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楊甲

鎖定
楊甲(約1110-1184),字嗣清,四川遂寧人。進士第五人。宋代著名地理學家、文學家。遂寧楊輔兄。楊甲有弟兄五人,互為師友,皆以人品孝行著稱。
本    名
楊甲
嗣清
所處時代
宋代
出生地
四川遂寧
出生日期
1110年
逝世日期
1184年
主要作品
《六經圖》《棣華館小集》
主要成就
繪製了世界上最早刊印的地圖

楊甲生平概述

乾道二年(1166),楊甲與弟楊輔同時考中進士。楊輔官至四川宣撫使、總領四川財賦、兵部尚書,《宋史》有傳。楊甲對策言時事,指出南宋偏安不能振興的原因,一是由於王公貴族溺愛美色娛樂;二是朝廷不談徵戰用兵,恢復之志不堅。孝宗閲覽對策後不高興,將楊甲置為第五名,僅授文林郎,曾官國子學錄,後嘗仕於蜀,貶為“嘉陵教授”,未得大用,終以坐事罷官,寓居四川遂寧靈泉山中。楊甲詩中有“微官也謫居”,就是指這件事。楊甲一生不得志,“一官最下策,包裹辱與羞。百年在平地,亦有一日憂。”(《出東郭見一山》),但他人品很高潔,有聲名於時,頗為清議推重。他初試時,對一個以“繡衣自驕”的部使者不屈,這個使者竟“誣劾以罪”。當時四川資中人趙雄(字温叔,狀元,後封“衞國公”)任職朝廷,知甲人品,向皇帝説明,始得幸免。胡傳淮撰《宋代詩人六經地圖學家楊甲》,有助於楊甲研究。 [1] 

楊甲學術著述

《棣華館小集》
楊甲工詩文,著有《棣華館小集》一卷,收入《兩宋名賢小集》卷374、《宋百家詩存》和《四庫全書》中。其詩天矯脱俗,孤光冷豔,不著色相。清人張澍讚賞楊甲詩“多不食人間煙火語。”《棣華館小集》有詩18首,多為遊覽弔古之作。因楊甲晚年隱居靈泉山,其詩集中寫靈泉山的詩有10首,佔其現存詩作一半多,這十首詩是《靈泉道中》、《出東郭見山》、《遊長松寺宿石門僧捨得露字》、《靈泉山中》(五首)、《靈泉山上晚望》(二首)。不少詩篇清新脱俗,除清代《遂寧縣誌》和《潼川府志》選錄者外,尚有《靈泉山上晚望》未選,其一:“野曠樹還亂,林深煙更微。天隨殘日盡,雲掣斷山飛。玉壘風煙闊,秦城草木非。憑高無限事,今夜客沾衣。”其二:“遠目昏難盡,青山闊展圍。眼花隨處亂,雲樹一時飛。秋至客愁遠,路難心事違。更憐人北望,不見雁南飛。”《靈泉山中》,其一:“小縣相籠合,濛濛數百家。果蔬爭晚市,樵牧亂晴沙。落日平江迥,青山細路賒。偶居無事在,隨意問桑麻。”其二:“日下溪林薄,芊芊嘯晚暉。閂門成石隱,小水亦生肥。醉著溪藤杖,歸來木葉衣。狂歌有虎兕,吾道只應非。”除詩之外,楊甲的文章也很好,宋淳熙二年(1175),著名詩人范成大任四川制置使兼成都知府時,請楊甲撰寫有《成都修學記》《成都縻棗堰亭記》兩碑文。《宋詩記事》《成都文類》錄其詩7首,《宋代蜀文輯存》《遂寧縣誌》錄其文二篇。
《六經圖》
楊甲一生的最大成就,在於撰成《六經圖》。《宋史·藝文志》載:“楊甲《六經圖》六卷。”《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五經總義類》載:“《六經圖》六卷,宋·楊甲撰,毛邦翰補正,載圖三百二十二。”《四庫大辭典》載:“《六經圖》六卷,宋·楊甲撰,宋·毛邦翰補。楊甲,……遂寧 (今屬四川)人,乾道二年進士,有詩文傳世。該書成於乾道中,曾勒石昌州郡學,具體圖書已不可考,經毛邦翰補後,共六經三百零九圖。現存有明刻本六種。”《六經圖》收入了《四庫全書》,有《易》70圖、《書》55圖、《詩》45圖、《禮記》41圖、《周禮》68圖、《春秋》43圖。其書成於紹興中(1131—1162),毛邦翰所補完成於乾道年間(1165—1173)。《中國地圖史話年表》載:“1155年 (南宋紹興二十五年)楊甲編著的《六經圖》中之《十五國風地理之圖》,是目前世界上最早刊印的地圖。”楊甲竭一生之力,鑽研經學,將《詩》、《書》、《易》、《周禮》、《禮記》、《春秋》中有關地理,繪製成圖,在地圖學中揚名於世界,為中華民族創造了一大奇蹟。

楊甲楊甲墓葬

胡傳淮著《芝溪集》,載有楊甲生平 胡傳淮著《芝溪集》,載有楊甲生平
楊甲卒後葬於遂寧,其墓人稱“楊公墓”。“一在金魚鎮白土壩,一在瑞相寺旁,不知為甲為輔,墳猶巍然,碑碣已不可考,土人但稱五楊公墓雲。”(載民國本《遂寧縣誌·塋墓》)清《四川通志》、《遂寧縣誌》及《四川歷代文化名人辭典》、《經學辭典》載有其事蹟。清·曹廷棟《宋百家詩存》,稱甲為“昌州(今大足縣)人”,清·厲鶚《宋詩紀事》稱甲為“射洪人”,均誤。《遂寧縣誌》(清乾隆五十二年修)雲:“楊甲字嗣清,遂寧人,乾道二年(1166)進士,其弟楊輔字嗣勳,遂寧人,與甲同科進士,《宋史》有傳。”《宋史》卷397有《楊輔傳》載楊輔為“遂寧人”,弟是遂寧人,難道其兄楊甲還能不是遂寧人嗎?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