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楊永信

(臨沂市第四人民醫院原副院長)

鎖定
楊永信,1962年6月出生於山東省臨沂市河東區,曾任臨沂市第四人民醫院副院長, [36]  臨沂市網絡成癮戒治中心(簡稱臨沂網戒中心)主任,本科學歷,學士學位,被稱為“全國戒網癮專家”。
1982年7月大專畢業於山東省沂水醫學專科學校臨牀醫學專業,後在臨沂市第四人民醫院(臨沂市精神衞生中心)工作,於2006年1月成立了由他擔任主任的“臨沂市第四人民醫院網絡成癮戒治中心”。2008年因中央電視台開始播出的劉明銀製作的7集電視紀錄片《戰網魔》成為一羣家長心目中的救世主。其使用電擊“治療”,同時它的某些“教育方式”被認為是對“病人”進行各種精神洗腦,此網戒中心被稱為是新時代的“集中營” [1]  ,而這種一邊“痛苦打擊”一邊給“光明出路”的做法,被認為頗似邪教,採用這樣極端的方式是對孩子的二次傷害。
很多網友對此反應強烈並對其大加諷刺,稱呼其“羊叫獸”“羊叔”“電擊狂人楊永信”“磁暴步兵楊永信”“雷霆薩滿楊永信”“十萬伏特楊永信”等等;而有些出院的“患者”則用了“地獄之行”“非人性”“喪心病狂”等批判性極強的詞語來形容那段經歷,一些盟友表示對自己的父母完全失去信任,睡覺時枕頭下藏刀;有的離家出走和家人基本斷絕聯繫,甚至徹底失蹤 [2]  。《科學》雜誌曾用“最臭名昭著”來形容楊永信。
2009年起逐漸淡出媒體視野,但是在2016年8月,一篇超過十萬閲讀量的文章在朋友圈傳播,將數年前曾以“電擊療法”戒網癮受到輿論關注的楊永信再次拉回公眾視線。 [3] 
中文名
楊永信
外文名
Yongxin-Yang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962年6月21日
畢業院校
山東醫學高等專科學校
畢業院校
濟寧醫學院
職    業
精神科醫生
出生地
山東省臨沂市河東區
代表作品
讓孩子告別網癮
戒治網癮重塑性格
用心戒網癮
主要爭議
電擊治療,高額收費,違規運營

楊永信人物經歷

1982.08~1992.04 臨沂市精神衞生中心住院醫師
1985.03~1986.04 山東省精神衞生中心進修醫師
1988.07~1999.04 臨沂市精神衞生中心病區主任
1992.04~2000.02 臨沂市精神衞生中心主治醫師
楊永信 楊永信
1999.04~2007.12 臨沂市精神衞生中心防治科副科長
2007.12~2008.04 臨沂市精神衞生中心防治科科長
2002.02~2008.02 臨沂市精神衞生中心副主任醫師
2003.12~2005.12 臨沂市精神衞生中心心理諮詢中心主任
臨沂市精神衞生中心心理康復病區主任
2006.01至今 臨沂市精神衞生中心網絡成癮戒治中心主任
臨沂市精神衞生中心性格缺陷矯治中心主任
臨沂市精神衞生中心青少年危險行為干預中心主任
臨沂市精神衞生中心問題家庭診療中心主任
2008.02~2010.12 臨沂市精神衞生中心主任醫師
2008.04 臨沂市精神衞生中心副院長 [36] 
2010.12 臨沂市精神衞生中心一級主任醫師

