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楊梅草

鎖定
楊梅草又叫銀線草, [2]  金慄蘭科金慄蘭屬多年生草本。楊梅草根狀莖橫走,分枝;葉對生,紙質,寬橢圓形,邊緣有鋭鋸齒;穗狀花序單個,頂生,苞片通常不裂,腎形或卵花兩性,無花被,雄蕊條形,花後雄蕊脱落,子房卵形;核果倒卵形;花期4—5月,果期6—7月。
楊梅草分佈於中國秦嶺南北坡,生於海拔高的山坡或山谷腐殖土厚、疏鬆、陰濕而排水良好的雜木林下。 [3]  喜富腐植質濕消而排水良好的土壤,其繁殖方式為根莖。 [4] 
楊梅草主治風寒咳嗽,無名腫毒,皮膚瘙癢。外用可治毒蛇咬傷。 [5]  根狀莖可提取芳香油,鮮花極香,常用於燻茶葉,亦可作農藥。 [6] 
別    名
燈籠花分葉芹,假細辛,白毛七,查干-曹布得力格-查黑日麻
中文學名
楊梅草
拉丁學名
Chloranthus japonicus Siebold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亞    綱
木蘭亞綱
胡椒目
金粟蘭科
金粟蘭屬

楊梅草形態特徵

楊梅草 楊梅草
多年生草本,高20-50釐米。根狀莖多節,橫走,分枝,生有多數細長鬚根,有香氣。莖直立,單生或數個叢生,不分枝,幼時常帶紫色,後變綠色,無毛,具3-5節,節上小葉鱗片狀,膜質,三角形至廣卵形,長4-5毫米。葉對生,通常4片生於莖頂,成假輪生,柄長10-15毫米(幼葉柄長3-10毫米),葉片紙質,,寬橢圓形,邊緣有鋭鋸齒;長7-12釐米,寬4-7釐米(開花期葉長2-4釐米,寬1.5-2.5釐米)。基部廣楔形至楔形,頂端急尖,邊緣從基部約1/3處開始有齒牙狀鋸齒,齒尖有1腺體,近基部全緣,表面深綠色,背面色淡,兩面無毛,側脈6-8對,網脈明顯
穗狀花序單一,頂生,連總花梗長3-5釐米;腎形或卵花兩性,無花被,花白色,無花梗,苞片通常不裂,卵狀或寬三角狀;雄蕊3,條形,花後雄蕊脱落,藥隔基部連合,着生於於房中部外側,中央藥隔無花葯,兩側藥隔各有1枚1室的花葯,藥隔延伸成線形,長4-5毫米,水平伸展或向上彎,藥室在藥隔的基部;子房卵形,無花柱,柱頭平截。
核果歪倒卵形,長2.5-3毫米,具長1-1.5毫米的柄,成熟果褐色。花期4—5月,果期6—7月。 [1] 

楊梅草生長環境

楊梅草生於海拔高的山坡或山谷腐殖土厚、疏鬆、陰濕而排水良好的雜木林下。 [3] 

楊梅草分佈範圍

楊梅草分佈於中國秦嶺南北坡,分佈於中國黑龍江、吉林、河北、山西、山東、峽西、甘肅等省。朝鮮、日本也有分佈。

楊梅草生長習性

楊梅草喜富腐植質濕消而排水良好的土壤。 [4] 

楊梅草繁殖方法

楊梅草繁殖方式為根莖。 [4] 

楊梅草主要價值

楊梅草藥用價值

楊梅草主治風寒咳嗽,無名腫毒,皮膚瘙癢。外用可治毒蛇咬傷。 [5] 
【藥用部位】銀線草的全草。本植物的根莖(銀線草根)亦供藥用。本植物的根莖(銀線草根)亦供藥用。
【性味歸經】辛苦,温,有毒。①《安徽藥材》:“有劇毒。”②《廣西中藥志》:“味辛苦,性温。”入肺、心、肝三經 多年生草本植物
【功效分類】解表藥
【功效主治】散寒,祛風,行瘀,解毒。治風寒咳嗽,婦女經閉,瘙癢,跌打損傷,癰腫瘡癤。【用法用量】內服:煎湯,0.5-1錢:或浸酒。外用:搗敷。
【用藥忌宜】孕婦忌服。①《浙江民間草藥》:“多服會引起嘔吐。又服藥期間忌食糖及玉蜀黍。”②江西《中草藥學》:“大量服用會導致肝臟出血。孕婦絕對禁用。”
【藥材鑑定】①《唐本草》:“(鬼督郵)苗惟一莖,葉生莖端若傘,根如牛膝而細黑,所在有之。有必叢生。今人以徐長卿代之,非也。”②《蜀本草》:“徐長卿、亦箭之類,亦一名為鬼督郵,但主治不同,宜審用也。又《圖經》雲,莖似細箭蓒,高二尺已下,葉生莖端,狀傘蓋,根橫而不生須,花生葉心,黃白色。二月、八月採根,所在皆有。”
【古籍考證】①《植物名實圖考》:治風損跌打,無名腫毒。②《福建民間草藥》:散瘀活血,清熱解毒。③《中國藥植圖鑑》:治婦女經水不通。④江西《中草藥學》:殺蟲,祛風寒,行血破瘀,止咳化痰。
【化學成分】含黃酮甙、酚類、氨基酸、糖類。
【相關選方】①治跌打外傷:鮮銀線草葉一握,洗淨,加紅酒搗爛,搓擦或敷傷處。(《福建民間草藥》)②治蛇咬傷:鮮銀線草葉三至五片,加些雄黃搗爛,貼在傷處。(《福建民間草藥》)③治癰腫瘡癤:銀線草二錢,煎服。(江西《中草藥學》)④治乳結:四葉金、蘆根。上二味,加紅糖搗敷患處。(福州台江區《驗方彙集》)⑤治皮膚瘙癢症:銀線草煎水洗。(江西《中草藥學》)
【參考出處】《福建民間草藥》,《植物名實圖考》,《中國藥植圖鑑》,《中草藥學》
【功效分類】解表藥
關鍵詞】散寒、祛風、行瘀、解毒、風寒咳嗽、婦女經閉、瘙癢、跌打損傷、癰腫瘡癤。

楊梅草經濟價值

楊梅草根狀莖可提取芳香油,鮮花極香,常用於燻茶葉,亦可作農藥。 [6] 
參考資料
  • 1.    銀線草  .中國植物物種信息數據庫[引用日期2013-09-27]
  • 2.    路金才主編,中草藥識別手冊 東北地區,人民軍醫出版社,2012.05,第232頁
  • 3.    劉文哲主編,中國秦嶺經濟植物圖鑑 下,世界圖書出版西安有限公司,2019.01,第388頁
  • 4.    湖南中醫藥研究所編,湖南藥物志 第1輯,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1962.04,第759頁
  • 5.    南京中醫藥大學編著,中藥大辭典 第2版 下,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14.06,第2626頁
  • 6.    王齊瑞,張琳主編,黃柏山野生草本植物圖鑑,黃河水利出版社,2015.07,第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