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楊梅岡村

鎖定
楊梅岡村,位於龍崗街道西北部,距街道辦事處約5千米。與仙人嶺村、格水村、羅卜壩村、田祖上村相鄰。始建於清代,賴姓先祖遷此而形成。因村落周邊地形較高,一條小河從村中間流過,且河兩邊種滿楊梅樹,故取名楊梅岡村。
中文名
楊梅岡村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廣東省深圳市龍崗區龍崗街道龍崗社區
地理位置
龍崗街道西北部
清朝,屬歸善縣。1912年,屬惠陽縣。1949年10月,屬惠陽縣第二區;1951年11月,屬第三區;1957年12月,屬龍崗鄉;1958年11月,屬寶安縣龍崗公社;1979年1月,屬深圳市龍崗區龍崗公社;1981年10月,屬深圳市寶安縣龍崗公社;1983年7月,屬龍崗區;1986年10月,屬龍崗鎮;1993年1月,屬深圳市龍崗區龍崗鎮;2004年,屬龍崗街道龍崗社區。
世居村民主要有賴姓、曾姓、劉姓。第一大姓為賴姓,早年從河南遷移到福建;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從福建汀州府永定縣湯湖村遷移至廣東惠州府長樂縣鯉魚崗鶴然鄉;輾轉於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從龍崗陂頭肚村遷移至此地。第二大姓為曾姓,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從山東西部遷移至今廣東梅州;輾轉於民國時期從龍崗務地埔遷移至此地。第三大姓為劉姓,宋朝從福建、河南遷移至廣東興寧、長樂(今五華);清代遷移至此地。2015年末,户籍人口653人,其中男性298人,女性355人;80歲以上38人,最年長者101歲(女);實際在村人口400人。非户籍外來人口6800人。祖籍該村的香港同胞150人。祖籍該村的華人華僑500人,主要分佈在馬來西亞、法國。世居村民為漢族,客家民系,使用客家方言。
傳統經濟以農業生產為主,種植水稻、甘蔗、番薯、花生、龍眼、荔枝等。20世紀80年代初期,引進企業,集體經濟逐步轉型。1994年4月,成立經濟合作社,以股份形式發展經濟,並制定股份制章程;1995年6月,建成楊梅岡工業區;2005年10月,啓用楊梅岡居民小組辦公大樓。現集體經濟以工商業、物業管理、廠房出租為主,村民以私宅出租、務工為主。村民主要收入來源為村集體經濟分紅、房屋出租、商業經營、工資性收入、財產性收入等。村內有樹齡110年的楊桃樹1棵。傳統節慶食品有春節的油豆腐、蠔豉、大盆菜、年糕、蝦米精絲、糖環、煎堆、圓籠粄,清明或端午節的艾粄、清明粄、粽子、雞屎藤結,十月朝的餈粑、糯米餈,冬至的蘿蔔粄、印粄、蘿蔔茶果,婚慶的喜粄;平日食用的特色食品有綠豆餅、雲片糕、米果、米餅、釀苦瓜、粄頭等。特色農產品有楊梅、妃子笑荔枝、儲良龍眼。新生路、錦安路、鹽龍大道、福寧路在楊梅岡村內相互交叉,整體形狀如同“井”字。20世紀80年代通自來水、通電、通電話,2002年通互聯網,2009年實現村道水泥硬底化。村內有黨員活動室、星光老人之家、安貞公園、文體公園、籃球場等。
村中保留有《楊梅岡曾氏族譜》,清光緒十七年(1891年)編修,其中收錄有“曾氏家規”“曾氏宗聖祖訓”“祖訓十則”等。《村規民約》於1997年7月制定。傳統民居為客家民居,現存6座。保存較好的圍屋有安貞世居、梅岡世居,均建於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安貞世居位於錦安路7號,正門額上刻有“安貞世居”四個隸書大字,佔地面積1778平方米;正面圍牆內有後來加建的單坡瓦面的平房,裏面佈局為成排的房屋。梅岡世居位於錦西三路1號,正面朝北偏東25度,面闊67.5米,進深63.2米,佔地面積4266平方米,為三兩橫加外圍、倒座佈局,前有月池、禾秤,月池寬67.5米;正面開三門,左右兩門已堵,正門為拱門,門額石匾書“梅岡世居”四字;祠堂為三堂五開間,穿鬥式和抬梁式相結合樑架;除兩個角樓當時未完工外,其餘5個角樓保存完整,平面呈長方形,高3層,歇山頂,磐形背,各層有射擊孔,第三層開兩門;各角樓間有走馬廊相連,因前圍完工,可與之相通,兩側圍屋因財力問題未及建成,因而無法相通。梅岡世居原設計為三堂、二橫、一倒座、一圍樓、六角樓的圍屋、賴姓族人在修建時不斷提高它的防禦功能。但由於種種原因,工程未能按原設計完成,僅東南角建成了角樓和望樓,其他方向的角樓未建成。
斗方梅岡世居建於民國時期。正門朝南偏西10度,面闊21米,進深約10米,佔地面積210平方米;正面開有兩門,門額上分別書“梅岡世居”“福祿禎祥”;為三間兩廊佈局,帶閣樓,角樓位於東北角,高5層,平面呈長方形,平頂,四面開窗,頂層有橫條形射擊孔。現主體結構基本保存原貌,但局部構件風化及人為破壞較嚴重,部分浮雕仍清晰,壁畫已脱落。
該村還存有其他角樓、住宅式碉樓、望樓等,均建於清末。每年春節前,村民舉行新年聯誼,一起吃大盆菜團圓飯。 [1] 
參考資料
  • 1.    深圳市史志辦公室. 深圳村落概覽 第2輯 5 龍崗卷. 廣州: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 2020.463-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