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楊妃

(唐太宗嬪妃、隋煬帝之女)

鎖定
楊妃,隋末唐初人,名諱不詳,生卒年不詳。
楊妃的出生地史書無記載,《隋書》記載楊妃之父是隋煬帝 [1-2]  唐初成為唐太宗李世民內官“四妃”之一, [3]  徽號未載,安葬地亦不明。
楊妃為唐太宗三子吳王李恪、六子蜀王李愔生母。 [35-36] 
史書對其本人的正面記載甚少,僅在吳王李恪的傳記提及,唯有寥寥數語。
別    名
楊妃
所處時代
隋末唐初
民族族羣
主要成就
唐太宗四妃之一 [3] 
本    名
楊氏
信    仰
佛教
身    份
隋朝帝女,唐朝皇妃

楊妃人物生平

楊妃九天之上

楊妃的生母,史料無載,會有多種可能,尚無定論。有一部分人認為是隋煬帝的高級嬪妃所生,有些人則認為是一般姬妾所生,也有少部分人認為是蕭後所生,爭論頗多。儘管在大業後期,隋煬帝妃嬪眾多,但在晉王和太子時期楊廣的妃嬪數量有限 [4]  ,所載生子不過四人;且隋煬帝曾經對侍臣説:“我只有楊暕一個兒子,不然的話,一定要當眾懲罰他,以正國法 [5]  ”,可見其子嗣不多確為事實。因此,考慮《隋書》有遺漏記載其他公主的可能性,可以判斷除南陽公主之外,楊妃如有其他的同父姐妹,亦不會太多應為可信。
需要説明的是,生母外家的出身、地位如何,對楊妃“帝女身份”沒有任何影響,也就是説,楊妃的“帝女”身份是由其父楊廣所處的地位所直接定義的——古代男權社會中以父為尊,以父系血親形成的宗法關係構成皇室統治權力的核心,母親對後代不起決定意義,但外家的尊卑有時會影響其可能的尊寵程度。
現有史書未記載其生辰,但是通過其子李恪生於武德二年(619年)推測,楊妃在至少應出生於大業初甚至更早,但最晚應不晚於大業三年。
作為楊廣為數不多的子女之一,楊妃在童年時代應當是衣食無憂,接受了皇室良好的教育。但其是否冊封、公主封號為何現已不存,或有待考古的進一步發現。參考同一時期比較著名的帝女如梁朝公主蕭氏(即後來的隋煬帝皇后蕭氏)、陳朝寧遠公主陳氏 [6]  (即隋文帝宣華夫人)等,可見同一時代女性封號在正史中的缺漏相關記載,實非罕見。
至於其在與李世民結合之前,是否已有婚配、甚至是否生育其他子女,現有史料依然空白,也無確鑿結論。
隋煬帝一生熱衷於遊歷,足跡從西北踏至江左。期間,其家眷兒女皆與之隨行,故楊妃早年隨父多有遊歷,亦屬可能且為尋常 [7-8] 

