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楊時墓

鎖定
楊時墓位於福建省將樂縣城南郊的烏石山麓,墓地面南背北,寬3米,進深3.5米,入口處立兩尊石獅,墓碑刻有“宋龜山文靖楊先生墓”字樣,為明成化六年(1470年)巡按御史滕昭師所書。1986年初,省文化局、縣政府撥款5.3萬元進行修聾。墓前建牌樓一座,古雅雄偉,樓前匾題“倡道東南”,後匾"程氏正宗”。
中文名
楊時墓
地理位置
福建省將樂縣城南郊的烏石山麓
將樂水南烏石山,雲氣氤氲,山麓秀木成林。隆然現出一座古墓,莊嚴,肅穆,深邃。這裏長眠着宋代著名理學家楊龜山先生。
《楊時年譜》載:宋紹興五年(1134)3月15日,楊時為了替自己找一塊墓址,“與諸友相地於鋪州之南山”。《 宏農楊氏族譜》記載:時公,卒於大宋高宗紹興五年乙卯歲四月二十日辰時,享壽八十有三,葬於鋪州水南烏石山,蓮葉蓋龜形,坐南向北。可見此墓為先生自選墓。為何“坐南向北”呢?先生自選的結果、理想的朝向――始終望着北方。家鄉在北方,老師在北方,朝廷在北方。這不就是先生一生為人的最簡潔的總結和表白麼?
明嘉靖《延平府志》記載:楊時墓,宋胡安國撰墓誌銘。成化六年,復建神道坊及享亭。弘治六年,知縣陳大經渴祭,還買田出租,以備歲時祭掃。七年,增建享堂三間,左右兩廊及泡福之所,繚以牆垣。
據楊時三十一代孫楊桃芳老人所言:“每年春秋兩祭,各地龜山公後裔帶着族譜和供品,長途跋涉來祭墓。我是最後一個接管祭田者,每年接待來自南平、閩縣、邵武、明溪、寧化,以及廣東省的族親,大約有數百人之多。”其場面甚為壯觀。1985年10月,福建省人民政府將此墓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先後兩次撥款修葺。整座墓壟保存着明代的原貌。墓面寬3米,進深3 . 5米;墓坪寬5米,進深8米;墓體總長27米。由墓坪和墓丘組成的墓體呈馬蹄形,墓丘前正中安放的以“將樂石”製作的孤頂長方體墓碑,是明朝憲宗成化六年,即公元1470年朝廷重修墳墓時豎立的。這塊高105釐米、寬56釐米、厚6釐米的墓碑完好無損,碑面中央陰刻豎寫的“宋龜山文靖楊先生神墓”。該碑文為明成化六年巡按御史滕貽所書,工整遒勁的楷書大寫,依然清晰如初。墓前立有石鑿而成的香案和以花崗石板雕刻的文房四寶。墓坪下由宋磚砌成32級台階。入口處兩側雄踞兩尊石獅。墓前方有一座明代風格的重檐歇山式牌樓,上方掛着“程氏正宗”、“倡道東南”的匾額。牌樓高6.4米,雙層樓頂,翹角騰躍,如蒼鷹展翼。
總之,整座神墓融會古今,歷久彌新,宏偉壯觀。既與山體相依偎,又能鳥瞰蜿蜒而去的清澈的金溪。雲山蒼蒼,溪水泱泱,留此勝蹟,無限風光。每年的春秋佳日,拜渴者絡繹不絕,大家無不感到:先生之風,山高水長。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