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楊自伍

鎖定
楊自伍,男,1955年生,祖籍安徽懷寧。翻譯家,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英語編輯。楊自伍的主要作品有:《文學批評原理》、《英國散文名篇欣賞》、《英國文化選本》及《美國文化選本》(共4冊)、《傲慢與偏見續集》,其中《近代文學批評史》(全八卷修訂本)是世紀出版集團國慶六十週年的獻禮書。著名翻譯家楊豈深教授之子。​
中文名
楊自伍
出生日期
1955年
職    業
翻譯家
代表作品
《文學批評原理》

楊自伍主要著作

楊自伍參與譯著 楊自伍參與譯著
從事文學和學術翻譯二十餘年。1992年出版艾·阿·理查茲《文學批評原理》,此書為20世紀歐美文論叢書之一,為國家社科項目。1997年至2000年間主編《英國散文名篇欣賞》和《英國文化選本》及《美國文化選本》(共4冊)。2004年出版外國經典散文叢書之一《英國經典散文》。1997年至1999年出版《英語誦讀菁華》(5冊)。1993年由台灣聯經出版社出版譯著《傲慢與偏見續集》。1986-1997年由上海譯文社出版其譯著《近代文學批評史》前四卷,2002年至2006年,上海譯文社又陸續出版了其翻譯的《近代文學批評史》後四卷。經過三年多的修訂,2009年金秋,《近代文學批評史》(全八卷修訂本)作為世紀出版集團國慶六十週年的獻禮書,由上海譯文出版社隆重推出。
楊自伍先生的作息很規律:白天從事英語編輯工作;五點半到家,六點一刻晚餐,其間間有四十五分鐘,楊先生素來見縫插針,伏案工作,在飯桌上最多十餘分鐘,然後開始挑燈夜戰,直至半夜十一點才休息。春去秋來,二十多年如一日,楊先生以一人之力,翻譯並修訂雷納·韋勒克的鉅著——八卷本《近代文學批評史》。二十五年,人生最美好的年華就這樣過去了,當我們問起楊先生有沒有厭倦過、懈怠過,他沉吟片刻説:“我從來沒有後悔,但是有點遺憾。沒有後悔是因為我始終相信這套書的文化價值非凡,有點遺憾,是因為我的精力主要花在翻譯這部鉅著,而放棄了曾經愛好的文學作品翻譯。”至此,他已經完成了五百餘萬字的學術和文學作品翻譯。
《英美名篇選(中英雙語)》
《英美名篇選(中英雙語)》 《英美名篇選(中英雙語)》
《英美名篇選:楊豈深、楊自伍譯文集(中英雙語)》內容簡介:豈深先生離我們而去已經十五年了。但是他留給我的記憶還是很清晰,也很親切。抗戰期間復旦分處渝滬兩地,他在北碚系裏教書,我在上海分部學習,沒有機會相遇。所以我初次見到他已是一九四九年春我開始在復旦工作以後。但從那時起,近半個世紀的共同工作中,一直保持着他對我授業解惑的師生關係。
先生為人謙和誠懇,治學特別勤奮。更可貴的是滿腹西方文化的學問,卻始終謹守中國傳統的為人之道,並在大是大非問題上堅持正理,與時俱進,不斷進步,為後學樹立榜樣。

楊自伍《近代文學批評史》

這是美國當代著名學者、比較文學專家雷·韋勒克的代表作,論述了從1750年到1950年跨度長達200年的西方各國文學批評的歷史,是一部可與勃蘭兑斯《19世紀文學主流》媲美的宏篇鉅製。
上世紀60年代,我國高等教育部將其列為高校文科輔助教材,委託復旦大學著名教授楊豈深翻譯。由於十年浩劫,這套書的翻譯計劃擱淺。1981年,上海譯文出版社找到楊豈深先生,請他重起爐灶。當時,楊先生的身體已經不好,手抖不能握筆,於是,翻譯的重擔就落在了楊先生20多歲的兒子楊自伍身上。當楊自伍譯完《近代文學批評史》第一卷之後,楊豈深先生逐字逐句地作了修改和定稿。從第二捲開始,楊自伍就獨自承擔起翻譯的重任。1986—1997年,譯文社出版了其翻譯的《近代文學批評史》前4卷;2002—2006年,譯文社又推出了楊自伍翻譯的後4卷。楊自伍整整花了25年時間,譯出了比較文學、文學批評史上的這套皇皇鉅著。在這25年中,楊自伍幾乎把所有的業餘時間都放在了《近代文學批評史》的翻譯上,放棄了他原先喜愛的外國文學作品的翻譯。從2006年到2009年10月整整三年間,楊自伍先生又對全部八卷做了修訂,被上海市新聞出版局列入國慶60週年獻禮。

楊自伍所獲榮譽

2021年,入圍第一屆“譯文年選”獎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