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楊修

(東漢末年文學家)

鎖定
楊修(175年—219年),史書作“楊脩” [24]  ,字德祖,東漢文學家,司隸部弘農郡華陰縣(今陝西華陰)人,楊震玄孫,太尉楊彪之子。中國東漢末年文人,“外七子”之一。 [21-22] 
楊修出身漢魏弘農楊氏 [1]  ,為人恭敬好學,博學多才。獻帝建安中舉孝廉,任郎中。後為丞相曹操主簿,總攬內外。凡有舉動,楊修多能揣摩如意。建安十三年(208),隨軍南征。建安十九年(214年),曹操徵東吳,楊修隨曹植居守鄴城。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曹操與劉備相拒於陽平,進退兩難,出教令曰“雞肋”,眾人莫解。楊修解為食之無肉、棄之有味,蓋決意回師之意。與曹植友善,力助其爭太子。後曹植失寵,曹操慮有後患,且其為袁氏之甥,又懼其能窺伺己意,乃藉故殺之,時年四十五歲。 [21] 
楊修生前曾著賦、頌、碑、贊、詩、哀辭、表、記、書,凡15篇。《隋書·經籍志》著錄後漢丞相主簿《楊修集》1卷,梁2卷,錄1卷。今存文7篇,嚴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收錄,其中《答臨淄侯箋》收錄在《文選》中。楊修又擅長書畫,《歷代名畫記》卷四載《西京圖》《嚴君平像》《吳季札像》並晉明帝題字,傳於代。 [21] 
全    名
楊脩
別    名
楊修
德祖
所處時代
東漢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弘農華陰(今陝西華陰
出生日期
175年
逝世日期
219年
主要成就
在爭奪魏太子的事件選擇支持曹植
主要作品
答臨淄侯箋
節遊賦
神女賦
官    職
丞相主簿

楊修人物生平

楊修總知外內

楊修是楊震的玄孫,楊彪的兒子,出身世代簪纓之家。《後漢書》説“自震至彪,四世太尉”。 [2] 
楊修像 楊修像
楊修為人好學, 有俊才,建安年間被舉孝廉,除郎中。二十五歲時,因名公子有才能,為曹操所器重。後擔任曹操丞相府的主簿 [23]  [31]  又《世説新語·捷悟篇》載四則楊修展才之事,他的才華曹操亦曾自嘆不如。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南征荊州,益州牧劉璋令別駕張松出使拜見曹操。當時曹操已經平定荊州,不願禮待張松,而楊修非常器重張松,勸曹操闢用他,曹操不納。楊修又把曹操撰寫的兵書給張松看,張松飲宴之間一看便能背誦,楊修因此更加看重他。 [28-29] 
楊修為主簿時,曹操軍國多事,楊修負責內外之事,都合曹操心意;自曹丕已下,爭相與楊修交好。 [23]  曹操第三子曹植也與楊修交好,兩人多次以書信往來。 [25-26] 

楊修輔佐曹植

建安後期,楊修與丁儀丁廙兄弟都決定幫助曹植為嗣,甘願為其羽翼,而曹植本人也因才能受到曹操器重,幾次差點成了太子。《世語》記載:曹丕深以為患,便請朝歌長吳質為自己商議對策,讓人把吳質藏在廢簏車裏運入府中。楊修發現了此事,直接告訴給曹操。曹丕害怕,向吳質詢問對策,吳質説:“何必擔心?明天再把簏放在絹車裏迷惑楊修,楊修必定再次告發,到時必定驗證,則是楊修受罪了。”曹丕聽從了吳質的計策,後來楊修果然再次告發曹丕,結果車裏沒有人,曹操因此開始懷疑楊修。楊修又擔心幫助曹植的事情泄露,就經常揣摩曹操的意思。某次出行,事先準備好曹操可能要問的問題,先做好十幾條應答記錄,告訴守家的人:“如果有號令發出,依次回答。”事情果然如楊修所料。經過幾次應答後,曹操奇怪守人回答的速度太快,於是派人查問,才得知事情的原委。 [31]  [3]  [32] 
後來。曹植日加高傲,任性而行,遭到疏遠,而仍然與楊修連結,楊修也不敢與曹植斷絕。 [30]  [33] 

