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楊繼盛

(明朝中期著名諫臣)

鎖定
楊繼盛(1516年6月16日 [1]  -1555年),字仲芳,號椒山。直隸容城(今河北容城縣北河照村)人。明朝中期著名諫臣。 [67] 
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楊繼盛登進士第,初任南京吏部主事,師從南京吏部尚書韓邦奇學習律呂。後官兵部員外郎。因上疏彈劾仇鸞開馬市之議,被貶為狄道典史。其後被起用為諸城知縣,遷南京户部主事、刑部員外郎,調兵部武選司員外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上疏力劾嚴嵩“五奸十大罪”,遭誣陷下獄。在獄中備經拷打,終於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遇害,年四十。 [67] 
楊繼盛文武兼備,從政期間歷經嘉靖中後期內憂外患的諸多大事,其詩文也深受後人尊崇。其平生正應所題聯語“鐵肩擔道義,辣手著文章”之義。楊繼盛遇害後,好友王世貞為其撰就《行狀》,之後又編成《楊忠愍公集》,並以楊繼盛為原型創作了傳奇《鳴鳳記》,今有《楊忠愍公集》行世。 [67] 
別    名
楊忠愍
楊父
仲芳
椒山
所處時代
明朝
民族族羣
漢人
出生地
直隸容城
出生日期
1516年6月16日
逝世日期
1555年
主要成就
彈劾嚴嵩,治理狄道
主要作品
《楊忠愍文集》
本    名
楊繼盛
官    職
兵部武選司員外郎
追    贈
太常寺少卿
諡    號
忠愍

楊繼盛人物生平

楊繼盛刻苦勤學

清人繪楊繼盛畫像 清人繪楊繼盛畫像 [2]
楊繼盛於明武宗正德十一年(1516年)五月十七日(6月16日)辰時 [3]  生於直隸容城縣(今河北容城縣)一個世代耕讀之家。七歲時,其母曹氏早逝,其父楊富另娶。繼母陳氏妒嫉他,讓他放牛。 [4]  楊繼盛經過裏塾,看見裏面的兒童讀書,很是羨慕。因而對他的哥哥説,請求能夠跟從塾師學習。哥哥説:“你還小,學什麼?”楊繼盛説:“年紀小能放牛,就不能學習嗎?”哥哥將這些對父親説了,父親讓他學習,但還要牧牛。楊繼盛十三歲時,才能夠從師學習。家庭貧困,學習越發刻苦自厲。鄉試中舉,此後曾入國子監學習,國子祭酒徐階頗為欣賞他。 [5] 

楊繼盛從師習藝

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三十二歲的楊繼盛參加會試,中第三十八名。隨後在殿試中二甲第十一名 [6]  ,成丁未科進士 [7]  六月,楊繼盛擔任南京吏部主事。到任後,考功司郎中鄭曉對楊繼盛頗為賞識,常常向他傳授“居官守身之道與夫古今典故”。 [8-9] 
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楊繼盛跟從南京吏部尚書韓邦奇學習, [10]  深思樂律的學問,親手製十二律,吹奏時聲音均極和美。韓邦奇大喜,將自己所學的全部傳授給他,從此楊繼盛更加有名。 [11] 

楊繼盛力劾仇鸞

楊繼盛題跋像 楊繼盛題跋像 [12]
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三十五歲的楊繼盛調升京師,任兵部車駕司員外郎。當時,蒙古首領俺答汗數次帶兵入侵明朝北部邊境,奸臣嚴嵩的同黨、大將軍仇鸞請開馬市以和之,楊繼盛上書《請罷馬市疏》,力言仇鸞之舉有“十不可五謬”。疏章呈入,明世宗朱厚熜頗為心動,將這個建議下發由仇鸞、成國公朱希忠,大學士嚴嵩、徐階呂本,兵部尚書趙錦,兵部侍郎聶豹張時徹討論。仇鸞攘臂相罵説:“這小子沒有看到敵寇的厲害,應當將他撤職。”諸位大臣於是説派遣的官員已經走了,這件事難以中途廢止。朱厚熜還在猶豫,仇鸞又進宮密疏。朱厚熜於是將楊繼盛下詔獄,後貶為狄道(今甘肅臨洮縣)典史 [13] 

楊繼盛治理狄道

狄道地區番人與漢人雜居,文化落後罕知詩書。楊繼盛在狄道期間興辦學校、疏浚河道、開發煤礦、讓妻子張貞傳授紡織技術,深受當地各族人民的擁戴,稱他為“楊父”。 [14]  等到他離開時,“送於百里之外者千餘人”。 [15] 

