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楊弘禮

鎖定
楊弘禮(?-653年),字履莊,華州華陰(今陝西省華陰市)人,唐朝大臣、將領。隋萬年縣令楊嶽之子,隋宰相楊素的侄子。 [2] 
楊弘禮出身自關中望族弘農楊氏越公房,仕隋時,因其父向煬帝楊廣密奏楊玄感謀叛,因此被赦免。唐朝建立後,楊弘禮拜太子通事舍人,襲封清河郡公。貞觀年間,官至中書舍人。太宗李世民東征高麗時楊弘禮隨軍,被升為兵部侍郎。駐蹕山之戰中,楊弘禮率軍大破敵軍。官拜中書侍郎、加銀青光祿大夫。後任司農卿,兼充昆丘道副大總管,率十萬步騎西征西域。大破西突厥處月部,降服處密部,殺焉耆王,降服馺支部,抓獲龜茲于闐王。回朝後,朝臣嫉妒他的功勞,將其外放為涇州刺史。永徽元年(650年),高宗李治追敍他西征之功,改任為勝州都督,後遷太府卿 [2] 
永徽四年(653年),楊弘禮去世,朝廷贈蘭州都督,諡號“質”。 [2-3] 
全    名
楊弘禮
履莊
諡    號
封    號
清河郡公
所處時代
隋唐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華州華陰縣(今陝西省華陰市
逝世日期
653年
主要成就
大破高麗、西域
最高官職
太府卿,蘭州都督(贈官)

楊弘禮人物生平

楊弘禮宗族覆滅

楊弘禮出身名門望族,他的父親隋朝萬年縣令楊嶽和禮部尚書楊玄感關係不好,曾秘密上表煬帝楊廣説楊玄感必然會叛亂。楊玄感兵變被鎮壓後,楊氏一門被誅連,楊嶽作為其叔父也被關押於長安(今陝西西安),在遼東前線的煬帝楊廣因其密奏,於是派人赦免他。使者還沒回到長安,楊嶽就被被長安留守所殺,於是只赦免了楊嶽的兒子楊弘禮等人。 [7] 

楊弘禮入仕唐朝

唐朝建立後,高祖李淵楊素對隋朝貢獻巨大,於是詔命楊弘禮襲封清河郡公,拜太子通事舍人 [8-9] 
貞觀(627-649年)年間,楊弘禮任兵部員外郎,仍為西河道行軍大總管府長史。經過三次升遷,官至中書舍人 [8-9] 

楊弘禮征戰遼東

貞觀十九年(645年),太宗李世民親征高麗,以楊弘禮有文武才能,擢拜為兵部侍郎,隨軍管理兵機事務。楊弘禮在內商討政事,在外則統兵征戰。 [10]  駐蹕山(今北京昌平境內山峯)之戰中,楊弘禮率步騎二十四軍奇襲敵後,所向摧靡。太宗李世民在蹕山上視察戰局,發現楊弘禮統領的軍隊袍仗精整,奮力殺敵,斬獲極大,極為稱讚。對許敬宗等大臣説:"越恭公楊鈞的後人,有他們家族的風氣。" [11]  [17] 
當時諸位宰相都留在定州(今河北定州)輔佐皇太子李治,只有褚遂良許敬宗、楊弘禮在遼東軍中掌管軍政事務。 [12] 
貞觀二十年(646年),太宗李世民返回長安,升楊弘禮為中書侍郎 [13] 

楊弘禮征戰西域

貞觀二十一年(647年),楊弘禮加銀青光祿大夫,不久,遷司農卿。太宗李世民為掌控西域,派十萬步騎西征,以阿史那社爾為昆丘道大總管,楊弘禮兼任昆丘道副大總管,諸道軍將都守他的調度指揮。唐軍大破西突厥處密、處月部,殺焉耆王,降服馺支部,抓獲龜茲于闐兩國國王。 [14]  [18] 
貞觀二十三年(649年),楊弘禮率軍回師。朝廷還沒來得及封賞,太宗李世民就因病去世。朝中權臣嫉妒楊弘禮的戰功,就將其外放為涇州(今甘肅安定)刺史。 [15]  [19] 
永徽元年(650年),高宗李治追敍楊弘禮西征之功,改任他為勝州(今內蒙古達拉特旗)都督,後遷太府卿 [16] 

楊弘禮任上去世

永徽四年(653年),楊弘禮去世,朝廷贈蘭州都督,諡號“質”。 [2-3] 

楊弘禮主要影響

楊弘禮在太宗朝多次領兵作戰,先後參與征討高麗、平定西域的作戰。
  • 征討高麗
太宗李世民親征高麗時,楊弘禮以兵部侍郎隨軍。領步騎二十四軍在駐蹕山之戰中大破敵軍,斬獲極大。 [11] 
  • 平定西域
太宗李世民為掌控西域,派步騎十萬西征。楊弘禮為昆丘道副大總管,大破西突厥處密、處月部,殺焉耆王,降服馺支部,抓獲龜茲、于闐兩國國王。 [14] 

楊弘禮歷史評價

唐太宗李世民:“越公兒郎,故有家風矣。” [5] 
劉昫趙瑩等《舊唐書》:“楊素父子,傾覆隋祚,醜聲流聞,雖弘禮、弘武之正士,而元亨兄弟,竟以兇族竄逐。古人守死善道,不無為也。” [5] 

