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楊蘭春

(原河南省歌劇團副團長)

鎖定
楊蘭春(1920年~2009年6月2日),河北省邯鄲市武安市人。國家一級編劇,戲曲編劇、導演。曾任河南省文聯副主席,中國劇協第四屆副主席,中共十一大、十二大、十三大代表,第四屆全國人大代表。是20世紀中國戲曲藝術界具有影響的藝術家之一,中國戲曲現代戲的奠基人,豫劇現代戲的開拓者。 [2]  1952年到中央戲劇學院歌劇系學習。1953年畢業。在學習期間,和田川、胡沙等合作改編的《小二黑結婚》,成為中國歌劇舞劇院的保留節目。有“朝陽溝之父”之美譽。 [1] 
中文名
楊蘭春
外文名
Yang Lanchun
國    籍
中國
出生日期
1920年
逝世日期
2009年6月2日
畢業院校
中央戲劇學院歌劇系
職    業
編劇、導演
出生地
河北省邯鄲市武安市
代表作品
朝陽溝
李雙雙
唐知縣審誥命
小二黑結婚

楊蘭春生平經歷

楊蘭春,河北省邯鄲市武安市人。
1952年到中央戲劇學院歌劇系學習。
1953年畢業。
楊蘭春 楊蘭春
在學習期間,和田川、胡沙等合作改編的《小二黑結婚》,成為中國歌劇舞劇院的保留節目。
1956年起,先後任河南豫劇院藝術室副主任、後任河南省歌劇團副團長,河南省豫劇院三團團長、中共河南省文化局核心小組成員,中國文聯第四屆委員,河南省文聯副主席,中國劇協第三屆理事、第四屆副主席、河南分會副主席。
是中共十一大、十二大、十三大代表,第四屆全國人大代表。
2009年6月2日21時26分,有“朝陽溝之父”之美譽的楊蘭春在鄭州病逝,享年89歲。老人生前的摯友、學生以及戲迷趕赴楊蘭春的家——省文聯家屬院,送老人最後一程。和楊蘭春朝夕相處幾十年的老“朝陽溝人”,追憶他們眼中的“好導演,好戰友,好長者”。

楊蘭春編導作品

朝陽溝》、《李雙雙》、《唐知縣審誥命》等。
《朝陽溝內傳》1984年獲全國優秀劇本獎。

楊蘭春人物評價

《朝陽溝》 《朝陽溝》
《朝陽溝》導演許欣:楊蘭春他有一種自強不息、堅韌不拔的精神,他把這種精神也帶給省豫劇三團。在豫劇的革新上,楊蘭春是開創人之一。一本《朝陽溝》,形成了三團派。《朝陽溝》之所以能流傳,還是源於楊蘭春對生活的體驗。他從太行山裏走出來,對農民的生活太瞭解了。《朝陽溝》寫出了人間真情,親家母的對唱,化解矛盾。可以説,《朝陽溝》是一幅和諧農家樂園的畫作。楊蘭春唱作唱詞的時候,一邊寫一邊唱,一邊唱一邊寫。楊蘭春和已故作曲家王基笑的合作非常默契。
方可傑:楊蘭春先生在我國戲劇發展史上有着巨大的貢獻,特別是在豫劇改革方面的成就,值得後人學習和思考。楊蘭春的作品從生活中來,不是坐在家裏寫出來的。凡是看過他作品的人,都會有一種生活再現的感受,濃濃的生活氣息與時代相貼近。楊蘭春長期到基層體驗生活,他會蹲在那裏看人家耍猴子,看人家如何叫賣東西。放下藝術家的架子,俯下身子搞創作,這是楊蘭春先生對藝術創作的態度。相比之下,有不少作家靠網絡、傳媒上信息的蒐集去寫作,少了對生活的親身體驗,作品出來後顯得非常蒼白。
馬金鳳:我和楊蘭春的交往有近50年的時間,楊蘭春始終對馬金鳳的豫劇表演有着極高的要求和期望。在馬金鳳的印象中,他們每次見面,聊的話題永遠也離不開豫劇。拍攝電影《花打朝》時,馬金鳳因化好妝不方便吃飯,只好餓肚子拍戲。楊蘭春知道情況後,買來巧克力化到水裏讓我喝,這樣能補充體力。這件小事儘管過去了20多年了,我仍然記憶猶新。他是真正的德藝雙馨的藝術家,看不到他一點大導演的架子。藝術水平高,人品好,永遠是我藝術上的老師,生活中的兄長。
王善樸:楊蘭春是他的啓蒙老師,老領導,老戰友。回憶當年,那時候王善樸剛剛學習現代戲。因為《朝陽溝》,王善樸走上了戲曲這條道路。
柳蘭芳:正是楊蘭春的付出,才有我們幾個演員今天的成績。從生活到藝術上,他都非常關照。在柳蘭芳的印象中,楊蘭春生活非常簡樸,當年冬天棉褲都沒的穿,他睡覺時就用報紙蓋着。
楊華瑞:那時候楊蘭春是團長,又是導演。楊華瑞非常遺憾沒有見到楊蘭春的最後一面,希望他一路走好。

