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楊田榮

鎖定
楊田榮(1920一1982),1920年生,著名評書表演藝術家,中國曲協會員,曲協遼寧分會理事。楊田榮自幼學藝,本來是天津市曲藝團的演員,後來到鞍山市説書,以擅長説新書聞名曲壇。楊田榮的新評書藝術,引起了社會和評書界的強烈反響。50年代末,《人民日報》以醒目的標題報道了他開創新評書道路的事蹟,被譽為中國曲壇上的“新書紅旗”。
中文名
楊田榮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地
河北省青縣
出生日期
1920年
逝世日期
1982年
職    業
評書演員
代表作品
三國演義
主要成就
評書藝術家

楊田榮人物簡介

楊田榮:(1920—1982)河北青縣人,評書藝術家。

楊田榮人物生平

出生於河北省青縣的一個貧苦農民之家。六歲從表兄學唱滄州木板大鼓,十三歲拜劉慶和為師改學西河大鼓。後又跟張啓榮、牛德興、苗德奎等學習《隋唐》、《水滸》、《三俠五義》等書目。出師後闖蕩江湖,在天津、佳木斯、哈爾濱、瀋陽、鞍山等地獻藝,説過《大隋唐》、《大五義》、《三俠劍》等書,解放後改説評書。
1952年在他的倡議下,和許連和、趙闊漢等一起在天津市成立了“説唱新書小組”,集體改編了《新兒女英雄傳》。此後一直堅持説新書,積累了許多心得體會,成為全國表演新評書的先行者。1954年赴鞍山文藝茶社演出《大五義》。1955年參加鞍山市曲藝團,任書曲隊隊長。50-70年代,楊田榮在黨的“雙百”方針指引下,開始在茶社和電台説新書,為評書的發展做出了歷史性的貢獻。他通過多年探索,打破了評書內容近百年來以歷史題材為主的模式,將新書列進了評書的目錄中,這是鞍山乃至全國評書發展史上的里程碑。他與薛敬堂等人成立了“新評書研究小組”,開始説新評書《鐵道游擊隊》。先後錄製了《三里灣》、《林海雪原》、《野火春風斗古城》、《苦菜花》、《烈火金剛》、《平原槍聲》、《紅旗譜》、《播火記》等共五十五部新書。期間當選為鞍山市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文聯委員,被評為遼寧省和鞍山市先進工作者。
楊田榮的表演既穩又準。所謂穩,是指抬手投足點到為止,從不虛張聲勢,誇張過火;所謂準,是指手、眼、身、法、步恰到好處,重在傳情。他表演時語言生動,詞彙豐富,力求神似。其故事結構嚴謹,情節順理成章,人物性格鮮明。他還善於將傳統口技運用到新評書裏,且模擬得惟妙惟肖。
1963年應邀到中央人民廣播電台錄製《鐵道游擊隊》。播出後很受歡迎。他自編自演的《小闖將》曾在多家廣播電台廣播。1963年春,《人民日報》以《全國説新書的一面旗幟》為題,報道了他的先進事蹟。楊田榮的藝德十分高尚。他錄製了拿手書目《包公案》,供團裏作為教材,使先後學演該書的演員多達百人以上。他195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中國曲協會員,曲協遼寧分會理事。
在藝術上作為“紅旗',楊田榮是當之無愧的。而生活中的楊田榮卻不以“紅旗”自居,他為人謙遜温和,幽默風趣,而且坦率真誠,落落大方。無論在藝術上還是在經濟上,如有所求,總是慷慨相助,從不保守和吝嗇。他性格倔強,寧折不彎。1960年,楊田榮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並先後當選為鞍山市人民代表、市政協委員、市文聯委員以及省、市先進工作者。1966年後,他遭到嚴重迫害,精神和肉體都受到摧殘,以致患了心臟病,幾次死裏逃生。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楊田榮重新振奮精神;為了把“十年浩劫”所耽誤的時間搶回來,他以頑強的毅力,一面與疾病鬥爭,一面堅持工作。陸續在電台錄放了《沸騰的羣山》、《激戰無名川I》等長篇新評書。直到生命最後一息,他病房的案頭上還放着為錄製《李自成》而準備的資料。
《中國長篇連播歷史檔案》中楊田榮的資料
《中國長篇連播歷史檔案》中楊田榮的資料(6張)
1982年,老先生病逝於遼寧省鞍山市

楊田榮代表書目

《隋唐》、《水滸》、《三國演義》、《楊家將》、《回龍傳》、《三俠劍》、《鐵道游擊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