楊永信主要作品

楊永信論文

楊永信專利一覽,因未繳年費專利權終止
楊永信專利一覽,因未繳年費專利權終止(4張)
楊永信先後在國家級、省級等專業學術刊物發表論文50餘篇,如:《心身健康相關因素的調查分析》 [4]  《暗示性與個性的相關性研究》 [5]  《精神分裂症患者暗示性的性別差異》 [6]  《住院精神疾病患者暗示性與認知功能的相關性研究》 [7]  《家族性與散發性分裂症患者暗示性的對比分析》 [8]  《不同血型分裂症患者暗示性對比分析》 [9]  《網癮患者發病危險因素的Logistic多元逐步迴歸分析》 [10]  《用人性、制度、理念破解網絡成癮戒治管理難題》 [11]  《戒治網癮重塑性格的初步探索》 [12]  《網絡成癮綜合戒治的經驗體會》 [13]  《不同干預,治療方式對網絡成癮臨牀療效的對照研究》 [14]  《網絡成癮住院患者衝動、攻擊性人格特點及治療轉歸》 [15]  《網絡成癮的戒治》 [16]  《網絡遊戲成癮患者注意定向的行為學研究》 [17]  《癔症遺傳與環境因素的探討》 [18]  等。
1990年主持完成“精神分裂症陰陽性症狀影響因素及多元逐步迴歸分析”科研課題研究,經鑑定達省內領先水平;《心理、行為、家庭、藥物和綜合干預治療網癮的對照研究》獲2010年度臨沂市科技成果二等獎,經專家評審達國際先進水平;代表作有《讓孩子告別網癮》(獨著)、《戒治網癮重塑性格》(獨著)、《用心戒網癮》等。 [19] 

楊永信專利

楊永信從2004年到2008年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知識產權局申請了三種藥物專利,名稱分別為”治療網癮的藥物“、“治療網絡成癮所致精神障礙的藥物”與“治療抑鬱症的中藥藥物”,另有一種醫療器械專利,名稱為“精神病患者關節固定防護帶”。。但是楊永信並不具備職業藥師資格,在“職業藥師資格人員名單”中也未曾顯示與楊永信相關的信息。而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網站的查詢結果並未顯示楊永信的專利藥品。
截止到2014年,以上專利全部因未繳年費專利權終止。

楊永信主要事件

楊永信電擊治療

楊永信 楊永信
2006年1月,楊永信成立了由他擔任主任的“臨沂市第四人民醫院網絡成癮戒治中心”,2008年因中央電視台開始播出的劉明銀製作的7集電視紀錄片《戰網魔》成為一些家長心目中的救世主,並且用傳統的“屈打成招”的方式讓進入他戒網癮的孩子承認自己有網癮,不聽話就用電擊“治療”,並且被質疑其封閉式灌輸的行為是“病人”進行各種精神洗腦,其網戒中心被稱為是新時代的“集中營” [1]  ,而這種一邊“痛苦打擊”一邊給“光明出路”的做法,被認為頗似邪教,採用這樣極端的方式,是對孩子的二次傷害。

楊永信歪曲事實

楊永信於2006年1月,成立了由他擔任主任的“臨沂市第四人民醫院網絡成癮戒治中心”。
2008年7月3日晚8:20,中央電視台開始播出的7集電視紀錄片《戰網魔》第四集《誰把天才變成了魔獸》,內容主要是在對以《魔獸世界》為代表的網絡遊戲的抨擊時,有污衊歪曲的成分,該節目不顧事實,誣衊《魔獸世界》裏可以隨意殺人,偷盜,甚至將一段《流星蝴蝶劍》的片段當做《魔獸世界》的視頻。而《魔獸世界》遊戲裏從來不具備偷盜玩家物品的功能,並且該遊戲裝備是綁定的,殺死玩家根本不會得到任何裝備。 [20] 
隨即楊永信受到中國內外媒體和網民的廣泛關注並引發廣大網民的聲討,他和中央電視台《第一線》欄目組稱,他們的手機和電話就不斷接聽到辱罵、威脅、誹謗電話,網上百度貼吧於2008年7月4日也多了兩個以“楊永信”“誰把天才變成了魔獸”為吧名的貼吧。