楊修雞肋之事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曹操攻打漢中之地,劉備因險拒守,曹操欲攻不下,想要回軍,又不忍心,正好軍中來請示口令,曹操便傳口令“雞肋”,下屬不知什麼意思。主簿楊修便收拾自己行李,別人奇怪地問他:“怎麼知道的?”楊修説:“雞肋這種東西,不吃扔了可惜,可吃起來又沒什麼可吃的,這是指的漢中,所以知道大王要撤兵了。”曹操果然引軍退還。 [3]  [17]  [34] 

楊修因事被殺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秋,曹操慮終始之變,以楊修頗有才策,又是袁氏之甥,恐為後患,於是以“前後漏泄言教,交關諸侯”等罪名下令將楊修收捕處死。楊修自以為因曹植事而死,臨死前,對故人説:“我固自以死之晚也。”一百多日後,曹操也去世了。 [3]  [35-36]  [4] 
《續漢書》記載:有人告發楊修與曹植飲醉共載,從司馬門出,又謗訕鄢陵侯曹彰,曹操聞之大怒,便將楊修逮捕處死,楊修時年四十五歲。 [37]  (《三國志》僅記載曹植開司馬門後公車令被殺。 [38] 
《世語》則記載:之前,曹操令曹丕、曹植各從鄴城其中一個城門出去,又令守門者不讓他們出城,以此看他們怎麼做。楊修對曹植説:“您受了魏王的命令,如果守門者不讓您出去,可以直接斬殺守門者。”曹丕到達城門後,不能通過就回去了,曹植則聽從了楊修的建議。因此楊修以“交構”而被賜死。 [31] 
當初,楊修將所得的王髦劍交給曹丕,曹丕經常佩戴此劍。等到曹丕即帝位後,從容出宮,追思楊修之事,撫其劍,駐車問其左右:“這就是楊德祖昔日所説的王髦劍,王髦如今何在?”於是召王髦入宮覲見,賜其谷帛。 [39] 

楊修個人作品

楊修一生著作頗豐,結集成冊的兩文稿已失,著有賦、頌、碑、贊、詩、哀辭、表、記、書凡十五篇。 [18] 
《全後漢文》錄其所作《答臨淄候箋》《節遊賦》《神女賦》《孔雀賦》等。 [40] 

楊修主要影響

雖然楊修在個人性格和為人處事上存在巨大缺陷,但就其政治理想上分析,與曹操的“法家寒門路線”相矛盾,而到後來,由於政治局勢的變動,門第出身高貴的世家望族的子弟們也逐漸選擇明哲保身來保護家族以及個人的利益。而寒門庶族出身的有才之士,例如郭嘉在曹操時期發揮出了極大的作用, 一方面由於唯才是舉的人才方針而更重要的是充分發揮其軍事謀略助曹操以武力征討的方式打下堅實的基業。 [5] 

楊修歷史評價

卞夫人:賢郎盛德熙妙,有蓋世文才,闔門欽敬,寶用無已。 [6] 
袁夫人:小兒疏細,謬蒙採拾,未有上報。 [7] 
曹操:我才不及卿,乃覺三十里。 [8] 
曹植:昔仲宣獨步於漢南,孔璋鷹揚於河朔,偉長擅名於青土,公幹振藻於海隅,德璉發跡於大魏,足下高視於上京。 [27] 
李瀚《蒙求》:楊修捷對。 [9] 
典略》:謙恭才博。 [23] 
世語》:以名公子有才能,為太祖所器。 [10] 
禰衡:大兒孔文舉,小兒楊德祖。餘子碌碌,莫足數也。 [11] 
范曄:修雖才子,渝我淳則。 [12] 
顏之推:然而自古文人,多陷輕薄:屈原露才揚己,顯暴君過;宋玉體貌容冶,見遇俳優;東方曼倩,滑稽不雅;司馬長卿,竊貲無操;王褒過章《僮約》;揚雄德敗《美新》;李陵降辱夷虜;劉歆反覆莽世;傅毅黨附權門;班固盜竊父史;趙元叔抗竦過度;馮敬通浮華擯厭;馬季長佞媚獲誚;蔡伯喈同惡受誅;吳質詆忤鄉里;曹植悖慢犯法;杜篤乞假無厭;路粹隘狹已甚;陳琳實號粗疏;繁欽性無檢格;劉楨屈強輸作;王粲率躁見嫌;孔融、禰衡,誕傲致殞;楊修、丁廙,扇動取斃;阮籍無禮敗俗;嵇康凌物兇終;傅玄忿鬥免官;孫楚矜誇凌上;陸機犯順履險;潘岳乾沒取危;顏延年負氣摧黜;謝靈運空疏亂紀;王元長兇賊自詒;謝玄暉悔慢見及。凡此諸人,皆其翹秀者,不能悉紀,大較如此。
羅貫中:聰明楊德祖,世代繼簪纓。筆下龍蛇走,胸中綿帛成。開談驚四座,捷對冠羣英。身死因才誤,非關欲退兵。 [13] 