楊繼盛直擊嚴嵩

楊繼盛《請誅賊臣疏》初稿手跡(哈佛燕京圖書館藏)
楊繼盛《請誅賊臣疏》初稿手跡(哈佛燕京圖書館藏)(14張)
楊繼盛被貶一年後,俺答依然擾邊,馬市全遭破壞。朱厚熜知楊繼盛有先見之明,於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再度起用楊繼盛,調為山東諸城縣令,改任南京户部主事、刑部員外郎。當時嚴嵩當權,恨仇鸞侵犯自己,心中高興楊繼盛首攻仇鸞,想驟然使楊繼盛顯貴,又將楊繼盛改為兵部武選司員外郎。但楊繼盛憎惡嚴嵩超過仇鸞。而且想起被謫籍後,一年內連遷四職,便考慮如何報效國家。 [16]  當時唐順之曾勸説他:“願益留意,不朽之業,終當在執事而為。”年末,楊繼盛在其妻張氏的啓發下,決心彈劾嚴嵩。 [17] 
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正月十八日,楊繼盛在齋戒三日後上《請誅賊臣疏》彈劾嚴嵩,歷數其“五奸十大罪”。 [18]  奏疏呈入後,朱厚熜已發怒,嚴嵩看見其中有召問二王(裕王朱載坖、景王朱載圳)的話,高興地説可以指此為罪,便暗中向朱厚熜進讒。朱厚熜更加憤怒,將楊繼盛下詔獄,詰問為什麼要牽引二王。楊繼盛辯解説:“不是二王誰不懾怕嚴嵩呢?”他在詔獄被廷杖一百。廷杖前,友人王西石託人送給楊繼盛一副蛇膽,告訴他:“用此物可以止痛。”楊繼盛收入袖中。一位苗姓校尉也送酒一壺,勸他:“可以此吃蚺蛇膽。”但楊繼盛拒絕,曰:“椒山自有膽,何必蚺蛇哉!”苗姓校尉又説:“不要怕。”楊繼盛回答:“豈有怕打楊椒山者。”於是談笑赴堂受打。 [19]  杖刑完畢後,楊繼盛被關入刑部獄。家人所送的藥物都被巡風官李天榮所截下。楊繼盛“兩腿腫粗,相摩若一,不能前後;腫硬若木,不能屈伸。止手扶兩人,用力努掙,足不覆地而行入獄”。提牢劉檟又將楊繼盛轉至條件更差的民監。幸得獄內外諸多人相助,才得以渡過難關。在獄中,楊繼盛創傷發作,於半夜甦醒過來,摔碎瓷碗,用手拿碎片割腐肉。肉被割盡,筋掛膜,他又用手截去。為他持燈的獄卒顫抖欲墜,楊繼盛卻意氣自如。在朝審時,觀看楊繼盛的人堵塞了道路,都非常嘆息,甚至為他哭泣。 [20]  朱厚熜將楊繼盛關入詔獄後,讓刑部定罪。刑部侍郎王學益為嚴嵩黨羽,他受嚴嵩的囑咐,想以詐傳親王令旨的罪名將楊繼盛絞死,郎中史朝賓堅持不同意。嚴嵩憤怒,將他貶出朝廷。刑部尚書何鰲最終妥協,像嚴嵩所指的那樣定案,但世宗還不想殺楊繼盛。嚴嵩本想將楊繼盛殺死,但楊繼盛在陸炳等人的保護下,在監獄之中存活三年之久。 [15]  [21-22]  同年閏三月,楊繼盛撰成《年譜》(《楊繼盛自書年譜》)。 [23] 
楊繼盛的好友王世貞等人為他四處奔走求救,嚴嵩見輿論不容,本想上疏解救楊繼盛,但在其黨羽鄢懋卿及其子嚴世蕃等人的説服之下,決心殺死楊繼盛。當時國子司業王材也在坐,爭道:“繼盛之死不足惜也。然關係國家甚大,老先生還當為天下後世慮。”但嚴嵩已決意殺楊繼盛。 [24]  適逢嚴嵩的黨羽趙文華送來對閩浙總督張經等人的論罪奏疏,嚴嵩在這份奏疏之後附上楊繼盛的名字,世宗在閲奏時並未注意,便草草同意處刑。楊繼盛的妻子張氏伏闕上書説:“我的丈夫楊繼盛誤聽市井之言,還習慣於書生之見,於是抒發狂論。聖明不即加戮,使從吏議。兩次經過上奏被審判定罪,都承受皇上的寬宥之恩。現在突然闌入張經的疏尾,奉旨處決。我仰望的只有聖德,草木昆蟲都想得到處所,豈惜回首一次,下察沉冤。倘若因為罪重,一定不可赦免,希望立即斬臣妾的首級,來代替夫君受誅。我的丈夫雖然遠御魑魅,必能戰死疆場,來報效君父。”嚴嵩將此書扣下不奏。
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十月,嚴嵩授意刑部尚書何鰲,將楊繼盛與張經、浙江巡撫李天寵等九人處決,棄屍於市。楊繼盛臨刑前,將自書年譜交予其子,並作詩曰:“浩氣還太虛,丹心照千古。生前未了事,留與後人補。天王自聖明,製作高千古。生平未報恩,留作忠魂補。”天下相互涕泣傳頌此詩。張氏不久後便殉夫自縊。燕京士民敬而憫之,以楊繼盛的故宅改為廟以奉祀,尊為城隍,並以其妻配祀。 [25] 
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即楊繼盛死後七年,嚴嵩倒台,其子嚴世蕃被斬首。嚴嵩被沒收家產,削官還鄉,於兩年後悽慘死去。 [26] 

楊繼盛死後褒贈

楊繼盛像
楊繼盛像(2張)
隆慶元年(1567年),即楊繼盛死後十二年,明穆宗朱載坖繼位,撫卹直諫諸臣,以楊繼盛為首。追贈太常少卿諡號“忠愍”,予以祭葬,並任命他一子為官。 [27] 
隆慶二年(1568年),直隸監察御史郝傑保定百姓的要求下,上奏道:“保定府是楊繼盛的故鄉,本地官吏和百姓請為楊繼盛立祠,以做永久的紀念,請求批准。”朱載坖很快批准,並定名為旌忠祠 [28] 

