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楊粲墓

鎖定
楊粲墓位於貴州省遵義縣龍坪公社永安大隊的皇墳嘴,始建於南宋理宗淳年間(1241~1252年)。
楊粲墓佔地面積50.1平方米,是南宋播州安撫使楊粲夫婦合葬的大型石室墓穴。左為楊粲的男墓室,右為其妻的女墓室。平面佈局為南北兩室並列,每室包括墓門、前室和後室三部分,後室有過道相通,兩室南北壁和後室後壁的雕刻裝飾相互對稱,結構嚴整。楊粲墓石刻藝術明顯繼承了北宋藝術史傳統,遵循了其寫實主義的風格,並在此基礎上進行了發展延伸。楊粲墓石刻藝術很好地展示了南宋時期播州地區社會文化特色,故有“西南古代石刻藝術寶庫”的美稱。 [4]  [6]  [8]  [10] 
1982年2月23日,楊粲墓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二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3] 
中文名
楊粲墓
地理位置
貴州省遵義縣龍坪公社永安大隊的皇墳嘴 [1-2] 
開放時間
9:00-17:00 [1] 
門票價格
免費開放
佔地面積
50.1 m² [6] 
編    號
2-0057-6-2 [3] 
所處時代
宋代 [3] 
建設年代
南宋理宗淳佑年間 [6] 
保護級別
第二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批准單位
國務院

楊粲墓歷史沿革

南宋理宗淳年間(1241~1252年),楊粲墓建立。
解放前,墓曾被破壞,隨葬物所剩無幾。
解放後,人民政府對墓地進行發掘和修復。
1957年,清理發掘時,在兩室棺牀淤土中,獲得陶瓶、影青瓷碗、殘鐵三腳、帶柄銅鏡、“崇寧重寶“、“崇寧通寶“錢等文物。同年,楊粲墓被貴州省文物保護單位。
1965年,編寫的《遵義楊粲墓發掘報告》雖未正式出版,但引起學術界關注。 [5] 

楊粲墓建築格局

楊粲墓結構為平頂雙室,用白砂岩條石砌築,以子母扣層層套合的方法固定,體現了中國古建築的藝術特色。楊粲墓佔地面積50.1平方米,在西南地區已發掘的同類墓中居於首位。楊粲墓的平面佈局是南北兩室並列,為夫婦合葬墓,每室包括墓門、前室和後室三部分,後室有過道相通,兩室南北壁和後室後壁的雕刻裝飾相互對稱,結構嚴整。南室墓主是楊粲,北室墓主是他的妻子。楊粲墓四角墊有圓雕龍柱,兩側為交股的龍身和龍尾。後室墓頂各有一方形藻井,當中分別鐫雙鈎“慶棟“(男室)、“德宇“(女室)字樣。兩室墓門的高度、位置、裝飾基本相同,安有仿木構單頁門扉,可以開闔關鎖。墓地是男女分室合葬的大型石墓。墓室全用白砂岩條石,最大的石料一塊竟達六千多公斤。純用榫接法砌築,無灰砂粘合痕跡。兩個墓室,兩墓室結構大致相同,有墓門、前室和後室,後室間有過道相通。棺槨置於後室中央。後室墓頂上,各有長方形藻井。墓室內外有浮雕,有的細部彩繪帖金。 [4]  [6-7]  [8]  [13] 
楊粲墓

楊粲墓文物遺存

楊粲墓綜述

楊粲墓由於早年被盜過,隨葬品倖存不多。楊粲墓石刻在表現形式上採取了多種技法,有圓雕、高浮雕、低浮雕、減地雕及線刻,是楊粲墓石刻的一大特色。為了達到石刻的和諧統一,多種技法交替運用,互相配合,以求得最好的藝術效果。石刻的內容可分為:人物、仿木結構建築物、器用傢俱、花卉、鳥獸等,皆圍繞着中心人物烘托渲染,處於輔助地位。石刻人物有:墓主、文官、武士、侍童、女官、力士、進貢人等,形象大多塑造的很生動而具有個性,楊粲墓中有28尊人物造像,尊卑貴賤,各得其所。 [4]  [8] 

楊粲墓墓主石刻

楊粲墓墓主楊粲是全墓中心人物,其位於南室後壁正中,他頭戴長腳幞頭,身着朝服,正襟危坐,表情嚴肅。腰橫寬帶,袖手端坐於有披墊的龍頭交椅上。楊粲象寬廣的額頭,舒展的眉宇,兩眼平視炯炯有神,筆直的鼻樑,薄而微翹的嘴唇,充分表現出一副矜持自大的神氣。整個面都用圓刀刻成,使之富有肌肉的彈性:加之用平刀刻出衣紋,線條剛健流暢,韻律感很強,並誇張了肥腯的身軀。左右有龍柱互峙,前面有龍案(棺牀),兩邊側壁上,對稱雕刻着文官武將,侍女童子,形態各異。 [5]  [9] 

