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楊浪

(財訊傳媒集團副總裁)

鎖定
楊浪,財訊傳媒(seec)集團副總裁,中國證券研究設計中心媒體管理部副總經理。享受政府特殊津貼。上世紀80年代起先後在《中國青年報》、《三聯生活週刊》、《中國青年》雜誌、《財經時報》、《財經》雜誌任高級職務,是90年代在中青報製作愚人節專版始作俑者,轟動新聞界。
中文名
楊浪
國    籍
中國
主要成就
獲全國好新聞評選一等獎
代表作品
《李潤虎的幾幕人生》
政治面貌
中共黨員
職    務
財訊傳媒集團副總裁,中國證券研究設計中心媒體管理部副總經理

楊浪人物簡介

楊浪 楊浪
楊浪是媒體圈裏情況比較特別的一個。特別之處在於一是他沒有正規教育背景,二是他的軍人出身。在媒體圈裏沒受過正規教育和出身行武的人並不少,但兩頭都佔而且能做到較高職位的卻不多見。 [1] 
1970年底楊浪到昆明軍區當兵,歷任文書、政治理論教員、幹事。從那時起,他便舞文弄墨,初露才華,在昆明軍區乃至雲南省都算得上一個小有名氣的詩人,並於1978年就加入中國作家協會。他於197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79年2月參加對越自衞反擊作戰,榮立三等功。
離開部隊之後,楊浪回到北京,想在媒體行業發展。他當時已發表了不少作品,作為敲門磚還是管用的,有好幾家文化單位都想要他,包括解放軍文工團、國防科工委創作組、《新體育》雜誌和《中國青年報》。他去了《中國青年報》。他這一去就是十幾年,歷任記者、編輯、編輯組長、編輯部副主任、主編,從最基層做到了最頂端。楊浪説他至今仍非常懷念在《中國青年報》的那些歲月。
80年代初期,可以説《中國青年報》是一個由一批高素質的人才組成的平台,大家都很有激情。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事業定位,大家都很努力,都取得不同程度的成功,活躍在首都新聞界的許多骨幹都是當時在《中國青年報》鍛煉出來的。與大多數人將記者作為設計目標不同的是,楊浪選擇作編輯,因為做編輯需要組織選題,指導記者,提供思路,組織版面,而這些正是其所長。在這一過程中,當兵和打仗的經歷以及其他的社會閲歷派上了用場。在大型報道中,由於視野比較廣闊,同時又具有戰略思路和戰略判斷,楊浪提出的思路常常是高屋建瓴的。
此後,楊浪到《中國青年》雜誌做副主編。《中國青年》屬於機關刊,有80年曆史,有“小紅旗”雜誌之稱,但在市場的衝擊和壓力下,各項經營指數下跌。楊浪那一任班子的任務就是走出低谷。楊浪在《中國青年》做了四年之後,完成了這一任務。
1999年楊浪參與中國證券市場研究設計中心《財經時報》的創辦,同年任《財經時報》總編輯,主持《財經時報》全面編輯業務。2001年7月任中國證券研究設計中心(聯辦)媒體事業部副總經理。2002年5月任《證券市場週刊》主編。
2010年8月,受聘出任海航集團海航新華文化(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總裁,兼海航集團藝術總監。

楊浪成就與影響

媒體市場化
楊浪 楊浪
楊浪是中國媒體市場化最早的倡導者和實踐者之一。當他還在《中國青年報》的時候,他便與一幫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為中國報刊的市場化道路進行了初步探索和嘗試,為後來者留下了寶貴的經驗和啓示。
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國媒體圈開始醖釀一些比較大膽的改革。楊浪與新聞界一批思想激進的同道一起,嘗試在不觸動報紙“鋼性內容”的情況下,對報紙的形態和經營市場化路徑進行了一系列改革,繼而對中國報業整體形式和運營進行了一些探索。
創辦工作室
楊浪在中青報成立了一個工作室,參與了北京與外地十幾家報紙的改版和運營。當年中國報業出現所謂的“週末版熱”、機關報非機關化熱和北京報業市場出現了“四小龍”等,都或多或少地有他們那一批人留下的烙印。他們的工作室的主要工作包括:參與《證券時報》的創辦;為《上海新聞報》改版時作了一套完整的方案;參與《中國減災報》的改版運作;楊浪還曾擔任《上海證券報》的副總編。此外,他們還為一些有改革願望的媒體進行實際操作論證。1994年起,楊浪作為主要編輯,參與了《戰略與管理》雜誌的創辦,長期負責軍事與安全方面稿件編輯,此間有研究1958年金門炮戰論文《戰爭邊緣》、論文《國內高速公路與大客車工業發展》以及研究三峽工程與軍事安全論文《懸頂之劍》在該刊發表,併產生廣泛影響。
籌辦《三聯生活週刊》
楊浪還參與了《三聯生活週刊》的創刊籌備工作,並擔任《三聯生活週刊》第五任主編。參與《三聯生活週刊》的創刊籌備工作使楊浪親歷了資本進入媒體的全過程。雖然在《三聯生活週刊》之前有一家IT業和醫藥類的刊物有過資本的進入,但其濫觴卻始於《三聯生活週刊》。其間經歷過多次曲折,包括香港《明報》、泰國正大集團和深圳的一家企業都曾介入過。當時楊浪是《三聯生活週刊》的核心成員之一,面對面地與這些商業資本接觸。這些經歷使他熟悉和理解了商界對媒體的判斷、運營思路和路徑,有助於他理解媒體進入商業化運作的意義。

楊浪榮譽獎項

在《中國青年報》期間,楊浪撰寫並編輯組織了一批在當時具有重大影響的報道。其中,他個人採寫的特寫《奉獻》被收入80年代全國初中語文教學輔導教材;
《秋天我們發起進攻》(另一作者為新華社記者)被評為新華社好稿一等獎;編輯的《李潤虎的幾幕人生》獲全國好新聞評選一等獎;
1987年主持編輯的有關大興安嶺火災的系列報道《紅色的警告》、《黑色的詠歎》、《綠色的悲哀》獲當年全國好新聞評比特等獎;
1988年編輯的系列報道《安徽農村青年逃婚系列》被評為當年全國好新聞二等獎。另有一批新聞作品獲團中央及政府各部門新聞評獎多個獎項。
此外,楊浪還積極參與社會活動,並取得突出成就。
1992年他為中央電視台青少部“5·4專題節目”總策劃的《青春追蹤》獲當年全國青少年電視節目一等獎。
1998年在《中國青年》雜誌主持的《理想萬歲》報告錄像作品獲當年全國“五個一”工程獎。
80年代至90年代他參與了大量攝影界學術活動,任1988年全國新聞攝影評獎評委,歷年來參與了若干攝影評獎活動,任評委,有大量新聞攝影評論作品。
1996年加入中國攝影家協會。

楊浪出版作品

地圖的發現 地圖的發現
《地圖的發現》、《地圖的發現》(續)
地圖的發現續 地圖的發現續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