楊繼盛主要成就

楊繼盛擔任狄道(今甘肅臨洮)典史時,他的創書院、置學田,開煤山、肅褐市以及疏園圃、核户籍等舉措,開拓了狄道吏治和教育事業的新局面。 [29] 
1、創書院、置學田:
狄道為漢、藏、回等民族雜居之處,其子“西番回子,俱習番經,通不讀儒書”。楊繼盛到任後,一改往昔謫官多靜坐不理縣事的習俗,決定從教育入手,以改變狄道文化落後的局面。 [29] 
他首先解決了府縣生員的學習之所,將門生贄禮並俸資所餘,於東山超然台蓋書院一區。其次,又在圓通寺設館,募番、漢童生讀書者百餘人,聘教讀二人指導學習。經過三個月的努力,取得了教育的初步成效,“各生俱知揖讓、敬長上,出入循禮,其資質可進者三十餘人。其各父兄亦因而知道禮,棄番教,舉忻忻然…。” [15]  [29] 
為解決府縣生員的生活問題,楊繼盛多方籌措款項,購置學田二千畝。款項的主要來源有兩個方面:一是自籌部分,包括所得俸銀並“鬻所乘馬,出婦服裝”的收入;二是清查户籍後的餘糧,經請示上級後留用以置地。所購得的這些學田,一千畝由生員分種,一千畝佃種於人,收成用於諸生婚喪祭的補助或遇年荒時分用。 [29]  [30] 
楊繼盛創書院、置學田,為臨洮的教育事業付出了心血。他的付出在他身後得到了回報,迤明以降,考諸隴上進士名錄,臨洮人氏多列其中,此皆楊繼盛開創之功。 [29] 
2、開煤山、肅褐市:
楊繼盛半身像 楊繼盛半身像 [31]
狄道縣西南80裏有煤山。煤山地居鎖林峽(即今黑甸峽),有兩處可供採煤,一處在陝西,一處在地竺寺前。燒柴的供應主要靠藏民販運,價格高於縣城。縣府多次派員與藏民協商未果,最直接是煤山開採後,將觸動藏民的實際利益。 [29]  [32] 
楊繼盛了解情況後,利用自己的聲望,主動請命前往疏通。他與同去的四人“到則先攝之以威,次惠之以賞,由是煤利以開”,方便了當地百姓的生活。 [29]  [33] 
“結褐”是邊民的主要謀生手段之一。嘉靖時,吏治已壞,官吏承差和書吏動輒巧取豪奪,或減價和賣,或以雜物易換,致使織褐者不得其價。一些以織褐為生的家庭,生活得不到保障,“故有號泣於道者,有求死於河者,”這種流弊為害甚烈。 [29]  [34] 
楊繼盛為改變這種現狀,首先公出告示禁止公差人員購褐,由上司定價後交給縣府辦理,以杜絕公差減價易換的舞弊行為。過了一段時間,巡按派人到狄道購褐,楊繼盛不留情面,將差人拘禁起來,後經府掌印官説情才罷休。這件事情在官府中引起了強烈震動,各上司再也不敢派人來購褐了,百姓的收入也因此增加。 [29]  [35] 
3、疏園圃、核户籍:
黃河的主要支流—洮河,流經狄道縣境,經多年沉積,形成了自南而北的狹長谷地,為農業生產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29] 
狄道城西一帶,多年來以種蔬菜為主,各户的園圃也連成一片,從而為縣民生活提供保障。但多年的灌溉導致水渠的淤塞,蔬菜的產量逐年下降。楊繼盛及時招募各園户予以疏通,使其得以恢復往年的規模,灌溉面積也增加了一倍以上。 [29]  [36] 
狄道縣徵收糧草,沒有正規的官府文冊,只有書手的舊簿相傳。徵收糧草仍以舊簿為準,導致了“富者實減而貧者反增富者納輕而貧者反重”的嚴重後果。 [29] 
為扭轉這一局面,楊繼盛將掌管私簿的手書召集起來,先算各户的總數,次算一縣的總數,往日的弊端便暴露無遺,糧草數量比原來反而多出30石。楊繼盛在確查的基礎上,將應徵糧草的輕重分為三等,按各户擁有的土地均攤,使從前遊移於其間而得利者無隙可乘。 [37] 
户籍核查多出的30石糧草,楊繼盛並沒有隱瞞,而是如實上報。經過請示上司批准,這些多餘的糧食用於購置學地。他的意義不僅在於此事本身,而在於它即解決了府縣生員的後顧之憂,使狄道的吏治有跡可循,也使它的教育事業得到有力支持。 [29] 

楊繼盛個人著作

楊繼盛書法
楊繼盛書法(16張)
楊繼盛著有《楊忠愍文集》,《皇明經世文編》輯有《楊椒山集》。 [38]  王之春《椒生隨筆》稱楊繼盛“文章為忠節所掩,甚至有人謂公不工詩,或謂公臨刑詩二首已足千古,他作均可置之。餘每讀公詩集,中多清絕語句”。 [39]  其《自書年譜》(楊繼盛自書年譜)現藏河北省文物保護中心。
楊繼盛彈劾嚴嵩奏疏,初稿藏於哈佛燕京圖書館,並在互聯網對公眾公開; [40]  二稿連同嘉靖三十年《諫阻開馬市疏稿》為河北博物館接收;定本原件存否不明,其文字收錄於明隆慶刻本《楊忠愍公集》,編者定題名為“請誅賊臣疏”。 [41] 

