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楊曙光

(隨州供電公司綜合服務中心綜合室主管)

鎖定
楊曙光,男,49歲,中共黨員,國網湖北省電力有限公司隨州供電公司綜合服務中心綜合室主管、廣水市太平鎮貓子湖村駐村第一書記。他五年如一日,雖為“外鄉人”,憂心“本村事”。他與駐村隊員籌集80多萬元,建起了近500平米黨員羣眾服務中心;幫助村建設通組公路6.6公里,解決村民出行難;積極爭取供電公司投入505萬元改造電網,電量增幅達216%;整修堰塘,安裝路燈,改造危房,建起光伏電站。2019年貓子湖村實現整村脱貧摘帽。 [1] 
2021年3月,被評為敬業奉獻“中國好人榜”; [1] 
中文名
楊曙光
職    務
綜合服務中心綜合室主管
就職企業
國網湖北省電力有限公司隨州供電公司
政治面貌
中共黨員
主要事蹟
新冠疫情來襲,他駐村堅守60天,入户登記、宣傳防疫、採購物資,守護了一方平安;全力推動復工復產,通過網絡直播帶貨,在不到一個月時間裏,將受疫情影響滯銷的4500斤大蒜全部賣空。
《中國扶貧》雜誌先後兩次報道楊曙光扶貧事蹟,新華社客户端、人民日報客户端、學習強國、《湖北日報》等媒體多次報道他的事蹟。楊曙光先後被授予國家電網有限公司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功勳個人、國家電網有限公司優秀共產黨員、國家電網有限公司勞動模範、荊楚楷模、湖北省政府國資委黨委“優秀共產黨員”、隨州市“第六屆道德模範”、“隨州楷模”、國網湖北省電力有限公司“勞動模範”等榮譽稱號。
不忘軍人本色,傾心紮根貧困村
1986年,楊曙光入伍參軍。在部隊,他從新兵訓練中的業務尖子成長為班長,受到兩次嘉獎,並在部隊光榮加入中國共產黨。1990年,他復員到地方。
2015年起,楊曙光被組織選派到貓子湖村開展扶貧工作。村裏條件艱苦,沒有自來水,就在山上做了個蓄水池,用管子把山溝水引下來。水是渾濁的,他笑言這是純天然山泉。沒有地方住,村裏找到一處廢棄的舊平房,他簡單收拾下就住進去。農村夏季蚊蟲多,冬季温度低,風裏來雨裏去,他説這點苦不算什麼,當過兵的人沒有什麼苦是吃不了的。
2018年,考慮到村裏工作條件艱苦,組織安排對所有的工作隊員進行輪換。單位領導找楊曙光談話,徵詢他的意見。他説,還是我留在村裏吧!一是,所在部門很多女同志家有孩子,如果去駐村就無法照顧家庭;二是,村裏的集體產業剛剛起步,還有很多貧困户未脱貧,而他對村裏情況熟,換了人就會影響工作的連續性。就這樣,楊曙光繼續留在了村裏,和另兩個單位的新隊員組成了新一屆扶貧工作隊。
貓子湖村由原青山村和綠水村合併而成,面積二十五平方公里,屬於丘陵地貌,土地貧瘠,是廣水市重點貧困村。過去,羣眾調侃該村“青山山不綠、綠水水不清,南北十五里、落雨路難行”。全村共有127户貧困户共378名貧困人口,楊曙光和駐村隊員們深入全村22個自然灣走訪瞭解真實情況,逐表逐項核實完善建檔立卡資料,深入分析致貧原因、貧困程度,脱貧難易等,研究提出幫扶措施,制定適合其自身發展的幫扶計劃。
全力駐村幫扶,“三真”書記贏民心
和楊曙光一起開展駐村幫扶的,還有工作隊隊員王文龍和儲黎明,他們分別來自隨州市交通局和民防辦。
並肩戰鬥的日子,讓王文龍對楊曙光多了份真切的感受。在大家眼裏,楊曙光就是“三真”書記:真心愛學習、真情去幫扶,真正在行動。中央高度重視精準脱貧工作,楊曙光常常帶着工作隊員一起學習扶貧政策,交流扶貧經驗,把黨的惠民政策,落實到貓子湖村。村容村貌變得乾淨整潔,村集體產業有了新的起色,村民文化生活得到提升。
工作隊剛到村裏時,村集體沒有收入,村民們心氣也不順,經常有上訪的情況。楊曙光和隊員們一起商量,得首先幫村裏建立穩定的集體收入。瞅着村裏的日照時間長,楊曙光尋思着可以建個小型光伏電站。他和隊員們一起商量、考察學習相關資料,結合村裏的實際情況,大家分頭向各單位作了專題彙報。
在楊曙光的溝通協調下,2015年12月,三家幫扶單位共同出資的100千瓦光伏電站正式併網發電。目前,光伏電站累計收入已達50.2萬元。從此,村裏有了穩定的收入。工作隊又指導村“兩委”用集體收入,發展特色養殖、完善基礎設施建設、特困救助。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