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楊彝珍

鎖定
[清](1805~1898)字湘涵,一字性農,別號移芝,湖南武陵(今常德市鼎城區回龍橋)人。楊彝珍(1805~1898),字性農,別號移芝,武陵縣(今鼎城區)回龍橋人。其父丕復,曾作石門縣訓導,著有《輿地沿革表》、《武陵縣誌》。
中文名
楊彝珍
別    名
字湘涵,
出生日期
1805年
逝世日期
1898年

目錄

楊彝珍簡介

楊彝珍
[清](1805~1898)字湘涵,一字性農,別號移芝,湖南武陵(今常德市鼎城區回龍橋)人。道光三十年(公元1850年)進士,翰林院庶吉士,改兵部主事。彝珍工詩古文,著有《移芝室文集》及《紫霞山館詩鈔》,傳於世。

楊彝珍生平

楊彝珍(1805~1898),字性農,別號移芝,武陵縣(今鼎城區)回龍橋人。其父丕復,曾作石門縣訓導,著有《輿地沿革表》、《武陵縣誌》。楊彝珍從小接受庭訓,好學不倦,19歲中秀才。道光十年(1830)參加湖南鄉試,他和左宗棠,吳敏樹的試卷,都以不合時趨,為房師所擯棄。主考徐法績,奉特旨搜遺卷,得到他們三人文章,大為讚賞。三人同時考中舉人。彝珍以古文見長而風行天下。
道光二十年,彝珍北上抵京,寓居常德會館。一時名公巨卿,都慕名爭與為禮;四方愛好古文的人,也紛紛前往切磋。他自己也好結交名流,和潘少白、曾國藩、蘇賡堂等相與過從。鴉片戰爭爆發,林則徐遭投降派的攻擊被革職。清廷派琦善與英國議和。彝珍得知,非常憤慨,立即上書琦善,痛陳和議之非,並望其轉奏道光,重用林則徐,誓與英軍戰鬥到底..此後,又多次會試不第,曾先後主講澧州澧陽、湘陰仰吾、常德朗江等書院。在教學中認真負責,與諸生談藝,終日娓娓不倦,並拿出自己的學俸獎勵成績優秀的學生。
道光三十年(1850),楊彝珍考中進士,選翰林院庶吉士。咸豐二年(1852)散館,改兵部主事。因不樂意擔任部曹職務,告假回鄉。此時,太平軍已由永安經全州入湖南,接連攻克道州、郴州、醴陵,大軍進逼長沙。彝珍糾集300餘人組成鄉兵,試圖與太平軍對抗。咸豐四年,太平軍佔領常德,派軍駐紮黃土店,引兵攻城,中途遇雨折回,不久便撤離常德。楊彝珍以此居功,致書曾國藩,稱“自敝居以往,三十里皆免寇禍。”此後即在家著書講學,以詩文宗主湘西。

楊彝珍個人作品

同治九年(1870),濱湖地區發生大水災,餓殍載道,人心浮動。彝珍拿出平時儲積的“善谷”近千石賑濟災民。晚年為當地教育捐田四百畝,在德山孤峯嶺辦移芝講社。光緒十七年(1891)重宴鹿鳴④,欽賜四品卿,榮耀一時。91歲時,還關心時事,上書朝廷,請求整頓幣制,以增加國庫收入。楊彝珍畢生酷愛古文,師法桐城,卓然一家。擅自碑傳,寫景狀物皆佳。曾國藩為歐陽勳文集作序,稱引湖南文士,楊彝珍名列榜首。晚年將所著詩文編為《移芝室全集》16卷刊行於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