
四川達縣
政治面貌
中共黨員

楊超個人生平

楊超同志原名李文彥,1911年12月生於四川省達縣,1929年夏參加革命工作,1932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曾先後參加成都學生運動、廣漢暴動、北平互濟會和上海社研、文研的活動,任中共上海法南區委宣傳部幹事。1932年7月被捕,先後囚於上海警備司令部和蘇州陸軍軍人監獄,1937年國共第二次合作時,經黨營救獲釋。1937年10月起,在延安中央黨校、馬列學院學習和工作,曾任哲學教研室副主任,並參加毛澤東同志領導的哲學小組,歷任中央辦公廳秘書科長、中央宣傳部文委秘書、中央社會部指導科長、重慶辦事處情報科長。1945年隨毛澤東、周恩來同志赴重慶談判,在隱蔽戰線從事情報工作;中共中央代表團撤離後,留重慶任中共四川省委委員、社會部部長。1946年回延安,1947年任川幹隊政治部主任。1949年調任中共中央統戰部一室主任、周恩來同志政治秘書,從事第一屆全國人民政協和開國大典的籌備工作。
楊超同志1950年向中央主動申請回四川工作,任川南區中共瀘州地委書記,1952年任全國總工會西南辦事處副主任、主任,1954年任四川省總工會主席,1956年任省委候補常委,1957年任省委工業部部長,1958年任西昌工業區委員會和西昌工業區建設委員會主任,1959年任省委常委,1960年任省計委主任,1961年任省委書記處書記,1963年任省人民政府副省長。
“文革”期間,楊超同志受到殘酷迫害,1971年秋恢復工作。1972年起,歷任省革命委員會辦事組副組長、省革命委員會生產建設辦公室副主任、省推廣沼氣領導小組副組長。1974年12月任省委書記。1977年冬兼西昌規劃開發委員會主任,同年任省政協副主席、省委黨校校長。1978年1月兼任渡口市委第一書記。1983年1月任省政協主席,2月任省顧委常委。楊超同志還先後擔任中國統一戰線理論研究會副會長、省委黨史工委主任、省對外友好協會會長、省哲學社會科學聯合會主席、《當代四川》編委會主任、省中華文化學會會長、省鄧小平理論研究中心主任、省詩書畫院院長。1987年7月離職休養。 [1] 

楊超人物評價

楊超同志早年參加革命工作,經過戰火的洗禮,牢獄的考驗,在實際鬥爭和堅持不懈的理論學習中,成長為一名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和無產階級戰士。在七十八年的革命生涯中,他意志堅定,百折不撓,執着地信仰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對黨的事業忠心耿耿,為人民的利益鞠躬盡瘁。在國民黨獄中5年,屢遭毒刑拷打,始終堅貞不屈,堅持自修哲學,積極開展鬥爭,體現了共產黨人的崇高氣節。“文革”中,被江青誣為“右派黑格爾、叛徒”,被關牛棚5年。他不顧個人安危,堅持實事求是,堅持黨性原則,始終剛正不阿,與“四人幫”及其幫派體系進行了堅決的鬥爭。
楊超同志對黨忠誠,堅決擁護貫徹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並結合實際,創造性地加以落實,自覺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特別是在改革開放新時期,他思想解放,求真務實,勇於開拓,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
楊超同志有強烈的事業心和高度的責任感。他分管計劃、建設、工交、冶金、地質、防震、沼氣、水利、科技、文化、統戰等多個方面的工作,幹一行,愛一行,鑽一行,積累了豐富的工作經驗,對四川的經濟和社會發展作出了傑出的貢獻。離休後,仍心繫黨和人民的事業,還十多次到攀西考察調研,向中央上書提出西部開發的建議,被中央領導同志譽為“革命的老黃牛”。
楊超同志密切聯繫羣眾,關心羣眾疾苦,尊重知識,尊重人才,豁達大度,平易近人,真心誠意地為羣眾辦實事,辦好事,一生廣交朋友。他在歷次運動的風風雨雨中,堅持對人對事公道正派,處理問題慎之又慎,想方設法保護幹部。
楊超同志作風樸實,深入基層,深入實際,遵守紀律,勤政廉潔,淡泊名利,嚴格要求自己和家人,團結同志包括反對過自己的同志一起工作,始終保持着共產黨人的高風亮節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楊超同志七十八年來,執着地信仰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在任何艱苦的環境和困難條件下,始終孜孜不倦地刻苦鑽研理論。他總結幾十年的革命建設實踐,撰寫了《實踐中的辯證法》、《探索的十年》等哲學專著;他撰寫了我國第一本《毛澤東哲學思想研究》專著,主編出版了第一部《毛澤東思想史》,創辦了《毛澤東思想研究》刊物,主持召開了全國第一個“鄧小平思想理論研討會”,為研究和闡述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作出了開拓性的貢獻,是我國知名的哲學家。他長期堅持實事求是,堅持理論聯繫實際,堅持以哲學思想指導工作。
楊超同志中華傳統文化底藴深厚,興趣愛好廣泛。他博覽羣書,怡情翰墨,手繪丹青,筆耕不輟,著述總量達四百餘萬字,為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創新不遺餘力。他撰寫的《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與老子道德經》等著作,在構建和諧社會的今天具有特別的意義。
楊超同志一生為黨的事業兢兢業業。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戰鬥的一生,學習的一生,光輝的一生,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一生,他受到了全省廣大幹部和人民羣眾衷心的尊敬和愛戴。楊超同志雖然走了,但他給我們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我們要學習他出生入死、義無反顧的革命精神,學習他無限忠誠黨的事業、死而後已的崇高境界,學習他熱愛人民、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公僕情懷,學習他嚴於律己、無私奉獻的高尚品質,學習他謙虛謹慎、艱苦奮鬥的優良作風。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