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楊敬濤

(季羨林國際文化書院研究員)

鎖定
楊樹即楊敬濤,1970年生,山東濟南市人。楊樹美育法創始者、 獨立文史藝術學者;季羨林國際文化書院研究員、季羨林國際文化書院書畫委員、書畫家;中國青少年發展中心專家組特聘專家、美國職業攝影師協會會員、國際哈佛搖籃幼教機構教育顧問;各大院校藝術學院藝術系客座教授。
中文名
楊敬濤
別    名
楊樹
國    籍
中國
民    族
回族
職    業
教師、攝影家、書畫家
代表作品
《十七時零七分》《媽媽,我是從哪裏來的》《我的夢,中國夢》

楊敬濤早年經歷

1996年做攝影記者,開始從事兒童教育和新聞攝影工作,轉而從事紀實攝影專題的報道,1997年開始,登上大學講堂,開始從事書法、攝影以及藝術史論教育,自2003年後,全力關注當代中國家庭和教育問題至今,並用視覺語言對教育的思考和觀點進行闡述與展示。其自幼蒙家學親近筆墨,後受教於蔣維崧、魏啓後、陳梗橋、於太昌、王炳龍、戴丕昌諸先生,接受系統的書法與攝影專業學習,數十年如一日,潛心創作,甘於淡泊,不斷探索中國傳統書畫藝術各種可能性,藝術水平日臻成熟,在書、畫、攝影、文學等方面,均有心得。 [1] 

楊敬濤社會活動

2010年8月,為紀念季羨林先生誕辰百年,“本來”楊樹專題書法展在山東濟南趵突泉公園萬竹園開幕,受到社會各家與專家的一致好評。
2012年5月,為紀念“中韓建交二十週年”,在韓國全羅北道舉辦“中韓書法文化交流——楊樹特別周”活動,受到韓國各界的讚譽與推崇。
2013年1月,應山東省第二屆茶文化節組委會邀請,在濟南市委黨校舉辦“走近孔子——楊樹茶文化書畫作品展”,受到社會各界高度評價,並榮獲由世界孔子協會頒發的“孔子文化貢獻獎”。 [2] 
2013教育援川6.1汶川行”公益活動:在廣東省“幸福廣東”主題活動組織委員會的支持下,中國青少年發展中心專家組特聘專家、新華社、《法制日報》《民族畫報》簽約攝影家、山東大學客座教授、季羨林國際文化研究院書畫委員會副主任、著名書畫家楊樹教授,作為組委會顧問及特邀嘉賓,參加了教育援川6.1汶川行”公益活動。楊樹教授先後參觀、走訪了汶川、映秀、水磨三地,在四天活動中,先後走訪、參觀了汶川中學、映秀鎮小學、映秀鎮幼兒園、水磨八一學校等中小學,為各校進行主題演講併為各校題寫校名。尤其在汶川中學,楊樹教授為高一同學作“民族魂,中國夢,我的夢”的精彩演講。楊教授從自己成長經歷告訴孩子們少年無夢,則民族無夢;教育無夢,則國家無夢。要把個人夢想與國家民族夢想相結合,青年人要“靜靜坐、慢慢等”。 [3] 
2013年6月9日,山東實驗小學“家長講壇”開講。 [4] 
2013年7月,被授予“中央國家機關廉政文化建設藝術特別貢獻獎”。
2013年8月,由世界孔子協會——山東省茶文化協會共同創建“楊樹藝術館”在山東濟南開幕,館藏楊樹書畫作品七十二幅。 [1] 
2013年10月29日,向春暉小學“全國首家孔子茶道蒙學館”捐贈書畫作品。 [5] 
2014年5月始,濟南日報為楊樹開闢《茶道與書道》文化專欄 [5-6] 
2014年8月7日,書畫家楊樹捐手書《心經》長卷 [7] 
2015年4月2日,《與爸爸面對面,探討幼兒性格培養》 [8] 
2015年4月15日,廣州青宮等舉辦“楊樹教授與大家面對面談父教”講座 [9] 
[9]  4月15日,“仰望生命——‘壞爸爸’楊樹教授與大家面對面談父教”全國巡迴講座·廣州站在廣州青宮舉行,吸引了不少家長帶着孩子前往聆聽。本次講座主講者、著名教育家楊樹教授是“楊樹美育法”的創始者。青宮副主任翟芸稚在講座上向楊教授頒授“廣州市志願藝術團榮譽顧問”證書。
講座上,楊樹教授站在生命的高度,結合自身豐富的經歷,通過新婚篇、懷孕篇、分娩篇等結構線索,以及在場作為助理的兒子“蓮蓬”這一鮮活例子,以深入淺出的方式和幽默風趣的語言,向爸爸媽媽們講述他的生命觀、生活觀和教育觀。講座富有內涵,不少聽眾表示深受啓發。

