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楊海星

(馬來西亞國家科學院元老院士)

鎖定
楊海星,祖籍廣東梅縣雁洋鎮大坪村,1939年生於馬來西亞彭亨州文德甲,馬來西亞大學遺傳學、動物學(哲學)博士、教授,馬來西亞國家科學院元老院士。首位獲得馬來西亞默迪卡獎學術研究傑出成就獎華人,還獲得該國國家科學獎等多項獎勵。為表彰他對動植物遺傳學所做的貢獻,馬來西亞有13種以其名字命名的生物種類。 [2] 
中文名
楊海星
出生日期
1939年

楊海星人物經歷

1958年獲得英國劍橋中學文憑。
1964年就讀於馬來亞大學植物學、動物學專業。
1968年獲馬來亞大學哲學博士學位 。
1968-1974年在馬來亞大學任生物學講師。
1974-1986年任馬來亞大學遺傳學 副教授。
1986-1998年任馬來亞大學動物學教授。
2007年任馬來亞大學遺傳學、動物學榮譽教授。 [1] 

楊海星主要貢獻

作為一個生物科學家,楊海星一生獻身生物科學研究,對大馬生物科學、動物學與遺傳學等都作出了巨大貢獻。他多項研究成果對醫學與農業的發展都有重大的貢獻,研究也經常涵括並橫跨自然科學多個不同領域,早期他是全球少數懂得采用全面與創新方法解決生物系統問題的生物學家。
楊海星成了世界上首位發現“並非所有種類的雌鼠都擁有兩個X染色體”的生物學家。楊海星且在長期和不斷延伸的研究和探索,最新發現了兩種不同顏色的趙氏黃蟌、豆娘(蜻嶺)水蠆,褐色和黑色的水蠆,並發現這起因於遺傳多態現象。 這是世界第一次發現這類的現象。
此外楊海星還發現了兩種隱存種(表型相似種)的普通果實蠅。一種出現在亞洲大陸(中國,馬來西亞及其他國家),另一種出現在印度尼西亞,這個發現顛覆了以往,表明了目前亞洲大陸普通果實蠅的名字需要重新命名。
楊海星另一項對生物科學的貢獻是發現生物基因複製(gene duplication )的現象。他是首個發現黃豆含有異檸檬酸脱氫酶(IDH-isocitrate dehydrogenase ) 基因複製現象的遺傳學家。這項發現有助於種子的培育和鑑定,為農業的發展作出了很大貢獻。同時,他也是首個在絲蟲身上發現葡萄糖磷酸異構酶(GPI­glucose phosphate isomerase )基因複製的生物科學家。
除了生物科學與基因的研究,楊海星對昆蟲的研究也打破人們對固有知識和現象的迷思和認知。比如,以往為大家所恐’懼的黃雨原來只是一種名為Apiscerana的蜜蜂在環境壓力下所排放的糞便。另外,他在1988年發現了樹蛙(Philautus )沒有經歷蝌蚪階段,直接從卵發育成樹蛙,這項發現打破了人們對於雙棲動物成長過程的普遍認知。
楊海星已在專業期刊發表了逾300篇論文,並出版了5本書。同時,他也負責編輯多本學術期刊、雜誌、特輯、百科全書、會議論文集和書籍等。除了繁忙的學術研究,他還指導了11個博士生和12個碩士生,以及無數大學生的畢業論文。 [2] 

楊海星所獲榮譽

1994年獲大馬東麗(Toray)科學基金會第一屆科學與科技獎;1995年獲國家科學獎;1996年獲第一屆提升/推廣公眾科學與科技醒覺的MPKSN獎;2010年獲得馬來西亞默迪卡學術研究傑出成就獎,是首位獲此殊榮的華人;是世界上首位發現了並非所有種類的雌鼠都擁有兩個X染色體的生物學家。 為表彰他對動植物遺傳學所做的貢獻,馬來西亞有13種以他名字命名的生物種類。 [2] 

楊海星親屬成員

母親:葉帶妹 [2] 
姐姐:楊珍嬌,原嘉應學院醫學院護理科科長、講師。 [1] 
楊海星的父母共養育了5個兒子、4個女兒,楊海星排行第七。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