楊繼盛人物評價

鄭曉:此人心志、氣節、事業,將來不可言也。 [15] 
楊繼盛立像 楊繼盛立像
鄢懋卿:此何用卜,繼盛負海內重望,徐階得意門生,階一日當國,繼盛出而佐之,我輩無遺類矣,所謂養虎自遺患也。 [15] 
徐階:萬物稟氣以為命,公生其中得厥正。位卑身僕益自奮,君恩必報以死殉。人心為憤地為震,歲星一終天乃定。羣奸澌滅主明聖,易名建祠錫贈廕。制詞前後相輝映,嗟公一死重孰並。我銘揭之為世鏡。 [42] 
王世貞:嗚呼,國家之所以為楊公者,足矣。當公再上疏再得罪以死,天下(闕)公之忠,痛公之冤,而不知公之功實在社稷。天下(闕)先帝之怒,公至僇其身,而不知再用公之言以格鸞嵩之奸,於後天下知,今上仁聖,數用言官言褒卿公,而不知其陰體,先帝之遺意。嗚呼,公可以含笑地下矣。 [42] 
屠隆:劉忠愍球(劉球)、鄒吉士智(鄒智)、黃少卿鞏(黃鞏)、楊忠愍繼盛、沈少卿煉(沈煉)、劉侍御台(劉台)批鱗折檻,竟殺其身,龍比之儔哉,百鍊之剛,則楊忠節最盛乎。 [43] 
張岱:楊椒山《諫馬市》、《請誅賊嵩》二疏,几几乎踞秦漢而上之,雖《治安策》弗能過也。…椒山之學樂於韓尚書,而凝神精思,直欲起大舜而與語,其識力何似,而謂人可幾及乎?…故青霞(沈煉)之言,屈(屈原)、宋(宋玉)也;椒山之言,賈(賈誼)、陸(陸贄)也。微其人,文亦可孤行百世,況輔之以二人耶!奸黨百計死之,謂死則已矣,而熟知之人之文死乎不死矣。 [44] 
查繼佐:椒山赴朝審之吟曰:“風吹枷鎖滿城香,簇簇爭看員外郎。豈願同聲稱義士,可憐長板見君王。聖明德厚如天地,廷尉稱平過漢唐。性癖生來歸視死,此身原自不隨楊。”玩末句,椒山誠聞道澈生死者歟! [4] 
王夫之:直擊嚴嵩,而椒山之死以正;專劾魏閹(魏忠賢),而應山(楊漣)之死以光。 [45] 
谷應泰:獨惜世宗自負非常,而明殺輔臣,始於夏言;明殺諫官,始於繼盛。 [46] 
順治帝:朕觀明有二百七十年,忠諫之臣往往而有,至於不為強御,披膈犯顏,則無如楊繼盛。而被禍慘烈,殺身成仁者,亦無如楊繼盛。
張伯行:有明稱文章節義赫奕古今者,莫盛於“二楊”,曰椒山,曰大洪(楊漣),一則發奸相於前,一則摘逆璫於後,而皆不免於巨憝之手。嗚呼!何禍之烈也,蓋二公懷忠義之性,抱負直之操,均所謂丹可磨而不可改其色,蘭可燔而不可滅其香,玉可碎而不可移其白,金可銷而不可易其剛,其質賦於天,其學成於人,夫孰得而撓之者。 [47] 
汪有典:嗚呼!士君子圖事揆策,不患乎言之不驗,患乎驗矣而君不信,信矣而暮用之不誠也!若公之竭智盡忠,帝之悔悟寵錫,斥未久而賜還官,一歲而屢遷。臣主相知,固已入肘腋而通寤寐。則當轉圜加膝之時,乘疾雷破竹之勢,為除惡務盡之謀,區區恃有獨契耳!公嘗謂同年友王公繼津曰:“君子才當大展,姑畜斂鋒鋭,勿徒惟盡其心,而為忠之大者。”然則公之自愛,眾可知矣。公初亦欲請告山居涵養數年,然後出而任事,及一歲四遷,則又自嘆:“天下成就,用之太早,豈非在我,無可如何!”而世且詆公以愚戅取重禍,此世所以多亂臣賊子也。 [48] 
張廷玉:語有之:“君仁則臣直”。當世宗之代,何直臣多歟!重者顯戮,次乃長系,最幸者得貶斥,未有苟全者。然主威愈震,而士氣不衰,批鱗碎首者接踵而不可遏。觀其蒙難時,處之泰然,足使頑懦知所興起,斯百餘年培養之效也。 [49] 
秦篤輝:楊椒山之攻嚴嵩,楊大洪之攻魏忠賢,皆在其勢正盛之時,此與以身飼猛虎何異?二公何不姑俟其熟乎?蘇明允所謂“取其心,不取其術”,正此類也。 [50] 
馬長淑:贍拜孤忠遇象賢,捧來手跡當依然。非關鐵畫銀鈎筆,自愛忠肝義膽傳。磊落丹心留汗簡,崢嶸浩氣滿雲箋。鴻毛泰岱胸中寶,刀鋸何曾介眼前。
劉墉:頑懦從來不汗顏,坊民以此尚逾閒。捐生那計終無補,知死猶聞重似山。何日墓門飛鳥去,只今祠屋夜鳥還。平生講席留足跡,蕭瑟松風晝掩關。
楊繼盛《楊忠愍公集》四卷 楊繼盛《楊忠愍公集》四卷
吳省欽:此先生授命前一夕手跡也。每句以朱圈作讀,無一筆輕率,無一筆之不近於道。慷慨從容,信所謂無求生以害仁者矣。 [51] 
蔡東藩:①至若仇鸞之創開馬市,取侮敵人,楊繼盛抗疏極言,其於利害得失,尤為明暢,世宗幾為感動,復因仇鸞密陳,以致中變,蓋胸無主宰,性尤好猜,奸幸得乘間而入,而忠臣義士,反屢受貶戮,王之不明,豈足福哉? [52]  ②蓋嚴、仇互攻,嚴賊之勢,雖一時未至動搖,然譬之治病者,已有清理臟腑之機會,楊繼盛五奸十大罪之奏,正千金肘後方也,暫不見用,而後來剔除奸蠹,仍用此方劑治之,楊公雖死,亦可瞑目矣。且前諫馬市,後劾嚴嵩,兩疏流傳,照耀簡策,人以楊公之死為不幸,吾謂人孰無死,死而流芳,死何足惜?至若張氏一疏,附驥而傳。有是夫並有此婦,明之所以不即亡者,賴有此爾。 [53] 
《明朝那些事》:①楊繼盛,即使再過500年,這個名字仍將光耀史冊。 ②歷經磨難,矢志不移,叫做信念。不畏強權,雖死無懼,叫做勇氣。

