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楊慶壽

(福建籍烈士)

鎖定
楊慶壽(1917—1942年),福建廈門人,畢業於黃埔軍校,1941年任外交部科員,同年派任駐馬尼拉總領事館隨習領事。於1942年4月17日下午,楊慶壽等8人用軍車秘密押赴菲律賓華僑義山殺害。 [2-3] 
中文名
楊慶壽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917年
逝世日期
1942年
畢業院校
黃埔軍校
出生地
福建廈門

楊慶壽人物生平

楊慶壽(1917—1942年),福建廈門人,畢業於黃埔軍校,1941年任外交部科員,同年派任駐馬尼拉總領事館隨習領事。 [2] 
1941年,日本製造了珍珠港事件後,12月7日太平洋戰爭爆發。位於西太平洋的菲律賓,扼太平洋、南海和印度洋的交通要衝,戰略地位十分重要。菲律賓當時是美屬殖民地,美國在菲律賓的克拉克和甲米地建有亞洲最大的空、海軍基地,成為日軍南進的障礙甚至對日本本土也構成威脅。日軍為了攻佔物產資源豐富的菲律賓羣島,控制日本本土與東南亞之間的海上通道,發起了菲律賓戰役。 [3] 
這次戰役日軍投入重兵,陸軍有第14軍團;海軍有包括巡洋艦10艘、驅逐艦29艘、航空母艦1艘和水上飛機母艦3艘的聯合編隊,以及100艘左右運輸船和輔助船隻;空軍有陸軍航空兵第5兵團和海軍基地航空兵第11航空隊,共有飛機500架。 [3] 
而在菲律賓羣島的美菲軍隊共計13萬人,其中美國人約佔1/4,由麥克阿瑟中將率領。空軍有270多架飛機,海軍則有美國亞洲艦隊的艦艇45艘協同作戰。 [3] 
8日,日軍開始猛烈轟炸菲律賓呂宋島各個主要港口和馬尼拉附近的美軍空軍基地,摧毀了美軍在陸地上駐防的重型轟炸機的一半和1/3以上的戰鬥機。10日,日本海軍艦艇進攻呂宋島沿岸,隨後在呂宋島北部登陸並佔領機場。 [3] 
12日,日軍登陸呂宋島南部。隨着美軍轟炸機撤退到澳大利亞,日軍完全佔據了制空權。為了避免被日軍圍殲,美軍開始撤往巴丹半島等地。很快,菲律賓首都馬尼拉便落入日軍的包圍之中。 [3] 
馬尼拉頓時陷入一片混亂。商店紛紛關門打烊,人們緊張地關注着形勢的發展。城外,天空黑煙瀰漫,傳來陣陣爆炸聲。美軍炸掉了大片汽油庫,準備撤退了。 [3] 
在中國駐菲律賓總領事館內,以總領事楊光泩為首的外交官們面臨着生死的選擇。此時,駐菲律賓的美軍遠東司令麥克阿瑟宣佈馬尼拉為不設防城市,這意味着,各國外交官們可以撤離,這樣做並不算擅離職守。然而楊光泩等中國外交官們明知前路兇險,卻毅然宣佈:“身為外交官員,應負保僑重責,未奉命令之前,絕不擅離職守。”其他抗敵會、中華商會的大部分責任人也都選擇了留守。 [3] 
1942年1月2日,日軍佔領了馬尼拉。當天,楊光泩接到日本駐菲律賓副領事木原的電話,約他到瑞士領事館會晤。在瑞士領事館,一個日本軍官通知他,日本政府不承認重慶國民政權,所以他“不再具有外交官身份”。日本軍官還要求楊光泩通知旅菲華僑領袖們集中到一個地方,當即遭到楊光泩的拒絕。他指出,根據國際海牙公約,“交戰國不殺敵國外交人員和僑民”,希望日軍遵守公約。 [3] 
1月4日以後,中國總領事館的8名外交官陸續被關押進了菲律賓大學的美術學院中。被關押初期,日寇對他們進行了勸降利誘,想利用外交官們在僑胞中的威望,為自己服務利用。他們先採取懷柔手段,允許外交官們的親屬好友探視,送給食物等物品,伙食也由青年會集體代辦。 [3] 
但是不久,日本人獲悉領事館曾經銷燬賬冊,而且一貫有抗日行為時,便威逼他們接受三個條件:通電重慶政府,勸其對日本媾和,並宣佈擁護南京汪偽政府;在3個月內,為日本佔領當局募集相當於菲律賓華僑1937-1941年給重慶政府捐款總數1200萬菲幣的雙倍款項,否則沒收所有華僑財產;組織新的華僑協會,與佔領當局合作。如果這些條件被接受,被拘人員即可獲釋,被封的財產可以解封,已動用的可以照價賠付。 [3] 
日寇當局限中國領事館在兩天內做出答覆。對於日本人這種無恥的要求,楊光泩毫不猶豫地嚴詞拒絕了。 [3] 
日寇得知,馬尼拉陷落前,曾有一艘裝滿法幣的輪船停靠碼頭,後來這些法幣不見了。日寇企圖獲得這批法幣,用以破壞中國大後方的金融秩序,削弱中國的抗戰能力。他們要楊光泩説出存放法幣的地點,也遭到了拒絕。
3月15日開始,日軍斷絕了中國外交官們的一切對外聯繫,將他們關進聖地亞哥炮台地牢,對他們百般凌辱,施用了種種酷刑。他們被日軍施以灌水、拔指甲、睡釘牀、倒吊拷打、犬咬等各種酷刑,被折磨得體無完膚。八名中國外交官始終堅貞不屈,面對日方的種種威逼利誘,他們一致嚴詞拒絕,沒有一人屈服就範。 [3] 
日軍憲兵司令太田惱羞成怒,悍然不顧國際公法,於1942年4月17日下午,將楊光泩總領事等8人用軍車秘密押赴菲律賓華僑義山殺害。 [3] 
其中人物之一楊慶壽,福建廈門人,畢業於黃埔軍校,祖輩為菲律賓商界名流,犧牲時25歲。 [3] 

楊慶壽後世紀念

抗戰勝利後,1947年,南京各界人士集議,決定將九位外交官的遺骸遷回國內,葬於菊花台下。同年9月3日,在菊花台下舉行了公祭九烈士的安葬儀式,國民政府元老於右任題寫輓聯“報國填滄海,成仁重泰山”。並且將菊花台改名為“忠烈公園”。1948年旅菲僑胞在菲律賓的華僑義山也建立了一座紀念碑,上面鐫刻了蔣介石親書的“效忠成志”四字。 [3] 
1989年,國家民政部向九烈士的親屬頒發了《革命烈士證明書》。在南京市菊花台公園修復了九烈士墓和烈士紀念館。2015年民政部公佈的第二批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羣體名錄中,列入了國民政府駐菲律賓外交使節“抗日外交九烈士”。 [1]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