楊妃隋湮唐興

隨着隋煬帝登基以後修建大運河、長城和東都洛陽城,開拓疆土暢通絲綢之路,三徵高句麗,開創科舉。巨大的工程和連年的戰爭使民生不堪重負,加之隋文帝、隋煬帝政治改革觸動了門閥的利益,最終在隋朝末年引發大規模的叛亂 [9]  。中原 [10]  、關中 [11]  動盪之際,一意孤行在外巡視的隋煬帝繼雁門之圍後再也無法回返國都大興,而是帶領十萬驍果南下江都,企圖割據江南苟且偷生,其家眷 [12]  大多隨行,不能排除楊妃亦在其中、隨父南下江都的可能。
大業十三年(617年)五月,太原留守、唐國公李淵在晉陽起兵,十一月佔領長安,擁立留守長安、隋煬帝之孫楊侑為帝,改元義寧,即隋恭帝,遙尊楊廣為太上皇。李淵任大丞相,進封唐王。義寧二年(618年)三月,即大業十四年,隋煬帝在江都被大臣宇文化及縊死,隨行的齊王楊暕、趙王楊杲皆遇害,楊妃的親屬、尤其以男性親屬死者不計其數。同年五月,李淵篡隋稱帝,定國號為唐,廢楊侑為酅國公,閒居長安,次年五月崩。隋朝復國希望徹底覆滅,宣告滅亡,立國共三十八年。
而隋煬帝蕭皇后、楊妃長姐南陽公主等宗親被監禁隨宇文化及北上,竇建德擊潰宇文化及後,蕭後由義成公主迎至突厥,其後立隋煬帝之孫楊政道為隋王,南陽公主則迴歸長安。直到唐貞觀四年(630年),唐太宗李世民擊潰突厥大軍,蕭後才帶傳國玉璽歸返長安,這是後話。而楊妃本人是否親身經歷江都宮變,或者又因何未與乃父同行,又是否同樣被宇文化及所擄,史冊皆無明載,無從確認。
正是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短短數年,楊妃從天之驕女淪落為亡國公主;參考楊恭仁隨行被宇文化及俘虜後又重歸長安 [13-14]  的經歷,以及其長子李恪冊封長沙郡王的時間,可知楊妃最遲在武德二年春三月進入秦王府。
武德初,曾作為帝女的楊妃成為唐高祖第二子、當時已封秦王的李世民諸多女眷中的一員,或有觀點推測兩人屬於政治聯姻,或有觀點認為兩人曾是舊識,現有史料已無從確認。隋唐典型的門閥政治使得世家大族之間頻繁通過婚姻締結政治同盟,彼此之間互為姻親盤根錯節,楊妃與秦王李世民從血緣關係上實為表親,楊妃的祖母隋文獻皇后和李世民的祖母唐元貞皇后(追封)分別為獨孤信的第七女和第四女。兩女又分別是隋煬帝楊廣和唐高祖李淵的母親,因此楊妃可以稱為李世民的表姊妹,兩人的結合不僅從血緣上更從政治上充實了李淵家族的根基。
楊妃是以何種身份進入秦王府,現有史料不得而知。根據現存史料的制度記載推斷,楊妃以大長公主 [15]  身份嫁入秦王府可能性較小,而是在武德元年(617年)五月後以國公親戚的身份禮聘入秦王府,其品階不詳。以燕德妃禮聘入府後墓誌稱其為“貴人” [16]  ,應與之相當。依照慣例,在禪讓前提下,新朝君主會授予前朝公主爵位,譬如周武帝女義陽公主開皇元年改封義陽郡夫人。 [17] 
亦有觀點認為,楊妃或與南陳諸公主在隋朝的遭遇一樣,被俘之後被皇帝賞賜於有功之臣而因此進入秦王府;武德元年李淵稱帝時,即定“北周”與“隋”共為二王后,奉隋為正朔,車旗服色,皆遵循隋制 [18-19]  ,由此可見,楊妃正是李淵親口承認的“正朔”之嫡系後裔。故以“俘虜”之名將“正朔之後”的楊妃“論功行賞”給秦王的行為,與當時“尊隋”的旗幟相矛盾,恐難為以唐代隋之際行為謹慎的唐高祖李淵所取。

