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楊芳

(明朝廣西巡撫)

鎖定
楊芳(?~萬曆三十七年(1609年)),字以德,號濟寧,四川重慶衞軍籍出身,萬曆五年參加殿試, 取進士三甲第176名。萬曆二十六年(1598年)從浙江調任廣西巡撫,在桂主政九年。 萬曆三十四年(1606年),因政見與禮部給事中翁憲祥相違,“乞免”離桂回鄉,萬曆三十七 年(1609年)卒。
本    名
楊芳
以德
濟寧
所處時代
明朝
出生地
四川省太平縣
逝世日期
萬曆三十七年(1609年)
主要作品
《殿粵要纂》

楊芳人物簡介

楊芳,字以德,號濟寰(一説濟寧),四川太平縣(今萬源市)舊院桫欏壩(今舊院鎮堰灣)人。明神宗萬曆丁丑(1577)進士,歷任鄞縣知事、山西布政使、廣西巡撫、兵部右侍郎、都察院右副都御史等職。萬曆二十七年(1599),楊芳以右副都御史巡撫廣西,主政八年,主持編撰軍事兵防寶典《殿粵要纂》。 [1] 

楊芳個人作品

楊芳到廣西任職時,急風暴雨的農民起義已漸入尾聲。在這種情況下,如何總結歷史經驗教訓,加強對廣西的統治,便成了為官者的首要任務。楊芳新官上任,便提出寫“一冊在手,不越盈尺而內境向背虛實皆知”的軍事兵防寶典《殿粵要纂》(意思是:安定廣西各要塞的資料總彙),得到屬下部分官員的大力支持。萬曆二十七年四月,楊芳下令廣西布政使整理基礎材料。接到命令後,布政使沈修等人率部下着手收集資料,於當年九月向楊芳提交了圖及圖的説明。楊芳又讓平樂府通判詹景鳳書文寫圖,讓梧州府推官林茂槐擔當校正。萬曆三十年(1602年)春,終於完成編纂。 [2] 
(明)楊芳《殿粵要纂》 (明)楊芳《殿粵要纂》
《殿粵要纂》 共四卷,插有129幅地圖,具體記敍和描繪了當時廣西11府、48州、53縣、14司 的兵力總數,銀餉供給,駐軍哨堡、地形關隘、交通聯絡等方面的情況。先圖後文,圖文互 證,使觀者一目瞭然。很有史學價值,人們籍之可以詳盡瞭解明朝廣西的軍防。 [3] 
楊芳在廣西主政8年,遊遍桂林的名山秀水,所到之處,揮毫潑墨,在龍隱洞、還珠洞、省春巖、七星巖、疊彩山和全州湘山寺等14處名勝古剎留有題刻。除龍隱巖的《皮林記事碑》和省春巖的《思明府記事碑》記載了他兩次鎮壓少數民族起義,屠殺3000人的史實外,其餘均為性情之作。如在《遊湘山寺》題詩:“寶剎名山兩擅奇,相傳無量涅槃時,禪參落日明初觀,境託浮雲接九疑。會見藏舟窮窈窕,諦觀習坎詠漣漪;湘源風景圖難盡,誰是王丞畫裏詩。”字體遒勁灑脱,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至今還被許多人拓去作習字範本。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