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楊興義

(寧夏興俊集團董事長)

鎖定
楊興義, [6-7]  男,漢族,1942年出生,寧夏同心縣人,中共黨員,寧夏興俊實業集團創始人,現擔任同心縣天台山文化生態園有限公司董事長、興俊實業集團董事局主席。 [5]  社會職務:中國光彩事業促進會常務理事、寧夏回族自治區第八屆政協常委、銀川市九屆政協常委、自治區工商聯副會長。
1991年,創辦寧夏興俊公司,做廢舊物資回收生意,並擔任總經理。1994年涉足石油運輸行業,經過反覆考察最終下定決心開採石油,並創辦了寧夏興俊實業集團出任董事長。 [8] 
中文名
楊興義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籍    貫
寧夏同心縣
出生日期
1942年
職    務
寧夏興俊集團董事長

楊興義個人簡介

楊興義,男,漢族,1942年出生,寧夏同心縣人,中共黨員,寧夏興俊實業集團董事長。社會職務:中國光彩事業促進會常務理事、寧夏回族自治區第八屆政協常委、銀川市九屆政協常委、自治區工商聯副會長。1949年至1958年在同心縣讀書、務農;1958年至1962年在青銅峽化工廠當工人;1962年至1971年先後任同心縣田老莊鄉席井村會計、縣糧食局助徵員;1971年至1982年任田老莊鄉農具廠廠長;1982年辭職經商創業;2000年12月獨資創立寧夏興俊實業集團。1999年被自治區黨委、政府授予“全區尊師重教先進個人”稱號;2000年被評為自治區勞動模範;2001年被自治區黨委、政府授予“寧夏雙百扶貧攻堅脱貧致富帶頭人”稱號;同年又榮獲“中國光彩事業獎章”;2003年被國家民政部授予“愛心捐助獎”榮譽稱號。
靠一輛解放牌汽車起家,從搞長途運輸起步,使興俊集團由小到大,由弱到強,逐步形成了以石油開採銷售為核心,以煤焦化和商貿為兩翼的產業格局,使企業總產值連續三年過億元,一躍跨入寧夏非公有制經濟十強行列,也是自治區政府重點扶持的28家民營企業之一。企業先後向國家納税7500餘萬元,2002年企業被國家税務總局和全國工商聯評為“誠信納税户”。先後向社會公益事業捐資2087萬元,其中捐資140萬元建設同心縣興義光彩中學,捐資105萬元建立定邊縣興義光彩小學,惠及學校30所,使6000多名學生受益。先後安置貧困地區農民和城市下崗職工達萬人次,使36000名貧困人口脱貧。寧夏興俊實業集團先後獲得各級黨組織和政府部門的獎勵23項,社會各界羣眾自發贈送他的牌匾、錦旗44件。

楊興義人物事蹟

上世紀80年代初,時任同心縣田老莊鄉農具廠廠長的楊興義,從報紙上看到開展長途販運是不是投機倒把的爭論後,感到政策在變,心想包產到户能增產,小商小販能賺錢,經濟社會要發生變化,便萌生了自己幹事業,脱貧致富的想法便踏上了弄潮商海的征途。先向親朋好友借錢湊足9000元,購買了一輛解放牌汽車。帶領兩個兒子一起下海經商。經過兩、三年販運農副產品,他實現了零的突破,獲得小盈,清了債務,特別是增長了經商的知識和經驗,從而自信更足了,思想更解放了,步子更大了,採取一系列措施,在交通、流通領域施展拳腳。
在販運農副產品的過程中,楊興義發現了廢舊物資回收的商機,於是又選定了一個新的奮鬥目標,即第二個目標——廢舊物資回收。因善於經營,平等待人,價格合理,人氣旺盛,撿破爛、收破爛的人都雲集到他家的站點,很快控制了銀川市的廢舊物資回收市場。楊興義和他的家人把廢舊物資回收站做活了,做大了,做成功了,銀川市及周邊地區的人譽稱他“破爛王”。廢舊物資回收給了他豐厚的回報,他基本實現了原始資本的積累,為今後發展更大的事業奠定了物質基礎。
楊興義的廢舊物資回收獲得了成功,運輸業也形成了擁有解放、東風、五十菱、康明斯等20多輛汽車的車隊。為了尋求大宗固定貨源,他的目光盯住了陝北地區的原油運輸。起初他帶領部分車輛到定邊縣,向周圍幾個煉油廠拉運原油,從單車零星攬活開始,逐步滲透,最後運油成了整個車隊的主業。在運油的同時,楊興義也走進了石油開採行業。他與石油開採工人接觸,與技術人員交流,漸漸掌握了定邊石油儲量情況,原油開採的現況,發展前景,投資情況,看到了石油開採的巨大利潤,巨大潛力,是難得的商機。他最終選定了第三個奮鬥目標:移師陝北,投資石油開採。
楊興義領着兒子彥聰和彥俊,帶着450萬元資金,紮營荒涼的定邊縣張天渠油田區塊,開始了艱苦難熬的打井生活,六年間一氣打了80多口油井。到2000年,楊興義的獨資企業自有資產、年產值和銷售額都超過億元,成寧夏回族自治區十強民營企業之一。2000年,楊興義的家族企業已經擁有了億元資產,形成了以採油為主、多種經營的產業格局;註冊登記了六家獨資或控股公司與分公司;培育了100多人的員工隊伍和一支業務骨幹;註冊10300萬元成立了寧夏興俊實業集團有限公司,後經自治區工商局核准,於2000年12月22日組建了寧夏興俊實業集團。
楊興義十分清楚“財富是責任”,“先富幫後富”,最終“達到共同富裕的目的”是經濟改革的根本原則之一,是先富起來的人應盡的義務,是擁有財富的人應盡的社會責任,也是自己改變貧窮落後家鄉的夙願。他的企業以扶貧的光彩事業為己任,自願的、真誠的、積極的、持久的投身於扶貧攻堅的光彩事業中。十多年如一日,他在救災、扶貧、濟困、修路、助學、建校、出版、文物、文藝、競賽、生態建設、其他公益事業、慈善事業等廣泛的領域,向個人、集體、單位、地區、區內、區外、國內、國際先後捐資3000餘萬元。
改革開放時代,為楊興義創造了成就事業、脱貧致富的絕佳環境和機遇。他對改革開放、市場經濟情有獨鍾,悟性好,見識廣,看的遠,有勇氣,於1983年毅然自己打破鐵飯碗,主動棄“官”經商,走向市場。從此,他義無反顧地沿着改革開放的道路,在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大環境中,開始解放自己,創造自己,創造事業的新長征,而且還在繼續遠征着。他在改革開放中,敢想、敢闖、敢幹、敢為人先。他緊跟改革開放的進程,百折不饒,艱苦奮鬥,一個又一個戰勝缺資金、少技術、乏人才、沒經驗的困境,一次又一次衝破傳統思想、習慣勢力和舊體制的重重包圍,從而一次又一次地取得創業再創業的成功。 [1] 
2004年9月22日,興俊集團的第一座加油城正源加油城正式開業。短短2年時間興俊集團就在銀川市區及周邊建立了6座加油城,年銷售額超億元。同年,在陝西省志丹縣馬子川承包了6口油井。對6口井進行了反覆改造大獲成功,與承包之前相比,產量提高了14倍。 [5] 
從此興俊集團在楊興義的帶領下形成了以石油開採為“主導產業”,兼營石油收購、石油儲備、油品銷售和石油運輸的“產”“購”“銷”“儲”“運”一站式經營模式。
2009年,68歲的楊興義從一線上退了下來,將他一手創辦的興俊集團傳承於他的兩個兒子楊彥聰和楊彥俊。而他則轉戰家鄉開始了他人生的另一段旅程。為田家老莊鄉修公路、建學校、改善生態植樹造林、保護天台山日漸坍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5] 
到2022年,他已經在保護天台山文化生態這件事情上踐行了十幾年,投資2.8億元。
其中:投資13400萬元用於天台山文化設施建設。
投資4019萬元用於辦公及住宅大院建設;投資4309萬元用於基礎設施建設,累計修築鄉村道路30公里、架設電纜5450米、鋪設水管線4萬米; [5] 
投資1285萬元用於園區水土保持,修築攔洪壩10座、淤地壩21座、蓄水池9個;投資5495萬元用於植樹造林,種植樹木6.8萬棵,發展經濟林、景觀林共計1萬多畝。 [5] 