楊修軼事典故

楊修猜字謎

魏武王曹操曾經從曹娥碑下路過,楊修跟隨着他。看見碑的背面寫着“黃絹幼婦,外孫齏臼”八個字。曹操就問楊修:“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楊修回答説:“知道。”曹操説:“你先不要説出來,讓我想一想。”走了三十里路,曹操才説:“我已經想出來了。”他叫楊修把自己的理解另外寫下來。楊修寫道:“黃絹,是有顏色的絲,色絲合成一個‘絕’字;幼婦,是少女的意思,少女合成一個‘妙’字;外孫,是女兒的兒子,女子合成一個‘好’字; 臼,是承受辛苦的事。受辛苦合成一個‘辭’(辤)字:這就是‘絕妙好辭’。”曹操也把自己的理解寫下了,結果和楊修的一樣,於是感嘆地説:“我的才力趕不上你,竟然多想了三十里。” [14] 

楊修闊字謎

楊修 楊修
楊德祖(楊修)任魏武帝曹操的主簿一職,當時正在修建相國府的大門,剛剛建好屋椽屋桷,曹操就親自來視察了。看完之後,叫人在門上題了個“活”字就離開了。楊修看見後,就立刻叫人把門拆了。建成以後,他説:“門裏加個‘活’字,是‘闊’字。魏王正是嫌門大了。” [15] 

楊修合字謎

一日,塞北送來一盒酥餅給曹操,曹操親自在盒子上寫下“一合酥”,將之置於案頭。楊修看到這一盒酥後,竟然與眾人分食,曹操問其故,楊修答:“盒上明書‘一人一口酥’,豈敢違丞相之命乎?”,操雖喜笑,而心惡之。 [16] 

楊修人際關係

楊修父親

楊彪(142年—225年),字文先,東漢末年名臣。 [4] 

楊修兒子

楊囂西晉名臣,典軍將軍,早卒。 [41] 

楊修孫子

楊準,字始丘,冀州刺史,與嵇康子紹、山濤子簡同好友善。

楊修人物爭議

楊修楊修死因

楊修在初任丞相主簿時,應該説還是比較為曹操所信任的,《三國志·曹植傳》雲:“修年二十五,以名公子有才能,為太祖所器”,又有“是時,軍國多事,修總知外內,事皆稱意。自魏太子已下,並爭與交好”。觀這兩段,説明兩個問題:一、楊修才華出眾,所以才會為曹操任以“總知外內”的主薄一職,而且“事皆稱意”,這樣來説,曹操在這個時候應該是對他比較看重而且是信任的,不然,不會把這個職位交給他;二、由“自魏太子已下,並爭與交好”一句可見,當時連魏太子曹丕也要巴結他,而其中的“並”“爭”二字,又説明有很多人在巴結他,非是太子一人,可以想見他當時地位之重要。反過來説,這個又可以證明楊修這個時候應該深得曹操信任和倚重的府吏,而且關係比較密切,不然無由出現“自魏太子已下,並爭與交好”的情況。
楊修畫像
楊修畫像(13張)
然而曹操在處理完了立嗣的問題後,馬上從政治角度出發,考慮到了曹植和曹丕爭嗣的後果不能小看,因為兩人周圍都有一羣謀士,而曹操是深知謀士力量的,所以終於在建安二十四年秋,在救曹仁的軍中將楊修估計是隨便按了個什麼罪名就斬首了。《三國志》是這樣説的:“太祖既慮終始之變,以楊修頗有才策,而又袁氏之甥也,於是以罪誅修”。 [19] 
這裏,首先説了“終始之變”,再加上楊修“有才策”,又是“袁氏之甥”,所以殺了他。 [19] 
不過單是有才策,是不會被曹操殺頭的。曹操手下,謀士能臣猶如過江之鯉不可勝數,奇變橫生的賈詡,深通兵法和政治的荀彧荀攸叔侄,有膽有謀的程昱等等,這些人軍事和政治上的能力遠過於楊修,卻沒有一個因為有才而遭曹操忌殺的。單是“袁氏之甥”也不會被殺,象龐德馬超手下就已經具勇名,他的親哥哥又在劉備手下為官,曹操一樣用他和曹仁一起對付關羽可見就算有才又是袁家的外甥,也不至於被殺。這第二個原因,其實是因為楊修和曹操等人的政治觀點不同,所以才遭忌。 [19] 
楊修的父親楊彪,是個正統的儒學家,曹操則是個不拘小節的改革派,所以他是一個與曹操在政治上始終是對立。所以楊修死的第二個原因,是他隸屬於曹操對立面的政治陣營的一員,並非是僅僅因為有才與是袁家的外甥才死的。 [19] 