楊繼盛逸聞趣事

據楊繼盛在《自書年譜》中記述,他在幼年時模樣奇異,頭長而頗為圓大,鄰居都認為這是壽星頭。 [54] 

楊繼盛親屬成員

輩分
關係
姓名
簡介
家世
六世祖
楊百源 [55] 
——
五世祖
楊述正 [56] 
——
高祖
楊進 [56] 
——
曾祖
楊俊 [56] 
——
祖父
楊青 [56] 
——
父親
楊富 [56] 
——
母親
曹氏
同縣民曹忠室之女。 [57] 
平輩
長兄
楊繼昌
楊繼盛同母長兄。
次兄
楊繼美
妾陳氏所生。
——
妻子
張氏
胡村張杲次女。 [58] 
子輩
長子
楊應尾 [42] 
——
次子
楊應箕 [42] 
——

楊繼盛後世紀念

楊繼盛墓 楊繼盛墓
楊繼盛墓位於河北省保定市定興縣東落堡鄉東引村卧龍崗。 [59] 
楊公祠位於河北省保定市區金線衚衕,正殿三間,正中塑楊繼盛像,正殿兩旁各建碑亭一座,亭內各豎一碑,一碑刻楊繼盛劾仇鸞的《罷馬市疏》,一碑刻《劾嚴嵩疏》。 [60] 
順治十三年(1656年),將清世祖福臨御製文兩篇刻碑立於祠內。楊公祠大門外有一牌坊 ,寫有“表”,祠後另一牌坊寫“旌忠坊”。金線衚衕楊公祠建成後三十三年,人們認為此處風水欠佳,於是又在皇華館街建了第二座楊公祠(即旌忠祠),院中立有大學士孫承宗撰寫的《旌忠祠碑記》,前門有“昭代忠臣坊”一座。清康熙十年(1671年)重修時,又增“成仁坊”一座。 [61] 
清世祖福臨曾御製《褒忠錄序》、《褒忠錄論》;清高宗弘曆為楊繼盛畫像題詩。

楊繼盛史料記載

《兵部武選員外郎贈太常少卿諡忠愍楊繼盛墓誌銘》 [42] 
《楊忠愍公行狀》 [42] 
續藏書·卷二十三·忠節名臣》 [62] 
罪惟錄·卷十三·諫議諸臣列傳中》 [4] 
明史·卷二百十九·列傳九十七》 [49] 

楊繼盛藝術形象

楊繼盛文學形象

《鳴鳳記》 《鳴鳳記》
在楊繼盛的好友、著名文學家王世貞所創作的《鳴鳳記》中,任兵部車駕司主事的楊繼盛上本奏參奏仇鸞叛逆大罪。後力言收復河套的丞相夏言嚴嵩讒害,夏夫人在全家遠徙廣西途中,於宣山驛遇貶此為驛丞的楊繼盛。楊繼盛知夏家不幸事,悲痛交加,即備車轎送夏夫人至徙地廣西全州,並致書馬平縣一舉人,讓他多方關照夏夫人。
不久,仇鸞陰謀敗露,楊繼盛被升為兵部武選司員外郎。他為除奸黨,彈奏嚴嵩無道,燈下草本,寫得手指流血仍不止,置身家性命於度外。
這一言辭激切的奏章,激怒了皇帝。楊繼盛被斬首,夫人張氏也刑場自刎,幼子與家奴被遠徙外地。 [63] 
王世貞在《鳴鳳記》中,將楊繼盛等反對嚴嵩的十位大臣稱為“雙忠八義”,把他們前仆後繼的鬥爭精神喻為“朝陽丹鳳一齊鳴”。

