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楊田鎮

鎖定
楊田鎮,隸屬於安徽省池州市青陽縣,地處青陽縣東南部,東鄰酉華鄉、宣城市涇縣桃花潭鎮,南連陵陽鎮,西接朱備鎮,北依蓉城鎮,北距青陽縣城8千米, [1]  區域總面積108平方千米。 [5]  截至2019年末,楊田鎮户籍人口為21369人。 [5] 
解放初期,屬蓉城區;2000年,楊田鄉與東堡鄉合併為楊田鎮。 [1]  截至2020年6月,楊田鎮轄9個行政村, [2]  鎮人民政府駐張家坦。 [1] 
截至2019年末,楊田鎮有工業企業72個,其中規模以上6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22個。 [5] 
中文名
楊田鎮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安徽省池州市青陽縣
地理位置
青陽縣東南部
面    積
108 km²
下轄地區
9個行政村
政府駐地
張家坦
電話區號
0566
郵政區碼
242802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車牌代碼
皖R
人    口
21369人(截至2019年末户籍人口)

楊田鎮歷史沿革

解放初期,屬蓉城區。
1952年,設楊田鄉。
1956年,楊田鄉與橋梅、五梅、石山、雞海、東溪5個鄉合併仍稱楊田鄉。
1958年,成立楊田公社。
1972年,東堡從楊田公社境內析出。
1984年,恢復楊田鄉。
2000年,楊田鄉與東堡鄉合併為楊田鎮。 [1] 

楊田鎮行政區劃

截至2011年末,楊田鎮轄上東堡、下東堡、五梅、東南、楊田、緱山、仙梅、澗泉、黃泥9個行政村。 [1] 
截至2020年6月,楊田鎮轄9個行政村:仙梅村、黃泥村、澗泉村、緱山村、楊田村、東南村、五梅村、上東堡村、下東堡村, [2]  鎮人民政府駐張家坦。 [1] 

楊田鎮地理環境

楊田鎮位置境域

楊田鎮地處青陽縣東南部,東鄰酉華鄉、宣城市涇縣桃花潭鎮,南連陵陽鎮,西接朱備鎮,北依蓉城鎮,北距青陽縣城8千米, [1]  區域總面積108平方千米。 [5] 
楊田鎮

楊田鎮地形地貌

楊田鎮東南部為山區,西北部為丘陵畈區。 [1] 

楊田鎮水文

楊田鎮有東河由南向北穿流全境。 [1] 

楊田鎮自然資源

2011年,楊田鎮有耕地21805畝。楊田鎮境內已探明礦藏資源有方解石、花崗岩、大理石、石灰石、銅鉬、鉛鋅、黃金等,其中方解石儲量5700萬噸;花崗岩儲量約2億立方米;大理石儲量約1億立方米;石灰石儲量2億噸;銅鉬儲量62.2萬噸,銅含量達2%以上,鉬含量達0.4%以上;鉛鋅儲量150萬噸,綜合品位達12%以上;黃金儲量2噸。 [1] 

楊田鎮人口

截至2011年末,楊田鎮總人口有21493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1062人,城鎮化率4.9%;另有流動人口6582人。總人口中,男性11267人,佔52.42%;女性10226人,佔47.58%;14歲以下2675人,佔12.45%;15—64歲16201人,佔75.38%;65歲以上2617人,佔12.18%;以漢族為主,達21457人,佔99.83%;有土家、苗、佤、蒙古、回等10個少數民族,共36人,佔0.17%;其中苗族7人,佔少數民族人口的19.4%;土家族7人,佔19.4%;佤族4人,佔11.1%;蒙古族3人,佔8.3%;回族3人,佔8.3%。2011年,楊田鎮人口出生率9‰,人口死亡率4.6‰,人口自然增長率4.4‰,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199人。 [1] 
截至2017年末,楊田鎮常住人口為19351人。 [3] 
截至2018年末,楊田鎮户籍人口為21358人。 [4] 
截至2019年末,楊田鎮户籍人口為21369人。 [5] 

楊田鎮經濟

楊田鎮綜述

2011年,楊田鎮財政總收入1474萬元,比2010年增長17%,其中地方財政收入878萬元,比2010年增長12%。國税收入600萬元,比2010年增長20%;地税收入716萬元,比2010年增長39%;非税收收入159萬元。 [1] 
截至2018年末,楊田鎮有工業企業68個,其中規模以上6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22個。 [4] 
截至2019年末,楊田鎮有工業企業72個,其中規模以上6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22個。 [5] 

楊田鎮農業

2011年,楊田鎮農業總產值8300萬元,農業增加值佔生產總值的13%。楊田鎮糧食作物以水稻為主。2011年,楊田鎮生產糧食13806噸,其中稻穀13675噸。楊田鎮主要經濟作物為油料作物。2011年,楊田鎮油料作物種植面積3635畝,產量589噸。楊田鎮畜牧業以飼養生豬、家禽為主。2011年,楊田鎮生豬年末存欄2300頭;雞飼養量10萬羽。 [1] 