楊修奪嫡事件

在當時,曹操對曹丕和曹植兩人由誰來做太子繼承魏王一事是頗為猶豫的。 [20] 
曹植字子建,才華橫溢。雖然曹丕文亦可觀,但是就文學才華來説,偏長於書札,於詩賦上的造詣比之乃弟曹植還是頗有距離的,所以作為本身就文采極好的曹操,也許在心裏更傾向於曹植一點。因為曹操此人身上本來就頗具詩人狂放不羈的氣質,而曹植頗有乃父之風,《曹植傳》説他“性簡易,不治威儀。輿馬服飾,不尚華麗”,又説他自小就善於作文,“年十歲餘,誦讀詩、論及辭賦數十萬言,善屬文。太祖嘗視其文,謂植曰:“汝倩人邪?”植跪曰:“言出為論,下筆成章,顧當面試,柰何倩人?”時鄴銅爵台新城,太祖悉將諸子登台,使各為賦。植援筆立成,可觀,太祖甚異之。每進見難問,應聲而對”,所以曹操對他“特見寵愛”。本傳記載“植既以才見異,而丁儀、丁廙、楊修等為之羽翼。太祖狐疑,幾為太子者數矣”。 [20] 
楊修 楊修
也就是説,好幾次曹植就差點做了太子,這其中作為曹植智囊集團中堅的丁儀丁廙、楊修等人起了不小的作用,只是丁儀、丁廙兄弟與曹丕本就有私怨,事件的起因是因為曹操有感於丁儀父親勸自己迎漢獻帝的功德,便想把女兒嫁給丁儀,結果曹丕勸阻説丁儀的眼睛不好而事止,因此丁儀沒有娶到魏公主,所以丁氏兄弟便懷恨在心開始大力支持曹植奪嫡。楊修作為曹操身邊的親信,當然必定是曹植和曹丕的爭奪對象了。曹植做為一個名聞天下的才子,或許更對楊修的胃口,而曹植這個時候“特見寵愛”又兼主動示好,楊修遂順水推舟加入曹植一方參與了這次殘酷的奪嫡之爭。 [20] 
但是,曹植和曹丕雖然在文學才華上是曹植佔優,在政治和軍事才能上應該説曹丕要勝一籌。而且兩人身邊智囊集團的構成也不一樣,曹丕的智囊是司馬懿、陳羣、吳質朱鑠,《晉書》雲這四人在曹丕身邊號稱為四友,這四人中,司馬懿、陳羣的政治才能以及謀略應該説公認是漢魏謀士和大臣中的上上之選,吳質心計深沉,文才也佳,朱鑠事無記載,不過他的官位是中領軍,相當於的政委一職。而曹植的智囊清一色的是文士,沒有什麼政治和軍事經驗,遠不如司馬懿、陳羣、吳質之流的老謀深算,這樣在鬥爭中自然就差了一截。 [20] 
《三國志·曹植傳》裴注中就有號稱“有才策”的楊修和當時僅是朝歌長的吳質在鬥智中敗下陣去的記載,而且因此直接導致了曹操對曹植為人的懷疑。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吳質可謂知己知彼矣,楊修空負才名,可惜不及吳質的老謀深算,所思所行被其料中,因而反被暗算了一把,還連帶了主子曹植受疑,真是有苦説不出。其餘如解曹操在新建的園門中加“活”字為嫌闊,曹操寫“一合酥”解為一人一口酥,解蔡邕邯鄲淳撰的曹娥碑“黃絹幼婦,外孫齏臼”八字為“絕妙好辤(辭)”等等,都只能説明楊修的聰慧,然而只能説是小聰明,説過點甚至可以説只是猜文字謎的工夫好,並沒有見他與丁氏兄弟在政治和軍事上有什麼建樹可言。此後,曹丕因為曹植的文采極好,自己實在不是他對手,心裏頗為着急,以至“悵然自失”,吳質又一次逆轉了形勢,致使曹操再次對曹植有了看法。 [20] 
由此我們可以知道,曹操雖然有詩人氣質,但首先是個政治家,賈詡讓他看到了那個時代在立嗣問題上廢長立幼的利弊和前車之鑑,對於他來説,他死後維持政權的安定和長久才是第一位的,其他所有一切都可以讓路,包括自己個人的好惡。而郭嘉、荀彧等人對他的長處評價中就有“善斷”一説,所以他馬上做出了決斷,於建安二十二年,立曹丕為魏太子。 楊修在曹植失寵後,曾經有意疏遠曹植,但是因為曹植畢竟是曹操的兒子,所以不敢過於明顯,還是保持了一定的來往密度。從這點也可以看出他是比較缺乏政治上的應變能力的。 [20] 