楊繼盛戲曲形象

1934年戲曲《楊椒山彈劾嚴嵩》:高慶奎飾演楊繼盛。
1959年戲曲《楊繼盛》:關正明飾演楊繼盛。 [64] 
2009年戲曲《鳴鳳記·寫本》:張衞東飾演楊繼盛。

楊繼盛影視形象

1996年電視劇《十三密殺令》:江漢飾演楊繼盛。 [65] 
1999年電視劇《海瑞鬥嚴嵩》:江圖飾演楊繼盛。 [66] 
參考資料
  • 1.    《兵部武選員外郎贈太常少卿諡忠愍楊繼盛墓誌銘》:公生以正德丙子五月十七日,年僅四十。
  • 2.    楊繼盛畫像清人繪。
  • 3.    《楊繼盛自書年譜》:生予於正德十一年丙子歲五月十七日辰時。
  • 4.    查繼佐.《明書(罪惟錄)》:齊魯書社,2014-06-01
  • 5.    《明史·卷二百十九·列傳九十七》:七歲失母。庶母妒,使牧牛。繼盛經裏塾,睹裏中兒讀書,心好之。因語兄,請得從塾師學。兄曰:‘若幼,何學?’繼盛曰:‘幼者任牧牛,乃不任學耶?’兄言於父,聽之學,然牧不廢也。年十三歲,始得從師學。家貧,益自刻厲。舉鄉試,卒業國子監,徐階丞賞之。
  • 6.    《國朝歷科題名碑錄初集》
  • 7.    《楊繼盛自書年譜》:會試中三十八名。主考孫毅齋、張龍湖,房考都給事中莆田鄭於野公也。殿試中二甲第十一名。未開榜先,鄭於野兩次差人報予中一甲者,蓋大學士夏公以予策多傷時語,不敢進呈耳。
  • 8.    《楊繼盛自書年譜》:十月,到任。考功司郎中鄭公淡泉諱曉時,稱為冰鑑,一見而奇之,退而謂諸僚曰:“此人心志、氣節、事業,將來不可言也。”遂甚相愛,日告之以居官守身之道與夫古今典故焉。
  • 9.    《明史·卷二百十九·列傳九十七》:嘉靖二十六年登進士。授南京吏部主事。
  • 10.    《楊繼盛自書年譜》:己酉年,[三十四歲]。…是時,關西韓公苑洛為南京兵部尚書。此翁善律呂、皇極、河洛、天文、地裏(理)、兵陣之學,而律呂為精。予遂師之,先攻律呂之學,三月而得其數矣…
  • 11.    《明史·卷二百十九·列傳九十七》:從尚書韓邦奇遊,覃思律呂之學,手製十二律,吹之聲畢和。邦奇大喜,盡以所學授之,繼盛名益著。
  • 12.    楊繼盛題跋像取自清上官周繪,乾隆八年刻本《晚笑堂畫傳》。
  • 13.    《明史·卷二百十九·列傳九十七》:召改兵部員外郎。俺答躪京師,咸寧侯仇鸞以勤王故有寵。帝命鸞為大將軍,倚以辦寇。鸞中情怯,畏寇甚。方請開互市市馬,冀與俺答媾,幸無戰鬥,固恩寵。繼盛以為讎恥未雪,遽議和示弱,大辱國,乃奏言十不可、五謬...疏入,帝頗心動,下鸞及成國公朱希忠,大學士嚴嵩、徐階、呂本,兵部尚書趙錦,侍郎聶豹、張時徹議。鸞攘臂詈曰:‘豎子目不睹寇,宜其易之。’諸大臣遂言遣官已行,勢難中止。帝尚猶豫,鸞復進密疏。乃下繼盛詔獄,貶狄道典史。
  • 14.    《明史·卷二百十九·列傳九十七》:其地雜番,俗罕知詩書。繼盛簡子弟秀者百餘人,聘三經師教之。鬻所乘馬,出婦服裝,市田資諸生。縣有煤山,為番人所據,民仰薪二百里外。繼盛召番人諭之,鹹服曰:‘楊公即須我曹穹帳亦舍之,況煤山耶?’番民信愛之,呼曰‘楊父’。
  • 15.    《楊繼盛自書年譜》。
  • 16.    《明史·卷二百十九·列傳九十七》:已而俺答數敗約入寇,鸞奸大露,疽發背死,戮其屍。帝乃思繼盛言,稍遷諸城知縣。月餘調南京户部主事,三日遷刑部員外郎。當是時,嚴嵩最用事。恨鸞凌己,心善繼盛首攻鸞,欲驟貴之,復改兵部武選司。而繼盛惡嵩甚於鸞。且念起謫籍,一歲四遷官,思所以報國。
  • 17.    《楊繼盛自書年譜》:十月初六日離諸城,二十[日]到南京,二十二日到任,即有北刑部湖廣司員外之報。十一月初四日憑至,初八日離南京,十六日邸(抵)淮安,又有調兵部武選之報矣。先是得刑部報,即圖歸家,以敕命事焚黃祭先父母,即告病不出。及得兵部報,則翻然而思曰:一歲四遷其官,朝廷之恩厚矣,尚何以有身為哉!遂思所以報國之道。舟中秉燭靜坐至四鼓,妻問其故,予曰:“荷國厚恩,欲思捨身圖報,無下手得力處。”妻曰:“奸臣嚴閣老在位,豈容直臣報國耶?當此之時,只不做官可也。”予聞其言,乃知所以報國之本。又思起南都“日食之變”之議,遂欲因元旦日食之變奏劾大學士嚴嵩。。奏稿成,恐過家則人事纏繞,或不能元旦邸(抵)京,乃由別路於十二月十六日到京,十八日到任。
  • 18.    《楊繼盛自書年譜》:元旦謄真本。初二日齎至端門,方欲進,聞拿內靈台官,知本意不合,即趨出,日怏怏不懌。至十四日,乃齋戒沐浴三日,至十八日,本上,論嚴嵩十罪五奸。