楊敬濤自我介紹

閒人楊樹——(文)曉松
楊敬濤 楊敬濤
不到中午十二點,我不會打電話給他,因為此時,他會在睡覺,或者在去睡覺的路上,所以,很多人都説他是大閒人,大懶人,他也總是一笑了之。有人問他:“最近生活得怎樣?”他便笑笑:“自由散漫的生長!”
楊敬濤 楊敬濤
和楊樹熟知,一晃二十多年了,彼此視為知己,所以,因知根知底,自然有發言權,其實,他遠非如此簡單。
他做教育和培訓,受到各大機關團體、廠礦企業的一致推崇與好評,而且年年被駐濟各大專院校評為外聘教師十佳,他説:“教育比我的命值錢!”
他搞策劃,幾年來,連續為數家教育培訓機構,規劃特色幼兒教育發展綱要和課程設置,現如今,這些幼兒園都發展成了全國連鎖的規模,他説:“我本來就是一個孩子!”
他做圖片編輯,拿過全國編輯金獎,他説:“筆走偏鋒,一不小心!”
他的文字不錯,寫散文和隨筆,天馬行空,輕描淡寫,至今已經發表了近五十萬字,他説:“寫文章就是説話,我有話癆!”
他練射擊,旁觀的專業運動員問他:“你是哪個隊的?”
他曾冬泳。正值仲秋,他還短袖圓領加短褲,他自嘲道:“傻小子睡涼炕,全憑火力壯!”
真正開始瞭解楊樹,是旁聽他在大學講授書法與攝影,看他面對那些大學生,旁徵博引。他總能用淺顯直白的比喻,將繁雜深奧的藝理,講的深入淺出,妙趣橫生,使本來九十名學生的大課,擠進來近二百名學生旁聽,而且人越多,他就越來勁。當時,我就想,他真是天生做教師的料。正因如此,從事教育,成為他後半生唯一的道路和目標,將他的才學傳播出去,是他最大的夢想。
楊敬濤 楊敬濤
楊樹的攝影與眾不同,這在圈內早已達成共識。十年前,他拍攝的一組題為《十七時零七分》的攝影專題,將原有攝影即“抓拍瞬間”的理論,顛覆了一下,他以固定時間拍攝圖片的方式,二十多家專業攝影媒體相繼報道,不約而同發表了這一專題,從而在國內攝影界,蕩起了些波瀾。
隨後,他又將妻子從懷孕到分娩,孩子從出生至今的全過程,作為他的拍攝主題,又為他的《楊樹影像教育》,開闢了一條新路:分別以《媽媽,我是從哪裏來的?》、《如何給孩子拍照片》,《攝影是一件簡單的事》,開始了他的巡迴演講之路,隨之,又是一片掌聲響起。
他的一些信手拈來的風景攝影小品,冠以《天地一瞬》的標題,在《濟南時報》開了近三年的專欄,那些散散淡淡的配文,與簡潔明快的風景細節溶在一起,給人以回味咀嚼的清爽。
其實,這些攝影作品的韻味,都來自於他對書法藝術的理解和認知,他漫不經心的創作狀態,頗顯功力和創造性,尤其是那個絕活,更讓人驚歎:他能在第一時間,將索要書法的人一家的姓名,嵌進一首七絕,並當場落於筆墨的功夫,非同小可,也由此可窺他對傳統文化幾十年如一日的深厚積累。如此作品,自然潤筆不菲。
楊敬濤 楊敬濤
幾年前,我陪同他到山東莒縣搞筆會,很快,他的才情折服了眾人,在站立四、五個小時,如此連續書寫二十七、八幅字後,他突然轉身跑進盥洗間,許久後,我看他臉色蒼白的回來,微微笑着的嘴角上,還殘留着沒有拭淨血跡。凌晨時分,筆會結束,我問他怎麼回事?他淡淡一笑:“雕蟲小技,文筆遊戲,也能讓人吐血?!”從那之後,我知道,他也是一個極性情的人。
正因為他的這些才智,所以,作為主要參與者之一,籌備PPA美國職業攝影師協會主辦的“影像亞洲”世界職業攝影師大會,為省城濟南的文化建設,做一些工作,便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了。
正如拍攝《希望工程》的現任中國攝影家協會副主席解海龍,和楊樹在東營聊天時,曾説過的:“楊樹在攝影圈裏文章最好,在作家圈子裏,書法最好,在書法圈裏,攝影最好!”楊樹微微笑着對老解説:“您罵誰呢?!”
他如此才情,總會引起別人好奇,有人曾這樣問他:“您到底是做什麼的?”他笑笑説:“我是做事情的!”
的確,他的夢,就是發揮自己才情,不斷為社會多做事情,我真不知道,這算是什麼達人呢?反正他不是閒人,不是懶人,他生活在別人閒懶的夜裏。

