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楊從儀

鎖定
楊從儀(1091年—1169年2月18日 [3]  ),字子和 [1]  ,鳳翔(今陝西鳳翔縣)人,南宋將領,曾任兩任洋州(在今漢中洋縣、城固一帶)知州。出身農民家庭,壯年應募從軍於吳玠軍營,在抗金戰爭中屢立戰功。
建炎元年(1127)三月,宋軍在青溪嶺(在今甘肅涇川縣西南)抗擊金兵,楊從儀作戰立功,升為校尉。富平戰役,宋軍失利,他隨吳玠退守隴州。後奉吳玠令攻取了鳳翔,佔領了和尚原(在今陝西寶雞市西南大散關東) [3] 
在任洋州知州兼館內安撫史期間,楊從義勤政愛民,深得人心。他幫助洋州人民修復湑水舊堰,民眾深感其德,稱湑水堰巖為“楊填堰”,並在堰旁為其建生祠以示永念。 [3] 
乾道元年(1165年),楊從儀又任洋州知州兼管內安撫使節制軍馬。到任之日,民眾相迎者絡繹不絕,並舉杯相賀:“復得吾邦舊使君矣!” [3] 
乾道五年(1169年)2月18日,楊從儀病故於住所,葬於楊填堰堰首之生祠旁(今漢中市城固境內)。撰有《兵要事類》30卷。 [3] 
中文名
楊從儀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092年
逝世日期
1169年
子和

目錄

楊從儀個人履歷

紹興元年(1131)三月,金兵兩路來犯,包圍鳳翔,楊從儀率部突圍而出,與金兵戰於渭水以南,以“奇功轉秉義郎,遷副將”。隨即又在和尚原以北神岔溝大敗金兵,以功遷為正將。十月,金兵10萬來攻,楊從儀率部埋伏於神岔溝,配合正面宋軍,截擊潰敗的金兵,俘斬千餘人,以功遷統領兼鳳翔路兵馬都監。金兵恨從儀,遂將他的雙親囚於青溪寨,楊從儀向吳玠請戰,要求救回父母。得許,率本部兵馬大敗金兵,救出父母迴歸。
紹興三年正月,金兵犯石板谷,他伏兵奇襲金軍,追擊十餘里,以功升為右武大夫、鈐轄。二月,金兵出風州攻和尚原,他率部在柏村大破金兵,吳玠讚揚説:“此捷楊鈐轄上力也”四年(1134)二月,金兀朮率十萬人馬欲取大散關入四川,楊從儀守第二堡,一日三戰,殺傷甚眾。次日繼續激戰,連續五晝夜,打退金兵。此役後金兵不敢再輕易來攻。
十一年(1141),南宋將和尚原與大散關讓給金國,宋軍後撤,楊從儀守衞仙人關(在今甘肅徽縣東南),在此駐兵20年,金兵不敢來犯。三十二年(1162)二月,宋金和議破裂,金兵南犯,吳璘至鳳翔督師,楊從儀奉命率部攻取了大散關,切斷了金兵渭水以南的糧道,迫使寶雞的金兵逃往鳳翔,以功升為和州防禦使,賜爵安康郡開國侯。
乾道元年(1165年),楊從儀又任洋州知州兼管內安撫使節制軍馬。到任之日,民眾相迎者絡繹不絕,並舉杯相賀:“復得吾邦舊使君矣!” [3] 
乾道二年(1166),楊從儀75歲退役。因他的家鄉鳳翔尚為金兵所佔,他在漢中城固安樂鄉水北村落户安家。他關心當地的生產,組織人民修復灌溉渠道,於湑水河築壩,引水入洋縣,又折向南入漢江。這條渠的灌溉使當地農業獲得豐收,幾百年來,一直髮揮着效益。 [2] 

楊從儀去世

乾道五年(1169年)2月18日,楊從儀病故於住所,葬於楊填堰堰首之生祠旁(今漢中市城固境內)。 [3] 
參考資料
  • 1.    楊從儀  ..[引用日期2017-11-29]
  • 2.    楊從儀 
  • 3.    《美麗洋縣》編委會.美麗洋縣上冊: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總社,2019年:124頁~12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