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楊眉

(心理學教授)

鎖定
楊眉,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心理學教授(退休)。1955年出生於北京。祖籍四川自貢。插過隊當過工人。1982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國際政治系。1984年開始從事心理諮詢,是中國心理學會臨牀與諮詢心理學專業委員會首批註冊心理督導師(註冊號:D-06-087) [1-2]  。1985年起從事心理教育 [2]  。1992年加入志願者團隊 [3] 
自1985年,為學生開出一套五門的系列心理教育課程。2006年起在北京大學暑期學校承擔兩門課程 [4]  。2014年起在北師大承擔三門心理教育課程 [5-6] 
自1985年至2023年,秉持“大醫治未病”的理念做心理教育和心理學科普,做了大量心理學科普與心理教育工作。主要著作:《再塑一個你》 [7]  、《青春期集體心理諮詢與治療的理論與實踐》 [9] 《與焦慮同行》 [10] 《送你一座玫瑰園》 [12] 《與未來中國的形象大使探討生活》 [13] 《健康人格心理學》 [11]  、《人際溝通分析學——一種有效提升交往能力的心理學理論》 [15]  (合作)。主編書:《大學生健康人格塑造》、《婦女熱線諮詢手冊》。在新浪曾開“楊眉心理學科普博客”。
楊眉是中國最早認識到心理教育和心理學科普重要性並努力付諸實際的人之一。38年來,一直堅持在一線教學中發現問題研究問題並解決問題,為促進學生和公眾的心理健康素養、發掘人的成長潛能和提升人的幸福感,做了大量心理教育和心理學科普工作。
“一直堅持在一線教學的她,帶領學生站在巨人的肩上拓展自己的人生,堅持用西方心理學家所發現的有關人性的秘密去思考我們自己的人生,並在西方心理學本土化上進行開創性研究。” [3] 
中文名
楊眉
別    名
曾用筆名:鄭揚眉
民    族
漢族
籍    貫
北京
出生日期
1955年
畢業院校
北京大學
職    業
教師
主要成就
將西方心理學本土化,心理教育與心理學科普 [2] 
祖    籍
四川自貢
職    稱
心理學教授
研究方向
心理教育、心理學科普、心理諮詢與治療

楊眉人物簡歷

楊眉基本經歷

插過隊,當過工人。
1978年——1982年,北京大學國際政治系。
1982年8月起:高校教師。
2015年退休。退休後仍然在北京大學暑期學校和北師大承擔本科生的心理學科普課程。

楊眉繼續教育

1993年2月—1995年2月,北京大學心理系,修畢臨牀心理學研究生課程。
1995年12月—1996年3月,北京醫科大學,實習精神症狀學。
1992年,杭州,中德心理治療班(家庭治療組),7天。
1995年,北京醫科大學主辦、夏威夷大學曾文星教授主講的培訓,5天。
2002年—2005年,中德“EMDR創傷治療連續培訓項目”,2002年-2004年:北京,7天/年,2005年:比利時布魯塞爾,5天。
2005年4月—2006年8月,北京,中瑞“交互作用分析學(TA)系統培訓班”,5天/次,2次/年。

楊眉主講課程

本科生課程:健康人格心理學, 社會心理學,心理衞生學,電影文本成長心理學, 交互作用分析學。
研究生課程:心理治療的理論與實踐, 集體(團體)心理諮詢入門。

楊眉主要研究方向

1.發展和積極心理學取向的心理教育心理學科普
2.努力嘗試將西方心理學本土化
3.心理諮詢治療

楊眉職業理想和教學理念

職業理想:用傳道的精神做心理教育與心理學科普,與儘可能多的學生和公眾分享心理學資源。
教學理念:一、心理學要為學生的健康成長和發掘其潛能做貢獻,二、心理學要為提升學生的生活質量和幸福感做貢獻,三、心理要為幫助學生成為最好的自己做貢獻 [2] 

楊眉主要社會實踐

楊眉教育與諮詢實踐

1984年,開始為學生提供心理諮詢。
1985年,為學生開設心理教育課程:“個性心理學”(後更名為:《健康人格心理學》)。
1992年,嘗試為有社交焦慮的學生做集體(團體)心理諮詢與治療。
1992年—2022年,加入志願者行列,先是北京婦女熱線的志願者,後任督導。其後在2003年的抗擊非典、2008年的汶川地震,和2020年的新冠疫情,都以志願者身份履行督導職責。
1995年,發表出版了中國第一本有關青春期集體(團體)心理諮詢的著作:《青春期集體心理諮詢與治療的理論與實踐——一種解決社交焦慮的模式》 [9] 
2005年10月,獲創傷治療督導國際證書。
2007年,成為中國心理學會臨牀與諮詢心理學會首批註冊心理督導師之一,註冊號D-06-087。