楊敬濤書畫作品

楊樹繪畫作品欣賞
上師的背影 上師的背影
背影 背影
行走的背影 行走的背影
禪路 禪路
禪煙 禪煙
青煙縷縷 青煙縷縷
燭
一盞燈 一盞燈
希望 希望
路
樂
輕觸凡高 輕觸凡高
楊樹書法作品 楊樹書法作品
楊樹書法
楊樹書法(7張)
楊樹書法作品欣賞
拓展文圖欣賞
孝子為重病母親祈福,手書600餘幅《心經》
楊樹媽媽和她的葉畫 楊樹媽媽和她的葉畫
 1970年出生的濟南人楊樹原名為楊敬濤,他説自己將一直從事與教育有關的事業,所以,一看到助學拍賣,就立即趕來了。楊樹帶來的《心經》長卷裝在一個精緻的盒子裏,扯開捆繩展開長卷,筆力遒勁的260字小楷便呈現在眼前,讓人感受到來自佛經的空靈之態。這是楊樹已完成606篇《心經》中的第537篇,是為了給去年9月因腦溢血昏迷至今的母親祈福而抄錄的。不過在此之前,楊樹所寫的《心經》因為其空靈、平和之姿,受到來自韓國、日本、馬來西亞等國際友人的追捧,被視為《心經》的收藏上品。因母親的病,這近1年的時間裏,楊樹停掉了所有的工作,專心照顧母親,24小時和家人朋友輪班守護,寸步不離。在楊樹和親人朋友的精心照顧下,母親雖有所好轉,但依舊昏迷着,精神上的恐懼才是最折磨楊樹的。母親昏迷小半年後,剛開始還算樂觀的楊樹漸漸覺得害怕了。自今年過年期間,為了給母親祈福,也為了讓自己心態平和下來,楊樹每日在照顧母親之餘,用“娘給的時間”在病房抄錄《心經》,因書寫過程中不得有其他雜念,也不能抄錯一處,所以每篇至少寫3次。成稿606篇的《心經》的背後,則是不下於2000次的抄寫,而他每天也只有5個多小時的休息時間。 [7] 
報道 報道 [7]
2014年10月23,在法官學院講課 2014年10月23,在法官學院講課
2014年5月與中韓小朋友在楊樹藝術館 2014年5月與中韓小朋友在楊樹藝術館
發表文章
《人民攝影》樣報2 《人民攝影》樣報2
發表文章 發表文章 [10]
發表文章 發表文章
 2014年5月23日、7月4日於濟南日報發表文章《茶與水》 [6]  [11] 
《茶與水》□楊樹:有人説:“水為茶之母”,我感覺這種説法並不妥當,自感兩者,比喻為夫妻關係,或許更為妥帖:舉案齊眉、兩小無猜、相敬如賓、青梅竹馬,放在它們兩者之上,怎麼看,怎麼想,都那麼貼切妥當。茶含蓄內斂,可為夫;水清澈甘美,可為妻,夫妻相濡以沫,茶水交融盪漾,簡直是天作之合。究竟煮泡出如何的韻味來,是否般配,那就要看兩者脾性而定了。如龍井、碧螺春等嫩綠茶,與霍山黃芽、君山銀針,適於性情柔軟、沉靜的低温之水;而烏龍與白茶,如白毫銀針者,則宜於奇正有度的中温之水;而洞頂、鐵觀音、水仙或巖茶等發酵之紅茶,以及普洱,因口味濃重,則須性格開張飛揚、濃烈的高温之水了。 [6] 
《茶與水 (二)》□楊樹:這一撮茶、一杯水,是否和諧相處,生髮出別樣的韻致來,其實只有天知、地知、心知了。 [11] 
拍攝作品欣賞
1、為濟南高新區春暉小學微電影《大美春暉》題寫片頭字並擔任總導演:大美春暉 [12] 
2、龍之堡幼兒園 拍攝花絮欣賞(擔任總導演) [13] 
攝影作品欣賞
攝影作品 攝影作品
攝影作品 攝影作品
攝影作品 攝影作品
攝影作品 攝影作品
攝影作品 攝影作品
攝影作品 攝影作品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