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楊柳村古建築羣

鎖定
楊柳村古建築羣,位於江蘇省南京市江寧區龍都鄉楊柳村,距龍都鎮約3千米,距南京城約40千米,是清朝時期的古建築遺存。 [2]  [6] 
楊柳村古建築羣近半數為朱氏歷代子孫所建,始建於明代晚期,多建於清代中葉。楊柳村古建築羣村舍大都依山傍水而築,背依馬場山;前臨碧波盪漾的楊柳湖,富有濃郁的江南水鄉特色。楊柳村古建築羣,繼承了中國古代的建築傳統,並有所創造和發展,雕磚石門樓、青石鋪路是其特點之一。現石板路存40餘米。建築羣結構周密嚴謹,均為座北朝南的多進穿堂式高牆深院。一般為三進、四進、五進,最多的“翼聖堂”是“七進,十八道門檻”。其規模格局大體保存傳統風格,在中軸線上建門廳、轎廳及住房,並在左右縱軸線上,佈置有客廳、書房、次要住房和廚房、雜屋等做法,成為中、左、右三組縱列的院落羣體。後部住房大都為二層建築,樓上宛轉相通,它和江南其它地方的建築結構基本相似,但又有其獨到之處。一般採用穿鬥式木構架或鬥式與抬梁式的混合結構。楊柳村古建築羣,是南京地區已發現的保存較為完整、建築面積最大的古民居建築羣。它的留存對研究南京地區民居建築史具有較高的參考價值。 [2]  [5-6] 
2013年5月,楊柳村古建築羣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中文名
楊柳村古建築羣
地理位置
江蘇省南京市江寧區龍都鄉楊柳村
所處時代
清朝
保護級別
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編    號
7-0969-3-267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楊柳村古建築羣歷史沿革

楊柳村古建築羣近半數為朱氏歷代子孫所建,始建於明代晚期,多建於清代中葉。 [7]  [9] 
楊柳村古建築羣禮和堂、思承堂、樹德堂由朱侯昌於清乾隆年間出資建造。解放初期,“三堂上”分別有朱、何、郭三姓大户居住。隨後這三户被安置它處,“三堂上”被收為公產。1950年~1954年,海軍第二醫院遷址於此。1954~1958年,秣陵中學辦學於此。1958年到90年代初,“三堂上”一直為龍都中學校舍,此後“三堂上”雖作為文物保護單位專門保護,但是仍舊有不少單位相繼住於此。2002年,由江寧區文化局負責管理和修繕。2001年,由江寧區政府斥資千餘萬元,歷時4年修繕一新。 [9] 
2007年~2008年,政府投資1100多萬元對楊柳村古建築羣禮和堂、思承堂、樹德堂進行第一期修繕。2011年底,作為南京市江寧區民俗博物館和南京市江寧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 [5]  [9] 
2013年以來,南京市政府對楊柳村外圍的52户房屋外部出新和改造,建設有長約2.5千米、寬約7米的楊柳湖環線遊道,長約7千米、寬約3米的國際標準的自行車賽道。同時購置污水處理設備以對環境進行改造。釣場、賽道已陸續投入使用,民俗戲展演、古村風貌街及花燈會場也初具規模,並逐步對遊人開放。 [10] 

楊柳村古建築羣建築格局

楊柳村古建築羣
楊柳村古建築羣(2張)
楊柳村古建築羣地處秦淮河平原,整個村子為一東西長,南北窄的狹長村落。村舍大都依山傍水而築,背依馬場山;前臨碧波盪漾的楊柳湖,富有濃郁的江南水鄉特色。楊柳村古建築羣,繼承了中國古代的建築傳統,並有所創造和發展,雕磚石門樓、青石鋪路是其特點之一。1982年文物普查時,保存比較完整的有17個,共37進、366間房屋,佔地面積約11160平方米。原宅與宅、院與院之間均有門或青石板路相通,繞村一週,腳不沾泥,鞋不濕水。現石板路存40餘米。建築羣結構周密嚴謹,均為座北朝南的多進穿堂式高牆深院。一般為三進、四進、五進,最多的“翼聖堂”是“七進,十八道門檻”。其規模格局大體保存傳統風格,在中軸線上建門廳、轎廳及住房,並在左右縱軸線上,佈置有客廳、書房、次要住房和廚房、雜屋等做法,成為中、左、右三組縱列的院落羣體。後部住房大都為二層建築,樓上宛轉相通,它和江南其它地方的建築結構基本相似,但又有其獨到之處。一般採用穿鬥式木構架或鬥式與抬梁式的混合結構。外圍砌較薄的空鬥牆。廳堂內部根據不同需要,用隔扇、屏門等自由分隔,上部天花除採用“望磚”之外,還做成各種形式的“軒”,精巧美觀,富於變化。並在樑架上飾有精美的圖案雕刻,樑棟均不施彩繪,素雅明淨。在各個羣體之間,有前後相通的“備弄”(即通道或夾道),既可起防火作用,又便於巡邏。有的宅院後面還設有“更樓”。 [2]  [6] 