楊眉公益志願服務

1992年—2006年初,紅楓婦女熱線諮詢員,並於1998年後擔任督導,負責諮詢員的培訓工作 [3] 
2003年,抗擊“非典”志願者 [3] 
2005年,加入中國社會公益志願者 [107] 
2008年汶川地震後,參與了教育部在四川組織的對地震災區中小學心理康復骨幹教師的國家級培訓 [3] 
2020年起,成為教育部華中師範大學心理熱線的志願者,擔任督導 [105] 

楊眉主要成果

楊眉教授是在中國院校中最早為學生提供自我心理保健和心理健康教育與諮詢的教師之一,也是最先提出“大學生不是心理疾病的高危患者”、並在大學生中提倡“心理健康是一個人可以依賴的最重要的內在資源”的理念的教師。自1985年開始為學生講授人格心理學課程。此課程後更名為《健康人格心理學》。經過大量的試錯排錯和學習研究,最終確立了心理教育的主題並提煉出一個效果顯著的教學模型,即:健康人格模型介紹+核心人格特質訓練+調動學生的自我教育與體驗。自1987年開始面向公眾做心理學科普,發表的第一本著作是《再塑一個你——個性心理探幽》,那之後又發表多部科普著作。自2001年至2010年在中國青年報上發表15篇大型課堂討論,對高校心理教育工作產生了較大的影響(全部文章的出處見“心理教育與心理學科普”一欄)。

楊眉主要專著

1.《再塑一個你------個性心理探幽》筆名:鄭揚眉,山東人民出版社,1987年 [7] 
2.《激情》海天出版社,1993年 [8] 
3.《青春期集體心理諮詢與治療的理論和實踐——一種解決社交焦慮的模式》,文津出版社,1995年 [9] 
4.《與焦慮同行——社交焦慮與考試焦慮的調節》,北京出版社,2001年 [10] 
5.《健康人格心理學——14種促進心理健康的模式》(教材),首都經貿大學出版社,2004年 [11] 
6.《送你一座玫瑰園-----能有效提升生活質量的心理學術語》,中國城市出版社,2005 年 [12] 
7.《與未來中國的形象大使共同探討生活——心理學課堂討論實錄》,楊眉設計並組織課堂。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08 [13] 
8.《心理關鍵詞影響你的人生》,廣州:花城出版社,2011.1 [14] 
9.《人際溝通分析學》,[中國]楊眉,[瑞典]托馬斯.歐嘉瑞,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3年,2018年 [15] 
10.《健康人格心理學——有效促進心理健康的9種模式》,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04年,2016年,2021年第三次印刷和再版 [16] 
11.《心理學術語力》,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22年11月 [108] 
12.《藏在成語中的心理學》,上海三聯書店,2023年。

