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楊豫成

鎖定
楊豫成,字立之,號繹堂,陵川人,著有《享帚集》。
本    名
楊豫成
立之
繹堂
所處時代
清道光、咸豐、同治三朝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山西陵川
出生日期
1796年
逝世日期
1863年
主要作品
《享帚集》
主要成就
《享帚集》 贛州城守時擊退太平軍

楊豫成個人簡介

清道光辛巳舉人,歷仕道光、咸豐、同治三朝,輾轉於江西安義、龍南、贛縣、寧都、贛州、南安等州縣,由知縣而歷官贛州、南安知府。誥賜誥授中憲大夫,晉封通奉大夫、贛南兵備道,賞戴花翎。

楊豫成個人作品

蘇門山吊容城孫徵君
輸金慷慨赴燕台,忠義真能激草萊。抗節一生輕宦豎,及門兩代毓卿材。
伏生高壽傳經久,邵子行窩適興來。我過蘇門深仰止,名山高士各崔嵬。
登晴川閣
江漢雙流合,登臨眼界開。煙波橫極浦,雲樹擁層台。
一笛仙人渺,千帆估客來。芳洲鸚鵡近,作賦愧無才。
臨危受命贛州城擊退太平軍
清咸豐五年(1855),太平軍將領石達開率部自湖北攻入江西,連克新昌(宜豐)、瑞州(高安)、臨江(清江)、吉安等地。次年二月派遣部隊向贛州進發,清巡道汪報閏、贛守楊豫成慌忙雲集兵將,增設八境台炮城,據城堅守。三月二十五日,太平軍駐紮城南沙石、樓梯嶺及南康縣潭口一帶,黃蠟黎、蔡三山及峯山一帶農民紛紛起義響應,協同太平軍作戰,軍威大振。四月二十八日,清軍調潮州總兵壽山和南雄知州率兵增援贛州、南安。二十九日,太平軍分東、西二部進逼贛州城,沿江紮營。五月三日,太平軍第一次攻城,失利,死傷400餘人。五月二十三日,與天地會兵分兩路從東門、南門復攻贛州,失敗,死傷1000餘人。六月十七日,駐紮在贛江兩岸的太平軍營壘為清軍襲破,又損1000餘人。太平軍見圍攻贛州月餘,城堅不克,遂撤圍。
除夕口占 [1] 
春寒殘焰澹紅爐,餞歲人多客轉孤。宦興只今成嚼蠟,鄉愁何處正思鱸。
危城授命臣心壯,列陣揚威士氣粗。鼙鼓聲喧烽火亂,空將吉語寫桃符。

楊豫成牡丹亭記錄

江西省贛州大餘縣城東南角上、章江之濱的牡丹亭公園中的焦龍亭處有清同治時,南安知府楊豫成為其題名“鐵漢”二字立碑於左。
梳妝枱傳説,杜麗娘魂歸黃泉後,萬分悲慟的杜寶夫婦為寄託對愛女的哀憐之情,在麗娘墳側建梳妝枱一座,把麗娘生前閨房中使用的梳妝用品,依原樣擺式放好,好讓女兒在冥中享用。故後人作詩曰:
風梳弄影人何杳,月鏡當空天不言。
環佩已沉當日殞,玉簪猶放舊時園。
還有一説,梳妝樓是後人為附會《牡丹亭》故事而建造的。清同治間南安知府楊豫成有詩為證,詩日:
竟被臨川誤,梳妝尚有樓。
十姨同附會,萬口説風流。
户靜蛸蛸骨,堂空蝙蝠遊。
頹垣圍廢井,只為牡丹愁。
參考資料
  • 1.    清楊豫成撰 秦雪清點校 郎在陵主編.享帚集.山西:山西人民出版社,2015年4月 第1版:178-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