楊永信治療資格

在法律層面上,醫院以及楊永信的網癮戒治機構是否有權收治網癮患者同樣存在爭議。由於網戒中心並沒有取得相應的資格批文, [21]  網戒中心能否獲得未成年人的監護權是個問題;對於成年“患者”,其法律問題則更難以規避。 [22]  其次網戒中心的患者每天都需要服用一定劑量的抗焦慮和抗抑鬱藥,有人提出質疑,但高志峯、李寧、劉炳倫等人的研究均證實服用抗焦慮藥和抗抑鬱藥能有效緩解網絡成癮的戒斷反應症狀和渴求上網的衝動或不安。
雖然衞生部專門召開的網癮診療專家討論會已將網癮納入精神病學的範疇,但是衞生部疾病預防控制局副局長孔靈芝在新聞發佈會上表示,網癮不能作為獨立的精神障礙診斷標準,楊永信的治療中心也因此同時遭到媒體的質疑。

楊永信高額收費

楊永信的臨沂網戒中心隸屬臨沂市第四人民醫院,央視《經濟半小時》欄目曝光楊永信的網戒中心入賬8100萬元。 [23]  將楊永信和他所創建的網戒中心以及整個網戒行業都被推到了輿論的風口浪尖上。
網戒中心的治療住宿費用每月在6000元左右,有網民批評其藉“治療網癮”之名,楊永信則表示臨沂市第四人民醫院網絡成癮戒治中心的所屬性質(非營利性全民所有制)依據山東省物價局、衞生廳、財政廳2000年聯合下發的《醫療機構收費項目及收費標準》收費,沒有高價牟利。

楊永信媒體曝光

最初,出現在主流媒體的報道多對楊永信表示讚揚,有的媒體發行紀錄片《戰網魔》和同名書籍進行宣傳,以及其他電視台及報刊報刊也刊發相應紀性報道。
但2009年4月起,媒體開始對楊的治療方式提出質疑。在其論壇被黑後,有媒體進行追蹤調查,其中信息時報刊登了《戒癮過程如在集中營受刑》等文章,而《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郭建龍得出的結論是,楊永信“其實就是摧毀孩子的抵抗心和自信心,讓其產生恐懼感,然後暫時屈服”,認為楊永信的手法類似傳銷。
2009年5月初《廣州日報》刊登文章《比網癮更可怕的是什麼》稱,《戰網魔》中的“網癮少女”武旭影其實已二十多歲,已經是心理學碩士,而無論從什麼角度,武都沒有所謂的“網癮”。若楊永信的中心是戒治網癮的,那他的中心根本沒有接受武旭影的邏輯基礎。文章質疑楊永信到底是在戒網癮還是在戒“不聽話”,並感嘆幫父母使孩子“聽話”的商機之巨大;2009年5月7日,中國青年報記者白雪、王燁捷在經濟特稿專欄發表了《一個網戒中心的生態系統》《戒網專家”電擊治療惹爭議》等文章,把楊永信和他所創建的臨沂網戒中心拉到了媒體的聚光燈下,一時間在媒體和網絡上引起了強烈爭議。 [21] 
對此,臨沂網戒中心“家委會”的家長們也發文反擊,聲稱此文嚴重失實,很多家長認為一般大眾根本無法理解網癮對他們家庭造成的傷害,他們通過簽訂協議認可了楊永信電擊和藥物治療的方式,甚至有家長主動要求對其孩子進行電擊治療。 [24] 

楊永信盟友反水

網友們除了批“網癮測試”不科學之外,更有媒體披露網絡成癮戒治中心有如“集中營”般,在裏面接受治療的時候苦不堪言。一匿名網友在4月初發表文章《集中營還是戒網所》,文章中提到,在該中心一般的治療療程有4個月,每個月的收費6000元。接受治療的人均以“盟友”相稱,除了交納固定的費用外,如果盟友在治療過程中出現各種違反治療中心紀律的問題,都會按照標準罰錢。“逃跑1次直接罰款2000”作者在文中説。另外,據文章介紹,盟友治療的第一步便是接受“治療的痛苦程度無法用語言描述”的“醒腦電休克治療”,部分盟友是因為不堪這類痛苦的治療才“虔誠地跪在母親面前,説了一堆我錯了我以後改之類的話”。在日後的日子裏,作者表示他們的自由受到極大的限制,“留下以後在前5天,所有行動都必須有人陪同,防止逃跑,5天后才可以單獨做事。但是僅限於病房附近,去不同的樓層也要多人陪同”。