楊蘭春後世紀念

楊蘭春相關圖片 楊蘭春相關圖片
此前,“二大娘”扮演者馬琳、曲作者王基笑、“銀環”扮演者魏雲已先後離世。在老一代“朝陽溝人”的心目中,楊蘭春是一位出色的導演,可親的長者,可敬的老師。如今這位老人駕鶴西去,留給“朝陽溝人”的只能是道不盡的懷念。文藝界的同仁表示,楊蘭春的去世,是中國戲劇界的損失。
2009年6月2日,河南省豫劇三團圓滿結束了為期六天的“河南豫劇海南行”展演活動,經典豫劇現代戲《朝陽溝》伴隨着無數鮮花和掌聲從海南載譽而歸。也是在這一天,“《朝陽溝》之父”——深受人民愛戴的著名藝術家楊蘭春先生因病醫治無效,永遠離開了他深愛的戲曲事業,享年89歲。半個多世紀以來,《朝陽溝》唱遍了祖國的大江南北,演出場次之多早已無法估算。然而誰都沒有想到,這次《朝陽溝》在海南的演出竟成了楊蘭春老人在世時的最後一場演出。
河南省豫劇三團舉行“楊蘭春藝術生涯追思,在楊蘭春先生站過的舞台前,楊華瑞、朱超倫王善樸、許欣、柳蘭芳、牛冠力、梁思輝、韓登慶、高潔、陳新理等老一輩表演藝術家和豫劇三團的青年演員們聚在一起,追憶楊蘭春先生。緬懷這位豫劇現代戲的開拓者、這位豫劇三團的創始者不平凡的一生。
“他身體裏流着農民的血,胸膛裏跳動着農民的心,用農民的語言寫戲,寫給農民看!” 憶起當年的點滴往事,和楊蘭春一起在舞台上摸爬滾打過幾十年的老同志們每個人都有太多的話要講。 提到楊蘭春踏實嚴謹的工作態度,老藝術家許欣説,“老楊生前能背幾十本戲詞,每次寫戲詞前他都要自己先唱個百兒八十遍的,不然絕不落筆!” “那時候我演《劉胡蘭》要拍一段審訊的戲,為了讓我找到最真實的感覺,楊蘭春老師楞是找了一處廢棄的防空洞,讓我到裏面體驗感覺,又叫上幾位演員給我説戲,我的感覺自然而然就出來了。”著名豫劇表演藝術家柳蘭芳説。 “他不是在為專家拍戲,而是為羣眾拍戲!為了找到創作靈感,他到朝陽溝去,和當地的羣眾一起勞動。朝陽溝的經久不衰和楊蘭春的創作思想是密不可分的。”老藝術家陳新理説。
楊蘭春相關圖片 楊蘭春相關圖片
“他身體裏流着農民的血,胸膛裏跳動着農民的心,用農民的語言寫戲,寫給農民看!”追思會上,不少老藝術家都發出了這樣的同感。 提到楊蘭春的倔犟和他的隨和,有人説:在做豫劇院藝術室主任時,別人喊他兩句楊主任他就氣得直跺腳,從此大家就只能喊他老楊;有人説:他出差時拒絕住別人安排的高檔賓館,而且隨身帶着小煤爐和鍋碗瓢勺,自己做飯吃。在幫助其他劇團輔導拍戲時,從不收取報酬,唯一一次領取的勞酬還是為了把錢撥給豫劇三團建家屬樓;又有人説:不管是戲裏的主角還是跑龍套的,他對人家都一樣好。有段時候人手不夠了,他就自己上台去擔當羣眾演員。他的人雖去了,他的戲卻永遠紮根在羣眾心裏。 追思會的現場坐着楊蘭春先生的兒子楊光,在場的老藝術家們都親切的喊他“小二”。“小二”不僅僅是愛稱,當年給兒女報户口時,身為編導的楊蘭春竟無暇給孩子認真起名字。所以兩個孩子就這麼“小一”“小二”的被喚了多年。直到後來“小二”考入了報社,才改了楊光這個“正經”名字。“我父親人雖然不在了,可他的戲還有人唱,父親活的值!”身為鄭州晚報副主編的楊光向老藝術家們深深的鞠躬。 “繼承和發揚三團的精神,就是對楊蘭春先生最好的紀念!”
楊蘭春老人生命的最後時刻,在病榻上他見到了自己的故友陳新理。老人問道:“三團最近在做什麼?” “在排戲,排《朝陽溝》,馬上又有個演出了。”陳新理先生回答,“還有,團裏的劇場要改,可能會改名為朝陽溝劇場”。 “三團的精神不能丟。”楊蘭春老人説,這大概也是他對豫劇三團的最後囑託。
楊蘭春相關圖片 楊蘭春相關圖片
三團的精神是楊蘭春、王基笑等老一輩藝術家用汗水澆灌出來的精神。對此,豫劇三團的團長汪荃珍更是深有體會。當年,正是楊蘭春先生帶領豫劇三團走出了困境,迎來了藝術的春天,打造了一個豫劇現代戲的歷史高峯,推出了高潔、馬琳、王善樸魏雲、柳蘭芳等一大批聞名全國的知名演員,並創造了以王基笑老師等人為代表的三團戲曲音樂,塑造出了一個時代的豐碑。而作為豫劇三團的新一代接班人,只有認真繼承和發揚楊蘭春先生等老一輩文藝工作者所打造的優良傳統和作風,才是對逝者更好的緬懷。
在建國60週年的展演劇目中,豫劇三團的《朝陽溝》將作為河南唯一一個被選送的劇目在國家大劇院演出。這也是楊蘭春先生離世後,《朝陽溝》的第一場演出。這部跨越了半個多世紀的經典劇目經受了時代的考驗,仍久演不衰。相信以後,《朝陽溝》也會承載着楊蘭春老人的創作思想,長久的走下去。和它的創作者一樣,不被世人忘記。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