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楊建兮

鎖定
楊建兮教授,生於1937 年,陝西藍田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曾任西安美術學院教務長,陝西中國畫院畫師,陝西山水畫研究院顧問。
中文名
楊建兮
別    名
建喜
國    籍
中國
民    族
出生日期
1937年
畢業院校
中國畫院
主要成就
美術教學
出生地
陝西藍田
代表作品
《三秦攬勝》《密雲水庫之晨》《渭北三月》
職    稱
美術教授
職    務
導師

楊建兮個人經歷

楊建兮:原名建喜,1937年出生,陝西藍田人。曾任西安美術學院教務處長,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西安美術學院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陝西國畫院特邀畫師、陝西山水畫研究會顧問。畢業於西安美術學院。1960年考入北京中國畫院中國畫研究班,從師吳鏡汀秦仲文先生,專攻中國山水畫的傳統技法理論。
楊建兮 原名建喜,1937年生,陝西蘭田縣人。
1960年畢業於西安美術學院,1962年畢業於北京畫院中國畫研究班,師從於吳鏡汀秦仲文先生。歷任西安美術學院講師、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中國畫系負責人,《延安畫刊》主編,院教務處長。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美協陝西分會會員,陝西中國畫院畫師,陝西山水畫研究會顧問等。
1987年元月受邀在北京中國畫研究院辦展,受到吳作人、張仃、李可染等前輩關注;《人民日報》、中央電視台等首都新聞媒體報道、評論尚佳。本世紀初由國家郵政局出版明信片《華嶽仙掌》《藍美松泉》。旅遊出版社出版發行《楊建兮畫集》。為陝西省人大會議室設計製作壁畫《百花爭豔》和《三秦攬勝》銅皮腐蝕大屏風。為北京陝西大廈設計製作大型拼幅磨漆壁畫《華嶽雄姿》。
2005年2月受命為北京人民大會堂陝西廳繪製2.54米×8.58米大型壁畫《華嶽春曉》,氣勢恢弘,波瀾壯觀,展現了畢山雄偉的風姿,受到了畫界及參加兩會的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的一致好評。《陝西日報》、西安電視台、《西安晚報》及《華商報》等均作了報道。
楊建兮 楊建兮
2006年5月,在西部美術館成功舉辦首屆個人山水畫展,受到省內外藝術界的高度評價,並出版大型畫冊《楊建兮山水畫集》。

