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楊萬志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地質調查院副總工程師)

鎖定
楊萬志,男,大學本科學歷,新疆地礦礦產勘查開發地質調查院副總工程師、教授級高級工程師。楊萬志於1985年從長春地質學院畢業後,立足國家需要,自願到新疆從事地質找礦工作。他熱愛地質事業,勤于思考,敢於吃苦,勇於創新,善於將地質科技研究與地質生產密切結合。在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驅使下,兢兢業業,不畏艱險,任勞任怨,在地質勘查領域的模範作用和顯著成績,得到了同行普遍認可和組織一致肯定。 [1] 
中文名
楊萬志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961年9月
職    業
工程師
畢業院校
長春地質學院
主要成就
他熱愛地質事業,勤于思考,敢於吃苦,勇於創新

目錄

楊萬志事蹟

1991年,楊萬志出任大型項目《西崑崙山1∶50萬甚低密度化探掃面》的技術負責,這是新疆崑崙山第一個甚低密度化探項目,工作地區涉及崑崙山、喀喇崑崙山和帕米爾地區,區內山高谷深,人煙稀少,高寒缺氧,冰雪皚皚,野外施工難度和技術難度極大。在認真研究景觀條件基礎上,楊萬志提出初步設想,並就有關技術問題,虛心請教任天祥等國內知名化探專家,綜合專家意見,制定的施工方案,確保了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成果報告編寫時,引用張本仁教授的區域地球化學理論和研究方法,在區域地質構造、成礦特徵和控礦因素等方面,提出了許多新的見解,大大豐富了成果報告內容。項目成果最終獲原地礦部勘查成果三等獎。
1999年,國土資源大調查項目啓動。為吸引優秀隊伍參與國土資源大調查工作,中國地質調查局首批拿出6個項目在全國公開招標,《新疆西崑崙尼雅河中上游1∶20萬區域化探》是其中之一,野外施工難度和技術難度最大。受單位委託,楊萬志承擔《技術投標方案》的編制,在與全國強手角逐中,以雄厚實力、最佳技術方案和完善組織措施中標。
尼雅河中上游地區,處於藏北高原西北部及其與塔里木盆地的過渡帶,山高谷深,高寒缺氧,乾旱荒涼,屬典型的無人區,60%的區域車輛無法進入,通行和物資供應極端困難,是青藏高原及周邊地質工作條件最艱苦的地區之一。區內有4條水域,因環境艱險,曾是地質工作空白區,累計面積達4000km2。為按時完成野外工作,並按任務書 “力求控制整個測區”的要求,楊萬志作為項目負責,哪裏艱苦那裏去,哪裏危險那裏去。除了組織項目生產外,還作為一名技術骨幹,承擔繁重的野外生產任務,在崑崙山嚴酷的自然環境中,一工作就是7個月。從分區上,他選擇車輛無法進入的高山峽谷區;從工作安排上,他總是給自己最長的路線。前人地質工作空白的4條水域,有三條是他親自帶頭,硬是靠揹負肩扛所需生產生活用品,風餐露宿,跋涉於急流險灘中,不折不扣全面完成工作。
為保證中國地質調查局招標項目《新疆西崑崙尼雅河中上游1:20萬區域化探》高質量完成,楊萬志自始至終身先士卒,作為項目負責、主要圖件的編制者、成果報告的統稿人和核心內容地球化學特徵的執筆、主要結論的提出和論證人、野外工作組織者和主要直接生產人員、主要基礎地質成果資料的直接收集者,付出了大量心血和艱苦勞動。項目成果經中國科學院院士、國際知名勘查地球化學家謝學錦和中國科學院院士、國際知名大地構造學家肖序常等評審鑑定:認為本項目“取得了豐富的地球化學和地質礦產信息及豐碩的科研與找礦成果,經討論,通過該報告的評審,總體成果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並於2003年,獲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科學技術進步三等獎。
楊萬志先後主持完成 “西崑崙山1∶50萬甚低密度化探掃面”等5個基礎地質調查項目;作為技術骨幹參與了“塔里木地塊周邊地區成礦地質條件和找礦遠景研究”、“新疆天山—北山成礦帶成礦規律和找礦方向綜合研究”等重大地質科技攻關項目;還參與了《新疆礦產資源十五規劃研究》和《新疆礦產資源十一五規劃研究》編寫等工作,為新疆地質勘查獻計獻策。
2004年,楊萬志承擔起了“新疆東天山靶區優選與地質工作部署研究”任務。為扭轉目前東天山銅礦地質找礦的徘徊局面,繼續推進該區銅礦找礦工作,中國地質調查局下達專題任務,進行找礦部署研究。接受任務後,該同志克服任務重、壓力大、資料繁多、涉及技術層面廣等諸多難題,經過一年多艱苦細緻的工作,在認真分析東天山與銅礦密切相關的成礦地質背景、成礦條件、控礦因素、銅礦分佈規律、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學特徵及其與銅礦關係的基礎上,對東天山主要銅礦帶的延伸進行了推斷,從而擴大了斑岩銅礦和銅鎳硫化礦牀的找礦領域,指出斑岩銅礦和銅鎳仍是最具找礦潛力的銅礦類型,是下一步主攻目標。這一認識在中期研討時,得到了地調局主管專家和領導的重視,堅定了地調局將東天山繼續作為國家銅礦找礦重點區並納入國家地質調查十一五規劃的信心,對東天山銅礦找礦產生長遠影響。 [1] 

楊萬志成就及榮譽

楊萬志先後被共青團新疆地質礦產局委員會授予“新長征突擊手”,被自治區黨委經濟工作部、自治區團委、自治區經委、自治區總工會授予“優秀青年班組長”,被中國地質調查局授予“地質調查先進工作者”,多次被單位評為“先進生產者”、“雙文明個人”,兩次獲新疆地礦局“勞動模範”稱號,並在地質科技領域獲原地礦部勘查成果三等獎一次、國土資源科學技術二等獎一次、新疆科學技術進步三等獎一次、新疆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一次。2010年獲全國先進工作者稱號。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