楊永信涉嫌違法

中央電視台於 2009年05月12日的報道中披露,楊永信的網戒中心中,互稱“盟友”的被治療者們,年齡從13歲到30多歲,絕大部分都是被家長們哄騙或強迫送進網戒中心接受治療,媒體表示此種做法涉嫌非法限制人身自由。
楊永信網絡成癮戒治模式 楊永信網絡成癮戒治模式
在出院“盟友”的透露下,臨沂網戒中心實際上用的是一套結合了電擊、捆綁、限制人身自由、個人崇拜和洗腦等方法的“療法”。
接受治療的孩子絕大多數都是被強制送來的,他們被稱為“盟友”,每個盟友的房間都有該網戒中心的權力架構圖,頂端是“網戒中心主任”楊永信(中心稱其“楊叔”),再下面有兩個機構“家長同盟委員會”和“同盟班會”。
“家委會”和“班會”負責監督盟友,一旦某盟友“表現不好”,就會被“加圈”或“點現錢”。“加圈”指在盟友名字後畫一個圈,而累計5個圈就要接受一次電擊。
“點現錢”是電擊療法,在“入院盟友必讀”上寫着:“在這個大家庭裏,要杜絕一切社會上的不良習氣。我們最痛恨的就是"口是心非、表裏不一、言而無信、承而不諾、耍小聰明、出爾反爾、執迷不悟",違反任意一條就等於"觸電",要做物理治療,也稱"醒腦治療",俗稱"點現錢"。”
會被“點現錢”的行為共有86條,具體的如“7:30~17:30在小室掛衣服”、“點評課堂內私自調座位”、“忽悠家長想回家”、“吃巧克力”、“空腹吃藥”、“盟友未經許可坐楊叔椅子”和“上廁所鎖門”等,抽象須裁決的如“嚴重心態問題”、“執行力不足”、“挑戰楊叔模式”和“在點評課上帶有不接受情緒”等。
違反這86條中的任何一條,都要接受“相當疼”的電擊治療。而其治療方式是使用已經停產的抽搐型電痙攣非法設備 [25]  進行“低劑量電刺激治療網癮”,直到被叫停。
楊永信使用的DX-II型治療儀,儘管世界精神病協會精神病診斷與分類標準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在《小康》雜誌採訪中稱楊永信使用的DX-II項科研實際使用證明是安全有效的。 [26]  但是《新聞調查:網癮之戒》節目中經北京著名的精神病院北京安定醫院的專家證實有副作用並沒有生產許可證,被業內禁止使用。 [25] 
電擊治療這種治療方法引起了廣泛爭議,對於這一療法,很多網民認為不人道,是一種強制性手段,侵犯了孩子的人權,甚至觸犯了《未成年人保護法》。 [25] 
自2009年起,楊永信已改用符合衞生部標準的低頻脈衝治療儀。

楊永信疑似軟文

楊永信被許多媒體做過正面報道,有網民認為那不過是付費類廣告,和廣大的遊醫的營銷手法類似。楊永信在一些的報紙上登載的文章,疑似“廣大人民羣眾喜聞樂見的醫療廣告”,也就是以一種醫患探討的口氣推薦自己醫院,而這是在中國媒體每天都會出現的軟文廣告。但網戒中心的受益家長們對這一説法表現出極端的憤慨,認為這是沒有事實根據的無端猜疑,甚至是誹謗。 [27] 