楊田鎮工業

楊田鎮形成以非金屬新型材料加工業、汽車零部件加工及農特產品深加工為主導產業為主的工業體系。2011年,楊田鎮有規模工業企業3家,實現工業增加值4036.8萬元。 [1] 

楊田鎮商貿

截至2011年末,楊田鎮有商業網點126個,從業人員1672人。2011年,楊田鎮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3.5億元,比2010年增長15%。 [1] 

楊田鎮郵電業

2011年,楊田鎮郵政業務收入為600萬元;電信業務收入為100萬元。 [1] 

楊田鎮社會事業

楊田鎮教育事業

截至2011年末,楊田鎮有幼兒園2所,在園幼兒492人,專任教師17人;小學8所,在校生825人,專任教師61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423人,專任教師39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 [1] 

楊田鎮科技事業

截至2011年末,楊田鎮有農業技術推廣站1個,專業人才4人;農業專業合作經濟組織10個,農村實用人才1000人。 [1] 

楊田鎮文體事業

截至2011年末,楊田鎮有綜合文化站1個,有各類圖書室10個,藏書4萬多冊。截至2011年末,楊田鎮有體育場地2個;30%的村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佔常住人口的15%。截至2011年末,楊田鎮有線電視用户數為1400户,入户率為24%。 [1] 

楊田鎮醫療衞生

截至2011年末,楊田鎮有各級各類醫療衞生機構10個,其中衞生院1所,村級衞生室9個;設病牀12張,每千人擁有醫療牀位0.6張,固定資產總值140萬元;專業衞生人員11人,其中執業醫師4人,執業助理醫師3人,註冊護士1人。2011年,楊田鎮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9000人次。2011年,楊田鎮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2.02萬人,參合率97.4%。 [1] 

楊田鎮社會保障

2011年,楊田鎮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户數為123户,人數145人,支出45.8萬元,比2010年增長10%,月人均270元,比2010年增長10%;城市醫療救助45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52人次,共支出29萬元,比2010年增長8%;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數420户,人數840人,支出126萬元,比2010年增長10%;農村五保集中供養89人;國家撫卹、補助各類優撫對象196人,撫卹事業費支出66.2萬元,比2010年增長5%;社會福利費4萬元,比2010年增長2%;有社區服務設施1個,其中社區服務中心1個,社區服務站1個;有慈善分會1個,全年接受社會捐款20萬元,使100人(次)困難羣眾受益。參加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1.4萬人,參保率達92%。 [1] 

楊田鎮基礎設施

  • 郵政電信
截至2011年末,楊田鎮有郵政網點1所;有電信企業1家,服務網點2個,固定電話用户0.4萬户,電話普及率80%;移動電話用户1450户,寬帶接入用户400户。 [1] 
  • 給排水
截至2011年末,楊田鎮有自來水廠1座,鋪設幹線水管6萬米,生產能力800噸/日,生活用水200噸/日,居民自來水普及率30%,年人均生活用水679.3噸;排水管道1000米。 [1] 
  • 園林綠化
截至2011年末,楊田鎮有花壇15個,綠化面積2500平方米。 [1] 

楊田鎮交通

楊田鎮有銅湯高速公路、103省道南北平行貫穿全境15千米;縣級公路楊朱路(楊田一朱備)、東厚路(東堡一厚岸)、楊酉路(楊田一酉華)在境內分別為4.2千米、6.4千米、7.6千米。 [1] 

楊田鎮歷史文化

  • 地名由來
楊田鎮因相傳宋代楊姓在境內圍埂墾田,後漸成村落而得名。 [1] 
  • 文物古蹟
楊田鎮古蹟有“天官墳”,位於澗河村鴨子湖西邊山上,為明代皇帝諭葬之順天府尹施篤臣施堯臣古墓,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施饒臣墓位於該鎮澗河村王井山,佔地三畝有餘。墓基階梯式,墓室呈螺旋形,條石全封結構。墓前有放養池,左右兩側有石人、石馬、石獅等眾象生。
楊田鎮另有王宗誠墓在石山村當輔隊,為夫婦合葬墓,粘米砂石全封結構。墓前有禮部尚書吳椿撰寫的《綸音》碑一塊,記述了王公的生平;還有道光十八年(1838)其子元榜、元林、元栻為父、母、繼配豎碑一塊。墓前有石馬、石獅各一對;1988年,曾被盜。
參考資料
  •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編;李立國總主編;吳旭軍本卷主編.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區大典安徽省卷[M].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2014年10月:1980-1981.
  • 2.    楊田鎮2020年統計用區劃代碼和城鄉劃分代碼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引用日期2021-11-04]
  • 3.    國家統計局農村社會經濟調查司編·中國縣域統計年鑑·2018(鄉鎮卷)[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19.05:218.
  • 4.    國家統計局農村社會經濟調查司編·中國縣域統計年鑑·2019(鄉鎮卷)[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20.05:223.
  • 5.    國家統計局農村社會經濟調查司編.中國縣域統計年鑑·2020(鄉鎮卷)[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21.03: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