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楊派

(京劇老生流派)

鎖定
老生楊(寶森)派成熟於50年代,其主要成就在於具有鮮明特色的唱腔與演唱風格,是楊寶森由譚(鑫培)腔入,自餘(叔巖)腔出。充分地揚長避短進行藝術創造的成果。楊寶森初學譚派,青年時期致力於研習餘派唱腔,均有成績。30歲以後逐漸吸取譚、汪(桂芬)諸家之長,對餘腔有所變革。後嗓音再度發生變化,在琴師楊寶忠、鼓師杭子和的輔助下,儘量捨短用長,創立了既出於餘派、又大大有別於餘腔的楊派唱腔。
中文名
楊派
代表人物
楊寶森
成熟時間
50年代
類    別
京劇老生流派

楊派簡介

京劇老生流派-楊寶森創立
楊派老生創始人楊寶森 楊派老生創始人楊寶森

楊派藝術特色

楊寶森的唱腔、唱法,純以韻味取勝,他的嗓子寬厚而低沉,音色不夠明快,音域也不廣,不宜於大起大落、激昂高亢的唱腔,他避開餘派的立音、腦後音唱法,代之以自己的擻音和顫音。又利用較低部位如喉、胸的共鳴而使發聲深沉渾厚,行腔與吐字力求穩重蒼勁,不浮不飄,如寫字之筆筆送到。楊寶森的唱腔簡潔大方,雖少大幅度的起伏跌宕,卻於細微處體現豐富的旋律,細膩而不瑣碎。他的唱腔舒展平和,至晚年雖嗓音甚或臨場失潤,仍能以圓熟的行腔來彌補,而不顯枯澀生硬。其代表作《空城計》中的大段唱工,以古樸恬淡的韻味給人以醇美的印象,於心平氣和中藴含深厚的感染力。另一名作《文昭關》則在譚、餘的神韻中化入汪(桂芬)派唱法,成為楊派唱法再創造的典型,蒼涼慷慨,十分吻合劇中人物的處境和心情。楊做工穩健老練,表演富書卷氣,善於以概括手法刻畫典型人物。靠把戲也有一定造詣,但晚年很少演出。《擊鼓罵曹》一劇以疾徐中節的鼓法獨擅勝場。

楊派代表劇目

楊派劇目很多,除上述《失街亭·空城計·斬馬謖》全部《鼎盛春秋》《擊鼓罵曹》外,《大保國、探皇陵、二進宮》《問樵鬧府、打棍出箱》《王佐斷臂》《洪羊洞》《碰碑》《清官冊》《桑園寄子》《二堂舍子》《紅鬃烈馬》《賣馬》《打登州》《捉放曹》及《珠簾寨》《定軍山》《陽平關》《朱痕記》《搜孤救孤》《烏盆記》《摘纓會》《一捧雪》《桑園會》《四郎探母》等均有明顯的楊派藝術特色。

楊派主要弟子

楊寶森門人有程正泰李鳴盛梁慶雲、朱雲鵬等,私淑及再傳弟子為數更多,如葉蓬楊乃彭張克、李軍、於魁智楊少彭等,是近年來影響頗大的流派之一。
(概述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