楊永信毆打記者

電擊叫停之後,網戒中心的家長們多對記者表現得高度的提防。在大院子裏觀察孩子們軍訓時,採訪記者的一舉一動都受到了多名家長的“跟蹤”和關注。記者一般都會被請到諮詢室,確認身份之後會被驅趕,網戒中心的家長表示已經有記者捱了打。

楊永信叫停電擊

楊永信對其患者使用的電刺激治療,因安全性、有效性尚不確切,2009年7月8日,《衞生部辦公廳關於停止電刺激(或電休克)治療“網癮”技術臨牀應用的通知》稱,“專家一致認為,電刺激(或電休克)治療網癮技術的安全性、有效性尚不確切,國內外並無相關臨牀研究和循證醫學依據,暫不宜應用於臨牀。”從而停止(山東省衞生廳)轄區內有關醫療機構電刺激(或電休克)治療網癮技術的臨牀應用。並要求若開展科學研究,應按規定申報,經批准後須充分尊重受試者知情權和選擇權,不得收取相關費用。
在叫停電擊治療之後,從新聞評論到各大論壇再到百度貼吧,很多網友都在慶祝“勝利”。山東省臨沂市第四人民醫院業務副院長崔義才接受財經網採訪時表示在媒體質疑電刺激療法時,該院就停止了這一療法。但崔義才未透露楊永信和醫院是否受到了處罰。該院還在繼續接收戒網者治療。

楊永信全國抓捕

楊永信的治療中心通常由“熱心家長”組成的別動隊,被治療中的“盟友”認為是令人恐懼的存在。只要經得父母同意,他們就會迅速把人抓回臨沂,無論在中國的哪個角落。這種震懾如此有效,使出院的盟友們也會在很長時間內,繼續保持符合規定的樣子,即積極向上,聽話,舉止規範,不打遊戲不上網。但在確認再也不會回院後,那些孩子宣佈返院分享的一切都只是“表演” [28] 

楊永信電擊孕婦

受害者 受害者
網友“雷斯林”的一篇《楊永信,一個惡魔還在逍遙法外》的文章使得網上再掀“討楊”狂潮。這之後不少曾經經歷過臨沂網戒中心生活的玩家出面寫文訴説自己的遭遇。其中包括網友“未消逝的青春2015”講述的他在臨沂網戒中心的真實經歷。其中包括一名早戀並懷孕的少女,在點評課上被當眾羞辱謾罵之後,進行“強化治療”。治療後被家長帶着出去做了刮宮,之後的點評課上繼續給父母及楊永信下跪,但是楊永信則當眾煽動家長及“盟友“對”其進行人格侮辱和人身攻擊。在和以前離院的盟友交流中發現,懷孕仍然電擊的事情發生了不止一次。

楊永信對外溝通

楊永信在新浪同時註冊了兩個博客“快樂使者楊永信”和“網癮戒治專家楊永信”,同時還註冊了一個新浪微博。他的大部分網癮相關文章以及對新聞、媒體平台的負面報道的迴應、解釋都收錄在內,但是所有文章都不允許留言和評論。
2016年9月6日,隨着輿論爭議不斷變大,楊永信刪除了自己幾乎所有的博客文章。在那之前,他的博客有600多篇文章,從2008年開始,填滿了來自盟友們的懺悔書和感謝信,世界在那裏是另一種模樣,盟友們在照片裏展露幸福的微笑和悔過的淚水,不斷有喜報從離院家長處傳來。離院盟友返院分享,訴説改變之後的幸福,空氣中大愛流淌。
而“網戒中心”的盟友羣氣氛截然相反。沒人感恩,每當談到過去,羣裏就充滿着絕望和壓抑。有人曾做過多次返院分享,但聲稱那都是表演,在自己完全安全之後,他毫不猶豫的站出來“反水”。還有人説自己曾逼迫父母簽字證明自己放棄“長效機制”,否則就離家出走,後來才發現其實父母弄了個假的糊弄他 [2] 

