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楊廷鑑

(中國明代狀元)

鎖定
楊廷鑑,南直隸武進(今江蘇武進)人,字冰如,號靖山,明朝最後一個狀元,。生卒年不詳。明思宗崇禎十六年(1643)癸未科狀元
冰如
靖山
所處時代
明朝
出生地
南直隸武進(今江蘇武進)
出生日期
1603年
逝世日期
1665年
主要成就
擅長書法,為後世留有扇面等不朽佳作。
本    名
楊廷鑑

楊廷鑑人物介紹

楊廷鑑生於明萬曆癸卯(即1603年)10月27日辰時,卒於清康熙乙巳(即1665年)正月28日,享年62歲。是關西夫子東漢太尉楊震之後,楊震33世孫楊士英於南宋紹定年間自江西臨川移居前黃,世代耕讀傳家,他“自幼習勤苦,不好鮮衣紈綺”,1630年參加鄉試,這時楊廷鑑已以才品為常州公認第一,聲名日噪。
他跟隨著名政治家、禮部尚書孫慎行和副都御史張清惠學習經史,刻苦鑽研,尤以樹立品節敦勵廉恥為第一義,1642年楊廷鑑公車北上參加會試,正值張清惠特召入京,於是師生乘船並進,張對楊説“科名君自有之,吾輩相期更有遠大於此者”。1643年是明朝的最後一次會試,相傳楊赴京時繞道河南拜謁父親的好友、理學名家孫奇峯,遇到李自成農民起義軍,於是被迫留在軍中為農民軍寫“開了大門迎闖王,闖王來了不納糧”“均田免糧”等標語。後來楊廷鑑尋機脱身。8月參加廷試,楊廷鑑在太和殿回答皇帝提問時有“取士先品行,而後文辭,用人貴樸誠而賤浮,競論邪正,不論門户……”崇禎帝深加歎賞,親擢第一,授翰林院修撰。1644年3月,李自成農民軍進入北京,崇禎帝自縊煤山,相傳李自成不信任明朝降官,欲用1643年會試中式的年輕進士,楊廷鑑作為狀元當然為李自成所重視。明亡後,楊廷鑑葡匐三千里,艱險備嘗,九死一生,屏息鄉居,有説他曾在清初為官,這些都未見載入史書和地方誌書,家譜也未記載。
1646年,清廷特召楊廷鑑入京為官,楊引疾不赴。1650年,洪承疇推薦楊廷鑑為官,楊以母憂未滿推辭。1652年順治皇帝每見內院及待從大臣或楊廷鑑的常州籍同鄉、同年反覆詢問楊廷鑑的病情,欲請楊出山為官。這時楊廷鑑的兒子大鯤在翰林院供職,順治帝向楊大鯤瞭解其父的病情,再次請楊廷鑑出任清朝官職,楊廷鑑以病推託,拒絕出山,這時楊已厭薄功名。楊廷鑑在常州閒居養病期間為常州做了許多興利除弊的好事,現僅舉2例。明末清初鼎革時期,由於戰爭的破壞,常州府學、縣學停辦,學舍頹廢,楊廷鑑發起募捐,將常州府學、縣學修繕一新,使學生能正常入學。1661年常州大旱,饑民餓莩盈路,楊廷鑑提議知府設立粥廠多處,城市設在寺院空地,鄉村設於里社公所,他還親自指授救災民的方法,以防擁擠脱漏,以1662年春至夏共150天,“自城迄鄉凡70裏,救活災民不可勝計”,楊廷鑑輕財好施,樂善不倦,他在常州民間有很好的口碑,在京的常州籍官員贊誦他,以為活佛度世,稱他為山中宰相,楊廷鑑為此已“殫精耗神,筋疲力竭,不可復支”。1665年正月28日,楊廷鑑不幸病逝,享年62歲。據家譜記載,楊廷鑑捐館(去世)之日,常州城“里巷息舂,一郡罷市,兒童婦女野哭巷祭,即舟帆過我武進莫不太息墜淚”。

楊廷鑑先賢祠

明萬曆年間,常州府曾建“先賢祠”,定常州先賢自季札以下69人,後增至泰伯以下至百人,原有“布衣高璣,謝應芳,朱昱”三人被撤,蘇軾、楊時等外籍人士入選,這百賢包含常州府屬8縣賢人,但獨孤及,蕭統未能入祠,大學者李兆洛曾建議蕭統入祠。清同治年間曾重修“先賢祠”,祠設在今局前街小學東南角,原龍城書院故址,楊廷鑑位於第97位。過去常州的一些文人對楊廷鑑入先賢祠持譏諷態度,無錫人作詩嘲曰“賢字須教認得真,忠臣兩字寫分明,自從靜老歸祠後,不寫忠臣寫又臣。”現在常州的一些文史學者就據此認為先賢祠在無錫,這是很荒廖的,常州是府,無錫是縣,這先賢祠當然在常州,怎麼會跑到無錫去呢?常州文史學者吳之光先生對先賢祠作過專門的調查研究。要客觀地評價楊廷鑑,楊生活在一個特殊的年代,有着特殊的經歷,況且還有待考證這些經歷的真實性,楊廷鑑在李自成農民政權做過事,他的心靈受到農民軍的洗禮,這是一件好事,他在清初短期為官,只是傳説,他到底任何職,史無記載,好象楊廷鑑只有自盡,才是明朝的忠臣。才是唯一的選擇。對楊的譏諷,是封建文人的正統思想在作祟,本不足為怪,這都不應是楊廷鑑的污點和貶低他的理由,應該銘記,楊廷鑑作為狀元卻為常州人做過的許多好事。

楊廷鑑史料發現

明朝最後一位狀元楊廷鑑家譜近日發現,據當代著名學者繆進鴻先生歷時數載對秦以來全國四百多座城市的傑出專家學者的地域分佈進行統計分析,得出常州位居蘇州、杭州、北京之後名列全國第四的結論。歷史上常州(含武進)共出狀元9人,明朝最後一位狀元楊廷鑑與清朝第一位狀元呂宮都是常州人,且為鄰居和姻親連襟關係。家譜記載楊廷鑑是東漢太尉、著名的“關西夫子”,歷代清官楷模“四知”(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楊震之後,楊震33世孫楊士芙於南宋紹定年間(1228-1233)自江西臨川挾資遊常州,見城南錢垛村風土朴茂,民風淳厚,遂定居武進前黃。楊氏世代耕讀傳家,以孝友名聞鄉里,重視文化教育,故代代都有取得功名者,為朝廷命官者眾多。。
一楊廷鑑,字冰如,號靜山,1630年崇禎庚午中舉,1643年崇禎癸未考中狀元,官授翰林院修撰,第二年李自成起義軍進北京,崇禎帝上吊煤山。楊廷鑑回家鄉定居,清朝取代明朝後,順治皇帝曾數次欲召楊廷鑑到朝廷為官,楊廷鑑因有病,未能赴京就任,在鄉居二十年中他為鄉民排憂解難,興辦教育,樂善好施,熱衷於社會公益事業,種種善舉頗為時人稱道。該譜為常州譜牒文化研究會朱炳國先生收藏。
楊廷鑑為常州歷史上第5位狀元。