楊修後世紀念

楊修墓遺址位於陝西省勉縣周家山鎮柳營村黃泥崗上。
另外一説:楊修死後埋葬在陝西華陰市城區西南方向,古代叫“仁和堡”村南(近代改為“河灣村”),當時立有墓碑一通,碑上書寫“漢主簿楊修之墓”字跡可辨。

楊修史料記載

魚豢《典略》 [10] 
范曄《後漢書·卷五十四· 楊震列傳第四十四》 [4] 
劉義慶《世説新語·捷悟》 [15]  [16] 

楊修藝術形象

楊修文學形象

小説《三國演義》中,楊修為丞相門下掌庫主簿。博學能言,智識過人。第六十回張松出使許都時,楊修打算為難張松,結果反被張松折服。 [42] 
第七十二回,提到了楊修不斷揣摩曹操心思,曹操猜忌、厭惡、欲殺楊修的過程。“雞肋”之事發生後,曹操便以惑亂軍心為由殺死楊修,楊修死年三十四歲。後人有詩曰:“聰明楊德祖,世代繼簪纓。筆下龍蛇走,胸中錦繡成。開談驚四座,捷對冠羣英。身死因才誤,非關欲退兵。”後來曹操決定退兵,下令將楊修遺體收回厚葬。 [43] 