楊弘禮人際關係

關係
姓名
簡介
高祖
北魏大臣,河間太守楊恩之子。歷任撫軍將軍七兵尚書、北道大行台、懷朔鎮將。去世後朝廷追贈侍中車騎大將軍司空、雍州刺史、臨貞縣伯,諡號“恭”。
曾祖
北魏大臣,楊鈞長子。官至輔國將軍諫議大夫。戰死後,朝廷追贈殿中尚書、華州刺史、臨貞公,諡號“忠”。
祖父
北魏至北周大臣,楊暄長子。北魏時期襲爵臨貞縣伯,任員外羽林監。西魏時期,官至廷尉少卿。北周時期,官至汾州刺史,晉爵為公。抵禦北齊的戰爭中兵敗身亡。朝廷追贈使持節、大將軍、淮廣復三州諸軍事、三州刺史,諡號“忠壯”。
父親
北周至隋朝大臣,楊敷第五子。北周時期襲爵臨貞縣公。隋朝建立後,獲封遂州蒼山縣開國公,歷任右武衞右親衞、衞尉寺丞、京兆萬年縣縣令,受楊玄感叛亂牽連被殺。
母親
韋氏
出身京兆韋氏,是隋朝太傅鄖襄公韋孝寬的孫女,滑國公韋壽的女兒。
弟弟
唐朝大臣,楊嶽第二子,官至祠部郎中
唐朝宰相,楊嶽第三子。起家左千牛備身、襲爵蒼山縣公。歷任兵部侍郎、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三品。去世後獲贈汴州刺史,諡號“恭”。
參考資料 [1] 

楊弘禮史料索引

《舊唐書·卷七十七·列傳第二十七》 [5] 
《新唐書·卷一百六·列傳第三十一》 [6] 
參考資料
  • 1.    《新唐書·卷七十一·表第十一·宰相世系一 (楊氏)》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3-01-04]
  • 2.    《人物誌(上冊)第五編 隋唐五代時期 第二章 唐朝人物 第二節 人物 簡介 楊弘禮》  .陝西省地方誌辦公室[引用日期2024-03-10]
  • 3.    《舊唐書·卷七十七·列傳第二十七》:四年卒,贈蘭州都督,諡曰質。
  • 4.    畫像取自清乾隆修《浙江餘姚楊氏宗譜》
  • 5.    《舊唐書·卷七十七·列傳第二十七》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4-03-11]
  • 6.    《新唐書·卷一百六·列傳第三十一》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4-03-11]
  • 7.    《舊唐書·卷七十七·列傳第二十七》:父嶽,大業中為萬年令,與素子玄感不協,嘗密上表稱玄感必為亂。及玄感被誅,嶽在長安繫獄,帝遽使赦之。比使至,嶽已為留守所殺,弘禮等遂免從坐。
  • 8.    《舊唐書·卷七十七·列傳第二十七》:高祖受禪,以楊素隋代有勳業,詔弘禮襲封清河郡公,拜太子通事舍人。貞觀中,歷兵部員外郎,仍為西河道行軍大總管府長史,三遷中書舍人。
  • 9.    《新唐書·卷一百六·列傳第三十一》:高祖即位,以素有功於隋,詔弘禮襲清河郡公,除太子通事舍人。貞觀中,累遷中書舍人。
  • 10.    《舊唐書·卷七十七·列傳第二十七》:太宗有事遼東,以弘禮有文武材,擢拜兵部侍郎,專典兵機之務。弘禮每入參謀議,出則統眾攻戰。
  • 11.    《舊唐書·卷七十七·列傳第二十七》:駐蹕之陣,領馬步二十四軍,出其不意以擊之,所向摧破。太宗自山下見弘禮所統之眾,人皆盡力,殺獲居多,甚壯之。謂許敬宗等曰:"越公兒郎,故有家風矣。"
  • 12.    《舊唐書·卷七十七·列傳第二十七》:時諸宰相併在定州留輔皇太子,唯有褚遂良、許敬宗及弘禮在行在所,掌知機務。
  • 13.    《舊唐書·卷七十七·列傳第二十七》:二十年,拜中書侍郎。
  • 14.    《舊唐書·卷七十七·列傳第二十七》:明年,加銀青光祿大夫,尋遷司農卿,兼充昆丘道副大總管,諸道軍將鹹受節度。於是破處月,降處密,殺焉耆王,降馺支部,獲龜茲、于闐王。
  • 15.    《舊唐書·卷七十七·列傳第二十七》:凱旋,未及行賞,太宗晏駕。弘禮頗忤大臣之旨,由是出為涇州刺史。
  • 16.    《舊唐書·卷七十七·列傳第二十七》:永徽初,論昆丘之功,改授勝州都督。尋遷太府卿。
  • 17.    《新唐書·卷一百六·列傳第三十一》:駐蹕之役,領步騎二十四軍跳出賊背,所向摧靡。帝自山下望其眾,袍仗精整,人人盡力,壯之,謂許敬宗曰:"越公兒郎,故有家風。"
  • 18.    《新唐書·卷一百六·列傳第三十一》:為昆丘道副大總管,破處密,殺焉耆王,降馺支部,獲龜茲、于闐王,凱旋。
  • 19.    《新唐書·卷一百六·列傳第三十一》:會帝崩,大臣疾之,下遷涇州刺史。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