楊妃唐朝皇妃

武德九年(626年)“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登基為帝。根據兩唐書太宗諸子列傳中的措辭可知,“楊妃 [20-21]  ”這一稱謂實非簡單妃嬪的泛指,而是楊氏應當在李世民登基後獲得了正式的“”的封號,屬於四夫人(四妃)之一。根據周禮四星制度 [22-23]  與唐制 [3]  ,四夫人是僅次於皇后的等級,分別是“貴妃”、“淑妃”、“德妃”、“賢妃”。但是很遺憾的是,她的具體封號不詳,何時獲得今已失考 [24] 
複雜的晉封結果和史料的模稜兩可產生了諸多關於楊妃封號的爭議。
觀點之一認為楊妃是四夫人中的淑妃,持有這種説法的人佔相當一部分,因為這樣四夫人的封號似乎沒有矛盾了,分別是韋貴妃、楊淑妃、陰德妃、燕賢妃。但實際上這個看法也無確定,結合考古與史書記載,其實存在六人做“四妃”的排列組合,即除去韋、楊、陰、燕之外,尚有兩唐書中記載的李福之母楊貴妃、《唐會要》中記載的賢妃鄭氏;而亦不能排除陰氏為淑妃、楊氏為德妃的可能性。
觀點之二認為楊妃早喪,因此封號為追封,所以可能是任何一個,這樣與晉封的實際情況不存在任何矛盾。楊貴妃此後遞進改封為貴妃也順理成章,但是史料隻字未寫李恪等人的孝悌是硬傷之一。比如《隋書》中大劉良娣早喪就提到其子燕王每至母親忌日便哭泣等孝悌舉動,在舉孝廉制度還有餘威的隋唐時期,孝悌是個人品格的集中表現,以孝聞名之人甚至可以直接被舉薦做官,而在李恪與李愔列傳或墓誌均未提到其孝悌則令人疑惑。
觀點之三認為楊妃可能因故出內,情同唐睿宗崔貴妃豆盧貴妃例,豆盧貴妃因出內未住宮內,崔氏可能是追封。故在此前提下,楊妃亦可能為任何一種封號,也不會與現有史書中記載的情況相矛盾。
觀點之四認為楊妃和楊貴妃是一人,此觀點極為少數。鑑於同時期修史和宮中稱謂的慣例,《隋書》中的大劉良娣(早喪)和小劉良娣,兩唐書中高祖後宮的大楊嬪和小楊嬪、玄宗時的武惠妃與武賢儀(時稱小武妃)等,太宗后妃中兩位“楊妃”卻只以“楊妃”統稱之不加區分,未免粗糙而突兀。五代時,金石學興起,墓碑墓誌的拓本保留,為後世修史提供了補充資料,太宗後宮出現兩個“楊妃”或因國史有缺而金石彌補不全所致,但此説法需要更有力的證據。
太宗後宮“楊妃”之多,尤其是在趙王李福的墓誌出土之後,現有的史料記載直接導致“雙貴妃並存”的現象,與已知的後宮制度資料存在衝突;而如果是死後追封,則需要證明楊貴妃去世早於兒子李福,這樣在兒子的墓誌上才會寫上其母最後的封號。但李福的墓誌上沒有明確寫孝悌,故無法斷言楊貴妃早亡,且趙王福墓誌上明言“王,楊貴妃所生”,而非“贈貴妃楊氏”,且從《唐會要》之言可知,楊貴妃至少活到永徽六年(655年),且封趙國太妃並獲得高宗李治的禮遇 [25]  ,所以有部分學者認為楊貴妃是死在李福之後。

楊妃晚年成迷

楊妃的卒年,現不可知。《唐會要》昭陵陪葬名單中並未出現“楊妃”,而《唐會要》名單本身亦非完整 [26]  ,故楊妃是否陪葬昭陵,亦是未知之數。
永徽四年(653年)年初,李恪被捲入政治鬥爭,蒙冤而死;其弟李愔亦受牽連。現從兩唐書中,未見此案對楊妃生平的影響,難以判斷是其史料遺失還是其已亡於冤案之前而未被牽連。

楊妃史籍記載

1、《舊唐書·列傳第二十六》 [27] 
2、《新唐書·列傳第五》 [28] 
3、《大唐新語·酷忍第二十七》 [29] 
4、《資治通鑑·卷一百八十》 [30]  ;《資治通鑑·卷一百八十一》 [31] 

楊妃家族成員

楊妃祖父母

祖父:隋文帝楊堅
祖母:文獻皇后獨孤伽羅

楊妃父母

父親:隋煬帝楊廣
生母:不詳
嫡母:皇后蕭氏(蕭皇后

楊妃兄弟姐妹

  • 兄弟
元德太子楊昭
齊王楊暕
趙王楊杲
另有一兄早夭 [32] 
  • 姐姐
南陽公主,嫁宇文士及,生子宇文禪師

楊妃丈夫

唐太宗李世民

楊妃子孫

  • 兒子
李恪,封吳王,南唐時追尊為定宗孝靜皇帝,史書有爭議
李愔,封蜀王
生女不詳
  • 孫子
李仁李千里),李恪之子,封成王
李瑋李恪之子,早卒,追封朗陵郡王
李琨,李恪之子,追封吳王
李璄,李恪之子,封歸政郡王
李璠,李愔之子,封蜀王
  • 孫女
信安縣主,李恪第四女,嫁元思忠
李華,宣城縣主,李恪第五女,未嫁
寶安縣主,李愔長女,嫁崔思古