楊眉主要科研文章

1. 有關青年學生“心理疾病”問題的思考和建議,北京財貿學院學報,1989第6期 [17] 
2. 集體心理治療中各種方法的比較研究──對財貿學院一年級生社交障礙者的集體治療,北京經濟瞭望,1994年第3期 [18] 
3. 青春期健康個性教育——一種促進大健康的模式,北京經濟瞭望,1995第4期 [19] 
4. 大學生社交焦慮的集體心理治療,中國心理衞生雜誌,1997年第4期。
5. Cognitive-behavioural emotional expression:group training for adolescents’ social avoidance,Clinical Psychology Forum,UK,No.115-May 1998 [20] 
6. 從人格教育入手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實證研究,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999年,第3期 [21] 
7. “大學生不是心理疾病的高危人羣”,中國青年報採訪,1999年5月24日 [22] 
8. 再析人格教育與大學生心理健康,楊眉、侯志瑾、李林英等,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楊眉是第一作者,文章的執筆者),2000年,第4期 [23] 
9. 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人格教育問題,健康心理學雜誌,2001年第6期 [24] 
10. 用質的研究方法做有關‘幸福感’的研究,健康心理學雜誌,2002年第5期 [25] 
11. 大學生考試焦慮的認知—行為—情緒管理小組治療,健康心理學雜誌,2002年第3期 [26] 
12. “教養的本質是關懷”,新華文摘,2002年第4期 [27] 
13. 普及自我心理防禦機制説在促進學生心理衞生上的作用,國際中華神經精神科醫學雜誌,2003年第6期 [28] 
14. 論救星原型與心理治療師的衰竭間的關係—兼談樹立健康的助人觀,中國心理衞生雜誌,2004年第2期 [29] 
15. “雙語教學不符合職業精神”,《中華讀書報》,2004年11月17日 [30] 
16. 結構式集體心理諮詢:社交技能訓練小組,國際中華神經精神醫學雜誌 2005年第 2期 [31] 
17. 災區教師的自我心理保健,四川師範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07-09,2008/31/p82 [32] 
18. “論‘健康人格心理學/在人才培養模式上的創新——兼談人格教育的必要性與可行性,《積極探索 改革創新 ,努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主編:王文舉等,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08 [33] 
19. 論道德教育在道德情感形成中的作用,北京教育,德育創刊號,2008年第一期 [34] 
20. 用電影文本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的研究——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學方法的探討,中國健康心理學雜誌,2009年第8期 [35] 
21. 大學生健康人格教育的質性研究探析,(楊眉、李佳慧)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第1期 [36] 
22. 論《健康人格心理學》課程的建設與特色——兼談健康人格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入選文集:《‘心’之探索——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理論和方法研究》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10年6月 [37] 
23.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ing Transactional Analysis Theory and College Students’ Locus of Control: an Empirical Research, Yang Mei,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ransactional Analysis Research, Volume 1,P40,Issue 1-July 2010 [38]  .
24. 人際溝通分析學在心理健康課程中的應用與效果檢驗,楊眉、李佳慧,西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第4期 [39] 
25. 論道德自律及其現實意義,江西社會科學,樂平,楊眉,2012-01 [40] 
26. 探求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方向,作者:徐輝、楊眉,中國高教研究,2013年第10期 [41] 
27. 要為大學生提供系統的心理學理論課,作者:徐輝、楊眉,光明 日報,2014年4月22日 [42] 