楊永信涉嫌造假

楊永信所在的臨沂網戒中心自2013年起對一名無病少年三次診斷為雙相情感障礙,並對其進行強行抓捕和電擊治療,“患者”卻是在自行中斷“治療”後,經過全國知名的精神病診治醫院北醫六院2016年10月的診斷,證明並無這種徵象。才得知自己沒病的。他認為自己的父母一度被該網戒中心洗腦,並對此事提起訴訟 [29] 

楊永信遊戲角色

2016年9月23日,獨立遊戲《籬笆莊秘聞》在橙光上線,並登陸了Steam綠光。2017年5月11日,遊戲《黎明殺機》出了一款名為“瘋狂的火花”的DLC,有新角色年輕女孩鳳敏和殺手“醫生”及新地圖“萊理療養中心”。在這兩款遊戲中,玩家都扮演一位年輕女孩,在一棟陰森封閉的建築物中去獨自勇敢面對以楊永信為原型的瘋狂醫生。 [30] 
2023年1月9日,一款名為《飛越13號房》的遊戲在Steam平台發行,遊戲製作人表示,遊戲中角色“楊永恩”校長的原型為楊永信。 [35] 

楊永信人物評價

楊永信患者評價

事故隱患
一個病症的出現,尤其是精神類疾病的判定,要為它定性,就要經過一個長期而且需要眾多專家、學者考慮到社會道德承載能力,並在遵循國家相 關法律之下,才能被孕育而出。然而,楊永信推行的自己的這套理論,明明是漏洞百出,尖鋭問題避而不談,概念含糊其詞,舉證不足,並一再強調自己, 令人質疑其存在性能否作為一個科學理論去正常支持他的治療方法。更嚴重是,他認為進行心理干預來治療網絡成癮沒有任何效果,並否認心理學的許多著名理論,還有暗語攻擊《心理訪談》中曾出現過的眾多權威心理專家。
沉迷極權
一名為逃避電擊治療而離家出走的前“盟友”向媒體表示,楊永信痴迷於自己的極權世界,虐人成癮。孩子的家長被楊永信徹底洗腦,盲目崇拜。被“治療”的孩子在身體和心靈雙重打壓下,學會了偽裝和無條件順從 [31]  。他認為楊永信自己才是這個畸形教育體制下的病人。
無端收費
曾經歷過“電擊治療”的網友“未消逝的青春2015”發佈的文章《電擊下的少女和被毀掉的人生》講述了他在臨沂網戒中心的真實經歷,引起了廣泛的關注。隨後,微博用户“哇塞俠”(真實身份為臨沂網戒中心員工,楊永信的微博水軍之一。)對其進行了反駁和斥責,不過反而在無意間暴露了臨沂網戒中心的收費標準。
於是“未消逝的青春2015”於微博上曝光了臨沂網戒中心的收費賬單,認為楊永信和他的網癮戒療中心巧立名目強制收費。這筆無端收取的費用達到5000萬,被認為是與楊永信本人一直自稱的“清苦義行、不為錢財、只為蒼生”行為相違背。
目前,該網友已經在網友的幫助下逃離臨沂,其家人和女友的家庭均遭到了“臨沂戒網中心員工”和“家委會成員”的介入和盤問,並被威脅“抓回去重新接受治療”。
違規用藥
據一位出院盟友透露,臨沂網戒中心在沒有問診也沒有問卷的情況下認定他為“行為衝動障礙”,並開了精神科抗抑鬱藥物“鹽酸帕羅西汀片”“枸緣酸坦度螺酮膠囊”,要求,每天都大量吃,有專門老師檢查。除此之外,網戒中心還開了專門治療老年人記憶衰退的“茴拉西坦膠囊”等藥物和一些自制中藥,基本上所有的‘盟友’(患者)都會被認定為‘行為衝動障礙’,至少他們那一期都是這樣,儘管大家來這裏的原因不同,但所有人都被相同對待。中間會有護士簡單地量血壓和測體温,但沒有問診。大家都用一樣的藥,上一樣的課,只是不同年齡有細微的用量差別。”
該“盟友”認為,網戒中心開藥的原因可能是為了防止大家在極端環境下抑鬱。因為每天上課都必須以標準軍姿坐在教室裏,只坐在椅子的三分之一處,不能動不能晃,不能不記筆記,要求把筆記本放在腿上,只用一隻右手記,對很多人來説是一種折磨。