楊修影視形象

影視形象
影視類型
劇名
飾演者
歌仔戲
金縷歌
陳秀嫦
電視劇
歌仔戲
新洛神
電視劇
曹操
楊守林
電視劇
洛神
電視劇
《三國》
金毅
電視劇
新洛神
電視劇
《三國機密》
參考資料
  • 1.    《新唐書·卷七十一·表第十一》  .國學導航.2006-09-12[引用日期2021-11-13]
  • 2.    後漢書楊震傳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2-10-27]
  • 3.    《後漢書·卷五十四· 楊震列傳第四十四》:脩字德祖,好學,有俊才,為丞相曹操主簿,用事曹氏。及操自平漢中,欲因討劉備而不得進,欲守之又難為功,護軍不知進止何依。操於是出教,唯曰:“雞肋”而已。外曹莫能曉,脩獨曰:“夫雞肋,食之則無所得,棄之則如可惜,公歸計決矣。”乃令外白稍嚴,操於此回師。脩之幾決,多有此類。修又嚐出行,籌操有問外事,乃逆為答記,敕守舍兒:“若有令出,依次通之。”既而果然。如是者三,操怪其速,使廉之,知狀,於此忌脩。且以袁術之甥,慮為後患,遂因事殺之。
  • 4.    卷五十四 楊震列傳第四十四-後漢書(唐)李賢等注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0-10-07]
  • 5.    陳淳子.《三國時期門第出身對謀士政治命運的影響——以楊修、郭嘉為例》.淮南:淮南師範學院學報,2016.09:4
  • 6.    《與楊彪夫人袁氏書》:貴門不遺,賢郎輔位,每感篤念,情在凝至。賢郎盛德熙妙,有蓋世文才,闔門欽敬,寶用無已。方今騷擾,戎馬屢動,主簿股肱近臣征伐之計,事須敬諮,官立金鼓之節,而聞命違制,明公性急忿然,在外輒行軍法。卞姓當時亦所不知,聞之心肝塗地,驚愕斷絕,悼痛酷楚,情自不勝。夫人多容,即見垂恕,故送衣服一籠,文絹百匹,房子官錦百斤,私所乘香車一乘,牛一頭,誠知微細,以達往意,望為承納。
  • 7.    《答曹公夫人卞氏書》:曹公匡濟天下,遐邇以寧,四海歸仰,莫不感戴。小兒疏細,謬蒙採拾,未有上報。果自招罪戾,念之痛楚,五內傷裂。尊意不遺,伏辱惠告。見明公與太尉書,具知委曲。
  • 8.    世説新語·捷悟第十一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0-04-13]
  • 9.    周興嗣.《弟子規·千字文·增廣賢文 彩圖版》.北京:北京時代華文書局,2014.04:第57頁
  • 10.    《三國志·卷十九·魏書十九·任城陳蕭王傳第十九》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7-07-01]
  • 11.    國學原典·史部·二十四史系列·後漢書·卷八十九  .國學網[引用日期2020-10-29]
  • 12.    國學原典·史部·二十四史系列·後漢書·卷五十九  .國學網[引用日期2020-10-29]
  • 13.    諸葛亮智取漢中 曹阿瞞兵退斜谷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2-10-27]
  • 14.    《世説新語·捷悟》:魏武嘗過曹娥碑下,楊修從。碑背上見題作‘黃絹幼婦,外孫齏(jī)臼(jiù)’八字,魏武謂修曰:‘卿解不?’答曰:‘解’。
  • 15.    《世説新語·捷悟》:楊德祖為魏武主簿,時作相國門,始構榱桷(cuī jué),魏武自出看,使人題門作“活”字。便去。楊見,即令壞之。既竟曰:“門中‘活’,‘闊’字。王正嫌門大也。”
  • 16.    《世説新語·捷悟》:人餉魏武一杯酪,魏武啖少許,蓋頭上題“合”字以示眾,眾莫能解。次至楊修,修便啖,曰:“公教人啖一口也,復何疑?”
  • 17.    《九州春秋》:時王欲還,出令曰‘雞肋’,官屬不知所謂。主簿楊修便自嚴裝,人驚問修:‘何以知之?’修曰:‘夫雞肋,棄之如可惜,食之無所得,以比漢中,知王欲還也。
  • 18.    《後漢書·卷五十四· 楊震列傳第四十四》:修所著賦、頌、碑、贊、詩、哀辭、表、記、書凡十五篇。
  • 19.    汗青.《史説新語》.北京:中國友誼出版公司,2004.06:118-121
