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尔铭救史可法

清代计六奇所作散文
收藏
0有用+1
0
本词条缺少概述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编辑吧!
《杨尔铭救史可法》是清代文学家计六奇创作的一篇散文。
作品名称
杨尔铭救史可法
出    处
《明季北略》
作    者
计六奇
创作年代
清代
作品体裁
散文

作品原文

播报
编辑
杨尔铭救史可杠店踏燥跨热叠甩采担淋辩糠兆阀谜恋法
流寇犯安桐等处,安庐道史可法,率众出御,距桐城三十余里,被围于鹿耳城,甚危,可法谓麾下曰:促跨事急矣,吾稔知桐城杨令,年少而才,得彼赴救,围始可解。谁敢驰书者?一将愿往。遂溃围出,夜半叩城缒入,出书白杨。且曰:坐候天明,大事去矣。然时既倥亟,而士卒复寡,尔铭疑思移刻,疾邀诸绅议事。既至即捐其冠带,易以戎衣,率通邑乡兵。趋救,不必长剑大戟,止令每人各持两炬,疏行广队,整肃而行,贼遥见火光烛天,疑大军至,即解围去。可法得免。既而闻贼将复犯境,亲往庐州,迎黄得功军城守,贼仅焚掠郊野而去。未几,尔铭升兵宪,仕至广东道御史云。按杨尔铭,四川叙州府筠连县人。崇祯甲戌进士。年十四,即令桐城,冠大以绢塞后,座高翘足而升,胥吏甚易之,久之侧冠而出。隶笑曰:老爷纱帽歪矣。尔铭大怒曰:微才射汝谓吾歪,即从今日歪始,投签于地悉笞之,遂畏惮焉! [1]

作者简介

播报
编辑
计六奇(1622~约1687年),字用宾,号天节子,别号九峰居士。江苏无锡县兴道乡(今前洲、玉祁一带)人,明末清初史学家。从小家境贫困,早年寄读塾馆。十九岁随岳父杭济之就读于洛社,二十一岁在母舅胡时忠家读书,为邑诸生。入清后,曾于顺治六年(1649)、顺治十一年(1654)两次乡试,不举。从此无意科举仕进,在无锡、苏州、江阴等地,以坐馆教书终其一生。著有《明季北略》和《明季南略》二书。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