楊興義個人慈善

楊興義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楊興義同志始終堅定共產主義理想信念,牢記黨的宗旨,時時處處以共產黨員的標準來衡量和要求自己。致富不忘桑梓,在自己有了能力之後,積極投身“光彩事業”,以各種形式支持家鄉和周邊地區的經濟建設。 [8] 
30多年的慈善愛心輻射到各個行業和層面,楊興義的温暖傳輸到貧困山區的父老鄉親身上,大中小學師生的心窩裏,地震災區的妥害者和弱勢羣體的感動中。 [3]  捐資達2011.97萬元,扶貧濟困581.4萬元;先後建成了賀蘭縣常信鄉譚渠小學、定邊興義光彩小學、 [4]  同心縣田老莊興義光彩中學、紅寺堡興義光彩小學等四所中小學,資助貧困大中學生6600多名,50多次為同心、定邊、吳忠、賀蘭、紅寺堡等地學校捐贈圖書和學習用品、教學設施設備等。 [3]  向受災地區及羣眾捐款捐6次之多,為社會公益事業及文化事業捐資150餘次。先後安置解決了4790人的就業問題。 [3] 

楊興義社會職務

政協寧夏回族自治區第八屆委員會常務委員
寧夏回族自治區工商聯副會長 [5] 
銀川市工商聯副會長
銀川市政協第九屆常委
同心縣政協第七屆常委 [5] 
中國光彩事業促進會理事 [2-3] 
寧夏回族自治區光彩事業促進會理事
中國西部研究與發展促進會理事 [5] 
寧夏中國西部研究與發展促進會常務理事
寧夏回族自治區海外聯誼會常務理事
中國民營經濟研究會《民營經濟內參》常務理事
《中國工商》理事會理事 [5] 

楊興義出版圖書

《楊興義傳》、《漢子楊興義》、《夢圓天台山》、《楊興義慈善譜》 [5] 

楊興義成就榮譽

2001年,楊興義榮獲“全國光彩事業獎章”
2001年,楊興義榮獲由自治區黨委、政府聯合頒發的寧夏“雙百”扶貧攻堅“脱貧致富帶頭人”稱號。
2001年,國際名人交流中心“2001年世界傑出人士” [8] 
2003年,楊興義榮獲國家民政部頒發的“愛心捐助獎” [3] 
2004年,楊興義榮獲由中央統戰部等五部委頒發的“優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者”獎。
2005年,楊興義被評為“寧夏勞動模範”並接受了由自治區黨委書記毛如柏和自治區主席馬啓智聯合“向勞動模範和先進個人學習,致敬!”的賀詞。 [3] 
“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個人”稱號 [3] 
2008年,楊興義榮獲由寧夏發改委等七個居委聯合頒發的寧夏改革開放三十年“行業功勳獎”。 [8]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