楊妃人物評價

  1. (宋)歐陽修 [33]  :“……其母隋煬帝女,地親望高,中外所向……”(此評語亦有説法為其子吳王李恪而論)。
  2. (宋)佚人 [34]  :“……若吳王恪之在當時,內不聞其母有戚姬嬖愛之私,外不聞恪有魏王奪嫡之計。……”

楊妃影視形象

時間
劇名
扮演者
備註
1993
劇中名楊吉兒,封號出雲公主
2001
-
2005
-
2005
《秦王李世民》
高圓圓
劇中名楊若惜,封號若惜公主
2006
劇中名月容公主
2012
隋唐英雄1、2》
劇中名如意公主
2014
-
2014
-
2019
-
參考資料
  • 1.    《舊唐書.李恪列傳》:“恪母,隋煬帝女也。”
  • 2.    《隋書-宇文愷傳》記載:“煬帝即位,遷都洛陽”。
  • 3.    《舊唐書.后妃傳》開頭曰:“三代宮禁之職,《周官》最詳。自周已降,彤史沿革,各載本書,此不備述。唐因隋制,皇后之下,有貴妃、淑妃、德妃、賢妃各一人,為夫人,正一品。”
  • 4.    《隋書.文四子》:“晉王知之,彌自矯飾,姬妾但備員數,唯共蕭妃居處。皇后由是薄勇,愈稱晉王德行。”
  • 5.    《隋書.楊暕列傳》:“朕唯有暕一子,不然者,當肆諸市朝,以明國憲也。”
  • 6.    宣華夫人的封號見於《陳臨賀王國太妃墓誌銘》:(太妃)載誕臨賀王叔敖、沅陵王叔興、寧遠公主。
  • 7.    《資治通鑑》:又有漾彩、朱鳥、蒼離、白虎、玄武、飛羽、青鳧、陵波、五樓、道場、玄壇、板?翕、黃篾等數千艘,後宮、諸王、公主、百官、僧、尼、道士、蕃客乘之,及載內外百司供奉之物,共用挽船士八萬餘人,其挽漾彩以上者九千餘人,謂之殿腳,皆以錦彩為袍。
  • 8.    《資治通鑑》:車駕東還,行經大斗拔谷,山路隘險,魚貫而出,風雪晦冥,文武飢餒沾濕,夜久不逮前營,士卒凍死者太半,馬驢什八九,後宮妃、主或狼狽相失,與軍士雜宿山間。九月,癸未,車駕入西京。冬,十一月,丙子,復幸東都。
  • 9.    隋朝末年,天下主要的幾股反叛勢力如下:以楊玄感、王世充、李淵為代表的隋朝高官顯貴,以李密為代表的瓦崗武裝,以蕭銑、沈法興為代表的南朝殘餘勢力,以薛舉、梁師都、劉武周為代表的地方大族,以竇建德為代表的河東庶族地主,以杜伏威為代表的江淮庶族地主。
  • 10.    隋徵吐谷渾後,國家馬驢死者十有八九,後徵高麗,隋煬帝詔征馬匹十餘萬,主要出自中原,中原富人因此破家者十家而九。統治階級內部矛盾如此激化,隋政權的根基已經搖搖欲墜。
  • 11.    《授三秦豪傑等官教》:“義旗濟河,關中響應,轅門輻湊,赴者如歸。五陵豪傑,三輔冠蓋,公卿將相之緒餘,俠少良家之子弟,從吾投刺,鹹畏後時,扼腕連鑣,爭求立效。”
  • 12.    《隋書.文四子》:宇文化及之弒逆也,欲立秀為帝,羣議不許。於是害之,並其諸子。可知楊秀亦隨煬帝出巡。
  • 13.    《楊恭仁墓誌》:仍從煬帝巡幸江都。及逆臣縱毒,遂為宇文化及維縶。尋拔難歸朝,仍以魏州反正,拜上柱國,襲爵觀國公。武德二年春三月,仍除黃門侍郎。
  • 14.    《舊唐書》:宇文化及弒逆,署吏部尚書,隨至河北,為化及守魏縣。時元寶藏據有魏郡,會行人魏徵説下寶藏,執恭仁送於京師。高祖甚禮遇之,拜黃門侍郎,封觀國公。
  • 15.    唐制:皇姑曰大長公主,皇姊妹曰長公主,皇女曰公主。
  • 16.    唐制:“孺人”是親王正五品側室的稱謂,燕氏的封號令人不解,原因不明。
  • 17.    《隋代墓誌銘匯考》:周武帝女義陽郡長公主。開皇元年改授為夫人,封名依舊。