  • 20.    汗青.《史説新語》.北京:中國友誼出版公司,2004.06:113-118
  • 21.    楊修  .中國大百科全書[引用日期2023-06-25]
  • 22.    錢仲聯,傅璇琮,王運熙等總主編.中國文學大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7.第16頁
  • 23.    裴松之注《三國志 卷十九 魏書十九 任城陳蕭王傳第十九》:【典略曰:楊脩字德祖,太尉彪子也。謙恭才博。建安中,舉孝廉,除郎中,丞相請署倉曹屬主簿。是時,軍國多事,脩總知外內,事皆稱意。自魏太子已下,並爭與交好。】
  • 24.    《三國志 卷十九 魏書十九 任城陳蕭王傳第十九》::而丁儀、丁廙、楊脩等為之羽翼。
  • 25.    裴松之注《三國志 卷十九 魏書十九 任城陳蕭王傳第十九》:【典略曰:……又是時臨菑侯植以才捷愛幸,來意投脩,數與脩書,書曰:"數日不見,思子為勞;想同之也。僕少好詞賦,迄至於今二十有五年矣。然今世作者,可略而言也。昔仲宣獨步於漢南,孔璋鷹揚於河朔,偉長擅名於青土,公幹振藻於海隅,德璉發跡於大魏,足下高視於上京。當此之時,人人自謂握靈蛇之珠,家家自謂抱荊山之玉也。吾王於是設天網以該之,頓八紘以掩之,今盡集茲國矣。然此數子,猶不能飛翰絕跡,一舉千里也。以孔璋之才,不閒辭賦,而多自謂與司馬長卿同風,譬畫虎不成還為狗者也。前為書啁之,反作論盛道僕贊其文。夫鍾期不失聽,於今稱之。吾亦不敢妄嘆者,畏後之嗤餘也。世人著述,不能無病。僕常好人譏彈其文;有不善者,應時改定。昔丁敬禮嘗作小文,使僕潤飾之,僕自以才不能過若人,辭不為也。敬禮雲:'卿何所疑難乎!文之佳麗,吾自得之。後世誰相知定吾文者邪?'吾常嘆此達言,以為美談。昔尼父之文辭,與人通流;至於制春秋,遊、夏之徒不能錯一字。過此而言不病者,吾未之見也。蓋有南威之容,乃可以論於淑媛;有龍淵之利,乃可以議於割斷。劉季緒才不逮於作者,而好詆呵文章,掎摭利病。昔田巴毀五帝,罪三王,呰五伯於稷下,一旦而服千人,魯連一説,使終身杜口。劉生之辯未若田氏,今之仲連求之不難,可無嘆息乎!人各有所好尚。蘭茝蓀蕙之芳,眾人之所好,而海畔有逐臭之夫;咸池、六英之發,眾人所樂,而墨翟有非之之論:豈可同哉!今往僕少小所著詞賦一通相與。夫街談巷説,必有可採,擊轅之歌,有應風雅,匹夫之思,未易輕棄也。辭賦小道,固未足以揄揚大義,彰示來世也。昔揚子云,先朝執戟之臣耳,猶稱'壯夫不為'也;吾雖薄德,位為藩侯,猶庶幾戮力上國,流惠下民,建永世之業,流金石之功,豈徒以翰墨為勳績,辭頌為君子哉?若吾志不果,吾道不行,亦將採史官之實錄,辯時俗之得失,定仁義之衷,成一家之言,雖未能藏之名山,將以傳之同好,此要之白首,豈可以今日論乎!其言之不怍,恃惠子之知我也。明早相迎,書不盡懷。"】
  • 26.    裴松之注《三國志 卷十九 魏書十九 任城陳蕭王傳第十九》:【典略曰:……脩答曰:"不侍數日,若彌年載,豈獨愛顧之隆,使系仰之情深邪!損辱來命,蔚矣其文。誦讀反覆,雖風、雅、頌,不復過也。若仲宣之擅江表,陳氏之跨冀域,徐、劉之顯青、豫,應生之發魏國,斯皆然矣。至如脩者,聽採風聲,仰德不暇,目周章於省覽,何惶駭於高視哉?伏惟君侯,少長貴盛,體旦、發之質,有聖善之教。遠近觀者,徒謂能宣昭懿德,光贊大業而已,不謂復能兼覽傳記,留思文章。今乃含王超陳,度越數子;觀者駭視而拭目,聽者傾首而聳耳;非夫體通性達,受之自然,其誰能至於此乎?又嘗親見執事握牘持筆,有所造作,若成誦在心,借書於手,曾不斯須少留思慮。仲尼日月,無得逾焉。脩之仰望,殆如此矣。是以對鶡而辭,作暑賦彌日而不獻,見西施之容,歸憎其貌者也。伏想執事不知其然,猥受顧賜,教使刊定。春秋之成,莫能損益。呂氏、淮南,字直千金;然而弟子鉗口,市人拱手者,聖賢卓犖,固所以殊絕凡庸也。今之賦頌,古詩之流,不更孔公,風雅無別耳。脩家子云,老不曉事,強著一書,悔其少作。若此,仲山、周旦之徒,則皆有愆乎!君侯忘聖賢之顯跡,述鄙宗之過言,竊以為未之思也。若乃不忘經國之大美,流千載之英聲,銘功景鍾,書名竹帛,此自雅量素所蓄也,豈與文章相妨害哉?輒受所惠,竊備矇瞍誦歌而已。敢忘惠施,以忝莊氏!季緒瑣瑣,何足以雲。"其相往來,如此甚數。】