楊永信公眾評價

遭網友惡搞
對於楊永信和相關報道對網絡遊戲的批判,遊戲玩家反應強烈,甚至對其大加諷刺。網絡上常見人稱呼其“羊叫獸”、“羊叔”、等,有人制作了視頻對其進行惡搞。一款網頁遊戲《魔法火槍團》中還設計了敵方頭目“羊角獸”,擁有“微電流”技能,廣告上更直接聲稱“挑戰羊叫獸”,惡搞視頻短片《磁暴步兵楊永信之怒》在網上流傳之後,在一些娛樂類報道中楊永信又多了一個新的外號。
同時,流行網絡語言“何棄療”的主要誕生原因也是取材於楊永信的電擊治療,全文是”為什麼放棄治療“。
全球最大的中文社區百度貼吧近日發佈由吧友票選出的“2013年度網絡最流行十大熱詞”,“土豪”以77.7%的投票位居榜單第一。“我夥呆”與“何棄療”分別以68%與60.4%緊隨其後,分居第二、第三。剩下的七大熱詞分別是“快到碗裏來”、“不明覺厲”、“深藏功與名”、“漲姿勢”、“人艱不拆”、“元芳你怎麼看”以及“喜大普奔”。
其中“何棄療”的主要成因就是楊永信通過電擊療法治療網癮少年受到民眾指責,後來該療法便被要求停止使用,楊永信發出“為什麼要放棄治療”的疑問,如今網友用來嘲諷和自黑,以表達“你有病,快去治”的意思。 [32] 
逍遙法外
8月7日,一篇超過閲讀量的文章在朋友圈傳播,將數年前曾以“電擊療法”戒網癮受到輿論關注的楊永信再次拉回公眾視線。
作者雷斯林發現,在互聯網時代,微博認證為“臨沂市精神衞生中心主任醫師,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的楊永信依然在宣傳他的戒網癮事業。他表示,幾年前激進的“電擊療法”,給無數孩子留下無法消除的心理創傷,而至今沒有任何人為此負責。他認為楊永信一如既往地靠妖魔化網絡,不科學的治療方式收取鉅額治療費是在作惡
楊永信被熱議使“戒網癮”這個詞被重新審視。2008年左右網絡還是新興事物,“網癮”被部分民眾視為洪水猛獸,輿論對“電擊療法戒網癮”的評價譭譽參半,沒有定論。而到了自媒體時代,“網癮”已被鮮少提及,把網癮定位為精神類疾病的説法也不再被接受,而戒網癮行動卻仍在進行令自認為沉迷於朋友圈的網友感到不可思議 [3] 
虛假宣傳
有出院“盟友“走訪了””劉明銀所撰寫的以楊永信為主角的《戰網魔》一書中描寫的23個人物中的15位。結果令他相當震驚,實際情況與書裏所寫完全南轅北轍。書裏寫盟友對楊叔感恩戴德,事實上盟友恨之入骨;書裏寫盟友都是因為網癮成患才去接受治療,事實上許多孩子只是家庭矛盾的犧牲品。其中包括一個家委會成員對着媒體展示的,聲稱是自己兒子網癮犯了以後砍的刀疤,實際上是十幾年前跟人打架留下的舊傷。

楊永信違規使用儀器

面對外界對臨沂網戒中心療效的疑問,楊永信毫不諱言地表示主要是因為他使用了“電休克治療儀”,也就是説通過往孩子的太陽穴裏通電來“治療孩子”。經調查,楊永信所使用的電休克治療儀因治療方式過於激進沒拿到生產許可證,並且這種治療方式被認不適合用於心智正常的未成年人,並且和不傷害,不強迫,尊重人權等原則背道而馳。
在進行強迫性電擊“治療”前,楊永信都不會給孩子做任何身體檢查,直接開始電擊,電到孩子求饒,屈服,完全服從為止。