  • 18.    《唐會要.二王三恪》:武德元年五月二十二日。詔曰。革命創業。禮樂變於三王。修廢繼絕。德澤隆於二代。是以鳴條克罰。杞用夏郊。牧野降休。宋承殷祀。爰及魏晉。禪代相仍。山陽賜號於當塗。陳留受封於典午。上天回眷。授歷朕躬。隋氏順時。遜其寶位。敬承休命。敢不對揚。永作我賓。宜開土宇。其以莒之酅邑。奉隋帝為酅公。行隋正朔。車旗服色。一依舊章。仍立周後介國公。共為二王后。至二年五月。酅公薨。追崇為隋帝。諡曰恭。
  • 19.    《唐會要》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5-05-21]
  • 20.    《舊唐書.列傳第二十六》:文德皇后生高宗大帝、恆山王承乾、濮王泰,楊妃生吳王恪、蜀王愔,陰妃生庶人祐,燕妃生越王貞、江王囂,韋妃生紀王慎,楊妃生趙王福,楊氏生曹王明,王氏生蔣王惲,後宮生楚王寬、代王簡。
  • 21.    《新唐書.列傳第五》:文德皇后生承乾,又生第四子泰、高宗皇帝,後宮生寬,楊妃生恪,又生第六子愔,陰妃生祐,王氏生惲,燕妃生貞,又生第十一子囂,韋妃生慎,後宮生簡,楊妃生福,楊氏生明。
  • 22.    周禮制度天子周圍當環繞四星,前朝以皇后與三夫人為四星,共同輔佐天子,齊掌後宮諸項事務,被稱為四星制度。四星制度源於周朝周天子有三平妻曰夫人列後下,根據周禮,後宮年過五十,就不得侍寢,惟四星除外。《呂氏春秋》中道:“王者一後三夫人。妃即夫人,與後參職,配王兼眾事。王者親耕,故后妃親桑也。”
  • 23.    《史記 天官書第五》講:“中宮天極星,其一明者,太一常居也;旁三星三公,或曰子屬。後句四星,末大星正妃,餘三星後宮之屬也。環之匡衞十二星,籓臣。皆曰紫宮。”
  • 24.    有明確封號的四夫人分別是韋貴妃(墓誌言貞觀元年封)、楊貴妃(趙王李福生母)、燕賢妃(墓誌言貞觀十八年封德妃)、鄭賢妃(晉升時間不明,推測是遞補燕妃)、徐賢妃(徐惠,高宗追封,但在昭陵陪葬單中依舊稱為才人)。除此之外沒有明確封號的四夫人剩下了楊妃、陰妃二人。另外由於存在妃嬪如未生育可能被史書遺忘的情況,至於貞觀年間是否還有其它的四夫人,我們不得而知。
  • 25.    《唐會要》:永徽六年正月一日。親謁昭陵。文武百官。宗室子孫並陪位。上降輦易服。行哭就位。再拜擗踴。禮畢。又改服。奉謁寢宮。其崇聖宮妃嬪。大長公主以下。及越趙紀三國太妃等。
  • 26.    根據昭陵現有的陪葬墓發掘實況,有墓誌出土的李世民後宮有多人未曾出現在《唐會要》昭陵陪葬名單上,可知《唐會要》昭陵陪葬名單並不完整。
  • 27.    《舊唐書》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4-09-21]
  • 28.    《新唐書》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4-09-21]
  • 29.    《大唐新語》  .夢遠書城[引用日期2014-09-21]
  • 30.    《資治通鑑》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4-09-21]
  • 31.    《資治通鑑》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4-09-21]
  • 32.    《續高僧傳·釋法藏.殤子銘》,隋.楊廣親撰,第八輯296頁。
  • 33.    參見《新唐書列傳第五》。
  • 34.    參見《分門古今類事》。
  • 35.    《舊唐書·列傳·卷二十六》:“楊妃生吳王恪、蜀王愔。”
  • 36.    《新唐書·列傳·卷五》:“楊妃生恪,又生第六子愔。”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