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楊永月

鎖定
楊永月,字明然,號陶山醉翁。1945年生,山東省萊蕪市人,1963年應徵入伍到濟南公安部隊,1970年轉業到肥城市礦務局工會工作,1993年退休。系中國美術家協會山東分會會員,中國書畫家協會、中國民族書畫研究會理事,泰山畫院特聘高級畫師。
中文名
楊永月
國    籍
中國
民    族
出生日期
1945年
職    業
畫家
主要成就
中國美術家協會山東分會會員
中國書畫家協會、中國民族書畫研究會理事
出生地
山東省萊蕪市
性    別

目錄

楊永月引言

楊永月 楊永月
在山東省泰安市,喜歡寫寫畫畫,並達到較高藝術水平的人很多,但真正搞出名堂,把作品打出省外,功成名就的人卻並不多。一個藝術家的成功,固然受各自的家庭文化積澱,個人藝術修養,社會交際能力、範圍,以及機遇等諸多因素的影響,但更重要的還在於個人“藝商”——即藝術靈性。藝術創作貴在藝術創新和定位。定位是什麼?即:畫家為什麼繪畫?為什麼人畫?市場需要哪類畫作?怎樣才能獲得成功?怎樣才能達到較高的藝術層次?在這裏,我認為我所熟悉的泰山畫家楊永月堪稱一個成功的畫家。

楊永月創作意圖

楊永月國畫在寧夏受歡迎
楊永月國畫在寧夏受歡迎(10張)
2002年10月,中國共產黨第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前夕,有一次和楊永月等藝術界朋友相聚,我想請大家為“十六大”畫點獻禮作品。楊永月主動請纓,説:“我畫石榴怎麼樣?每幅畫16個大石榴,大石榴也即‘十六大’啊!”大家一聽,感到非常高興。因為在中國傳統文化中,遣詞造句比較講究“諧音”字,“大石榴”、“石榴大”又與“十六大”,雖有牽強附會之感,但這畢竟是一個引人矚目並易於聯想、讓人記住的視點、焦點和熱點。“十六大”在中國共產黨的發展歷史上,是一次新老交替,繼往開來,非常重要的會議。如能將自己注滿感情的作品有所寓意和寄託,也是一大快事。於是,我將“大石榴”作為首選,也了了畫家的美意。
石榴,屬中國傳統觀賞植物和吉祥果品,5月開花,其花豔紅似火。8月結實,其籽晶瑩剔透。若果熟綻開,則有開口歡笑和多子多福之意。石榴,千房同胞,萬粒歸一,既各自獨立,又和睦相處,是民族團結的象徵。加上石榴皮、籽皆可入藥,有止渴生津、固本強精、烏髮美容之功效,所以,自古以來被列為美化庭院、歡度中秋佳節的嘉木慧果。
我7至16歲這個階段是在肥城鄉下長大的。鄉下老家是一處較為古老的高宅大院。高宅兩側各有一株500多年樹齡的大石榴樹。每逢春天,在淺綠嫩黃的枝葉間,伸綻出一片片油黃紅亮的花骨朵。不幾天,花骨朵盛開,又變成一片片燃燒的火焰。到花謝時節,滿樹的花瓣被風一吹,花雨紛飛,滿院皆紅。而到了秋天,接近中秋時節,兩株大石榴樹上則碩果滿枝,爭奇鬥豔,引得全村老幼爭睹佳果,羨慕不已。
令人難忘的是,1976年春天,一向生機盎然、花開滿樹的兩株大石榴樹,突然表現出少有的頹廢,不但無花無果,且葉疏枝稀,虯枝蒼然。令人疑惑和掃興:莫非這棵500年樹齡的老樹真的老了?抑或是累了,想休息一下?誰知到了秋天,本是枝葉凋零的季節,不想一夜之間竟冒出成千上萬的花骨朵。沒過幾天,又花開滿樹。院中的幾株大梨樹,也似乎在公開與大石榴樹“叫板”,盛開了一樹白花花的梨花。在中國古代,這種違反季節規律的事情,一向被視為“不祥之兆”。歷史上的1976年,對於中國人民來講,確實是極不平靜的一年:先是吉林隕石雨崩落,石破天驚;接着是人民的好總理周恩來、總司令朱德逝世。繼唐山大地震幾十萬人殞命之後,接着又是一代偉人毛澤東與世長辭,堪稱禍不單行。
楊永月與文章作者郭新平
楊永月與文章作者郭新平(6張)
那時,我已閲讀了家中大量古代藏書,知道“萬物有靈”的道理。心想:石榴樹雖系草木,但對人世間的興衰榮辱竟有如此強烈的反應!心中不禁一震,對石榴樹也就肅然起敬。後來,家裏人為古石榴樹修了圍欄,換了底肥,定時澆水剪枝……再後來,每到植樹季節,人們奉若神明般從大樹下分出小枝,移栽自家。這有靈的大石榴樹,一年又一年地繁衍開來,到底繁衍了多少小石榴樹,怕是難以統計了。因有這麼一段“大石榴”的傳奇故事,我對國畫石榴便情有獨鍾,對以“石榴”為題材的畫家楊永月更是“敬烏及屋”了。2000年夏,楊永月、李鴻禧兩位畫家在泰山畫院舉辦了別具特色、山東國畫界獨有的國畫石榴作品展,參觀者無不被其精湛的藝術、獨有的畫種所感染。我作為書畫評論家和收藏愛好者,自此成為畫家的摯友。這才有了“大石榴”與“十六大”的創意。中國共產黨第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前後,楊永月共為與會代表及黨和國家領導人創作國畫精品石榴禮品畫20多件,深受代表們歡迎和喜愛。古人言:畫如其人。楊永月先生生性豪放,待人熱情大方。他自青年時代開始創作,堪稱幾十年如一日。在美術領域,為加強個人修養,他多方涉獵,於美術理論、西畫、國畫、書法、篆刻等均有造詣。在所有畫種中,他最喜歡畫石榴,後逐漸定位,專攻石榴。在石榴畫創作中,他重視傳統畫法,潛心研究和學習國畫大師吳昌碩、齊白石張大千於希寧的石榴畫作。除在理論上潛心探求、揣摩,更重視“師法自然”,多次到棗莊萬畝石榴園寫生。經過多年的實踐、摸索,終於形成了的創作風格。他筆下的石榴,鮮活、豐滿、圓潤,給人以美的視覺享受。他筆下的石榴樹,古樸、莊重、沉凝,令人回味悠長。他的作品多次參加全國國畫大賽,被多家美術雜誌刊登,並流入日本、韓國、新加坡、台灣等國家和地區,國際友人親切地稱其為“中國第一石榴王”。
常言道:機遇只垂青於有準備的頭腦。又言:有才貨於帝王家。楊永月是有畫貨於“十六大”。以這樣高屋建瓴定位的國畫家,不成大名大家才怪。(文/郭新平) [1] 
楊永月 作品
參考資料
  • 1.    人物簡介轉載自《中華泰山兒女》中央編譯出版社2006年10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