楊柳村古建築羣主要建築

門樓
門樓 門樓
楊柳村古建築羣每院均有一高大的門樓,上有人物、花卉、禽獸等圖案,門額上鐫刻楷書磚雕,如“旋馬遺規”“遵循韋訓”等。門樓後為正堂,均有吉祥古雅的堂名,如“安樂堂”“樹德堂”“恩承堂”“翼善堂”等,以匾額懸於正堂上。 [3] 
翼聖堂
翼聖堂 翼聖堂
楊柳村古建築羣“翼聖堂”是七進,十八道門檻,在中軸線上建門廳、轎廳及主要住房。在左右縱軸線上有客房、書房、次要住房和廚房雜屋。後部分住房大多為二層建築,樓宇之間宛轉相通。廳堂內部根據不同需要,用隔扇、屏風等自由分隔。上部天花除採用“望磚”外,還做成各種各樣的“軒”。 [4] 
禮和堂、思承堂、樹德堂
楊柳村古建築羣保存比較完整的一組建築是村西頭的禮和堂、思承堂、樹德堂,民間稱“三堂上”。三座堂東西並列、相互穿通,外有高牆。禮和堂和思承堂均為3進各37間房,樹德堂在西邊,為4進41間房,佔地總面積約為2690平方米。每堂高大門樓保存較好。 [5]  [9] 

楊柳村古建築羣文物遺存

雕刻 雕刻
楊柳村古建築羣多為雕樑畫棟,在樑架上雕刻着各種花卉圖案與歷史故事圖案,如“三顧茅廬”“孟姜女”等。花窗的格局較別緻,多為青磚磨砌成的幾何圖形,有圓形、正方形、長方形等。室內門為格扇、屏門,雕有各式圖案,構圖奇特,變化多端;楊柳村古建築羣採用楷書磚雕拱額,上雕“旋馬遺規”“緩步凝思”“行仁履義”等四字修身、治家格言。磚雕門樓磨磚對縫,雕工精細。堂屋正脊採用荷花形狀的“腰花”裝飾,兩端塑一對蝙蝠,或陶製的鴟吻,也有的在正脊中央塑“獨佔鰲頭”,以示文采出眾。溝頭和滴水印有“福、祿、壽”吉祥圖案。 [7-8] 

楊柳村古建築羣主要展覽

江寧區民俗博物館
江寧區民俗博物館 江寧區民俗博物館
江寧區民俗博物館坐落於楊柳村古建築羣內,於2011年底正式對外開放。博物館佔地面積約5500平方米,展陳面積約3000平方米。除了展示江寧民俗文化、非遺文化外,還將歷史故事予以展現,期以展示其文化底藴。 [10] 

楊柳村古建築羣文物價值

楊柳村古建築羣,是南京地區已發現的保存較為完整、建築面積最大的古民居建築羣。它的留存對研究南京地區民居建築史具有較高的參考價值。 [5] 

楊柳村古建築羣保護措施

遺址碑 遺址碑
2013年5月,楊柳村古建築羣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楊柳村古建築羣旅遊信息

楊柳村古建築羣地理位置

楊柳村古建築羣位於江蘇省南京市江寧區龍都鄉楊柳村。 [2] 

楊柳村古建築羣交通信息

自駕:自江蘇省南京市江寧區人民政府開車前往楊柳村古建築羣,路程約15.8千米,用時約33分鐘。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