  • 19.    《楊繼盛自書年譜》:正月二十二酉時,打之命下。先時,王西石送蚺膽一塊,生收在袖。此時,校尉苗管事送酒一壺,雲:“可以此吃蚺蛇膽。”予曰:“椒山自有膽,何必蚺蛇哉!”止飲酒一茶杯。彼又云:“莫怕。”予曰:“豈有怕打楊椒山者。”遂談笑赴堂受打。
  • 20.    《明史·卷二百十九·列傳九十七》:初,繼盛之將杖也,或遺之蚺蛇膽。卻之曰:“椒山自有膽,何蚺蛇為!”椒山,繼盛別號也。及入獄,創甚。夜半而蘇,碎磁碗,手割腐肉。肉盡,筋掛膜,復手截去。獄卒執燈顫欲墜,繼盛意氣自如。朝審時,觀者塞衢,皆嘆息,有泣下者。
  • 21.    《明史·卷二百十九·列傳九十七》:抵任甫一月,草奏劾嵩,齋三日乃上奏曰...疏入,帝已怒。嵩見召問二王語,喜謂可指此為罪,密構於帝。帝益大怒,下繼盛詔獄,詰何故引二王。繼盛曰:‘非二王誰不懾嵩者!’獄上,乃杖之百,令刑部定罪。侍郎王學益,嵩黨也。受嵩屬,欲坐詐傳親王令旨律絞,郎中史朝賓持之。嵩怒,謫之外。於是尚書何鰲不敢違,竟如嵩指成獄,然帝猶未欲殺之也。
  • 22.    《明史·卷二百十九·列傳九十七》:初,繼盛之將杖也,或遺之蚺蛇膽。卻之曰:‘椒山自有膽,何蚺蛇為!’椒山,繼盛別號也。及入獄,創甚。夜半而蘇,碎磁碗,手割腐肉。肉盡,筋掛膜,復手截去。獄卒執燈顫欲墜,繼盛意氣自如。朝審時,觀者塞衢,皆嘆息,有泣下者。
  • 23.    《楊繼盛自書年譜》:嘉靖三十二年閏三月二十一日立。
  • 24.    《楊繼盛自書年譜》:平昔予同志輩若王繼津、徐望湖、王鳳洲、楊朋石、楊毅齋、龔全山、孫聯泉、應養虛、楊北渠、呂文川、李默齋、李鶴峯諸公,為予奔走救解。賊嵩見公論不容,欲上本救之,猶豫未定,方卜於神。適賊心腹大理少卿胡植、太僕少卿鄢懋卿在旁曰:“此何用卜,繼盛負海內重望,徐階得意門生,階一日當國,繼盛出而佐之,我輩無遺類矣,所謂養虎自遺患也。”賊子世蕃、賊婿袁應樞率賊諸孫復跪而泣曰:“老爺如救楊,某則舉家皆為繼盛魚肉矣。”賊即變色,乃不言卜與本事。時國子司業王材亦在坐,爭之曰:“繼盛之死不足惜也。然關係國家甚大,老先生還當為天下後世慮。”然竟不可,回報至餘,即令人具後事。
  • 25.    《明史·卷二百十九·列傳九十七》:系三載,有為營救於嵩者。其黨胡植、鄢懋卿怵之曰:‘公不睹養虎者耶,將自貽患。’嵩頷之。會都御史張經、李天寵坐大辟。嵩揣帝意必殺二人,比秋審,因附繼盛名並奏,得報。其妻張氏伏闕上書,言:‘臣夫繼盛誤聞市井之言,尚狃書生之見,遂發狂論。聖明不即加戮,俾從吏議。兩經奏讞,俱荷寬恩。今忽闌入張經疏尾,奉旨處決。臣仰惟聖德,昆蟲草木皆欲得所,豈惜一回宸顧,下垂覆盆?倘以罪重,必不可赦,願即斬臣妾首,以代夫誅。夫雖遠御魑魅,必能為疆場效死,以報君父。’嵩屏不奏,遂以三十四年十月朔棄西市,年四十。臨刑賦詩曰:‘浩氣還太虛,丹心照千古。生平未報恩,留作忠魂補。’天下相與涕泣傳頌之。
  • 26.    和珅蔡京嚴嵩鰲拜 揭古代十大奸臣的最終結局  .網易[引用日期2016-06-12]
  • 27.    《明史·卷二百十九·列傳九十七》:後七年,嵩敗。穆宗立,恤直諫諸臣,以繼盛為首。贈太常少卿,諡忠愍,予祭葬,任一子官。
  • 28.    《明史·卷二百十九·列傳九十七》:已,又從御史郝傑言,建祠保定,名旌忠。
  • 29.    王效勤,《簡述楊繼盛對臨洮的貢獻》(A),合作民族師範高等專科學校,2001年
  • 30.    《楊繼盛自書年譜》:民間之地有糧重者,白以與人,亦不敢受。予乃白之於府,將前所餘糧用輕價買地二千畝,地價則賣予所乘之馬及所得俸銀並妻首飾也。諸生分種一千畝,有井田之餘意。其一千畝則佃種於人,將所收子粒則擇諸生中之老成者四人收掌。諸生之冠、婚、喪、祭,則量貧富補助,餘則候荒年各生分用也。故此一事,百姓之糧草既均,而諸生養生之需亦足矣。
  • 31.    楊繼盛半身像取自清顧沅輯,道光十年刻本《古聖賢像傳略》。
  • 32.    《楊繼盛自書年譜》:又此處先山木去城近,柴甚賤;邇來則去城幾二百里,柴漸貴,而民病之。城西七十里有煤山一區。先是,開者屢為生番所阻,官府不能制,蓋番民利於賣木,煤開則失利。
  • 33.    《楊繼盛自書年譜》:生番素服予者,予往即開之,百姓便焉。
  • 34.    《楊繼盛自書年譜》:邊方愚民惟以織褐為生,上司差來丞差吏,或減價和買,或以雜物易換,雖部按撫巡亦多若此。然一褐之不得其價,則一家之不得其養,故有號泣於道者,有求死於河者。
  • 35.    《楊繼盛自書年譜》:予遂出告示,禁約公差人員買褐,蓋陰寓各上司之發價府縣買褐也。無何,巡按差人買褐,予乃拘其差人,收其牌票,欲為之申請,而府掌印官相講乃已。此聲一聞,再無一上司來買褐,百姓所得之利,視昔年加倍。