楊永信專家評價

探討網癮根源
2009年10月12日光明日報記者藺玉紅也對楊永信針對網癮形成問題的根源進行了採訪和探討,在訪談中,楊永信認為網癮形成的根源是性格缺陷,和痴迷賭博、買彩、吸煙、酗酒、打架、叛逆等各種青少年危險行為一樣,其問題的本質是先天或後天原因所形成的不良性格或不良認知觀念所造成的性格缺陷或偏離、父母養育方式不恰當、家庭環境惡劣、社會環境不良、各種心理應激事件等因素促使患者上網並不斷增加上網時間以致痴迷無法控制上網的衝動,將上網作為解脱生活痛苦、空虛或滿足一時快感的主要方式,並針對治療、預防進行了分析,最後表達了自己針對別人的看法表達了自己的態度。
監管缺失
對於楊永信近些年的做法,另一位被稱為戒網癮專家的華中師範大學的陶宏開教授他在微博上就聲討了楊永信。陶宏開表示,這些年來各地冒出各種戒網癮機構,打着心理治療的旗號誤導了很多家長和孩子,有的已經發生嚴重問題,這些情況一直被舉國上下的媒體披露,但主管部門卻缺乏主動作為,似乎是聽之任之,以至於楊永信等繼續傷害孩子,希望主管部門加強管理。而這次事件被戲稱為“網癮專家的內戰。”
缺乏科學依據
中國預防青少年犯罪研究會黨委書記操學誠表示,防止“網戒亂象”需要衞計委等部門在之後出台的相關治療規範中明確不能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權益。“對於一些網戒機構的所謂‘電擊’療法是不能容忍的,這不僅沒有充分的科學依據,也是對沉迷網絡的青少年的二次傷害。所以,對於網戒機構還應加強監管,如果發生傷害未成年人的行為,則應有相應的處罰機制 [33] 

楊永信社會影響

二次傷害
楊永信的“電擊治網癮”被很多出院的前盟友認為帶來了無法忘卻的痛苦,在網戒中心的經歷對他們的人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一部分曾經被他治療過的少年已經長大成之後大多數選擇封存過去,他們不願意對任何人提起這段往事,只有少部分人願意站出來發出聲音,有的充滿憤怒,有的試圖反思,有的只有淡漠和疲倦。
雖然楊永信自稱治癒率90%,並且擁有“長效機制”,但相當多的“盟友”在出院之後性格出現扭曲,有的對所有人包括親生父母都失去信任,睡覺時枕頭下藏刀;有的離家出走和家人基本斷絕聯繫,甚至徹底失蹤 [2] 
親情破碎
據受訪“盟友”介紹,為了把孩子騙來,父母們的理由千奇百怪。有親戚以帶孩子去臨沂吃東西為由的,有父親以去臨沂做生意讓孩子作陪為由的,不一而足。
他們認為,從用不道義的手段將孩子送入“網戒中心”開始,一個個家庭的親情紐帶隨着一次次電擊而扭曲、碎裂。網戒家庭的背後,是一個個家庭教育失敗的故事。而網戒中心在這個環節中被認為是父母們逃脱教育失敗責任的庇護所。各種痛苦讓未成年的孩子承擔。
儘管大部分受訪“盟友”不願再説起與父母間的關係,但在願意傾訴的受訪者所講述的故事中,父母控制慾強、缺少溝通、動輒打罵,往往是其家庭中共有的特點。困擾盟友們的不止是被改變的人生軌跡,還有伴隨多年、無法逃避的噩夢與恐懼。
有盟友對自己的父母完全失去信任,一些盟友表示如果以後父母老了,他會找人去陪護,以盡孝道。但他自己,不可能花更多的心思去關愛和照料他們了 [34]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