楊粲墓女室

楊粲墓女室中有兩尊武士石刻,應用高浮雕與低浮雕相兼技法,頭戴鐵盔,身着戰袍,雙手握着一把戰斧,肅然挺立。女室中還有兩幅“童女啓門“石刻,塑造了兩個半裸的侍女,側立於半開半掩的門邊,靦腆文靜,彷彿在恭候主人,含蓄而恰如其分地表現主僕關係。女室負重人呈跪姿,上身穿馬甲,敞胸露懷,圍短裙,着長褲,腰繫布帶:一手按住胸腹,一手撐在腰間,作奮力狀。 [5] 

楊粲墓男室

男室兩龕中的啓門人卻較特別,是兩個青年男子,定名為“童子啓門”。男室負重人身體壯實,呈蹲式,單腿跪地,赤膊,肩上披墊肩,腰繫短裙,下身着長褲,雙手戴手鐲,一手按在膝上,一手向上託着基石,讓人有力扛千斤之感。 [11] 

楊粲墓女官

楊粲墓中有女官2人,墓中女官形象,面頰豐潤,眉目清秀,尤其是纖細的鼻竇,好像她們在輕輕的呼吸着,圓潤的口吻微微嘟起,情神是微妙的,她們體態婀娜,比例勻稱,顯示了女性特有的温順善良的性格。女官立於女後室兩側石壁上。頭戴花裝幞頭,兩腳向下彎曲。這種幞頭宋代多見於御前內侍、儀衞等佩戴。身着圓領右衽小袖長袍,腰間紮帶。一人捧巾,一人抱奩。從所持之物看,女官應是操辦後官事務之職。 [4]  [9] 

楊粲墓銅鼓

在兩室墓底腰坑內發現兩具銅鼓,鼓面朝下,平放在銅錢上。兩鼓胭、腰、足三段分明,胭部稍大於鼓面,束腰,足外撇,帶狀扁耳。造型凝重,紋飾精美,較為珍貴,已被定為南方銅鼓發展史上的八大類型標準器之一。男室銅鼓由於鼓壁夾墊有字銅幣,可以明確地判斷年代,這在已出土的銅鼓中實為罕見。
男室銅鼓重12.25斤,通高28釐米,面徑44.5釐米。鼓壁夾墊剪破的銅錢碎片,字多模糊,可辨識的有“元“、“通“單字,應為北宋哲宗所鑄之“元通寶“。
女室銅鼓重17.75公斤,通高30釐米,面徑49.5釐米。兩鼓胭、腰、足三段分明,胭部稍大於鼓面,束腰,足外撇,帶狀扁耳。 [5] 

楊粲墓武士

楊粲墓內有武士8尊,4尊立於墓門外拱立柱上,真人大小,魁梧雄壯,個個技掛齊整,頭戴兜鑑,身穿鎧甲,腳蹬戰靴,或執長柄戰斧,或握弓箭,目光炯炯有神,凜然而立,懾人心魄。另有4尊,男女後室各立2尊,形象與外門柱上武士大致一樣。 [11] 

楊粲墓文官

楊粲墓內有文官2人,同武士排列在楊粲後室兩側石壁上。頭戴直腳幞頭,身穿圓領右衽大袖長袍,腰間紮帶,雙手抱紡,面貌謙恭。文官武將裝束齊整分列兩邊,一派古代宮廷上朝的架勢。 [11] 

楊粲墓侍從

楊粲墓內有侍從4人,兩男兩女,男在男室,女在女室,分別立在墓主人雕像兩邊。男侍頭上無冠,梳短髮,穿圓領右衽小袖長袍,與女室女官的衣着一樣,一人捧印,一人捧布包裹,從另一側捧印分析,布包裹內可能表示朝廷文書之類。女侍頭戴花裝幞頭,兩腳呈近90°鈍角向上彎曲,身穿圓領小袖齊膝袍,扎腰帶,下着長裙長褲,兩側垂下蝴蝶結絛帶,一人抱壺,一人手執類似長柄扇子的物品。侍者面目清秀,神態拘謹。 [11] 

楊粲墓

楊粲墓後室兩面側壁都有一龕,龕口高218釐米,寬158釐米,進深分為內外兩層,內龕後壁都是“啓門欲進”石雕,門為雙扉,仿木門裝飾,一人從兩扇門之間探出半身,似欲進人主室。 [11] 

楊粲墓高浮雕負重人

楊粲墓後壁壁龕基石有兩個高浮雕負重人,頭部均已被毀壞,身形、服裝男女室有所區別。 [11] 

楊粲墓進貢人淺浮雕

男室和女室相通的過道側壁上,並排而立兩幅進貢人淺浮雕,形象基本相同,為一體格粗壯、肌肉發達的力士,赤膊光腳,踝上戴環,肩上披一長巾,胸前繫結,腰圍短裙,布帶紮在腰間;雙手戴手鐲,高舉一方盤,盤內盛滿寶物,金光燦燦。其髮式很是特別,短髮,梳理整齊,從頭部兩邊分層向上捲起。值得注意的是,在楊粲石雕坐像兩邊站立的侍從,也是這種髮式,由此可以推測,很可能這是當時播州較為流行的一種男子髮式。 [11] 

