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楊拯民

(楊虎城將軍的長子)

鎖定
楊拯民(1922年12月15日-1998年10月23日),男,漢族,陝西省蒲城縣人。著名愛國將領楊虎城將軍的長子。1934年在其父創辦的堯山中學讀書,1938年入延安抗大、馬列學院學習;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建國後成為新中國石油工業的第一代功臣。 [1] 
中文名
楊拯民
別    名
楊思毅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922年12月15日
逝世日期
1998年10月23日
出生地
陝西省渭南市蒲城縣

楊拯民人物簡介

楊拯民,原名楊思毅, [2]  楊虎城之子,曾任中共米脂縣委統戰部部長,銀城市委書記,關中軍分區、延屬軍分區副司令員,大荔軍分區司令員。建國後,歷任玉門石油礦務局黨委書記、局長,西北石油管理局副局長,陝西省副省長,中共陝西省委書記,天津市副市長。建築材料工業部副部長,第五、六屆全國政協副秘書長。是中共八大代表、第一屆全國政協代表、第二至四屆全國政協委員、第五至九屆全國政協常委。 [1]  因病於1998年10月23日凌晨在北京逝世,終年76歲。 [3] 

楊拯民相關事件

1922年12月15日,楊拯民出生在西安附近的高陵縣的通染坊鎮,4歲時母親羅佩蘭身染重病去世。自幼失去母愛的楊拯民並不孤苦,他在父親那裏得到了雙倍的愛。父親楊虎城見童年時代的楊拯民體弱多病,便給他請了一位國術師,教他練國術,幾年下來,小拯民的身體一天天強壯起來。除此之外,小拯民每天早上在父親的帶領下,還跟着部隊戰士們一起出操,以此來提高自己的體質。那時的小拯民就受到了時任西安“剿總”的張學良的喜歡。一次,楊拯民隨父親和張學良將軍一起乘車去軍營訓練團視察,開車的是張學良將軍,父親楊虎城坐在張將軍旁邊,楊拯民坐在後排兩位副官中間。此時張學良將軍開玩笑説:“小傢伙,真乃將門虎子。今天在車中的人算你的官最大,我給你當司機,你父親和我的副官給你當保鏢。哈,你的派頭不小呢。” [1] 

楊拯民“拯民”

少年時代的楊拯民,在小學讀書時就瞭解到了中國近代史是一部深受帝國主義欺凌的屈辱史。“九一八”事變時,楊拯民聽到了日本帝國主義對中國人民進行的血腥屠殺,佔領了美麗的東北三省的消息後更是義憤填膺。那時的楊拯民最愛唱的一首歌就是《松花江上》。 [1] 
讀小學的楊拯民開始對自己的名字“拯民”兩字的意思有了一點了解,但是又不十分清楚。一次,小拯民放學回到家裏,問父親給他取這個名字的意思是什麼?楊虎城摸着兒子頭,並告訴他説,孫中山先生有兩句名言“拯斯民於水火之中”,“登中國於富強之域”,這兩句話我也非常喜歡。楊虎城出於對孫中山先生的敬重,同時也為了表示自己對兒子的殷切希望,於是截取這兩句話中“拯民”二字,作為兒子的名字。 [1] 

楊拯民投身革命

1935年,14歲的楊拯民不慎摔了一跤,摔成了腦震盪,後引起嚴重神經衰弱,醫生建議他用外出旅行的辦法來恢復健康。這年的7月,楊拯民在大夫的陪同下起程去日本。來到日本後,楊拯民看到了日本發達的工業,四通八達的鐵路,他非常羨慕,也多麼希望自己的祖國能強大起來。在日本,每當他看到日本人在中國人面前那種趾高氣揚的樣子時,便萬分氣憤。每當在日本餐館裏吃飯,只要一説你是中國人,吃飯的日本人馬上會換個位置。日本人那種瞧不起中國人的神態實在叫楊拯民難受。這些對少年楊拯民無疑是一個巨大的刺激,也使他強烈地意識到落後民族的痛楚。 [1] 
經歷“西安事變”後的年輕楊拯民,就對蔣介石已完全失去信心。為了追求光明,他決心到延安去。1938年3月,楊拯民懷揣中共中央青委書記馮文彬寫給羅瑞卿的介紹信,來到延河之濱,進入“抗大”二大隊一隊,成為抗大的第四期學員。在這個大熔爐裏,楊拯民很快就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隨後又進入延安馬列主義學院學習。畢業後,楊拯民沒有辜負父親的希望,立即投身到民族解放鬥爭之中。經過戰鬥的洗禮,楊拯民終於成為一名出色的軍事人才。 [1] 

楊拯民戰爭經歷

在戰爭年代,楊拯民主要從事軍事工作,也曾當面向周恩來坦陳他對當時延安開展的所謂“搶救運動”的看法,並建議以實事求是的態度搞好甄別平反工作。楊拯民還親自參加了智取華山等戰鬥,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作出過重要貢獻。 [1] 
從1942年到解放前夕,楊拯民先後擔任過陝甘寧邊區米脂縣統戰部長、縣委書記、一野騎六師副師長、關中軍和大荔軍分區司令員。 [1] 

楊拯民軍事才能

作為長期從事軍事工作、又是將門出身的楊拯民,那時已具有出色的軍事才能。加之他又受過良好的教育,早年又深造於毛澤東等一批領導人親自授課的抗大,在我黨的軍事幹部中無疑是個佼佼者。新中國成立後,如果他繼續留在軍中工作,應該説前途無量。然而,楊拯民卻要求投身於國家的經濟建設之中,主動要求到條件艱苦的甘肅玉門去工作。1950年,時任西北局第二書記的習仲勳是楊拯民的老上級。當楊拯民料理完了父親的喪事後,就對習仲勳書記説出了他想搞工業的想法,並且就在大西北搞,還指名要到玉門油礦去。 [1] 
那時,楊拯民才二十七八歲,並且已是正師級幹部,文化程度比較高。正好西北野戰軍籌建空軍,想選他去當參謀長,楊拯民卻婉言謝絕了。楊拯民成了軍隊和地方爭奪的人才。那時任西北野戰軍的司令員是彭德懷,他是一個很愛才的人,也希望楊拯民到西北空軍工作。可是,楊拯民考慮再三,還是想去玉門搞石油工作。為此,還是習仲勳書記出面,親自找到彭德懷司令,要求軍隊支持一下地方工作。這時,楊拯民才如願以償。 [1] 

楊拯民石油功臣

解放初期的玉門油礦,是國家重點油礦,也是當時最大的油礦。楊拯民到任後,全力以赴地投入到油礦生產的恢復工作之中。經過幾年的努力,楊拯民領導的玉門油礦發展很快,到1957年底,玉門油礦由建國初的年產量十幾萬噸,發展成為年產100萬噸的大油礦。那時的玉門油礦職工達5萬人,加上家屬達10萬人。楊拯民當之無愧成為新中國石油工業的第一代功臣。 [1] 
參考資料
  • 1.    本書編委會.陝西渭南:三秦要道(16)/第九章 歷代名人(續).本書編委會:中國科學文化音像出版社,2010年10月
  • 2.    姜繼業.渭南市志·第五卷/第一編 政治人物.渭南市地方誌辦公室:三秦出版社,2012年06月:286
  • 3.    姜繼業.渭南市志·第五卷/第一編 政治人物.渭南市地方誌辦公室:三秦出版社,2012年06月: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