楊眉主要文章

1. “走出誤區,享受心理諮詢”,《光明日報》,2000年11月13日 [43] 
2. “讓我們回到幼兒園”,《中國青年報》, 2001年4月5日 [44] 
3. “學着不談理由”,《中國青年報》,2001年9月13日 [45] 
4. “教養的本質是關懷”,《中國青年報》,2002年3月7日 [46] 
5. “讓我們回到幼兒園”,《中國大學生》,2002年第4期 [47] 
6. “教養的本質是關懷”,《新華文摘》,2002年第4期 [48] 
7. “播種德行,收穫命運”,《中國青年報》,2002年6月13日 [49] 
8. 怎樣建立維護你的社會支持系統,《中國青年報》,2002年7月25日 [50] 
9. “誠信:自重重人,自信信人”,《中國青年報》,2002年12月19日 [51] 
10. “自我心理保健的常識和方法”,《健康世界》,2003年1至6期 [52] 
11. 在歸因的三條跑道上追自己,《中國青年報》,2003年4月3日 [53] 
12. “面對危機,我們至少可以選擇態度”,《中國青年報》2003年4月24日 [54] 
13. “SARS陰影下的心理對策“,《人民政協報》2003年4月30日 [55] 
14. “我們不再需要流言”,《北京晨報》2003年5月6日 [56] 
15. “要愛生命,那就趁早啊”,《精品購物指南》2003年5月12日 [57] 
16. “慎獨:從自律走向自由”,《中國青年報》,2003年5月29日 [58] 
17. “接納自我一小步 人生自信一大步”,《中國青年報》,2003年12月25日 [59] 
18. “在承擔責任中實現個人的成長”,《中國青年報》,2004年5月20日 [60] 
19. “假如死亡明 天來臨——人生目標的選擇”,《中國青年報》,2004年10月26日 [61] 
20. “讓我們學習仰望星空”,《中國青年報》,2005年3 月1日 [62] 
21. “別讓高考專業選擇遊離於興趣之外”,《中國青年報》,2005年4月12日 [63] 
22. “上進:從規範淨化語言開始”,《中國青年報》,2005年5月17日 [64] 
23. 與教師朋友談心理健康系列文章,《中國教師報》,2006年1月4、11、18日 [65] 
24. “共情是一粒和諧的種子——核心人格特質訓練”,《中國青年報》,2006年1月29日 [66] 
25. “在高校心理諮詢室回望高考制度”,《中國青年報》, 2006年2月28日 [67] 
26. “大一新生家長學走四步棋”,《中國青年報》,2006年9月20日 [68] 
27. “在花神咖啡館温習薩特——談個人選擇與心理健康的關係”,《中國青年報》,2006年11月15日 [69] 
28. “論道德的心理保健功能--兼談道德教育的重要性”,《中國教師報》, 2007年3月28日 [70] 
29. “我們原來可以快樂而又優雅地追求幸福”,《中國青年報》,2007年4月1日 [71] 
30. 你的感恩名單中都有誰——核心人格特質訓練,《中國青年報》, 2007年6月17日 [72] 
31. 為什麼而活 自殺預防:事關生死的心理救助, 《中國青年報》,2007年9月23日(注:此文原名:“在高校預防大學生自殺是一項系統工程”) [73] 
32. 如何有效提升人際溝通能力,《中國青年報》,2008年11月14日 [74] 
33. 一個高復原力的楷模——看電影《貧民窟中的百萬富翁》,《中國青年報》,2009年2月26日 [75] 
34. 做自己的心理醫生,《中國青年報》,2009年3月19日 [76] 
35. 大學生社交焦慮的預防與治療,《光明日報》,2009年4月13日 [77] 
36. Yang mei:“Transactional Analysis Helps Chinese Undergraduates’ Live Well”,《International Transactional Analysis Association》2009年7月5號 [78] 
37. 學會與情緒同行,《光明日報》,2010年1月4日 [79] 
38. 你可知你將往何處去,有關人生意義的課堂討論實錄,《中國青年報》,2010年4月1日 [80] 
39. “重建底線倫理的教育:在復禮中復興仁愛之德”,論文集:《人文北京與文化創新能力建設》,中國經濟出版社,2012年5月 [81] 
40. 如何尋找自己的優勢潛能,《中國青年報》,2011年1月11日 [82] 
41. 漠視是一種腐蝕劑,《中國青年報》, 2012年12月18日 [83] 
42. 好父母是怎樣煉成的,《中國青年報》,2013年5月14日 [84] 
43. 我們為什麼很難遠離誘惑,《中國青年報》,2016年4月22日 [85] 
44. 大人每天都在向孩子呈現“不言之教”,《中國青年報》,2016年7月5日 [86] 
45. 最重要的家庭規則是不觸碰彼此的底線,《中國青年報》,2016年10月25 [87] 
46. 養成好習慣,將來讓好習慣養我們,《中國青年報》,2017年4月7日 [88] 
47. 青春期衝動原是身不由己,《中國青年報》,2017年5月26日 [89] 
48. 事後聰明式偏見或扣動微小創傷扳機,《中國青年報》,2018年4月16日 [90] 
49. 你的基因日復一日在和你的環境對話,《中國青年報》,2018年6月1日 [91] 
50. 高考報志願有底線,除了興趣還是興趣,《中國青年報》,2018年6月8日。51.共情能力是可以訓練的,中國青年報, 2018年7月20日 [92] 
52. 斤斤計較也許是早期的自我被剝奪,《中國青年報》,2019年2月22日 [93] 
53. 節能自救還還是耗能自救,楊眉心理學科普博客,2020年1月26日 [94] 
54. 同一屋檐下要“親密有間”,《中國青年報》,2020年2月21日 [95] 
55. 度日如年嗎,找個時間填充物,《中國青年報》,2020年2月28日 [96] 
56. 青春期孩子難辦,不給他“反叛”的機會,《中國青年報》,2020年3月27日 [97] 
57. 改寫你的疫情故事 實現創傷後成長,《中國青年報》,2020年8月28日 [98] 
58. 一起書寫疫情中人際交往的贏家腳本,《中國青年報》,2020年10月16日 [99] 
59. 高考志願報對了,上大學心理問題可減少,《中國青年報》,2021年7月9日 [100] 
60. 大一萌新進入“多元賽道”與其焦慮,不如“節能成長”,《中國青年報》採訪,2021年8月28日 [101] 
61. 享受大學和未來人生,從發展職業認同開始,《中國青年報》,2021年10月29日 [102] 

楊眉獲獎記錄

1992年,獲北京市高等學校優秀青年骨幹教師 [106] 
2003年,首都防治非典型肺炎工作先進個人 [103] 
2006年,被評為“北京市優秀教師” [2] 
2007年,獲北京市總工會頒發的首都勞動獎章 [104] 
2009年,健康人格心理學獲北京市高校心理素質教育“課程教學單項獎” [2] 
2009年,被評為2007—2009年度北京高校心理素質教育先進個人 [2]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