  • 36.    《楊繼盛自書年譜》:城西一帶俱園圃,種蔬菜。先年借洮水灌溉,甚有大利。歲久淤塞,園圃漸廢。予乃募各園户疏通之,而水利之盛倍於昔時。
  • 37.    《楊繼盛自書年譜》:狄道應徵糧草舊無官冊,惟書手有簿,相傳作弊甚大。富者買減而貧者反增,富者納輕而貧者反重。予乃拘集書手在於一所,先算各户之總數,次算一縣之總數,比原額反多三十石,蓋往時之飛詭俱查出,而飛灑則不能去,是以多也。將應徵輕重分為三等,而各户之輕重均平,無窺(規)避於其間者。
  • 38.    《皇明經世文編·卷二百九十三》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4-11-11]
  • 39.    《椒生隨筆·卷七》  .中國社會科學網[引用日期2015-04-06]
  • 40.    明楊繼盛自筆奏疏草稿  .Harvard Library[引用日期2019-01-31]
  • 41.    陳智超. 楊繼盛《請誅嚴嵩疏》稿本考[J]. 紫禁城, 2007(8):50-63.
  • 42.    《國朝獻徵錄·卷四十一》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4-11-10]
  • 43.    《古今圖書集成》  .殆知閣[引用日期2014-11-11]
  • 44.    [明]張岱.《石匱論贊》:故宮出版社,2014-08
  • 45.    《讀通鑑論·卷八·桓帝》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4-11-09]
  • 46.    《明史紀事本末·卷五十四》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4-11-10]
  • 47.    明·楊漣《楊忠烈公文集》張伯行《序》
  • 48.    清·汪有典·《前明忠義別傳卷三·楊忠愍傳》
  • 49.    《明史·卷二百十九·列傳第九十七》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2-010-4]
  • 50.    《讀史剩言·卷三》  .殆知閣[引用日期2016-08-24]
  • 51.    乾隆實錄卷之一千四百零七  .中國社會科學網[引用日期2019-11-03]
  • 52.    追狡寇庸帥敗還 開馬市藎臣極諫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4-11-10]
  • 53.    罪仇鸞剖棺正法 劾嚴嵩拚死留名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4-11-10]
  • 54.    《楊繼盛自書年譜》:(二歲、三歲、四歲)俱在母乳抱,模樣愈奇異,其頭甚長且圓大,鄰人皆以為壽星頭。
  • 55.    《楊繼盛自書年譜》:祖楊百源徙保定府容城縣,入樂安裏籍,居城東北河照村。
  • 56.    《楊繼盛自書年譜》:百源生述正,述正生進,進生俊,俊生青,青生富。
  • 57.    《楊繼盛自書年譜》:父娶母曹氏,本縣民人曹忠室女...
  • 58.    《楊繼盛自書年譜》:是年冬十月,娶胡村張公諱杲次女為妻。
  • 59.    容城縣舉行楊繼盛墓祭掃活動  .河北省政府門户網站[引用日期2019-11-06]
  • 60.    楊公祠維修工程啓動  .保定市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9-11-12]
  • 61.    嘉靖名臣楊繼盛  .中新網[引用日期2016-10-17]
  • 62.    明·李贄·《續藏書·卷二十三·忠節名臣》
  • 63.    《鳴鳳記》  .中國網[引用日期2016-06-14]
  • 64.    “關派”鬚生大師關正明辭世  .新浪[引用日期2016-10-15]
  • 65.    十三密殺令演員表  .銀河演員網[引用日期2016-10-15]
  • 66.    《海瑞鬥嚴嵩》更年輕更受歡迎  .網易[引用日期2016-10-15]
  • 67.    楊繼盛  .中國大百科全書[引用日期2023-08-04]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