楊粲墓石雕浮雕

楊粲墓中有一根“虎柱“石雕,一邊是龍,一邊是虎。最有意思的是虎柱,頭是虎頭,身體卻似龍形,盤繞柱子,輕靈活躍,造型十分誇張,線條卻很明快,體現了作者大膽的構思及高超的雕刻技藝。虎柱與龍柱相對而立,勻稱而協調,具有裝飾效果。最傳神的是“敬納人“石雕,刻畫出一個體魄健強的力士,赤膊跣足,粗壯的雙手高舉起一盤珠寶,俯首平視,向主人敬納。兩塊墓碑埋於墓前的封土中,殘缺不全,但“嗣孫武功大夫右衞將軍知播州“的字樣清晰可見,時間是“太歲丁未淳祐“。墓誌銘和鎮墓石皆已斷裂,符咒依稀可見。墓中浮雕,除了人物,還有“野鹿銜芝“、“鳳穿葡萄“、“雙獅搶球“等裝飾性雕刻,均構思巧妙、雕工精美,較富生活氣息。浮雕像中,有“進貢人像“。捲髮跣足,上身赤裸,搭一紗巾,下身着角裙,手腳戴鐲環,手頂裝滿珊瑚、珍珠和金銀的貢盤,面目質樸而沉鷙。兩幅“野鹿銜芝“圖用低浮雕刻成,一隻温馴的野鹿,銜着一葉靈芝奔跑跳躍。 [5]  [9]  [13]  [11] 

楊粲墓貢使圖

貢使圖,捲髮跣足的貢使,上身赤裸,只搭一條紗巾,下身着角裙,手腳戴鐲環,頭頂盛滿珊瑚、珍珠、金玉的貢盤,反映了當時中央政府與邊疆少數民族地區的關係。 [9] 

楊粲墓歷史文化

  • 相關人物
楊粲,字文卿,小字伯強,系唐僖宗乾符三年(876年)入據播州(即今遵義)的楊氏鼻祖楊端之十三代孫。楊粲為楊軾之子,幼年過繼給們父楊軫為嗣。秉性好學,篤信儒家經典,少年即懷大志。宋寧宗麝泰初年(1201年)袋播州安撫使,執掌播事30餘年,是播州史上一位很有作為的中興人物。 [7] 
楊粲對外反對金人入侵,對內實行“不事苛求“,採取了一些適應社會發展的政策措施。通過播州人民的勞動,經濟有顯著發展,出現了“土俗大變“、“儼然與中土文物同“的好局面。前人撰寫播州歷史,多稱楊粲功在國家“、“德被生民“。
據《遵義府志》記載,楊粲“性豪放,安儉素,治政寬簡,民便之急。大修先廟、建學,養士,是楊氏家族的全盛時期。”

楊粲墓文物保護

1958年,楊粲墓被列為貴州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5] 
1982年2月23日,楊粲墓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列為第二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3] 

楊粲墓文物價值

楊粲墓作為南宋墓葬的典型,播州墓葬唯楊粲墓馬首是瞻,這種文化觀念和藝術精神一直影響着黔北地區風俗。《播州楊氏土司墓葬錄》詳細記錄了楊粲墓對楊文、楊升、楊綱以及楊愛的墓室形制的影響。播州墓葬對於研究南宋時期少數民族文化和民風民俗有重要價值。從“兩宋”王朝的民俗信仰與藝術意識傳統思想中發現,談論播州墓葬傳統樣式、文化精神關聯,不論時代形式如何改變,藝術圖式仍然會反映出合時代的相應特徵。所有的播州墓葬的存在,一方面是播州文化興盛的實際證明。另一方面,因為它的永恆性豐富了播州文化內涵。 [11]  [12] 
男室和女室的六座壁龕,仿木構建築,門窗户壁、樑柱斗拱均為當時的建築格局,為研究古建築提供了豐富的實物資料。 [9] 

楊粲墓旅遊信息

楊粲墓地理位置

楊粲墓位於貴州省遵義縣龍坪公社永安大隊的皇墳嘴。 [4] 
楊粲墓

楊粲墓門票價格

門票免費。

楊粲墓交通路線

上海市—滬渝高速—宣城繞城高速—滬渝高速—麻陽高速—杭瑞高速—新建二大橋—杭瑞高速—安和垸大橋—杭瑞高速—長張高速—張花高速—包茂高速—葡萄山隧道—酉沿高速—沿榕高速—杭瑞高速—楊粲墓
北京市—京港澳高速—蘭南高速—二廣高速—杭瑞高速—楊粲墓
鄭州市—鄭欒高速—蘭南高速—二廣高速—杭瑞高速—楊粲墓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