楊建兮藝術特點

從整個畫面來看,《華嶽春曉》與楊建兮教授過去以華山為主題的作品有所不同:此畫以全景式構圖,在突出華山標誌性峯嶽西峯的同時,把羣峯收攏於一體,讓五峯競險地站立在近、中、遠景上。近景突出蒼松、廟宇、道觀、白雲等,蒼松蓊鬱,雲氣翻騰;中景突出了華山的擦耳巖、日月岩、蒼龍嶺、西嶽仙掌等,險秀奇絕,斧劈感很強,結實耐看;遠景羣峯崢嶸,綽約多姿、氣勢雕渾、跌宕起伏。使畫面在寫實中容入浪漫的情感,富有詩意。
在繪畫的技法上取南北二宗山水之精華,耽有北宗重形體、重技法、重氣勢的表現方法,又含南派重神韻、重情思、重感覺的表現方法。運用超拔的情調,強調用色如用筆,以筆畫骨、骨中見氣韻,從而達到神氣、骨力、壯氣的陽剛之美,在面中,或以虛為白,以白為虛:或以黑為虛,以黑為實,在明晦變滅的過程中達到均衡的目的,契合體現出中國傳統的"陰陽之美"的人文精神。
色彩上巧妙地運用淺絳的表現手法,以水墨、青綠的有機結合,使整個畫面在一片和顏悦色中達到統一。這樣合理運用的色調使畫面整個氣氛與現代建築相容,既不分歧,又卸掉了亮色的調子,達成了整個畫面和整個廳內建築裝修風格的和諧統一。整幅畫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和個人風格。
當這幅展現秦地人文景觀的鉅作完成,展現在人們面前的時,受到了畫界及參加兩會的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的一致好評,他山有的説:"這幅畫遠看似油畫,近看是國畫,在燈光下色彩很漂亮。雲煙變化流動感強,近觀筆墨蒼勁、墨色相彰,傳統風味很濃,而且表現老到。"有的説:"這幅畫氣派很大,動勢強烈,表現了華山的雄奇險秀,這和陝西人渾厚質樸的性格是分不開的。"有的説:"短短20天,就畫完了這麼大的畫,真不敢想象這種陝西愣娃雷厲風行的精神,效率很高啊,具有西部的特色。"
《畢嶽春曉》在短短20天內創作成功,是畫家楊建兮教授深厚人文修養的充分體現。他以堅毅的韌性和耐力完成這幅畫,足以説明他把繪畫事業作為生命中的一部分,這也給當代多少有些浮躁的藝術創作氛圍中吹進了一絲涼風。這幅畫藉助秦地的人文景觀,繪出了秦人的精神情懷,彰顯了藝術生命無窮的魁力。從這個層面上來講,在當代陝西畫壇對於主題性山水畫的創作,楊建兮教授無疑是十分突出的。(李俊秀/文)
文革後期陝西有一本雜誌叫《延安畫刊》,以反映革命歷史題材和直接反映生活,特點鮮明的創作以及速寫、組畫、連環畫為內容,在全國產生過很大的影響,不但很多人至今記憶猶新,而且當初很多人以它為摹本學習繪畫,繼而爭相發表作品,而逐步走向陝西乃至全國畫壇。這本雜誌的主編就是楊建兮教授。他那時精力充沛,思維活躍,在當時畫家中是以綜合知識豐富,社會意識敏感,人緣關係廣泛,教學創作實踐和理論皆有能力的全面優勢,領導着畫刊這個不大的團隊,為陝西畫界開闢着面向全國的窗口,推介着陝西,影響至全國。
時間過的真快,在隨後的幾十年中楊老師主持過西安美院國畫系文革後的教學恢復工作,後任學院教務處長等職,對建立新時期學院的教學秩序和系統,做了較長時期卓有成效的組織工作及研究生培養工作,都給我們留下了不可替代的印象。退休以後的楊老師潛心鑽研畫理畫法,深入生活,領悟時代精神,除創作大量案上作品外,還設計、製作了不少磨漆畫、銅皮、鋁版腐蝕填彩等壁畫,在創作實踐中磨鍊出豐厚的積澱。2005年他為北京人民大會堂繪製的大型壁畫《華嶽春曉》陳列後,受到省內外一致好評,是很自然的在意料之中的平常事。
楊老師的繪畫屬於典型的北派大山大水。他一貫堅持自家作派,咬定青山不放鬆,潛心研究,不受東西南北各種思潮影響,似乎有一股要造出陳年好酒的韌勁,閉門謝客,功夫日深。
楊老師山水畫的構圖取全景者居多,中景為主,遠近景合理設置,搭配得當,主體突出。我以為他的思想深處是正統的國體觀念在支持他的取景和構圖,因此畫面正大開張,毫無隱晦,這是北派作風也是個人作風。山川、地貌、歷史、人文造就他與生俱來的雄壯氣概。山石結構樹林河流以實為主,勾皴點染基本寫實,在結實的塑造中層層疊加,從無到有,逐步深厚,在不斷深入中,越見整體。個別部分從有到無,實在見虛。以墨為主,同時也不同程度施以淺絳或少許青綠,一般小幅多見水墨、大幅長卷青綠為主。或深沉厚重,或富麗明朗、多有特色、氣韻俱得。
楊老師用筆看似緩慢,胸有成竹,取凝重結實品質,而整體畫幅推進快慢有序。落筆如高山墜石,運筆如農夫耕地,點線交錯,皴染結合。青綠重彩則色墨交融,從重到淡,濃淡互襯,渾樸凝重。結實清晰之中又似有很多説不清,增加了耐人尋味之感。
楊老師長期從事教學和對一些社會畫家的培訓,直到退休後也一直堅持教學相長。他能因人施教,敏鋭地發現每個學生身上的特有素質,加以指導。多年來從蒙學起步,到專業教育;從社會業餘畫家到專業畫家,與他交談很順暢,無障礙,總是“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很多畫家由於與楊老師一次接觸,改變了他的學術方向,或加強了自信、或發現了缺點、或探見了前路、或找到了方法,總之都能從他淵博的學識和豐富的、系統的、全面的分析中得到啓發。對這一點我體會最深,過段時間找楊老師聊聊是必不可少的。
楊老師的大型畫冊要出版了,我除了祝賀老師取得的成就外,更是覺得縱覽楊老師的幾十年成果,深深感到學無止境,真是:“這山更比那山高”。楊老師以他全面的學養不但多半生教書育人桃李滿園,他的作品反映出的深厚、博大、朴茂雄健的美學品質是值得我們學習的。他低調做人,潛心致學的態度更是在當前浮躁現狀下千千萬萬個後學應該學習、借鑑的楷模。我衷心地再次祝賀這個有分量畫冊的出版,並祝老師身體健康,再創高峯。

楊建兮主要作品

1987年,合創的120米長卷《三秦攬勝》應邀在北京中國畫研究院展出,人民日報、中央電視台等首都新聞媒體均作了報導及評價,影響較大。
五十年代後期,出版單幅年畫《山村喇叭響》、《安電燈》、《新社員》等;作品《密雲水庫之晨》、《渭北三月》等先後在北京、陝西展出。
七十年代出版單幅畫《華山攬勝》、《華山清曉》《金秋圖》等。改革開放以來,作品《秦谷春暖》、《延安之春》、《山江青霽》、《公王嶺春流圖》等獲省級優秀獎。
1987年,合創的120米長卷《三秦攬勝》應邀在北京中國畫研究院展出,人民日報、中央電視台等首都新聞媒體均作了報導及評價,影響較大。五十年代後期,出版單幅年畫《山村喇叭響》、《安電燈》、《新社員》等作品《密雲水庫之晨》、《渭北三月》等先後在北京、陝西展出。七十年代出版單幅畫《華山攬勝》、《華山清曉》《金秋圖》等。改革開放以來,作品《秦谷春暖》、《延安之春》、《山江青霽》、《公王嶺春流圖》等獲省級優秀獎。
2005年,有兩件足以震動陝西畫壇的事情,一件是政協組織有影響的10位畫家晉京作品展;另一件是楊建兮教授應陝西省政府邀請為人民人會堂陝西廳創作了一幅長8·58米,高2·54米的以華山為主題、展現秦地風貌的作品一一《華嶽春曉》,這幅畫是楊建兮教授結合多年生活感受,將自己對華山的理解經過整理提純,僅用Z0大時間就完戍的巨幅山水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