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楊樹花葉病

鎖定
楊樹花葉病是由楊樹花葉病毒(PMV)引起的、發生在楊樹的病害。受害葉片初生褪綠小點,進而變為不規則黃綠花斑,常沿小葉脈分佈,葉脈呈半透明狀,隨高温有隱症現象。有些楊樹無性系病葉發縐、變厚、變硬、變小,甚至畸形。有的葉脈和葉柄上有紫紅色壞死斑,病斑中心組織枯死。 [1] 
楊樹花葉病是一種世界性病害,凡種植楊樹的國家,幾乎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危害。在中國,1979年在北京發現楊樹花葉病;1981年6月在湖北湖南、北京等省有發生;1985年11月在湖北省公安縣見有典型的楊樹花葉病植株。該病為系統感染病害,發病後很難防治。 [3] 
楊樹花葉病的防治方法主要有加強苗木和插條的檢疫,嚴防病區種苗向無病區引種;選育抗病的品種,停止推廣某些感病的歐美雜交楊等。 [2]  [4] 
概述圖注:1.毛白楊病梢;2.沙蘭楊病葉 [4] 
中文名
楊樹花葉病
別    名
楊樹花葉病毒病
病    原
楊樹花葉病毒(PMV)
為害作物
楊樹
為害部位
葉片

楊樹花葉病病原特徵

楊樹花葉病病原為楊樹花葉病毒(簡稱PMV),屬香石竹潛隱病毒羣。病毒粒體為線形,長434~894納米,粗12~14納米,平均長717納米。該病毒在20℃下保毒期為2天,致死温度為80℃10分鐘。楊樹花葉病毒的穩定性測定:毒汁稀釋到1:1000倍以上時,接種寄主即失去致病作用,説明楊樹花葉病的病毒粒子含量較低。將楊樹花葉病毒汁接種在5科20種草木植物上,能引起5科14種植物感病。產生局部感染的有蔓陀羅、莧色黎、矮牽牛花,其症狀是葉片產生淺褐色枯斑,大小為0.2~0.5毫米,有的還產生皺縮。心葉煙、辣椒、西紅柿、蠶豆不感染。產生系統感染的有普通煙、三生煙、麥克西風煙、大豆、四季豆、菠菜、甜菜,其症狀是葉皺縮變小,局部失綠,呈現花斑或斑駁。在草本植物上接種後,潛育期為8~12天,15天內出現明顯症狀。 [1]  [3] 
此外,該病病原還包括煙草枯斑病毒(TNV)等多種病毒。 [1] 

楊樹花葉病為害症狀

楊樹花葉病 楊樹花葉病
楊樹花葉病主要為害楊樹的葉片,典型的花葉症狀在Ⅰ-69楊上表現明顯,葉片出現不規則黃色斑塊,嚴重時成塊變黑枯死。常見的其他楊樹品種則呈點狀褪綠。感病的Ⅰ-63則病株矮小,葉片變黃,分枝變形枯死。有的葉片變皺、變硬、變小,葉脈和葉柄上有壞死斑,嫩莖皮層可破裂,植株矮化。 [2] 

楊樹花葉病侵染循環

楊樹花葉病病毒可以通過嫁接傳染,林業生產中主要是隨帶毒插條傳播。已知楊樹花粉種子不帶病毒,楊黑毛蚜和桃蚜不傳病,菟絲子也不傳病,其他昆蟲是否傳病尚待進一步研究。 [2] 

楊樹花葉病流行規律

據觀察,用帶病的病株插條育苗,長出5片葉後,才有個別出現失綠斑塊;2年生苗則中部以上葉片,幾乎都表現為花葉,在春、秋季花葉或失綠斑塊明顯,夏天症狀潛隱。3年生以上的植株,花葉不明顯。雜交楊優良品種對花葉病可劃分為抗病、耐病、感病的等不同類型,中國引進的Ⅰ-214、健楊、Ⅰ-631(哈佛)、Ⅰ-69(勒克斯)、Ⅰ-72(翁特)等均為感病類型,沙蘭楊為輕度感病。 [2] 

楊樹花葉病防治方法

加強苗木和插條的檢疫,嚴防病區種苗向無病區引種。引進外來新品種時,可應用血清學方法實施口岸檢疫或引進新的抗病豐產品種如意大利的路易斯、阿凡梭、屈波楊等。選育抗病的品種,停止推廣某些感病的歐美雜交楊。在苗圃中及早剔除病株,可防止擴散傳播。噴灑0.3%硫酸鋅液可減輕其危害。 [2]  [4] 
參考資料
  • 1.    張素敏,劉春雨,徐少鋒.園林植物病害發生與防治[M].北京: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2014.09:276
  • 2.    孫小茹,郭芳,李留振.觀賞植物病害識別與防治[M].北京: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2017.08:267
  • 3.    向玉英.楊樹病害及其防治[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1987.11:50-51
  • 4.    楊有乾,李秀生.林木病蟲害防治[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1982.08: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