  • 27.    卷十九 魏書十九 任城陳蕭王傳第十九-三國志(晉)陳壽(南朝宋)裴松之注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3-09-23]
  • 28.    裴松之注《三國志 卷三十二 蜀書二 先主傳第二》:【益部耆舊雜記曰:張肅有威儀,容貌甚偉。松為人短小,放蕩不治節操,然識達精果,有才幹。劉璋遣詣曹公,曹公不甚禮;公主簿楊脩深器之,白公闢松,公不納。脩以公所撰兵書示松,松宴飲之間一看便闇誦。脩以此益異之。】
  • 29.    《華陽國志 卷五 公孫述劉二牧志》:十三年,仍遣肅弟松為別駕詣公。公時已定荊州,追劉主,不存禮松;加表望不足,但拜越巂蘇示令,松以是怨公。
  • 30.    裴松之注《三國志 卷十九 魏書十九 任城陳蕭王傳第十九》:【典略曰:……植後以驕縱見疏,而植故連綴脩不止,脩亦不敢自絕。】
  • 31.    裴松之注《三國志 卷十九 魏書十九 任城陳蕭王傳第十九》:【世語曰:脩年二十五,以名公子有才能,為太祖所器,與丁儀兄弟,皆欲以植為嗣。太子患之,以車載廢簏,內朝歌長吳質與謀。脩以白太祖,未及推驗。太子懼,告質,質曰:"何患?明日復以簏受絹車內以惑之,脩必復重白,重白必推,而無驗,則彼受罪矣。"世子從之,脩果白,而無人,太祖由是疑焉。脩與賈逵、王凌併為主簿,而為植所友。每當就植,慮事有闕,忖度太祖意,豫作答教十餘條,敕門下,教出以次答。教裁出,答已入,太祖怪其捷,推問始泄。太祖遣太子及植各出鄴城一門,密敕門不得出,以觀其所為。太子至門,不得出而還。脩先戒植:"若門不出侯,侯受王命,可斬守者。"植從之。故脩遂以交構賜死。】
  • 32.    《三國志 卷十九 魏書十九 任城陳蕭王傳第十九》:植既以才見異,而丁儀、丁廙、楊脩等為之羽翼。太祖狐疑,幾為太子者數矣。
  • 33.    《三國志 卷十九 魏書十九 任城陳蕭王傳第十九》:而植任性而行,不自彫勵,飲酒不節。文帝御之以術,矯情自飾,宮人左右,併為之説,故遂定為嗣。
  • 34.    《太平御覽 卷四百三十二 人事部七十三》引《九州春秋》曰:夏侯淵為劉備所殺於陽平。曹公自長安出斜谷,至陽平,備拒險守峽,王欲還,晨曰:"雞肋。"官屬不知所謂,楊修便曰:"夫雞肋,棄之可惜,食之無所得,以比漢中,王欲還也。"引還。
  • 35.    裴松之注《三國志 卷十九 魏書十九 任城陳蕭王傳第十九》:【典略曰:……至二十四年秋,公以脩前後漏泄言教,交關諸侯,乃收殺之。脩臨死,謂故人曰:"我固自以死之晚也。"其意以為坐曹植也。脩死後百餘日而太祖薨,太子立,遂有天下。】
  • 36.    《三國志 卷十九 魏書十九 任城陳蕭王傳第十九》:太祖既慮終始之變,以楊脩頗有才策,而又袁氏之甥也,於是以罪誅脩。
  • 37.    李賢注《後漢書 卷五十四 楊震列傳第四十四》:【《續漢書》曰:人有白修與臨淄侯曹植飲醉共載,從司馬門出,謗訕鄢陵侯章。太祖聞之大怒,故遂收殺之,時年四十五矣。】
  • 38.    《三國志 卷十九 魏書十九 任城陳蕭王傳第十九》:二十二年,增置邑五千,並前萬户。植嘗乘車行馳道中,開司馬門出。太祖大怒,公車令坐死。由是重諸侯科禁,而植寵日衰。
  • 39.    裴松之注《三國志 卷十九 魏書十九 任城陳蕭王傳第十九》:【典略曰:……初,脩以所得王髦劍奉太子,太子常服之。及即尊位,在洛陽,從容出宮,追思脩之過薄也,撫其劍,駐車顧左右曰:"此楊德祖昔所説王髦劍也。髦今焉在?"及召見之,賜髦谷帛。】
  • 40.    全後漢文卷五十一-國學導航-全後漢文(清)嚴可均輯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3-09-23]
  • 41.    裴松之注《三國志 卷十九 魏書十九 任城陳蕭王傳第十九》:【世語曰:……脩子囂,囂子準,皆知名於晉世。囂,泰始初為典軍將軍,受心膂之任,早卒。準字始丘,惠帝末為冀州刺史。】
  • 42.    國學子部-明清小説-三國演義(第60回)  .國學網[引用日期2023-09-23]
  • 43.    國學子部-明清小説-三國演義(第72回)  .國學網[引用日期2023-09-23]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