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楊秀春

(原成都城防司令)

鎖定
楊秀春(1885~1936),男,字榮相,清光緒十一年(1885年)7月出生於四川犍為縣龍孔鄉黎明村3組,曾山印,後舉家遷往本4組楠木園。其父楊肇培,娶妻羅氏,靠教書維持生計,生活清苦。楊秀春兄弟三人,他排行老二。曾任成都城防司令。 [1] 
中文名
楊秀春
國    籍
中國
出生日期
1885年
逝世日期
1936年
出生地
四川犍為縣龍孔鄉黎明村3組

楊秀春人物生平

楊秀春幼時隨父親讀書。18歲到五通橋金山寺學校任國文教師。後辭職外出,向表兄羅雨霜借得路費,辭別父母,隻身到成都,報名投軍,考入弁目養成營,畢業後入川軍鄧錫候部。
在鄧部,楊秀春可謂文武雙全,文有多年教書的國學功底,武有在養成營練成的軍事本領。從文書很快升為排、連、營長,屢建戰功,任軍校教官,騎兵團團長。在川軍聯合倒楊森戰役中,揮刀率領騎兵團,從龍泉驛突進成都立下頭功。後任成都城防司令。駐守成都期間,率部不斷粉碎楊森等部的侵擾,相繼晉升為川軍28軍59旅旅長,28軍第一混成旅旅長。後奉命進駐金堂。在金堂,他保境安民,一舉殲滅為害一方的巨匪賴金廷,除了一大禍害,人民滿意。同時募集資金,沒收廟宇,創辦金堂歷史上第一所縣立初級中學,縣立初級女子中學和縣立金淵小學,獎勵優秀學生、資助貧困學生,直至完成學業。岡此,金堂學風大振。金堂父老有口皆碑,至今不忘。
楊秀春升為28軍教導師師長後換防成都,兼成都警備司令部司令。編為國民黨45軍128師。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楊秀春召集過去川軍各部,通電全國請求出川抗日。蔣介石獲悉後通電嘉獎,“請纓殺敵,其志可嘉”。後卻奉命赴川北堵截北上的紅軍。在東南巴蜀壩河阻擊接火,下決心違抗命令,叫部隊朝天放槍,使徐向前率領紅四方面軍順利過川北上。
楊師長治軍有方,紀律嚴明,體貼戰士,1936年春節,到大邑縣視察慰問駐守官兵時,因風濕病復發,打針時針頭消毒不嚴感染,導致敗血症,經全力救治無效逝世。享年51歲。 [1] 

楊秀春人物逝世後

楊將軍病故後,四川省政府在成都大慈寺為他舉行了盛大的公祭(追悼會)。蔣介石、林森、何應欽等國民黨要員送輓聯,鄧錫候、劉文輝等眾多川軍政要人員前往祭奠。同年10月,由副師長親率警衞隊、軍樂隊、護靈柩由成都九眼橋上船,順府河入岷江經樂山回到將軍故鄉——犍為。犍為縣黨政軍、學校等部門在鹽關碼頭組成綿延一里多的迎接隊伍。靈柩停放在城隍廟裏。治喪期間,做法事道場擺流水席其盛況為犍為歷史所罕見。
安葬之日,在西門廣場召開隆重的追悼大會。
楊秀春將軍葬於犍為安樂窩,現酒廠罕舍樓處,佔地半畝有餘。墓前豎立三通碑,格外引人注目。正碑“陸軍中將楊公秀春之墓”,左面一碑是“竭忠盡瘁”,國民黨軍事委員長蔣中正題,右面一碑是“正氣常存”國民黨政府主席林森題。墓為圓形,繪有圖畫。墓地壯觀、過目難忘,並建有數間房屋,看守墓地。
20世紀70年代,犍為建酒精廠,墓地被毀。《墓誌銘》幸被其親友謝老師收藏,現受楊秀春孫子楊應民之託,保存於犍為松林山莊。 [1] 
參考資料
  • 1.    紀開陽,四川省犍為縣龍孔鎮人民政府;龍孔鎮志(1911-2000)/人物;2004年06月;第380-38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